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在1925年4月8日的信中写道:“孙中山奔波一世,而中国还是如此者,最大的原因还在于他没有党军,因此不能不迁就有武力的别人,近几年似乎他们也觉悟了,开起军官学校来。”这个学校的办学地点是(   )

A. 武汉    B. 广州

C. 北京    D. 南京

 

博古、李德等人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不让敌人侵占寸土”“胜利或者死亡”等口号,这直接导致了(   )

A. 红军转战贵州    B.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C. 长征初期陷入被动    D. 遵义会议召开

 

1930年,闽西苏区有一首红歌《你追我赶实在忙》:“哥哥栽禾妹送秧,横直疏密要适当,但愿今年多产谷,支援红军打胜仗。”这反映了在根据地内(  )

A. 建立人民政权    B. 农民生产、革命积极性高涨

C. 开展游击战争    D. 壮大红军力量

 

毛泽东曾说:“《水浒传》里有个水泊梁山,朝廷的千军万马拿他们没得办法。我们到了井冈山这样的地方,反动派也奈何不了我们,我们就是到那儿去当红色山大王。”这反映了当时毛泽东要走(   )

A.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B. 国共合作道路

C. 城市中心道路    D. 北上抗日道路

 

《剑桥中华民国史》记叙:“毛泽东力排众议,说服了这些溃不成军的士兵、矿工和农民组成的部队,撤退到湘赣两省交界的偏僻山区。”这里的“部队”指的是(  )

A. 中国工农红军    B. 工农革命军    C. 国民革命军    D. 人民解放军

 

1927年7月下旬,参加起义部队包租下江西大旅社,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判断这次起义是(   )

A. 秋收起义    B. 南昌起义

C.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D. 湖北农民运动

 

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流动的武装宣传。”斯诺认为

A. 长征铸就了长征精神

B. 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C. 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D. 长征保存了红军的基干力量

 

1935年9月18日,毛泽东从国民党报纸上发现陕北红军的消息,最后决定落脚于此,并说“不是这块地方,我们落不了地。”判断这与什么事件相关(   )

A. 会宁会师    B. 吴起镇会师

C. 井冈山根据地建立    D. 井冈山会师

 

毛泽东说:“我们认识中国,花了几十年时间,真正懂得独立自主是从遵义会议开始的。”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

A. 开始独立领导中国武装斗争    B. 从幼稚走向成熟

C. 认识到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D. 寻找到适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

 

纪录片《长征》解说词: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在被动中掌握主动,在险境中寻找生机。长征中的军事行动最能体现上述思想的是(   )

A. 巧渡金沙江    B. 四渡赤水河

C. 翻雪山    D. 过草地

 

“十月十日的黄昏,我们的队伍从瑞金雄赳赳地出发……帽子、衣服、布草鞋、绑带、皮带,从头到脚都是崭新的,都是我们苏维埃工厂制造的,出发以前才发来的新家伙。”材料中“我们的队伍”(   )

A. 出师北伐    B. 开始长征

C. 进军井冈山    D. 朱德、陈毅转战湘南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孙中山闻宋教仁遇难,亲致挽联

材料二 ……袁世凯借机要挟民主革命派和清廷,大耍手腕,窃取了大总统的职位,不久又搞复辟,由于他倒行逆施,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引起全国人民的反对,只当了83天皇帝就见上帝去了。可见逆历史潮流而动,肯定是短命的。

——毛泽东

材料三 夫去满洲一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

——孙中山《建国方略》

(1)材料中的“宪法”是指什么?宋教仁做了什么事情,导致被刺杀?

(2)结合材料二,谈谈袁世凯复辟帝制为什么这么快就失败了?

(3)材料三中,“去满洲一专制”是指什么?“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是指什么?

(4)请结合所学谈谈,“无数强盗之专制”是怎样“为毒之烈,较前尤甚”的?

 

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当初次起义失败后,举国舆论莫不曰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诅咒谩骂之声不绝于耳,吾人足迹所到,凡人识者,几视为毒蛇猛兽,而莫敢与吾人交游也。惟庚子失败(注:公元1900年,即庚子年)之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恨其事之不成矣。前后相较,差若天渊。

——孙中山《建国方略》

材料二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随后,民主革命团体纷纷出现,在孙中山推动下,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聚集日本东京,成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孙中山《民报》发刊词中,将这一组织的革命纲领阐发“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材料三 辛亥革命大事记

时间

事件

1911年10月10日

A

1912年元旦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2月12日

宣统帝下诏退位

 

材料四 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任凭你像尧、舜那么贤达,像秦始皇、明太祖那么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么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回答,“庚子失败”对中国社会有什么危害?

