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中国邮政发行的“二十四节气”(中国文明的独特贡献)特种邮票中的两张,这两张邮票最能直接体现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

A. 刀耕火种

B. 耕织结合

C. 自给自足

D. 农商皆本

 

“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反映了北京人

A. 会制造和使用石器等    B. 已会种植庄稼

C. 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D. 懂得人工取火

 

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船可能承载着一个故事、一段历史,甚至一个民族的兴衰荣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探索之船)

材料一 下图是哥伦布航海之船,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险时才开始。在这以前,只有各民族的相对平行的历史,而没有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1)材料一中“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一说明这一历史事件有何意义?

(创新之船)

材料二 下图是以蒸汽为动力的“克莱蒙特号”轮船。在此船发明之前,水面航行船只以人力和风力作为动力,而以蒸汽为动力的“克莱蒙特号”轮船于1807年8月在哈得逊河试航,并取得成功;它是由美国人富尔顿建造的。

(2)材料二中的“克莱蒙特号”轮船反映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在交通革新方面的成就,请写出该时期交通领域中的另一项重要发明成就及其发明者。

(罪恶之船)

材料三 下图是一艘行驶在大西洋上的贩奴船的船舱和抵港的情景。英国船运业中心利物浦的一位作家这样写道:“我们的港口是靠非洲奴隶贸易积累起来的资本建立的,是以活人的血肉为代价奠定了我们事业的基础。”

(3)材料三中被“关押在船舱里的黑人奴隶”将被运往哪里?材料三反映出“非洲奴隶贸易”产生了什么影响?

 

马克思认为革命是历史发展的火车头。17—18世纪是资产阶级革命兴起和发展的时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向国王请愿,乃臣民之权利,一切对此项请愿之判罪或控告,皆为非法。

——《权利法案》

材料二  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独立宣言》

材料三  如果华盛顿是个法国人,而又生活在这样一个时期:内处崩溃边缘,外遭敌人侵略,我想他就不会是华盛顿……至于我,只是戴着王冠的华盛顿。

——拿破仑

(1)材料一中“臣民之权利”是哪次革命所取得的成果?革命后确立的政治体制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我们”为追求自由平等进行了怎样的斗争?领导斗争的人物是谁?

(3)材料三中拿破仑说他“戴着王冠”指的是什么?他为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的法律文件是什么?

 

 

人类历史上一次次的思想解放运动,造就了一批批影响深远的思想巨人,矗立起一座座高大的思想丰碑。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以图1人物为代表的思想解放运动开始于哪一国家?代表了当时哪一社会阶层反对封建统治、要求自由的愿望?

(2)图2这位思想家是启蒙运动的旗手。这一运动提倡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在这次思想运动的影响下,法国大革命爆发,该革命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3)写出以图3人物为代表的思想解放运动的名称。

(4)图4人物与恩格斯共同发表的哪一文献,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欧洲封建社会的基础是封建庄园,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组织,也是独立的社会组织。

 

唐朝时期,阿拉伯国家逐渐发展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阿拉伯帝国最终被日耳曼人所灭。

 

 

中国汉朝和罗马帝国是同一时期的大国,汉朝称罗马帝国为“大秦”。

 

 

在《大国崛起》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它是第一个迈进近代社会的国家,在18世纪和19世纪的时候,它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这里的“领头羊”是指(  )

A. 德国    B. 美国    C. 法国    D. 英国

 

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三部重要文献,下列有关它们的评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都是为反对本国封建统治而颁布    B. 分别是英、法、美三国的历史文献

C. 都使本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D. 都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思想

 

英军统帅盖奇1774年给伦敦的报告中惊呼:“遍及整个美洲大陆的激情把所有的人联合在一种共同的事业中…全体人民达到这样的狂热程度,以致准备进行疯狂的尝试。”报告中“共同的事业”是指

A. 维护国家统一

B. 摧毁封建专制统治

C. 确立君主立宪制

D. 推翻英国殖民统治

 

“国王只是摆设,如同冰激凌上的一坨奶油。”对英国这一现象产生关键影响的法律文献是( )

A. 《人权宣言》    B. 《独立宣言》    C. 《权利法案》    D. 《1787年宪法》

 

马克思曾说:“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而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以下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 希波战争

B. 文艺复兴

C. 资产阶级革命

D. “三角贸易”

 

如下图是新航路开辟时一位航海家的漫画,此航海家双手将地球抱在胸前,身后是即将远航的中世纪帆船,据图可知,此航海家(  )

A. 第一次实现了人类跨越大洋的愿望

B. 是“新大陆”最早的发现者

C. 最先发现通往亚洲的新航线

D. 首次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达·芬奇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时代巨人。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他创作的《蒙娜丽莎》之所以美主要是因为该作品

