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水仙子·夜雨

元朝 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注)①徐再思:元代散曲作家,创作此曲时,他旅居江湖,已十年不归。②灯花:油灯结成花形成的余烬。③新丰孤馆:《新唐书·马周传》记载,马周未发迹时,曾旅居新丰,受尽店家冷遇。

1.这支曲子的题目是“夜雨”,全曲却没有一个“雨”字,作者用_____________两句,从侧面来写雨。

2.这首元曲善用数量词,请结合前三句赏析其运用的妙处。

3.“落灯花”一句源自南宋赵诗秀的《约客》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请分析本曲与赵诗在内容和情感上有何不同。

 

结合下面的资料,谈谈你对“自强不息”精神内涵的理解。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节选自《论语·泰伯》)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2020年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希望内蒙古的同志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蒙古马体形矮小,其貌不扬,却不畏寒冷,耐力超强,在风霜雪雨的大草原上担负着转牧场、踏坚冰、战疆场等重任,只要接受指令,就无所畏惧、勇往直前,任何恶劣气候和环境都阻挡不住它的步伐。

(摘自2020.5.28求是网,有改动)

“自强不息”的内涵是:

 

比读·分析形象

漫游故事多为 4 人团队模式,如《海底两万里》(康塞尔、尼德·兰、尼摩船长、阿龙纳斯)和《西游记》(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你认为“海底”团队中的尼摩船长与“西游”团队中的哪位角色更接近?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述理由。

 

善举是善良的举动、行为。如明灯,照亮前行的道路;如小溪,涤荡心灵的杂尘;如阳光,慰藉受伤的心灵。名著中的人物有许多善举,请完成下面的填空。

《朝花夕拾》中A____对鲁迅关怀备至,没有民族偏见,关心先生实习和帮助先生修改听课讲义;《骆驼祥子》中祥子在一个寒冷的冬天,给B____买了羊肉馅包子充饥;《简·爱》中简·爱风餐露宿,沿途乞讨,历经磨难,最后在沼泽地被牧师C____收留,并在当地一所小学任教。《儒林外史》中D____仗义疏财,资助杨裁缝、张俊民等人,服侍娄太爷,为人正直且慷慨。

 

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傅雷家书》中的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家庭、对儿子傅聪深厚的爱。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成才、如何为国争光的问题。

B.美国作家夏洛蒂的《简·爱》是一本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小说。作者以诗意与哲理的笔触,描写了自尊、自爱,追求平等自愿与人格独立的女性简·爱的成长经历和情感历程。

C.《水浒传》中的李逵,绰号“急先锋”,使两把板斧,力大如牛,为人粗鲁直率,爱憎分明。

D.《儒林外史》这部讽刺小说,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著作,它通过描绘土林的“群丑图”,展示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①是鸟也,______________。(《北冥有鱼》)

②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_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杜甫《_________》)

④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⑤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渔家傲》)

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____________,娇儿恶卧踏里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⑧山水之乐,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中国古代的星象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人很早开始就探索宇宙的奥秘,并由此演(        出了一套完整深奥的观星文化。早期的节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固本思源等人文精神;一系列活动,则(yùn        含着祗敬感德、礼乐文明深邃的文化内涵。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墨化地完善与普及的过程。古时南北风俗各异,先秦时代端午节的节俗活动      )见于中原文献记载,就现存文献没法直接考证其源流。关于端午节的相关文字记载,“端午”二字,最早出现在晋代的《风土记》中,但端午的习俗却早已有之,      )如龙舟竟渡祭祀之俗,早已存在。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演(____  (yùn____含  ________见  ________

(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__________         ___________

 

古往今来,花一直是人们吟咏的对象,寄托人们无尽的情思。花开的时候曾引起你怎样的遐想?请以《花开的时候》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要求:①字迹工整,书写规范;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等。

 

名著《海底两万里》阅读题。

1.书中描绘了美丽迷人的珊瑚王国,在这里发生的事件是(   )

A.黑鲨嘴中救采珠人 B.与章鱼搏斗 C.遇上土著人 D.埋葬船员

2.被称为“捕鲸大王”的人是(   )

