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历史性的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A. 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

B. 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C.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 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在1900年北京的街头,人们见面时可能谈及的话题是

A. 关于军警在街头为行人剪辫子的情形

B. 关于废除科举制的诏书

C. 关于京师大学堂开设的课程

D. 关于废止缠足的法令

 

2015年10月1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将中国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下列可以作为申遗证据的有

①当时的实况记录片及照片

②历史博物馆内存放的有关文献资料

③电影《南京大屠杀》

④南京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进行审判时的判决书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李大钊认为:在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占人口的90%以上。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一个重要部分。下面把这一认识付诸实践的是

A. 中共一大的召开    B. 黄埔军校的创办

C. 南昌起义的发动    D. 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

 

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第一场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这里的“补课”“起点”的含义分别是

A. 明确反对封建主义;实现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斗争

B. 彻底反帝反封建;无产阶级政党开始领导革命

C. 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 开始宣传民主科学;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近代有四位英国人曾经来到中国,在他们的日记中有误的是 (  )

怀特:1842年底我到上海做生意    詹姆斯:1845年我向清政府申请在香港开办了工厂

约翰:1860年我们与法国军人一起冲进夏宫,我拿了几辈子都用不完的财富

奥托:1900年8月我们进入清国皇帝的宫殿,还到居民家中夺得许多战利品

A. 怀特    B. 詹姆斯    C. 约翰    D. 奥托

 

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  )

A. 指南针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B. 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

C. 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    D. “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则“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

A. 加快发展陆路交通    B. 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C. 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 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提到一个细节:康熙曾经对西方科学技术很有兴趣,同时康熙对外国的侵略也曾经进行过坚决抵抗,维护了主权。这一事迹是

A. 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B. 抗击沙俄侵略者,收复雅克萨

C. 反击沙俄侵略者,收复新疆,设置行省

D. 挫败日本对台湾的侵略图谋

 

唐朝与亚、非、欧各国友好往来达到前所未有的盛况,其根本原因是唐朝

A. 对外交通非常便利

B. 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

C. 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D. 制度先进,疆域广大

 

从下列四张学习卡片上,你可以提炼的学习主题是

A. 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B. 国家的统一与发展

C. 对外的交往与进步    D. 经济的繁荣与昌盛

 

2016年1月12日,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我们党的根基在民,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既是党的宗旨意识的升华,也是党风重视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要求。下列思想家重视“民心”的有

①孔子

②韩非

③庄子

④孟子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文物与文字一样录载着历史,一图胜千言。下图文物反映了当时的

A. 采集狩猎 B. 聚族而居

C. 农业初兴 D. 贫富分化

 

某中学准备开展以“期盼民族复兴、探求强国富民之路”为主题的德育活动。下面是他们收集的相关资料,请用学过的知识来一试身手。

中国有从“天朝上国”沦为“劣等民族”的迷茫与愤慨,有从“东亚病夫”到“少年中国”的登攀与跨越,有从“站起来了”到“猛虎在加速”的飞跃与巨变,书中也有一座座里程碑:1911、1949、1978,直到我们如此清晰触到“中国梦”的2012。

——摘自《〈复兴之路〉的一种解读》

第一板块(伟大探索)

(1)1911年10月10日,爆发了武昌起义,引发了哪次革命?有人说这次革命成功了,也有人说这次革命失败了,你是怎样认为的?请说明理由。

第二板块(铸就辉煌)

(2)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作出的伟大决策是什么?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到2001年,中国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是什么?

第三板块(活动感悟)

(4)请你为该校这次德育活动再设计一个主题。

(5)回顾中华民族的探索历程,你有什么感悟?

 

在科技进步、文化交流、政治互信、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的促进下,人类社会逐渐成为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互联互通)

材料一

图1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

图2互联网广告

(相学相鉴)

图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群策群力)

材料三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各国签署如下宣言:每一(签字国)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教材

(共建共享)

材料四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中国方案是: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构建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国际社会要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变流、生态建设等方面作出努力。

——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材料一中,图1是第几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这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什么?图2是第几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这次工业革命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哪一次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试列举一位“启蒙思想家”。“启蒙思想家的名著被介绍到中国”,推动中国在20世纪初掀起哪一思想解放运动?指出材料二和图3反映的价值理念有哪些相通点?

(3)写出材料三中“宣言”的名称。该宣言的签署,有何标志性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宣言签署国协同作战,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战役。

(4)材料四中,人类社会的“大变革大调整”,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怎样的发展趋势?“中国方案”体现了我我国的什么外交政策?从材料中国际社会要作出努力的五个方面任选一个,谈谈你对“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议。

 

    我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二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武帝施主父(即主父偃)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摘自《汉书·诸侯王表》

材料三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为了解决君相之争,……于1380年,将丞相胡惟庸诛杀,在随后的十年里,大肆捕杀其党羽,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材料四清朝沿用明朝政治制度,内阁仍然是政府的中枢机构。但因受清朝建立并保留下来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制约,权力有限,使皇帝集权受到较大影响……后来,清朝统治者对中央中枢机构进行了改组。

请回答:

(1)图一这种行政管理制度创立于哪个朝代?该朝代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推行了什么制度?

