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秋•潮州校级期末)小明误食了“米猪肉”后得了猪肉绦虫病.“米猪肉”是指猪肉内含有猪肉绦虫的( ) A.受精卵 B.末受精卵 C.幼虫 D.成虫
(2015秋•潮州校级期末)水螅和涡虫消化食物的场所分别是( ) A.肠、消化腔 B.口、消化腔 C.消化腔、消化腔 D.消化腔、肠
(2015秋•潮州校级期末)下列既能用肺呼吸又能用皮肤辅助呼吸的动物是( ) A.海蛰 B.蚂蝗 C.水蚤 D.青蛙
(2015秋•潮州校级期末)下列关于蚯蚓外部形态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 B.体表干燥、粗糙 C.身体腹面有刚毛 D.身体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2012•新泰市校级模拟)下列动物中体内无脊柱的是( ) A.带鱼 B.中华鲟 C.河蚌 D.鲶鱼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自1981年首例艾滋病在美国被发现以来,全球已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艾滋病的严重威胁,目前我国艾滋病感染人数已达100万,艾滋病感染人数以每年20%~30%的速度递增,1999﹣2002年我国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感染人数统计如表: (单位:人)
材料二:美国流行病学家曾对癌症的病因进行过详细的分析,结果显示,不当的饮食和吸烟的致癌比例分别高达35%和30%,病毒感染占10%~15%,环境污染占7%~8%,饮酒占3%~5%,其他占7%.据统计,目前我国恶性肿瘤(俗称“癌”)占死亡人数的百分率由1957年的5.17%上升到2009年的27.0%,在因病死亡的总死亡率中,癌症居第二位。 某些食物中含有致癌物质,长期食用容易导致细胞癌变.发霉的、熏制的食品,烤焦的以及高脂肪的食品都含有较多的致癌因子。当然,也有许多食物中含有抑制癌变的物质,如新鲜蔬菜,水果等。 癌症的发生与心理状态也有一定的关系.性格过于孤僻,经常压抑自己的情绪,不乐于与人交流等,也会增加癌症发生的可能性。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 ;引起艾滋病的病原体是 ,这些病原体的结构特点是 。 (2)根据上述材料,我们应该选择哪些健康的生活方式? (任意写出两条即可)。
据图回答:图甲是皮肤保护作用,图乙是纤毛清扫作用,图丙是溶菌酶的作用,图丁是吞噬细胞的作用
(1)图丙、图丁是属于人体的_____道防线。 (2)图甲、图乙属于人体的_____道防线.与此免疫是属于同一道防线的是______。 A.接种麻疹疫苗预防麻疹 B.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C.呼吸道粘膜分泌粘液,杀死病原体 D.淋巴细胞产生抗体 (3)上述两道防线是出生来就有的,称______免疫。
下面是阿司匹林的使用说明书,请仔细阅读并完成下列问题. [药品名称]通用名:阿司匹林泡腾片. [成 分]本品每片含主要成分阿司匹林0.5g. [作用类别]本品为解热镇痛类非处方药. [适应症]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也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痛经及关节痛等. [用法用量]温开水溶解后口服.成人一次1片,若发热或疼痛持续不缓解,可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一次.24小时内不超过4片. [禁 忌] (1)本品易于通过胎盘屏障,并可由乳汁分泌,故妊娠期、哺乳期妇女禁用. (2)哮喘、鼻息肉综合症、对阿司匹林及其他解热镇痛药过敏者禁用. (3)血友病或血小板减少症、溃疡病活动期的患者禁用. (4)服用本品期间禁止饮酒. [药物的相互作用]不应与含有本品的同类制剂及其他解热镇痛药合用. [贮 藏]密封,在干燥处保存. [有效期]2年 (1)[批准文号]苏卫药准字该药品是 (中药、西药)。 (2)该药品的保存要求是 。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命题正确的画“√”,否则画“×”) ①该药品为处方药药品. ②哺乳期的妇女如果发热,不可以服用本品. ③在服药期间禁止饮酒. (4)某人2014年1月因为发热,购买了上述药品.但还没有把药全部用完,病就好了.当他下次再发热时,还可以接着服用上次没用完的药吗? .为什么? 。
抗生素是我国老百姓最熟悉,也是最容易被“滥用”的药物.2015年4月14日,复旦大学对江苏、浙江、上海1000多名在校儿童尿液进行检验,结果显示,近6成儿童检出尿液中含有抗生素.食品、药品应是主要途径之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是典型的“滥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会对人体产生毒副作用;特异体质的人还会产生过敏反应导致休克;另外大量使用抗生素无疑是对致病菌抗药能力的“锻炼”,使其抗药性增强.“超级细菌”很大程度上就是抗菌药物催生出来的.如果这种情况继续恶化下去,很可能使人类面临感染时无药可用的境地. (1)药物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两种,购买时通过看说明书的专用标识可进行确定.非处方药的标识是 。 (2)特异体质的人能识别出抗生素为“非己”成分,作为 进行排斥和抵抗。 (3)抗生素不能杀死具有抗药性的细菌,这些细菌存留下来,并将这种性状遗传给下一代。由此看出,细菌耐药性增强也是长期 的结果。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危急情况或意外伤害,下列急救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 A.对溺水而突然停止呼吸的人,可采用口对口吹气法进行急救 B.将煤气中毒的人,转移到通风的地方进行抢救 C.遇到意外伤害需医疗救护时,尽快拨打114 D.擦破皮肤时,可消毒出血部位后贴上创可贴
