雅典被称为西方民主文明之源,其民主政治发展的顶峰是(  )

A. 屋大维时期    B. 凯撒时期    C. 伯利克里时期    D. 亚历山大时期

 

我们熟知的“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因形似汉字“金”而得名

B. 因用黄金堆砌而得名

C. 是国王权力的象征

D. 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

 

材料分析题(共20分)

材料一: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杀人放火真是凶!中国的军队好几十万,恭恭敬敬让出了沈阳城!

----《九一八小调》

材料二:

请回答:

(1)这首小调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历史事件?列举其结果?它控诉了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政府什么样的行为?

(2)面对当时的民族危机,材料二图一中两位英雄人物在何时进行了怎样的斗争?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的主张,提出这一主张的出发点是什么?该事件的最终解决有什么意义?

(3)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是在图二的什么事件之后?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是什么?

(4)日本右翼势力一直在为侵略战争翻案,针对日本右翼分子歪曲历史、修改日本历史教科书、美化侵略的行为,请谈谈你的看法。

 

2017年是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80周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这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吴玉章

材料二 早有准备的日军,向卢沟桥、宛平城及其附近地区发动进攻。当地驻军(第二十九军)奋起抵抗。中国长达八年的全民族抗日战争从此开始。

材料三 南京大屠杀公祭不是要延续民族仇恨,而是要在牢记历史教训的基础上,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明白,南京大屠杀是战争带来的灾难,要避免历史悲剧重演,唯有反对战争,走和平发展道路……南京大屠杀之所以发生,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经济的落后,在于当时中日之间国力的差距。这是南京大屠杀留给国人的惨痛教训,也是总结日军侵华历史得出的基本认识……  

(1)材料一中的“亡国条约”是哪一条约?请举出该条约的内容。(任举两条)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时间及标志性事件?

(3)请写出全民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和“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4)读史使人明智。从材料三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启迪有哪些?

 

材料一  现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之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以便日本臣民往来侨寓,从事商业、工艺、制作。一、湖北省荆州府沙市。二、四川省重庆府。三、江苏省苏州府。四、浙江省杭州府。日本政府得派遣领事官于前开各口驻扎。

材料二

材料三 南京大屠杀纪念日为每年的12月13日。2014年12月13日,南京在首个国家公祭日鸣响警报1分钟。上午10时,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

(1)材料一出自中国近代史上哪一不平等条约?这一条约给当时的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危害?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史上中国军民在哪一战争中的英勇表现?这场战争结果如何?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国军民取得这一战果的主要原因。

(3)为什么要设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请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一: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反侵略史,也是一部追求近代化的历史。所谓近代化是指中国社会由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以及思想文化上的西化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艰难起步,主要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材料二: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这一过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挤压,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脚步显得急促而又悲壮,却一刻也未曾停留,走过了自强,变法和革命的历程,经历了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

1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经济、政治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各是什么?请各用一句话概括它们对中国近代化所产生的积极作用。(4分)

2)材料二中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你认为主要指哪些政治派别?(3分)

3)请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2分)

4)回首近代化历程,你有何感悟?(2分)

 

在中国近代史上,国民党和共产党是政治舞台上的两个重要角色,两党的关系深刻影响着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一生主张共同奋斗救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代表工农劳动阶级利益的政党,孙中山知道没有这些劳动阶级的热烈支持与合作,就不可能顺利完成国民革命的使命。

——宋庆龄《为新中国奋斗》

材料二: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

——摘编自《光明日报》:《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材料三:图中毛泽东与蒋介石会面的主要目的是共商国内和平问题。

请回答:

(1)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据材料一,举例说明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后取得的成就。

(2)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材料二指出,中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毛泽东与蒋介石“共商国内和平”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次商谈实现了国内和平吗?请用史实说明。

(4)综合以上材料,你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得出什么启示?

 

 

歌谣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下列歌谣反映了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是(  )

① 旗袍西服中山装,穿着舒服又大方 

② 辫子搭肩三尺长,之乎者也说荒唐 

③  禁缠足,倡女权,男女平等新追求 

④  称先生,道某君,人格平等意义深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他们以卓越的音乐才能,创作了大量的振奋民族精神的救亡歌曲。“他们”包括(  )

①鲁迅

②聂耳

③徐悲鸿

④冼星海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2018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以下有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观点是(  )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B. 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C. 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D. 除五个省级自治区外,其它地区没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最主要因素

A. 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

B. 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

C. 国共两党合作,领导全民族抗战

D. 国共两党签订《双十协定》

 

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建立“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办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兴办的这些企业最为红火。与秦二爷创业活动最相似的一位“状元实业家”是

A. 詹天佑    B. 侯德榜    C. 严复    D. 张謇

 

这是一次明确确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大会,又是一次指明了抗战胜利后中国光明前途的大会。这次大会是(    )

A.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 八七会议

C.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抗战期间,中国军民伤亡人数达3500多万,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美元。”材料直接反映了中国的抗日战争(    )

