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一不平等条约规定:“凡英民稟告华民者,必先赴管事官(即领事)出投稟,管事官先行查察……间有华民赴英官处控告英者,管事官均应听讼………其英人如何科罪, 由英国议定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该条款破坏了中国

A. 领土主权    B. 贸易主权    C. 司法 主权    D. 关税主权

 

“打一场禁毒的人民战争”是中国政府在扫除毒品专项斗争中的响亮口号。1839 年, 一位民族英雄在广州虎门用行动表达了中国人民禁毒的决心和勇气,他是

A. 关天培    B. 林则徐    C. 洪秀全    D. 丁汝昌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因此,我们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伦敦电,英国泰晤士新闻纸刊有报章云:日本攻取旅顺时,戕戮百姓四日,非理杀伐,甚为惨伤。又有中兵数群被其执缚,先用洋枪击死,然后用刀肢解。据云,日兵亦有数人被中兵所杀。惟日本士卒行径残暴若此,督兵之员不能临时禁止,恐为终身之玷云。

——李鸿章致总理衙门电(1895年1月13日)

材料二:下图为“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前广场上的残历碑

材料三:只要国民政府还盘踞在汉口,汉口就是主要以西北各省为其势力范围的共产军和主要控制着西南各省的国民党军之间的接合点,和两党合作的楔子。因此,蒋政权始终指导着抗日民族战争,事实上发挥着中央政权的威力。

所以,首先为了摧毁抗日战争的最大因素——国共合作势力,攻下汉口是绝对必要的。因为占领了汉口,才能切断国共统治地区的联系,并可能产生两党的分裂。

——昭和研究会中国问题研究所:《关于处理中国事变的根本办法》

材料四: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按1937年的币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五: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1)材料一英国报纸报道了哪个事件?发生于哪次战争期间?结果如何?

(2)材料二事件的爆发带来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日本进攻汉口的原因。为了保护汉口,中日双方爆发了哪场战役?结果中国战败,但客观上对中国的抗日形势有何作用?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何意义?

(5)综合上述材料,说说国家设立纪念日的意义。

 

中国孕育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在列强的铁蹄下遭受了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开始了艰难的复兴。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4年,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生铁炉正式出铁。从1895年到1911年,汉阳铁厂是中国唯一的钢铁生产基地,生铁年产量最高的1910年达到119万吨,钢产量6万吨,超过了同期日本最大钢铁企业的年产量。中国早期兴建的京汉、粤汉、津浦等八条铁路干线所用钢轨和钢件均由其提供,产品一度远销美国、澳大利亚。

材料二:树立了“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位,……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是革命党人将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勇敢的、大胆的尝试。

——杨天石《帝制的终结》

材料三: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两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文》

材料四:如下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阳铁厂”的诞生与哪一重要历史事件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革命党人“将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勇敢的、大胆的尝试”指的是颁布哪部法律文件?是哪个历史事件的重要成果?这部法律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革命党人什么样的政治主张?

(3)材料三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的原因是什么?袁世凯死后中国社会陷入什么局面?

(4)材料四反映的是近代哪一场战争?这场战争取得什么重要成果?胜利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

 

 

下列因果关系搭配正确的是

A. 辛亥革命——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流行

B. 科举制度废除——京师大学堂

C. 抗日救亡——《阿Q正传》

D. 维新变法——废除跪拜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呼

 

下列关于中国民族工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一战期间出现“短暂春天”

B. 产生于甲午中日战争后

C. 主要集中在重工业部门

D. 得到外国的资金和技术的大力支持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的是

A. 转战陕北

B.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 三大战役

D. 渡江战役

 

1945年8月29日,《大公报》发表社评:“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中国人听了高兴”是因为毛泽东要来重庆

A. 签订国共合作宣言

B. 商议推翻北洋政府

C. 解决西安事变

D. 进行和平谈判

 

“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选举毛泽东为中共中央主席。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以上内容出自

A. 遵义会议

B. 中共一大

C. 中共七大

D.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下图所示抗日根据地力量的发展为下列哪个战役的爆发提供了条件

                              抗日根据地力量发展统计

A. 平型关大捷

B. 台儿庄战役

C. 百团大战

D.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口述史料是史料的表现形式之一。如果要采用口述史料来研究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的相关事实,下列选项符合的是

A. 《台儿庄战役形势图》

B. 《李宗仁回忆录》

C. 《国民党正面战场空军抗战纪实》

D. 《黄河大合唱》

 

日本全面侵华、企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事件是

A. 七七事变

B. 九一八事变

C. 华北危机

D. 淞沪会战

 

“学良等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因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处置。”材料中张学良“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是指

A. 发动“兵谏”,逼蒋联日

B. 反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

C. 主张继续剿共

D. 发动西安事变

 

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而国民党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面对华北危机,12月9日,在中共的领导下,北平学生举行游行示威,向国民党政府请愿,结果遭到镇压。关于这场学生运动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 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D. 粉粹了日本企图侵略吞并中国的阴谋

 

中共中央于1935年1月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后,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负责长征中的军事指挥。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的党史上

A. 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B. 武装反抗,创建军队

C. 生死攸关,伟大转折

D. 指明方向,灯塔指引

 

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中指出:“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属于中共的“正式武装”从什么时候开始创建?