小王由于工作关系经常跟一些特殊人群打交道,几年下来,小王养成了“勤洗手”的习惯.有时候为了把手“洗干净”,他甚至会一连洗上一个多小时.下面对于小王健康状况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小王的生理不健康 B.小王的心理不健康 C.小王的社会关系不健康 D.小王是个完全健康的人
某人到药店购买某种药品,营业员却因其手续不全拒售.你认为其欲购药品属于( ) A.处方药 B.非处方药 C.外用药 D.内服药
医用纱布在家庭药箱中属于( ) A.医用器具 B.外用药 C.内服药 D.特殊药
下列关于用药的常识和急救的方法中不可取的是( ) A.抢救因煤气中毒停止呼吸的病人,用人工呼吸的方法进行急救 B.即使是非处方药,在使用之前,也应该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 C.遇到有人晕倒时,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D.为预防流行性感冒,每天服用抗生素
下列各项中,哪一项疾病可能是由于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 ) A.高血压、冠心病 B.流感、沙眼 C.疟疾、肺结核 D.色盲、血友病
每年的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下列有关毒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吸毒损害人体的神经、呼吸、循环等多个系统 B.毒品对人体有害,青少年只能吸食少量 C.吸毒极易成瘾,严重危害人体身心健康,危害社会 D.毒品用量过度会引起吸食者猝死
近年来因酒后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不断攀升,驾驶员酒后驾车易发生重大车祸的主要原因是过量饮酒导致( ) A.肝脏负担加重 B.慢性酒精中毒 C.心脏血管受损 D.中枢神经系统受抑
下列措施既能保护易感人群,又属于计划免疫的一项是( ) A.坚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从而获得较强的免疫力 B.在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流行期间,给正常人服用中草药进行预防 C.给未患过麻疹病的儿童接种麻疹疫苗,以预防麻疹病 D.对麻疹病患者及早地进行药物治疗
下列关于抗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没有抗原的刺激,人体也能产生抗体 B.接种乙肝疫苗能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 C.抗体是人体吞噬细胞产生的一种特殊蛋白质 D.一种抗体可以针对多种抗原发挥特异性免疫作用
在一次体检时,发现小王体内没有乙肝抗体,医生建议他注射乙肝疫苗.注射的乙肝疫苗和产生的免疫方式分别是( ) A.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B.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C.抗体、特异性免疫 D.抗原、特异性免疫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不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是( ) A.洁身自好和避免输入含艾滋病病毒的血液和血液制品预防艾滋病 B.对肝炎患者划分专门的活动区域并进行及时治疗 C.地震和洪灾发生后,在灾区及时喷洒消毒液 D.养成室内通风和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
艾滋病致死率极高,而且具有传染性,但我们也不能因此歧视艾滋病患者.“红丝带”行动告诉我们,下列与艾滋病患者的哪些接触行为不会被传染( ) ①交谈②共餐③握手④共用注射器⑤拥抱⑥共用牙具⑦一起学习. A.①②③⑤⑦ B.①③⑤ C.①②③⑤⑥⑦ D.①②③⑤⑥
在日常生活中不能预防癌症的措施是( ) A.减少环境中的致癌因子 B.尽量减少接触致癌因子 C.尽量少吃腌制食品和油炸食品 D.少吃糖和盐
治疗癌症的新疗法是( ) A.外科疗法 B.化学疗法 C.放射疗法 D.基因疗法
降低癌症发病率的主要措施是( ) A.治疗 B.预防 C.接种疫苗 D.暂时不用理会,等有病了再治疗
当今社会,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是( ) A.癌症 B.糖尿病 C.心血管疾病 D.以上都是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出疹性疾病.多发生于6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下列关于防控手足口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手足口病可防、可控,但不可治.因此,做好防控工作十分重要; ②养成讲卫生的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定期消毒,这样做是为了切断传播途径; ③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这样做是为了保护易感者; ④学校做好晨检,发现疑似病人,做到早报告、早诊治、早隔离,这样做是为了控制传染源; ⑤人类对手足口病有特异性免疫,因此,患过本病后没必要采取防控措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下列对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传染源就是传染病的病原体 B.易感人群就是已经感染了某种传染病的人 C.病原体可能通过空气传播 D.传染病要流行起来,三个环节有两个即可
流行性感冒传播的途径是( ) A.水传播 B.饮食传播 C.空气传播 D.接触传播
下列疾病中都属于传染病的是( ) A.夜盲症 B.艾滋病 C.糖尿病 D.色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