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阅读下列材料: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眠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你知道这首诗是谁作的吗?描述的是中国革命史上哪一重大事件?(4分)

2)在此事件的艰苦历程中,中共中央召开了一次具有生死攸关转折意义的重大会议,请说出这次会议的名称?(2分)

3)诗中反映红军克服了哪些艰难险阻?红军留给我们的伟大精神有哪些?(6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材料反映了什么事件?

(2)红军“远征”原因是什么?

(3)该事件是什么时候开始?

(4)红军的出发地点?

(5)谈谈你对该事件的看法?

 

“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这首诗是朱德为纪念遵义会议而作。“群龙得首”是指遵义会议确立了谁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A.

B.

C.

D.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是毛泽东在1936年写的《沁园春·雪》中的著名词句。此时,中国工农红军

A. 实现了井冈山会师

B. 到达了吴起镇

C. 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D. 渡过了金沙江

 

某校准备利用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重走长征路”,请你为他们设计一条适合的路线

A. 瑞金—遵义—吴起镇—会宁    B. 上海—瑞金—遵义—会宁

C. 上海—瑞金—遵义—吴起镇    D. 井冈山—瑞金—遵义—会宁

 

下列按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排序,应是

①翻越大雪山

②飞夺泸定桥

③遵义会议会址

④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纪念塔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④①②③

D. ③②①④

 

下列年代尺中属于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进程中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是

A. 1921年

B. 1935年

C. 1936年

D. 1978年

 

以下哪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A. 八七会议

B. 七届二中全会

C. 遵义会议

D. 十一届三中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

A. 南昌起义    B. 中共七大

C. 长征胜利结束    D. 遵义会议

 

1934年,红军开始长征。下列有关长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甲:长征,武装开始夺取政权

乙: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爬雪山、过草地,挥师北上

丙: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开辟了根据地

丁: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A. 乙、丁

B. 甲、丙

C. 甲、乙

D. 丙、丁

 

八年级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编写《红军长征》剧本,他们设计了以下几个历史场景的台词,其中有误的是

A. 长征始于1928年的井冈山会师

B. 巧渡金沙江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

C. 遵义会议,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 红一方面军同陕北红军会师吴起镇

 

“万里长征路不平,‘左’倾错误总横行,遵城举会端航向,确立毛公统率兵。”该诗描绘的是

A. 红军长征

B. 中共七大

C. 遵义会议

D. 八七会议

 

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的历史事件是

A. 从瑞金出发

B. 渡过金沙江

C. 四渡赤水河

D. 会宁会师

 

回顾党的历史,我们不能忘记井冈山。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这主要是因为井冈山( )

A.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B. 建立了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C. 第一次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D. 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始发地

 

红军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主要是指(    )

A. 国民党不再围剿红军    B. 保存了革命的基本力量

C. 革命成功了    D. 国民党已无力围剿红军了

 

下列图片反映的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命运的两大历史事件,识读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事件?

(2)就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国共双方达成什么共识?对中华民族产生什么影响?

(3)在图二事件发生后,国共双方签订了什么文件?文件落实情况如何?

(4)当民族前途面临抉择时,上述史实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战方告结束,内争不容再有...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

—蒋介石邀请毛泽东电文节录

材料二:1945年11月6日,蒋介石对高级将领说:“回想这20多年,‘奸匪’始终是本党唯一的敌人。”

材料三:鄙人亟愿与先生会面,共商和平建国之大计,俟飞机到,恩来同志立即赴渝进谒,弟亦准备随即赴渝。

—毛泽东

(1)材料三中的“渝”指何地?

(2)从材料一看,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赴渝商谈的理由是什么?国共双方经过43天的谈判有什么结果?

(3)从材料二看,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的真实态度是什么?在材料中找出依据。

(4)从材料三看,对蒋介石的邀请,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持什么态度?为什么采取这种态度?

 

国共合作:在两岸关系发展史上是一个具有丰碑意义的大日子,因为这一天开始两岸全面实现直接“三通”,即直接通邮、直接通航、直接通商。

材料一:改组同盟会为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材料二: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

材料三:1945年8月,蒋介石给毛泽东三封电报电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材料四:

(1)材料一的事件意味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任务是?

(2)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两党进行了第二次合作,这次合作的主要任务是?

(3)材料三的重庆谈判却并没有给中国带来真正的和平,此后爆发了决定中国人民命运同时也决定国共两党命运的战争,这场内战的名称是什么?

(4)国共之间如果有第三次合作,那么你认为这次合作最重大的主题应该是什么?

 

标志着全国内战爆发的事件是

A.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B. 国民党军队疯狂进攻中原解放区

C. 国民党军队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D. 国民党军队进攻山东解放区

 

刘伯承和邓小平被誉为战场上的最佳搭档。1947年6月底,他们指挥的哪次军事行动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A. 千里跃进大别山

B. 转战陕北

C. 粉碎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

D. 发动渡江战役

 

蒋介石曾在一封电报中说:“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举几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惠临陪都,共同商讨……”毛泽东此次“陪都”之行的结果是(   )

A. 避免了内战的爆发 B. 签署了《双十协定》

C. 商讨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D. 通过了《共同纲领》

 

美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说:刘伯承的大规模攻袭皖、鄂东和豫南,是一件令人大感忧虑之事。他所指的是

A. 渡江战役    B. 淮海战役

C. 挺进大别山    D. 平津战役

 

下图是毛泽东与蒋介石的合影,它拍摄于

A. 井冈山根据地的初创时期

B. 遵义会议期间

C. 西安事变解决期间

D. 重庆谈判期间

 

1947年夏,毛泽东对一次战略部署作了生动的比喻:“蒋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我们就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这一战略部署是(    )

A. 人民解放军发动辽沈战役    B.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D. 陈粟大军出击鲁西南

 

1945年8月,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到重庆谈判,主要是为了(      )

A. 解决革命的方向和道路问题    B. 讨论停战问题

C. 消灭国民党反动派    D. 争取和平,揭露蒋介石内战阴谋右

 

解放战争期间,刘邓大军根据毛泽东不要与前来合击之敌纠缠。下决心不要后方的指示,兵分三路横跨陇海线,开始千里跃进的壮举。此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挺进大别山    B. 渡江战役

C. 淮海战役    D. 转战陕北

 

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真实目的是( )

A. 达到国共实行分治的目的    B. 商谈国内和平问题

C. 欺骗人民,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    D. 筹备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人民解放军把中原地区作为战略反攻的主攻方向,最直接的原因是(   )

A. 群众基础良好

B. 国民党军队防守力量薄弱

C. 有利于进行大规模的运动战

D. 中原地区是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

 

2009年台湾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以来,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络绎不绝。为了吸引大陆观光客中国国民党党史馆设计制作了下图——蒋介石与毛泽东欢笑言和版公仔。历史上蒋介石与毛泽东欢笑言和所取得的成果是(  )

A. 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B.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 签署了《双十协定》    D. 建立了新中国

 

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  )

A. 太岳兵团开辟豫陕鄂解放区

B.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C. 西北野战军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解放区的进攻

D. 华东野战军粉碎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的进攻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