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质是( )

A.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

B.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

C.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无论时光怎样流逝,都不能湮没人们对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记忆,因为那次会议,中国人民由“站起来”走向“富起来”,是党史上伟大的转折。我们之所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史上的转折,主要是因为它

A.恢复了邓小平的职务 B.做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战略决策

C.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 D.决定平反冤假错案

 

在“文化大革命”中,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惨遭批斗,失去人身自由。这突出表明文革期间

A. 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

B. 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C. 教育文化事业遭到摧残

D.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悟空跳山没跳过,他说山中有妖魔,大山一听哈哈笑,这是社员炼的铁。”这首诗歌反映的史实是(    )

A.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B.发动了大跃进运动

C.工厂停产“闹革命” D.实行分田包产到户

 

1956年—1966年,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下列哪一项全面反映了其历史阶段的特征?(   )

A.遭到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失误 B.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C.社会主义民主和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D.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

 

1958年6月12日,《人民日报》报道: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农业社2.9亩小麦试验田亩产达3530斤。这篇浮夸报道的出现反映了“左”倾错误的泛滥,“左”倾错误出现的的原因是(    )

①中共八大的指引 

②对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 

③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 

④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956年某日上海50万人冒雨集会,副市长兴奋的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

A. 土地改革    B. “一五”计划

C. “大跃进”    D.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刘爷爷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他参与和表决了会议通过的所有文件和决定,下列各项属于这些文件和决定的是(  )

A. 第一个五年计划

B. 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C.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重大成就。”下列史实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①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②开展了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 

③长春汽车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等重工业企业投产 

④新藏、青藏、川藏公路及宝成铁路修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起步于

A.十年“文革”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D.“一五计划”时期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这是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曲。在这次战役中牺牲的英雄是(      )

A. 罗盛教    B. 毛岸英    C. 邱少云    D. 黄继光

 

2010年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记者见面会上说:“我们国家的发展不仅是要搞好经济建设,而且要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这三者不可偏废。……我认为,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民主法制建设,建国初期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刑法》    C. 《共同纲领》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标志着除台湾省及一些岛屿外,祖国大陆领土全部解放的历史事件是 (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西藏和平解放

C. 解放军占领南京 D. 三大改造的完成

 

下列四句话中,最能贴切地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的一句是( )

A.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C.中国实现了现代化 D.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戴高乐想要恢复法国的大国地位,激起法国民众的自信心,就不能不寻求合作和支持的力量。处于下坡态势的法国,单靠自己的力量根本无法实现复兴和强大,因此,他提出了建立“欧洲人的欧洲”的主张。

材料二  20世纪40年代,英国议会对欧洲一体化不感兴趣。欧共体成立后,英联邦国家纷纷独立,采取了独立的政治,经济政策,英国失去了在英联邦中的贸易地位,而英国经济不振,远远落后于欧共体国家。这种情况迫使英国重新审视其对欧共体的政策。

材料三  英国的离开会打击其他欧盟成员对欧洲一体化发展的信心;英国脱欧这一事件迫使欧盟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的制度结构,英国脱欧也为欧盟接下来的制度改革提供了机遇。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戴高乐推动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走向联合对世界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对欧洲一体化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其态度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英国脱欧对欧盟产生的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英国与欧盟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在解决国内经济、政治危机时,列宁指出:“现在最迫切的就是采取那种能够立刻提高农民经济生产力的办法。只有经过这种办法才能做到既善人民生活状况,又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同时,列宁深刻地阐明了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必须利用资本主义的“迂回”道路来发展社会主义。

材料二  我国的改革首先从调整农业生产关系着手,与新经济政策首先解决农民问题并无二致,其目的都是为了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改革从农村开始,这是邓小平作出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战略决策。

——摘编自曾长秋、王千惠《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与邓小平的改革开放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苏俄新经济政策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共同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切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的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从某种意义上说,这20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后来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历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

材料二  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习近平主席2020年新年贺词

(1)根据材料一,指出“分水岭”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体制、思想保障。

 

 

1975年,法国、德国、美国、日本、英国和意大利成立国际经济合作论坛——六国集团。1976年,加拿大加入后,G6变为G7。1998年俄罗斯加入,G7演变为G8,1999年G7邀请澳大利亚、中国、南非、巴西等十一个新兴工业国家及欧盟加入,G20成立。从G6到G20说明

