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

A. 统一天下

B. 消灭袁绍

C. 废汉称帝

D. 建立魏国

 

2007年,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播出“王立群读《史记》”吸引了众多观众的视线。《史记》的作者是

A. 孔子

B. 司马迁

C. 司马光

D. 贾思勰

 

看了电视剧《大长今》,中医女长今通过针灸技术给孕妇麻醉并施行开腹手术,对此你马上会联想到 神医

A. 张仲景    B. 蔡伦

C. 郦道元    D. 华佗

 

丝绸织绣着中国早期的繁盛与光华,随着东方美丽的传说,沿着“丝绸之路”向西方播送着中国璀璨而精致的文明。“丝绸之路”经过的地区,从东往西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长安    ②河西走廊    ③西亚    ④欧洲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①③②④    D. ①②④③

 

2009年8月新疆库车县发现了中原风格的砖式墓群,考古专家推测,这些墓群的建造时间大约在距今(2019年)1600多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新疆出土尚属首次,对了解中原与西域的交流意义重大。请你判断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我国中央政权的管辖最早开始于

A. 张骞出使西域

B. 西域的物产传入内地

C. 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D. 丝绸之路的开通

 

《汉武大帝》于2005年1月2日开始在中央电视台热播。《汉武大帝》中主父偃使汉武帝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巧妙削弱诸侯王封国势力的建议是(  )

A. “推恩令”    B. 加强监察制度

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分封制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里指的是

A. 陈胜、吴广起义

B. 楚汉战争

C. 长平之战

D. 秦完成统一

 

参加夏令营的小朋友们最后来到了位于岷江流域的都江堰。2008年5月12日,在我国四川汶川地区发生了8级强烈地震,但距震中较近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却经受住了考验。在对都江堰进行仔细观察和讲解员的帮助之下,晓明终于明白了:用来灌溉农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的水源都要经过( )引入支流。

A. 分水鱼嘴

B. 飞沙堰

C. 宝瓶口

D. 外江

 

文娱委员李敏看到下图的乐器时,立即脱口而出它是

A.

B. 编磬

C.

D. 编钟

 

参加夏令营的同学们性格各异:小刚得到老师夸奖后做事更努力;小强喜欢老师给他定个目标,然后完成;小勇独立性很强,自己设计任务,自己完成。请问老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A. “有教无类”

B. “当仁不让”

C. 以“德”教化人

D. “因材施教”

 

参加夏令营的同学们来到了殷墟,在参观的时候,讲解员指着下图中的一段残片告诉同学们:“这些文字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这段残片上的文字应该是

A. 刻画符号

B. 甲骨文

C. 金文

D. 小篆

 

夏令营的老师带领同学们再现了西周时期成千上百奴隶在一起耕作和战国时期以个体家庭为单位生产的场景,这种耕作方式变化的原因是(    )

A. 磨制石器代替打制石器    B. 青铜器代替石器

C. 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D. 奴隶获得了自由

 

在某博物馆,他们看到了下图“桀驾人车”汉画像石,这幅图反映的社会情况是

A. 当时没有马作为坐骑

B. 这是当时的一项体育活动

C. 这是当时的一种娱乐活动

D. 当时的“人”只是奴隶主的工具

 

张蒙同学提出:“我们都知道自己是炎黄子孙,如果能去拜谒(yè)黄帝陵那该多好啊!”大家一致同意。来到西安黄帝陵,他们看到拜谒的有白发苍苍的海外华人,千里迢迢回来寻根,他们上香的手是颤抖的,眼里含着泪花;有的是祖孙三代一起来祭祖,他们那么虔诚的长跪、叩首!你认为他们拜谒黄帝陵的主要原因是

A. 因为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B. 因为那里的风光特别的美丽

C. 因为黄帝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

D. 因为黄帝治理水患,造福百姓

 

暑假期间,某校组织“寻找人类足迹”为主题的夏令营活动,晚上他们睡在河姆渡干栏式的建筑中。睡觉的时候,比较浪漫的李刚联想翩翩,他心想:如果能到半坡,肯定可以见到

A.

B.

C.

D.

