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宋教仁遇刺案后,孙中山和黄兴等人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生了

A. 辛亥革命

B. 二次革命

C. 护国战争

D. 护法运动

 

2011年我国两会的主题是民生,人大代表提出了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他的这一主张是

A. 驱除鞑虏    B. 恢复中华    C. 创立民国    D. 平均地权

 

李鸿章在上海联合洋枪队镇压太平军时,感叹西方国家“大炮之精纯,子弹之细巧,器械之鲜明……实非中国所能及。”材料反映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 ( )

A. 民主思想    B. 政治制度    C. 军事技术    D. 风俗习惯

 

邓世昌毅然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决心与敌人归于尽。”有此场景的史实是

A. 丰岛海战

B. 威海卫战役

C. 黄海海战

D. 虎门销烟

 

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这首诗中的台湾是通过哪个条约被割占

A. 《南京条约》

B. 《虎门条约》

C. 《马关条约》

D. 《天津条约》

 

下列史实与袁世凯有关的是( )

①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②加强北洋军的实力

③颁布《临时约法》

④改国号为“中华帝国”,恢复帝制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此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萍浏醴起义

B. 安庆起义

C. 黄花岗起义

D. 广西起义

 

辛亥革命前,中国同盟会发动的第一次起义是

A. 镇南关起义

B. 萍浏醴起义

C. 黄花岗起义

D. 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下列有关《临时约法》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是孙中山制订并颁布的

B. 规定了一些人民的基本权利

C. 实行“三权分立”原则

D. 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

 

义和团揭帖云:义和团,起山东,只因鬼子闹中原。可见义和团兴起的原因之一是(   )

A. 清政府的压迫    B. 列强的欺凌

C. 《马关条约》的签订    D. 知识分子的宣传组织

 

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A. 组织强学会

B. 《万国公报》创办

C. 成立保国会

D. 公车上书

 

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犯下了滔天罪行,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是( )

A. 南京大屠杀    B. 旅顺大屠杀    C. 九连城大屠杀    D. 威海卫大屠杀

 

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壮烈献身的人物是:(  )

A. 陈玉成    B. 丁汝昌    C. 梁启超    D. 谭嗣同

 

在北洋军阀混战时期势力范围主要集中在直隶、江苏、江西、湖北一带的军阀是

A. 滇系军阀    B. 直系军阀    C. 皖系军阀    D. 奉系军阀

 

某学生在复习中国近代史时看到一个条约有如下内容: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这个条约应该是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北京条约》

D. 《辛丑条约》

 

他受命钦差大臣,后赴广东禁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他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他是

A. 林则徐

B. 左宝贵

C. 陈化成

D. 关天培

 

道路自信源自于道路开辟、道路创新和道路自觉,关系着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坚持道路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举了!

——摘编自《五四运动史》

(1)据材料指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当时学界组织游行的目的是什么?据此指出,五四运动的核心精神。

材料二  五四运动的亲历者回忆说:“处于这个伟大时代,我的思想上不能不发生非常激烈的变化……改变过去革命的方法,必须依靠下层人民,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这种思想在我头脑中日益强烈,日益明确了。”

——摘编白《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2)据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亲历者找到的新革命方法是什么了?这一新革命方法的得出是总结借鉴了哪些革命的经验教训?

材料三

(3)“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是指哪一事件?该事件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材料四  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921年7月,13名代表出席了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强大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4)“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是什么?在“砥砺前行”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全国出现了什么局面?

材料五  出席中共一大的代表,极少数人脱离了革命队伍,但多数人一直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为中国革命奋斗终生。中国近代以来,没有哪一个政治团体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拥有这么多的为胸中主义和心中理想前赴后继、义无反顾、舍生忘死的有志之士。这批人,他们不为官、不为钱、不怕苦、不怕死,只为主义、只为信仰便可用一生去奋斗。

——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答问录

(5)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哪些高尚品质值得我们继承发扬?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亿万中华儿女的共同理想。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代内阁学士阔普通武》 

(1)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认为国弱的主要因素以及强国的具体主张。 

材料二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来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外人断不能瓜分我中国,只怕中国人自己瓜分起来,那就不可救了!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政治革命”的目的。据材料一、二,说明孙中山和康有为在政体上的主张有何不同? 

材料三   辛亥革命……给予孔子儒学以巨大的冲击。但是……袁世凯宣布“整饬纲纪”,恢复校“祀孔”“读经”,颁布《祭孔告令》,声称“……惟此孔子之道,亘古常新,与天无。”……一时尊孔复辟,甚嚣尘上……因此,“儒教不革命,儒学不转轮,吾国遂无新思想、新学说,何以造新国民?”