A.新兴工业国家已居优势 B.国际组织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C.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化 D.二十国集团成为全球权力中心

 

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我们的)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是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可见西方推行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政府干预,减少盲目竞争

B.提高生产部门的劳动性,刺激经济和生产的持续发展

C.实行社会保障制度,显示资本主义社会的优越性

D.防止由人们极端贫困,社会两极分化过于明显而造成社会动乱

 

下表中各项文献与影响对应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古代雅典民主政治鼎盛之际,公民大会曾允许任何公民就任何问题发言,只要他在祭坛上放一枚橄榄枝表示请愿即可。这反应出古代雅典

A.政治生活缺乏法制基础 B.氏族贵族势力铲除殆尽

C.直接民主保障参政机会 D.共鸣权利不受城邦限制

 

20世纪70年代,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不得不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里的转折点是指

A.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B.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如图为中国1952年—1960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对此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A.“过渡时期”工业总产值始终低于农业总产值

B.“三大改造”期间工业总产值均高于农业总产值

C.“一五”计划完成时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总产值

D.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工业飞速发展

 

万物复苏、杜鹃绽放的井冈山每年都要吸引大批游客前来参观,用心去体验和缅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在这里

A.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名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C.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D.扭转了党的“左”倾错误

 

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望厦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戚继光抗倭和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共同之处是

A.加强了明朝的对外交往

B.打破了淸朝的闭关锁国

C.抗击了西方列强的侵略

D.维护了祖国的海疆安全

 

西汉初年,允许诸侯王采铜铸钱,结果引起市场混乱,物价飞涨,汉武帝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A.统一货币 B.颁布“推恩令”

C.禁止私人开挖铜矿 D.把铸币权收归中央

 

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活动产品,具有多样性和包容性。李老师以“文化交流”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 (开辟道路一一沟通世界文化)

(1)对比下图反映事件的不同影响。

任务二 (解放思想一传承精神文化)

(2)下面所述的材料分别反映什么现象?概括它们的共同特点。

任务三 (保障民权—推动政治文化)

(3)下面两部法律文献,体现了哪些共同的进步性。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美国1787年宪法

任务四(理性思考—融合文化差异)

(4)根据下面材料信息,结合相关史实,以“文化的交流与冲突“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

——摘自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东西方人民风俗不同,思想相差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历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该骤然强搬硬套。

——1868年某日本官员语

材料二  工厂工人的数目从1865年的381000人上升到1890年的1620000人,进而上升到1898年的3000000人。到1913年,俄国生产的铁和法国生产的一样多,俄国生产的煤为法国生产的四分之三。…1861年改革成为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中国的自强运动既然引进和发展了先进生产力,便会自然地融入世界文明的大潮,于是发展同世界各国交往并制成进行这种交往的工具——轮船、铁路、电信工具等自是必然趋向。应该承认,中国三十年的自强运动确实奠定了一个现代工业文明系统的初步基础,它同中国原先固有的物质文明系统必然形成矛盾和斗争。显然,这种新型的物质文明系统(哪怕是维形),其文化影响绝不可能仅局限于器物层面—物态文化层面,它将通过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根纽带,必然的向着制度文化层面、意识文化层面推进。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中)》

(1)写出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简述日本人如何引进西洋文明的。

(2)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二中“1861年改革成为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的原因。

(3)概括材料三的观点。你是否赞成该观点,并阐述理由。

 

科技和经济中心力量对比的变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缩影,继而不断改变世界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编自《自然科学大事年表》(1975年版)

(1)根据上表概括中国的科技地位的变化趋势。

材料二  自公元1500年,世界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发展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

——朱步冲《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

(2)材料二中的“全新时代”指的是什么。结合史实说明欧洲国家如何在“全新时代”探寻霸权的道路。

材料三  在钢产量方面…到1900年,就超过了法英两国的总和。德国人认为,他们需要并且理所应当得到“阳光下的地盘”。这暗示着要获得和英国那样公认的霸权。

——(美)R.R.帕尔默著《现代世界史(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述德国人争取“阳光下的地盘”的原因及其影响。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