(2)图二这种行政管理系统的名称是什么?有何特点?

(3)材料二中汉武帝“下推恩之令”有什么积极作用?

(4)材料三和材料四中明朝和清朝为了进一步强化中央皇权,在政治上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各举一例

(5)简要归纳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让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代丝绸之路示意图

材料二“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1405—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

材料三人们将丝绸之路与欧洲人开辟的新航路并称为打通世界的两大要道。但与后者时常伴随的血腥征服和殖民掠夺不同,丝绸之路并没有成为中国借以对外侵略扩张的通道。相反,他作为经济全球化的早期版本,见证了不同体系的独立并行与遥相呼应,成就了中华、印度、希腊罗马等文明的交流融合。

材料四“……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马克思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出汉代“丝绸之路”的起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2)依据材料二,指出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前提。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哪里?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丝绸之路与新航路开辟的区别。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与外界隔绝”采取了什么对外政策?该政策的主要含义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欧洲的许多工业区都已遭到破坏,而美国的工厂却在战时极大需求的推动下,犹如雨后春笋惊人地发展起来。到1929年时,美国的工业产量至少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42.2%,……欧洲已不再像在19世纪时那样,是世界的银行家和世界的工场,这两方面的领导权都已转到大西洋彼岸。

——《全球通史》

材料二由于二战后长期推行全球扩张政策,特别是深陷侵越战争而不能自拔,美国国力的鼎盛时期到60年代末终于告一段落,巨额的战争费用,使财政赤字逐年扩大。……依赖美国援助和扶持的……日本经过高速发展,到70年代初,已一跃而为仅次于美苏的世界第三经济大国。

——《世界史•现代史编》(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别概述欧洲与美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导致这些状况的共同因素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列出美国推行的“扩张政策”的三个具体表现。据材料二,归纳其影响。

(3)推断20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重心的去向。

 

当今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种基本趋势。这一趋势的表现是:(  

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1947年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各国迅速恢复经济

中国海尔公司在全球大部分地区实现了设计、生产、销售本土化

1997年泰国货币大幅度贬值,引发亚洲经融危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世界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人类生活。下列生活中的现象与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有关的是(  )

A. 乘坐火车回老家探亲    B. 驾驶汽车外出旅游

C. 利用网络相互交流                        D. 在电灯下读书学习

 

2012年诺贝尔和平奖属于欧盟,颁奖词称,欧盟在过去的60年中为促进欧洲的和平与和解、民主与人权做出了贡献。以下关于欧盟的内容错误的是:

A、1993年11月1日正式诞生         B、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

C、统一使用美元作为货币            D、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一战后,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旨在调整国际秩序,但它们都试图以牺牲中国主权利益来达成目的,最有力的证据(   )。

A. 《凡尔赛和约》 《九国公约》 B. 《北大西洋公约》  《四国条约》

C. 《华沙条约 》 《五国条约》 D. 《四国条约》    《五国条约》

 

下图漫画是对20世纪30年代哪个国家经济状况的形象描绘?

A. 工业化突飞猛进的苏联    B. 渡过经济大危机的美国

C. 实行法西斯专政的德国    D. 疯狂侵略扩张的日本

 

马克思曾预言: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文中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应指

A. 第一次工业革命    B.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 第二次工业革命    D. 法国大革命

 

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同之处在于( )

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导致革命爆发  

资产阶级在革命中起了领导作用

革命都以暴力斗争方式进行

革命后最终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下列关于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说法中,属于评价的是( )

①17897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人权宣言》规定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法国大革命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既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

A. 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②③

 

14—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开启了资产阶级思想解放的闸门,出现了许多体现人文主义精神的文学艺术作品。下列文学作品被认为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是

A. 《复活》

B. 《奥赛罗》

C. 《哈姆雷特》

D. 《神曲》

 

“三大世界性宗教的形成,影响了世界各大古典文明体系的特点”。下列关于三大世界性宗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佛教、伊斯兰教的产生地在亚洲,基督教的产生地在欧洲

B. 佛教反对将人分为等级,主张“众生平等”

C. 基督教的核心教义是“博爱”,“基督”是“救世主”的意思

D. 伊斯兰教的创立与建立统一的国家有机结合

 

紫荆怒放,莲花添彩,港澳回归祖国了!我国成功实现这一情景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国际地位提高 B.综合国力增强 C.军事力量强大 D.一国两制的构想

 

我国的对外开放呈现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城市、内陆省会城市、边境城市和口岸”多层次、全方位的格局。下列城市或地区的开放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大连

②深圳

③上海浦东

④海南岛

⑤成都

A. ③①④②⑤

B. ②④⑤①③

C. ②①④③⑤

D. ④①②③⑤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