(2)写出材料二中“统一的革命组织”的名称。

(3)材料三表格中的A处应为哪一事件?

(4)根据材料三,写出孙中山的主要历史功绩。

(5)根据材料四,分析辛亥革命的影响。

 

(题文)识图:

请回答:

(1)图一的湖北军政府是在什么事件后成立的?被推为都督的是谁?

(2)图二的事件发生在什么时候?怎样评价这件事?

(3)图三事件的影响是什么?

(4)三幅图都与哪件事有关?你怎样评价这件事?

 

材料:150年前,中国正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野蛮侵略和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统治,中华民族陷入内忧外患的灾难深渊,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悲惨境地。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中华民族从未屈服,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进行可歌可泣的抗争。孙中山先生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青年时代,孙中山先生创立兴中会、同盟会,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积极传播革命思想,广泛联合革命力量,连续发动武装起义,为推进民主革命四处奔走、大声疾呼。1911年,在他领导和影响下,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取得成功,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虽然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闸门,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摘编自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大会讲话

以下表述是从上表信息中得出的,请在对应的括号内填“A”;违背了上表信息所表达的意思,请在对应的括号内填“B”;是上表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的括号内填“C”。

(1)在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统治下,孙中山先生领导了辛亥革命。

(2)同盟会的成立,把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进到新的阶段。

(3)三民主义指“民主”“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4)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5)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但它只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

 

填空题。

(1)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____;1905年8月,孙中山在____成立中国同盟会。

(2)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革命是_____

(3)1912年元旦,_____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4)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历史进入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时期。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后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孙中山和黄兴等的反袁斗争,发动了“______”。

 

民生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他主张

A. 驱除鞑虏

B. 恢复中华

C. 创立民国

D. 平均地权

 

《神州日报》是旧上海的报纸。该报纸自1911年10月12日开辟了《鄂省大风云之详报》《本报鄂乱专电》《鄂乱各面之专报》之类专栏。比较切确切地说,其中的“鄂乱”是指(   )

A. 广州起义    B. 武昌起义

C. 义和团运动    D.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杨天石指出:“这次革命的目标是:民族独立、人民民主和普遍富裕。这次革命的成果是:皇冠落地,中国历史从帝制走向共和。”据此判断,这次革命的旗帜是(   )

A. 三民主义    B. 维新变法

C. 自强求富    D. 民生科学

 

“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对联歌颂的是(   )

A. 康有为    B. 孙中山    C. 毛泽东    D. 邓小平

 

1910年春,福建省同安县人陈嘉庚加入某革命组织时宣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他加入的是(  )

A. 兴中会 B. 中国同盟会 C. 中国共产党 D. 中国国民党

 

鲁讯先生在《一件小事》中写到“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其中“民国六年”指的是

A. 1915年

B. 1916年

C. 1917年

D. 1918年

 

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的春联是:“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该春联反映的历史问题是(   )

A. 袁世凯称帝,资产阶级反对,农民拥护

B. 清朝主义改善民生,农民很怀念

C. 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封建思想依然存在

D. 农民对皇帝感恩戴德

 

某校有几位同学在学习完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后,表达了各自对这场革命的看法。其中观点错误的是(  )

A. 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C. 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D.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这里政治上的大解放是指

A.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 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人人心    D.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到:“课毕后阅读报纸,见致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这里所述“万恶之政府”指的是(   )

A. 清朝政府    B. 北洋军阀政府

C. 伪国民政府    D. 国民党政府

 

下列民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①护国战争 

②“二次革命” 

③袁世凯称帝 

④宋教仁遇刺

A. ①②③④    B. ④②③①    C. ③①④②    D. ②④①③

 

下图是中华民国初期创作的讽刺漫画《政府人物之真相》:表示政府虽有“共和”之名,实际是猿 (袁)家天下。这幅漫画反映了(   )

A. 北洋军阀政府名存实亡    B. 君主立宪得到广泛支持

C. 袁世凯独裁    D. 中华民国政府政治开明

 

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的有(   )

①蔡锷 ②李烈钧 ③孙中山 ④唐继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0世纪初期体现帝国主义图谋灭亡中国的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辛丑条约》    D. “二十一条”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