 

小明随同学一起参加以寻找人类足迹为主题的活动。经过讨论,他们决定先到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的遗址(       

A、云南元谋  B、北京周口店  C、西安半坡  D、浙江河姆渡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韩非是战国时期韩国的责族,出生于战国末期韩国的都城新郑(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郑韩故城)。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他与秦相李斯等都是荀子的学生。韩非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

材料二  经过变法,秦国的旧制度被彻底废除,经济得到了发展,秦国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后来秦王朝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变法侵犯了责族们的利益,因之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继位。商鞅失去变法的强有力支持者,太子即位后,贵族控告商鞅谋反,商鞅有口难辩,只得逃亡。

材料三 孝文帝实施的汉化政策中最重要的,即将语言改变,规定不再说鲜卑复合语,而须改说单音节的汉语,《魏书·威阳王禧传》记载孝文帝言:“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非的思想主张。他是哪个学派的创始人?

(2)材料二中的商鞅变法的结果如何?请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该变法中的两项措施。

(3)材料三反映的是孝文帝改革中的哪项措施?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改革的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促使材料二、三所述的两次改革成功的因素有哪些。你认为评价一次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是什么?

 

制度可以保障国家的长久兴盛,但一成不变的制度却会把国家送进坟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当周室笼络天下的时候,尚且害怕外界的侵犯;抵御侵犯的措施,没有比亲近亲属更好的了,所以用亲属作为周室的屏障。

——译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材料二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一直打到洛水边,“观兵于周疆”,在周都洛阳陈兵示威。周王派王孙满去慰劳,庄王竟问“鼎之大小轻重”,意欲移鼎于楚。

——《左传·宣公三年》

材料三 巧妙措施

——《史记·秦始皇本纪》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材料涉及的是什么制度?谈谈“周室”实行该制度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楚庄王问鼎中原是以什么名义号令诸侯的?这段材料又反映出了怎样的社会特征?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为了解决分封王国带来的弊端,秦朝和西汉王朝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请简要概括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发展趋势。(言之有理即可)

 

被后人称为“书圣”的书法家是

A. 钟繇    B. 王羲之    C. 胡昭    D. 顾恺之

 

《齐民要术·种谷》中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这段材料说明农业的发展要

A. 改革生产工具    B. 遵循自然规律    C. 注意施肥方法    D. 大力开垦荒地

 

某位历史老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张名人卡片(如下图)。其中,空格处不能填写的内容是

A. 数学名著《缀术》    B. 圆周率:3.1415926~3.1415927

C. 先进历法《大明历》    D. 著有《水经注》

 

我国历史上就曾因种种原因而发生过多次迁都,如商王盘庚、周平王、北魏孝文帝、明成祖等在其统治时期都迁过都。其中,北魏孝文帝迁都

A. 长安    B. 咸阳    C. 洛阳    D. 成都

 

黑板上写着四点信息:“4世纪晚期”以少胜多”“为南方经济持续发展营造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北方再度陷入混战割据状态”。与这些信息相关的战役是

A. 淝水之战    B. 赤壁之战    C. 官渡之战    D. 牧野之战

 

从下面的《人口迁徙示意图》中可以看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 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

C. 北方民族大量迁往中原    D. 中原人民大量迁往江南

 

三国之一的吴国,是三国之中历时最久的国家,它的都城建业在今江苏南京。该政权的建立者是

A. 曹操    B. 刘备    C. 孙权    D. 司马炎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天下大乱。下列成语故事发生于这一时期的是

A. 朝秦暮楚    B. 草木皆兵    C. 三顾茅庐    D. 破釜沉舟

 

司马迁取材广泛,修史态度严肃认真,《史记》记事翔实,内容丰富。下列内容可能出现在《史记》中的是

A. 河姆渡聚落的兴衰    B. 探寻秦国崛起的原因    C. 道教的兴起与传播    D.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

 

“一次次地回望,回望长安城内的万家灯火。......你为干戈而来,为凿空西域而来,匈奴虏你十年,你......却收获了一条灿烂千年的丝路。”材料中的“你”指的是

A. 甘英    B. 张骞    C. 班勇    D. 班超

 

“一进为过厅,内院有双鹤对舞……二进为堂屋,堂上置樽酒,主客对酌……楼下系一猛犬,有仆役执帚清扫。”东汉画像砖中这一安逸祥和的世俗生活景象反映了

A. 光武中兴,人民生活安乐    B. 宦官专权,社会动荡不安

C. 外戚专权,政治腐败不堪    D. “文景之治”,经济繁荣发展

 

公元前138年,张骞率领随从西出长安,踏上前往西域的征程。其目的与下列哪一事件类似

A. 蒙恬北击匈奴,修建长城    B. 楚汉相争,得民心者得天下

C. 秦灭六国,完成统一    D. 百家争鸣,思想文化繁荣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