①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  

②直接抗击了德、意、日法西斯国家  

③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付出了重大牺牲  

④得到了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小明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查找到一份和“三大战役”有关的历史资料,下列战役不应该出现在该资料中的是(   )

A. 辽沈战役    B. 平津战役    C. 淮海战役    D. 渡江战役

 

蒋介石曾在一封电报中说:“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惠临陪都,共同商讨……”毛泽东此次“陪都”之行的结果是()

A. 避免了内战的爆发    B. 通过了《临时约法》

C. 商讨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D. 签署了《双十协定》

 

2014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立法的形式确定每年的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年制造此惨绝人寰事件的是

A.日本侵略者                      B.荷兰殖民者

C.葡萄牙殖民者                    D.英国殖民者

 

“‘攘外安内’蒋主张,夜赠领土百万方,金陵城头发乱令,叫尔小民做羔羊……”,这首歌谣控诉了蒋介石对日军侵略采取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全境沦陷。该歌谣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A. 九一八事变    B. 百团大战    C. 七七事变    D. 台儿庄战役

 

“百团大战的胜利,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在百团大战中亲临前线的总指挥是(     )

A. 朱  德    B. 李宗仁    C. 杨虎城    D. 彭德怀

 

1945年,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到达重庆,重庆各界纷纷在《新华日报》上表达他们的喜悦心情和对谈判的希望。这反映出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

A.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 打倒列强,铲除军阀

C. 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 渴望和平,争取民主

 

1946年6月,“假和平、真内战”的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

A. 中原解放区    B. 东北解放区    C. 陕甘宁解放区    D. 山东解放区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1921年,中国迎来的曙光是指( )

A.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 五四运动的爆发

C.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 中华民国的成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法院依据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该材料体现的政治原则有

①主权在民      

②三权分立       

③民主共和       

④君主立宪原则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④

 

《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内容上最大的不同是

A. 割占中国领土面积大

B. 列强获得在华开办工厂的特权

C. 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增多

D. 索取的赔款数额大

 

“以天国的理想作为现实奋斗的目标,以政治上的平等与经济上的平均作为政治动员的口号。”下列文献内容能够印证该观点的是

A. 《南京条约》    B. 《天朝田亩制度》    C. 《资政新篇》    D. 《国闻报》

 

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主题班会上,同学们介绍了孙中山进行的革命活动,其中有一个是不符合事实的

A. 建立中国同盟会

B. 提出三民主义

C. 提倡新文化运动

D. 创立中华民国

 

“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三十万同胞,在黑暗中挣扎;三十万,三十万冤魂,在地狱里哭泣。”这三十万同胞的遇难地点是

A. 东北    B. 北京    C. 上海    D. 南京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胡锦涛说:“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中国革命史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个伟大的事件”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材料二  江西民谣:“日头一出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泽东;两军会师力量大,革命一定会成功!”

(2)根据材料二指出“朱德来会毛泽东”发生在什么地方?中国共产党在此开辟革命根据地,开始哪一正确革命道路的探索?

材料三  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

(3)根据材料三中判断“战略转移”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叶挺,惠阳县客家人,是我国近代史上闻名于国内外的杰出军事家。

材料二:叶挺独立团一营接到攻打武昌的任务后,一位共产党员班长将写好的遗书交给营长曹渊,同是共产党员的曹渊说:“我同你一样准备牺牲,还是交给周廷恩书记吧。” 周廷恩也说:“我要同你一起去攻城!”第一营官兵在攻城战中,人人奋勇,个个冲锋,几乎全部壮烈牺牲。

材料三:北伐军攻打武汉时,汉阳兵工厂工人举行罢工,断绝了敌人的军火来源,给吴佩孚以致命打击。各地农会还组织农民替北伐军当向导、抬担架、运送物资。

材料四:北伐进军中,黄埔军校的师生从广州誓师出发,不到一年就饮马长江,连克长沙、武汉、南昌、南京、上海而雄踞中国东南各省,击溃军阀吴佩孚、孙传芳数十万大军,扬威天下,使黄埔军校的声威达到新的高峰。

材料五:北伐战争还得到苏联政府的援助,苏联政府不仅以大批武器弹药、军需物资装备北伐军,还派遣了大批军事干部担任顾问,参加作战指挥。

(1)北伐战争中,与材料一所提人物有关的战役有哪些?

(2)材料二中的叶挺独立团因英勇善战,为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赢得了什么美誉?

(3)材料三中的“汉阳兵工厂”以及著名的汉阳铁厂的创建者是哪一位洋务派代表人物?曾在材料四中的“黄埔军校”担任过政治部主任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是谁?

(4)根据上述材料,请你归纳北伐战争能够胜利进军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

材料二  “中国的土地不可征服,也不可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材料三  “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1)材料一中的口号出自哪一次运动?这场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

(2)材料一中的“国贼”主要是指哪些人?

(3)材料二中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断送”是指什么事?

(4)从材料三看上述运动在6月以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5)作为青年学生,应该学习上述运动中学生、工人的什么精神?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