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哪一个是错误的   (  )

A. 安史之乱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

B. 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推翻了唐朝

C. 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

D. 五代十国虽然政权并立,但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从汉代到明朝中期以前,我国对外交往活跃而频繁,下列史实错误的是

A. 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B. 玄奘为中国和印度半岛的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

C. 日本多次派遣唐使到中国访问,其中最著名的代表有空海和吉备真备等

D. 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参与创作《霓裳羽衣舞》的皇帝是

A. 唐高祖

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

 

下列与武则天有关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 代唐高宗执政,初显管理才能

B. 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

C. “武周政治”时期,社会经济达到前所未有的极盛时期

D. 史称其统治有“贞观遗风”

 

(题文)隋朝作为统一的朝代存在的时间是

A. 581--618年

B. 589--618年

C. 581--600年

D. 588--618年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成立后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在此“宣告”的基础上,后来中国提出的什么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材料二:一个更为显著的变化是在外交领域,在不断加深与亚、非和拉美国家友谊的同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大国外交》第三集《正道沧桑》解说词

(2)请用两个事例说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中国外交“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材料三:

(3)材料三是近期中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说明了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开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事件是什么?“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探索出一条怎样的道路?

材料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中共十九大报告

(2)材料二中“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指的是什么?除此之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包含哪些?(举两例即可)

(3)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作为青少年学生,你应该怎么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8年——1960年全国粮食产量统计表(单位:万吨)

(1)材料一表格中,全国粮食产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分析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时间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交售粮食

1976年

35000斤

230斤

 

1979年

132300斤

800斤

30000斤

 

 

某某村“1976年——1979年粮食产量变化表

说明:材料二的历史资料均来自“大包干纪念馆”:“18个农民按手印群雕”和该村“1976年——1979年粮食产量变化表”

(2)请问某某村“大包干纪念馆”应建在何处(写出具体地点)?材料二中该村1979年比1976年,粮食产量有了很大的增长,请分析导致粮食产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三农问题”,以上两则材料反映的事件对于今天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何借鉴意义?

 

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从“绿蓝灰到五彩缤纷”,从“自行车到私家车”主要原因是

A. 生活观念的变化

B. 西方文化的影响

C. 改革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 城市化进程加快

 

邓小平曾经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中国就不能叫有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这段话中的“这些东西”是指

A. 大庆油田

B. 籼型杂交水稻

C. “两弹一星”

D. 青蒿素

 

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相当成功的使人相信了共产党中国奉行和平的政策”,从而,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周恩来使会议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 周恩来的人格魅力

B. 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

C. 周恩来的外交才能

D. 倡导“求同存异”方针

 

总结、归类、提炼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时从网络上收集了以下几幅图片,符合这组图片主题的是

A.新中国的工业化历程          B.外交事业的发展

C.新中国的国防建设           C.现代的社会生活

 

邓小平在1982年提出:“香港继续保持繁荣,根本上取决于中国收回香港后,在中国管辖下,实行适合于香港的政策。”邓小平所提出的“适合于香港的政策”是指

A. 民族区域自治

B. 社会主义制度

C. 四项基本原则

D. 一国两制

 

据1953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除汉族外,各少数民族人口共3500多万,约占全国人口的6%,其分布地区则占全国总面积的60%,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制度是

A. 政治协商制度

B. 多党合作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下图所示的内容集中体现了

A. 世界各国空前团结

B. 世界贸易自由化不可能实现

C.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D. 开始迈出对外开放的步伐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斩钉截铁地宣示了:“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的立场。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从沿海开始,而沿海对外开放的突破口是

A. 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B.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 开放14个沿海城市

D. 开发上海浦东

 

某同学搜集了“政企分开”“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他的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

A. 三大改造

B.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C. 文化大革命

D.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开启了一个历史新时期,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标志着社会主义中国将逐步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富强”。这里所说的“它”是指

A. 三大改造完成

B. 中共八大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 中共十九大

 