——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3)材料三中,袁世凯“颁布《祭孔告令》”的目的是什么?结果怎样?此后中国出现怎样的局面?为了“造新国民”,近代中国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

材料四  古今万国,政体不齐,治乱各别。其拨乱为治者,罔不舍旧谋新,由专制政治,趋于自由政治……此所谓立宪制之潮流,此所谓世界系之轨道也。吾国既不克闭关自守,即万无越此轨道逆此潮流之理。进化公例,适者生存。凡不能应四周情况之需求而自处于适宜之境者,当然不免于灭亡。日之与韩,殷鉴不远。吾国欲图世界的生存,必弃数千年相传之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4)据材料四,归纳陈独秀的主要思想。

(5)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思想的共同之处。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艰难探索救国之路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本着“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原则,将土地分为上、中、下三级九等,好坏搭配,按每家人口平均分配。又规定“凡天下,树墙下以桑。凡妇,蚕绩缝衣裳。凡天下,每家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   

(1)上述材料反映的哪部文件中的内容?如何评价这部文件?

材料二

中国第一所近代学校

京师同文馆

1862年

中国第一个近代兵工厂

安庆军械所

1861年

中国第一个近代交通企业

轮船招商局

1872年

中国第一个近代钢铁工业

汉阳铁厂

1890年

 

(2)材料二反映了清政府中什么派别的活动?主要的代表人物有谁?

材料三  中央设立铁路矿物局、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的发展,……普遍设立中小学堂……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准许创立报馆、学会。

(3)材料三是中国发生的哪个事件中颁布的法令?当时掌握实权的是谁?

材料四  第2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5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16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节选)

(4)材料四中的第2、5条体现了三民主义中的哪个主张?

(5)三大事件的最后结局是怎样的?造成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在哪里?

 

一次次列强的入侵,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近代中国的苦难岁月。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是指什么?为什么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材料二  割让台湾全岛及其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与辽东半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节选

(2)材料二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该条约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殖民大国的军队开入北京,其中也发生了一些针对平民的野蛮报复行动,之后他们分区占领了北京城,然后继续与分散在中国北部的义和团作战。经过旷日持久的谈判,1901年9月7日所谓《辛丑条约》签订。

                                                    ——《中国近代史纲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1840—1901年两次派军队侵入北京战争名称。《辛丑条约》对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四  如下图所示

材料五  由于外国资本凭借不平等条约,享有种种特权,早期民族资本工业在与他们的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同时这些民族工业还受到政府的束缚和压制。因此许多民族资本家为了寻求发展,不得不托庇于外国资本,或攀附于官僚势力。

(4)请为材料四示意图拟写一个合适的标题。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曲折是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1921年,中国迎来的曙光是指( )

A.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 五四运动的爆发

C.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 中华民国的成立

 

“五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其“推动”主要体现在(   )

①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②推动了新的救国救民思想传播

③显示了新阶级力量的作用     

④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统治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吴佩孚致大总统徐世昌的电报中称:“仰恳大总统以国本为念,以民心为怀,一面释放学生,以培养士气。一面促开国民大会,宣示外交得失缘由,共维时艰,俾全国一致力争,收回青岛,以平民气,而救危亡。”这表明吴佩孚

A. 极力支持北洋政府

B. 掩饰军阀混战事实

C. 主张维护国家主权

D. 设法阻止北伐进军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90多年前一批青少年学生为了追求民族的独立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下列有关五四运动的表述无误的是(  )

A. 五四运动是一次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运动,它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 在1919年5月4日的游行示威中,青年学生发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呐喊

C. 五四运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1919年,美国教育家杜威应邀访华。7月2日,他极其兴奋地在寄往美国的家书里写道:“今天的新闻就是中国代表团拒绝签署巴黎和约。这条新闻真是太好了,都不像是真的。你们想象不到,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对中国而言意味着什么。这是公众意见的胜利,一切都是由这些学校里年轻的男孩女孩们推动的。”杜威的家书表明他见证了(    )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五四运动    D. 国民大革命

 

他热情颂扬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并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重要贡献。这位历史人物是(   )

A. 陈独秀    B. 李大钊

C. 鲁迅    D. 胡适

 

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跌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它”及带来的“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是指(    )

A. 鸦片战争——中国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B. 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作用

C. 辛亥革命——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D. 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下图中几位人物有一个共同身份就是:

A. 中国同盟会会员

B. 新文化运动主将

C. 五四爱国运动的领导者

D. 中国共产党党员

 

某班同学拟举办辛亥革命系列纪念活动,活动的主题分别确立为“构想共和”“浴血共和”“缔造共和”“维护共和”。以“浴血共和”为主题的纪念活动最应该选择在

A. 东京

B. 武昌

C. 广州

D. 南京

 

某剧团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剧目时,有如下几个场景,你认为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

A. 一个革命党人在街头张贴“实现民主共和”的标语

B. 1912年1月1日南京各大报纸刊登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的消息

C. 孙中山在灯下阅读《民报》

D. 湖北军政府衙内,新军将领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