A. 画像细致逼真,色彩调和

B. 取材打破传统,敢于创新

C. 主题蕴含人文精神

D. 反映了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

 

“日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卑谦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改造和进化,至到超越。”7世纪时,日本曾借鉴哪国的历史文明成果

A. 美国

B. 中国

C. 英国

D. 法国

 

下列关于拜占庭帝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地处欧、亚、非三洲交界处

B. 把伊斯兰教作为国教,是政教合一的国家。

C. 继承、保存了古希腊和罗马的文明

D. 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所灭

 

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繁荣更重要的还在于政治权利的获得,富庶城镇的居民要求当地领主允许他们自己管理城市的事务。这里的政治权利是指( )

A. 城市自治权    B. 人身自由权

C. 特许经营权    D. 男女平等权

 

法兰克王国查理.马特土地改革的影响,正确的是

A. 日耳曼人入侵法兰克

B. 罗马教廷权力至高无上

C. 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形成

D. 拜占庭帝国被外族灭亡

 

罗马从意大利半岛上的一个共和国转变为一个庞大的帝国,是突然而惊人的,这使人联想起亚历山大的征服。下列对材料理解表述正确的是()

A. 罗马帝国与亚历山大帝国同时建立

B. 亚历山大征服迪太基后建立了罗马帝国

C. 亚历山大征服迪太基后建立了罗马共和国

D. 罗马取得布匿战争胜利后称霸地中海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让我们跟随旅游团去感受中国文化遗产的魅力。

(1)第一站北京,它是我国远古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在这里我们能参观到哪个远古人类遗址?

(2)第二站曲阜,它是孔子故里。孔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他的思想记录在哪本著作中?

(3)第三站四川都江堰,它是举世闻名的防洪灌溉工程。它是战国时期哪个国家谁主持修建的?自建成以来都江堰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你如何评价它?

(4)第四站大同、洛阳,它们是我国石窟艺术发源地,写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著名的两个石窟艺术宝库名称。

(5)现在我国文化遗产遭到了严重破坏,请你提出一条保护文化遗产的合理化建议。

 

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改革,国家的发展需要改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材料二任何一场改革都会涉及经济社会关系的组合和各阶级利益的调整,因此,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抵抗……商鞅坚持公开颁行的法令,对违反新法的,坚决依法给予处罚……将新法进行到底,取得了重大胜利。

材料三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帝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摘编自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变法得到了谁的支持?

(2)商鞅变法遭到旧贵族的反对,主要是因为他在变法中推行了哪两项措施?

(3)商鞅后来被车裂而死,那么他变法的目的达到了吗?请说叨理由。)

(4)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个历史事件中的哪个措施?请再写出该事件的一项措施,同时写出这个事件的历史意义?

(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历史知识回答,你从上述两件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特别是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在咸阳官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材料三  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基于以上认识,秦始皇实行了什么制度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2)为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三点即可)

(3)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事件?其主要领导人物是谁?使秦朝灭亡的人又是谁?发生材料二中事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材料三反映西汉时期国家出现了什么问题?汉武帝又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为加强中央集权把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他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5)你怎样用一句话来评价秦始皇和汉武帝?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史实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涂“正确”,错误的涂“错误”

材料一  公元200年,曹操以少量兵力同袁绍的大军作战,打败袁军,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材料二  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同孙权、刘备的联军决战。孙权的大将周瑜,利用曹军不习水战的弱点,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打败曹军。

材料三  公元383年,苻坚征集八十多万兵力,打算一举灭亡东晋。秦军前锋与东晋军队8万人大战于淝水。

(1)以上三则材料依次说的是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  )

(2)这三次战役的共同特点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

(3)材料一的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

(4)“投鞭断流”、“草木皆兵”等成语出自材料三的战役。(  )

(5)这三次战役失败的一方在主观上共同的原因是骄傲轻敌。(  )

 

周杰伦创作的“中国风”歌曲:“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你唱到他的这首歌时会联想到以下哪位书法家(  )

A. 钟繇    B. 胡昭    C. 王羲之    D. 顾恺之

 

《齐民要术》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  )

A. 天文学著作 B. 医学著作 C. 数学著作 D. 农学著作

 

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开发的最重要的客观原因是(  )

A. 统治者的重视    B. 北方农民大批南迁

C. 军事上的需要    D. 北方自然环境恶化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和西北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其中,至今还存在的少数民族是(  )

A. 鲜卑族    B. 氐族    C. 羯族    D. 羌族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结束三国分裂局面,统一天下的是(  )

A. 魏国    B. 西汉    C. 西晋    D. 东晋

 

司马迁所著的史学巨著是(  )

A. 《汉书》    B. 《道德经》    C. 《伤寒杂病论》    D. 《史记》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