有资料一个说,十年“文革”时期,国民收入损失了5000亿元,这超过了新中国成立后30年全国固定资产的总和。这反映出“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严重后果是

A. 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

B. 国民经济遭受重大损失

C. 各级政府机构瘫痪

D. 科技文化事业损失惨重

 

曾经热播的影视剧《铁人》再现了半个多世纪前的那场石油大会战,刻画了以“铁人”为首的英雄楷模坚毅不拔、艰苦奋斗的工作态度,完美地再现当年的“铁人”精神。其中的“铁人”指的是

A. 王进喜

B. 雷锋

C. 焦裕禄

D. 邓稼先

 

高考作文题能彰显时代精神,2018年北京地区高考作文题目是《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而195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目是《我生活在幸福的时代》,那么,1956年开启的“幸福时代”的含义是

A. 新中国的成立

B.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

 

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对民主法制建设的高度重视。64年前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文献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D. 《环境保护法》

 

下表是“一五”时期我国各部门投资比例,表明“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投资的重点是

部门

重工业

农林水利

交通运输

文化教育

其他

投资比例

58.2%

7.6%

19.5%

7.2%

7.5%

 

 

A. 轻工业

B. 农业

C. 交通运输业

D. 重工业

 

下面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A. 新中国政权的成立

B.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C. 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D.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到1952年底,这项经济改革改革成功地把43%的中国耕地重新分配给60%的农村人口,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据此判断,这项改革是

A. 土地改革

B. 农业生产合作社

C. 大跃进运动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战士李继德在回答记者采访时说:“我看见他已经爬到地堡下,他猛地弓着腰起了一下子,堵上了枪眼子。”这段话描述的“奋不顾身堵枪眼”的战斗英雄是

A. 邱少云

B. 黄继光

C. 雷锋

D. 焦裕禄

 

国家主席习近平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回首往昔,中华民族摆脱屈辱,终于站起来了,不断追梦始于

A. 中华民国成立

B. 抗日战争胜利

C. 新中国成立

D. 三大改造完成

 

下列文字是一位同学的课堂记录。遗憾的是这位粗心的同学把一些史实之间的关系搞乱了,出现了多处错误。请你在文中标出其中的错误之处,并说明理由。

明清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专制统治。

(1)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在中央设立军机处,使君权空前加强。

(2)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对百官和百姓进行监视。明太祖时,设立特务机构东厂,由宦官统领;明成祖时,又特别设立了锦衣卫专门侦缉官民言行。东厂和锦衣卫合称“厂卫”。

(3)清朝雍正时期,为树立皇帝的绝对权威,设立了廷杖制度,使君臣关系完全成为主仆关系。

(4)为加强文化专制,大兴文字狱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从内容到形式都禁锢知识分子的思想;八股取士迫使许多知识分子逃避现实,不敢过问政治,从而摧残人们的聪明才智,禁锢人们的思想,形成“万马齐喑”的局面,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

材料二:如下图

(1)材料一反应了怎么样的社会现实?

(2)明朝时我国科举考试出现了新变化,这种变化是什么?

(3)材料二图中考生金榜题名就喜,名落孙山就悲所反映出的社会问题是什么?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在(元朝)政府机构中,汉人和南人不得掌握实权。蒙古人打汉人,汉人不得还手;蒙古人打死汉人,只判流放充军和赔“烧埋银”;汉人打死蒙古人则要灭族。此外还规定,汉人、南人不得习武打猎、集会,甚至夜间点灯以及养狗、养鹊都受限制。

不过事实上,早期投靠蒙古族的汉族官僚、地主,同样享有多种特权;蒙古族的下层人民也有不少破产流亡,沦为奴婢。

——选自教材

请回答:

(1)汉人和南人分别指什么人?在元朝属于第几等级?最高一级是什么人?

(2)以上材料说明元朝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其目的是什么?

(3)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还是阶级矛盾?为什么?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