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互联网上查得的信息知道,法国准备生产一种冬暖夏凉的夹克,这种夹克在衣料纤维中添加了一种微胶囊物质.人们穿上这种夹克,当气温升高时,微胶囊物质开始熔化,人体感到凉爽;当气温降低时,微胶囊物质开始凝固,人体倍感温暖.这种夹克能自动调节温度的原理是( )
A.当气温升高时微胶囊物质熔化从人体吸热,当气温降低时微胶囊物质凝固从人体吸热
B.当气温升高时微胶囊物质熔化向人体放热,当气温降低时微胶囊物质凝固向人体放热
C.当气温升高时微胶囊物质熔化向人体放热,当气温降低时微胶囊物质凝固从人体吸热
D.当气温升高时微胶囊物质熔化从人体吸热,当气温降低时微胶囊物质凝固向人体放热
小红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冬天用开水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汽化生成的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但水蒸气来源不同,前者来源于空气中、后者是由热水汽化生成
如图是某物质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manfen5.com 满分网
A.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降低,它的凝固点也在降低
B.BC段表示该物质有一定的凝固点,因此它是晶体
C.BC段温度不随时间改变,说明该物质已经完全凝固
D.该图象可能是石蜡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地面的水___后,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会___成小水滴或__为小冰晶.大量的小水滴或小冰晶集中悬浮在高层空气中,这就形成了__.”对于引号中这段文字空缺的内容,下列填充正确的是( )
A.汽化 液化 凝固 云
B.蒸发 液化 凝华 雨
C.蒸发 液化 凝华 云
D.蒸发 凝华 液化 雨
亲爱的同学,学习物理是从观察事物、探求事理开始的.根据对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的分析,你认为吸热放热特性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夏天吃雪糕凉爽
B.将手沾些冷水后拿热包子不太烫
C.秋天变冷的早上降霜
D.打铁工匠将炽热的工件放进冷水中淬火
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B.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C.从冰箱中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表面有水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用久了的白炽灯泡内表面发黑,是钨蒸汽液化后再凝固的结果
我们都有这样的亲身经历:大雪过后,大地披上厚厚的银装,这时你会发现周围特别宁静,这是因为雪地里的微孔能吸收声音.根据这一描述,你认为会堂、剧院的墙壁做成凸凹不平的形状,或采用蜂窝状的材料,这主要是为了( )
A.减弱声波的反射
B.增强声波的反射
C.增大声音的响度
D.装饰的美观些
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生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 )
A.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C.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
B.“听诊器”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让医生听得更清楚
C.住宅安装双层玻璃窗可以减小室外噪声对室内的影响
D.只有房主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主要是辨别声音的音调
一辆长30米的平板车,匀速通过70米长的桥,所用时间是10秒,它以同样的速度通过另一座桥用20秒,则这座桥有多长?
李强同学在乘长途汽车旅行时,注意观察公路旁边的里程碑,并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观察次数12345
里程碑示数20km30km40km50km60km
记录时间8h20min05s8h35min00s8h50min50s9h05min20s9h20min05s
(1)从记录数据可以看出,汽车做的    (填“是”或“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2)这辆汽车在该同学观察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    km/h.
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请在图中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2)小明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他应如何操作?______
(3)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______

manfen5.com 满分网
小聪同学用蜡烛、玻璃板、刻度尺等器材做如图所示实验.
(1)实验目的是研究______的规律.在实验中关键的问题是设法确定像的位置.仔细想想,实验时的具体做法是______.我们这样确定像的位置,凭借的是视觉效果的相同,因而可以说是采用了______的科学方法.
(2)现通过实验,获得如下数据:
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cm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
1010
1515.1
2525
该实验中______(填“能”或“不能”)用平面镜替换玻璃板.
(3)从这些数据,你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4)第二组数据略有差别,称为误差,这是实验过程中允许的,导致误差的原因可能有______等.(举出一个可能原因)
(5)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火焰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像.

manfen5.com 满分网
小明同学在湖中乘船游玩时,发现水面下某处有一只青蛙(如图所示),他用激光灯照射到了这只青蛙.请你在图中画出小明在照射青蛙时的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manfen5.com 满分网
暑假,几位同学到野外游玩,到了一个岩洞洞口时,带的手电筒出了故障,里面黑呼呼的,还有“呜…呜…”的声音传出,好奇的小勇想进去看看,但又有点怕,聪明的小慧将包里的小镜子举在手上说“我可以让洞里面变亮!”
(1)请在图中画出小慧是如何使洞里面变亮的.
(2)岩洞里的“呜…呜…”的声音是什么原因产生的?______

manfen5.com 满分网
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0°,则反射角为    ;若入射角增大10°,反射角将增大    ;入射光线垂直照射平面镜时,则入射角为   
小明同学身高1.65m,他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处,他在镜中的像高为    m,像与他相距    m.若他向平面镜靠近,像的大小将    .(变大、变小、不变)
桥在河里的“倒影”和“立竿见影”的影,前者是由光的    引起的;后者是由光的    引起的.从岸上看到游泳池的水比实际的浅,这是由于光的    造成的.
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句中体现出的物理知识有        .(写出两点)
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某一木块的长度,则测量结果的准确值是    ,估读值是    ,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manfen5.com 满分网
在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manfen5.com 满分网
B.manfen5.com 满分网
C.manfen5.com 满分网
D.manfen5.com 满分网
在风平浪静、清澈见底的水里,很容易观察到“水底的鱼儿在白云中穿梭”的景象,而起风后,在水面不同的位置都会看到水面上到处是波光粼粼.对观察到的“鱼”、“白云”和“波光粼粼”三种现象的下面几种解释,正确的是( )
A.鱼和白云都是镜面反射形成的,波光粼粼是漫反射形成的
B.鱼是镜面反射形成的,白云和波光粼粼是漫反射形成的
C.鱼是折射形成的,白云是镜面反射形成的,波光粼粼是漫反射形成的
D.鱼和白云都是折射形成的,波光粼粼是漫反射形成的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manfen5.com 满分网
B.manfen5.com 满分网
C.manfen5.com 满分网
D.manfen5.com 满分网
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面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道路旁植树是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
B.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是在噪声产生处减弱
C.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噪声接收处减弱
D.工厂用的防声耳罩是在噪声产生处减弱
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
B.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C.“高声大叫”中的“高”实际是指响度大
D.在城市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有一种专门存放贵重物品的“银行”,当人们存放了自己的贵重物品后,要用仪器记录下自己的“手纹”、“眼纹”、“声纹”等.以便今后用这些细节独有的特征才能亲自取走物品,防止被别人领走,这里的“声纹”记录的是人说话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三者都有
水中游得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km/h,陆地上跑得最快的猎豹,每秒可跑40m,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每分钟能飞行5km.比较它们的速度大小,则( )
A.猎豹最大
B.旗鱼最大
C.褐海燕最大
D.三者一样大
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越大
B.物体运动的时间越长,它的速度越小
C.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比速度小的物体通过的路程多
D.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小,速度越小
实验小组的四位同学,分别用一把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先后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下列测量结果中,记录正确的是( )
A.25.81
B.25.82dm
C.25.82cm
D.25.816cm
敦煌曲子词中有词一首,“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以船为参照物的一句是( )
A.满眼风光多闪烁
B.看山恰似走来迎
C.仔细看山山不动
D.是船行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