A. 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

B. 南昌起义

C. 井冈山会师

D. 秋收起义

 

1921年7月,上海。身着长衫、中山装、西装的10多位有志之士,怀着对民族命运的忧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从四面八方赶到位于法租界的一处幽静小院,轻轻叩响铜环。材料中所描述的事件

A. 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B. 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 修改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纲领

D.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

 

下列属于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相同点的是

A. 领导人都有陈独秀、李大钊

B. 都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C. 都具有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性质

D. 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新文化运动使青年们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对国家危亡境遇的警觉更使青年们认真考虑……以什么思想来救中国。”新文化运动提倡什么思想来救中国

A. 民主与科学

B. 民主共和

C. 三民主义

D. 马克思主义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当时蔡元培先生书写了一对挽联纪念他:“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根据材料,关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B. 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制度的终结

C.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D. 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促进了民主共和观念的传播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下列不属于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的是

A. 建立兴中会

B. 建立同盟会

C. 提出三民主义

D. 领导黄花岗起义

 

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技能。能反映下面关于中国近代史的部分知识结构的主题是

A. 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B.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C. 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D. 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这次惨败,在社会上层人士特别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看来,完全是由于慈禧推翻戊戌新政,重用顽固守旧大臣,实行反动政策造成的:“自戊戌变政,与民更新,而忌之者辄曰祖宗成法万古不易,无论成法之如何积久弊深,新政之如何有裨实济,而概以‘祖宗’二字钳制天下之目,卒以开衅邻国,而太庙不守,负罪祖宗。材料中“这次惨败”指的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从这份揭帖中你可以得出关于义和团的哪些信息?

①兴起的背景

②“扶清灭洋”的口号

③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④盲目排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他们的目的是

A. 吸取经验进行革命

B. 仿效日本变法强国

C. 维新变法推翻清朝

D. 学习西方抵御侵略

 

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1851—1875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对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 洋务运动的兴办是为了镇压“粤匪”

B. 曾国藩是洋务运动的创办者

C. 洋务运动未能挽救清政府危机

D. 辜鸿铭肯定了曾国藩兴办的洋务

 

“天父天兄手段高,打得清兵四处跑,拿下南京立天国,旗开得胜万民笑。”这个歌谣描述的情形是

A. 太平军定都天京

B. 太平天国发生天京事变

C. 天平天国天京陷落

D. 八国联军攻入南京

 

漫画多以含蓄、隐晦的方式论说世事。下图漫画叙述了哪个事件?

A. 林则徐虎门销烟

B.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 黄海海战

D.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

 

“鸦片贸易”为当年英伦朝野,国脉民命,生计攸关,不可或缺之国际贸易。女皇与国会,均不惜为之一战。材料中的“为之一战”指的是英国发动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甘地认为,非暴力抵抗是印度争取摆脱英国殖民桎梏的惟一正确方法;同时,他认为非暴力抵抗并不意味着对外国统治和其他罪恶的屈服。他写道:“我深信假如只有在怯懦和暴力两者之间加以选择时,我将劝人选择暴力我宁愿要印度采用暴力来保护自己的荣誉,而不愿印度卑躬屈膝、含垢忍辱地听人家侮辱,失去自己的荣誉。可是我认为非暴力比暴力高明得多。”“因此我并不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是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材料二:“不合作”的纲领包括:受封者退回爵位封号,抵制立法机构选举,抵制在政府机关和法院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提倡手纺车运动以抵制英国货物泛滥。在运动后期,提出拒绝纳税的要求。12月,在国大党年会上通过了以自治为目标的不合作纲领。

——齐世荣、吴于廑主编《世界史》

材料三:贾·尼赫鲁记述道:“曹里曹拉事件后,我们的运动突然停止,我想国大党的著名领袖差不多全都愤慨,只有甘地例外。……年轻人当然更加激动。”“难道我们必须使三亿多印度人受了关于非暴力行动的理论和实践的训练后才能前进吗?即令如此,我们当中有多少人敢说,我们在警察极度挑衅下还能十分斯斯文文吗?即令我们办得到,但是那些打进我们运动中来的暗探和内奸采取暴力行动或煽动别人从事暴力活动,我们对这种人有什么办法呢?如果这是非暴力运动的惟一条件,那么非暴力的抵抗方法必然失败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1)材料一中甘地选择非暴力主义的理由是什么?实际原因又是什么?

(2)据材料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目标是什么?“不合作”的范围涉及哪些具体的社会部门或领域?(不得摘抄原文)

(3)据材料三,概括“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