A.康塞尔 B.尼德·兰 C.阿龙纳斯 D.法拉古

3.书中“沉没的大陆”是(   )

A.庞贝古城 B.诺亚古城 C.大西洋洲 D.东胜神洲

4.下列有关尼摩船长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是全书的核心人物。

B.身份神秘,知识渊博,机智沉稳,富有正义感。

C.他热爱海洋,常年驾驶着“诺第留斯号(鹦鹉螺号)”生活在海底世界,与世隔绝,不问世事。

D.他身上既有人文主义和民主的思想,又具有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鹦鹉螺号”是利用钠发电解决能源问题的。

B.从上“鹦鹉螺号”起,到尼德·兰、阿龙纳斯教授和康塞尔逃出船,他们共在船上生活了2年。

C.尼摩船长将海底打捞的财富用来援助那些被压迫的民族和劳苦的民众。

D.尼摩船长航行到南极时遇到极度缺氧的困难。

 

现代文阅读。

一针一线皆关情

蔡勋建

①父亲常说“做出衣裳的是针线”,按说这没有什么创意,但从一名乡间职业裁缝口中说出,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父亲一生以裁缝为业,受乡亲敬重,行走乡间方圆二三十里,甚至跨出湘鄂边界为人缝制衣裳。

②他十二三岁拜师学裁缝,头年多半时间给师父家挑水打柴干家务活,渐渐地开始学缝扣眼、绞襻子、钉扣子。翌年学习缝制衣服,第三年开始学绗棉做棉衣,最后学剪裁。师父手艺高超,很严厉,连立身坐姿、穿针引线也有规矩,弄不好便举起尺子打过来。父亲说,他没少挨师父训罚,怎样打罚都必须忍着,熬过了三年,便有出头之日了。三年后他便提着裁剪刀行走乡里,独当一面,还真是多亏了师父的言传身教。

③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

④父亲没学过美术绘图,可他裁布料用画粉时,总是从容果断,绝不拖泥带水。画线时用的是画粉袋,一条纱线从装有画粉的小布袋里左贯右出,其原理与木匠的墨斗无异。比如绗棉衣棉裤,父亲在铺好絮棉的布面上,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如此反复,他的徒弟再照线举针绗棉。

⑤父亲擅长做开襟衣衫,他最得意的是做得一手漂亮盘扣。男服多用蜻蜓扣、春蚕扣(也叫一字扣),女服多用蝴蝶扣、菊花扣,还有男女通用的琵琶扣、树枝扣。一个个蜻蜓头,一对对蝴蝶结,公扣母扣,结对成双。这种衣服全用布扣,杜绝塑料扣子或有机玻璃扣子,着实漂亮。

⑥父亲喜欢在左胸前袋口插上一支钢笔,不过这笔大抵在算账立据时才派上用场。父亲有“两不记”:一是收人布料不记,客户来料,只要说明你要做什么衣服什么样式,他随手往那衣料堆里一放,绝不会张冠李戴;二是量体裁衣,他拿皮尺在来人身上左一拉右一扯,嘴里念叨着,只量体并不当面记录,也不开制衣单,顾客按期取衣,从不出错。

⑦他的裁缝工具很简单,裁剪刀、竹尺、皮尺、画粉、手针、顶箍,再就是熨斗。父亲剪裁时轻松自如,用剪吃布很干脆——咔哧,咔哧,咔哧,这像极了农夫耕田犁地,当犁尖插入土地,只听得一声吆喝,那黑色土壤便顺着犁头往右翻去。咔!最后一声特别干脆,听起来很果断,那肯定是剪刀将出,剪断布头了。

⑧剪裁用的案板是杉木的,那案面上有许多凹坑,密密麻麻。有次我看到父亲握着剪刀,在画有纵横交错线条的布面上,让剪刀随意地疾走,剪刀在案面上发出“咚咚咚”的声响,顿一下,布面一个窝,案板上一个坑。我揣测这种“停顿”绝不是率性而为,一定是有讲究的,应该是父亲为后来的缝纫制作留下的暗记,比如打褶、留岔什么的。案板上留下的“记号”,让我长久思索……

⑨除了在家等客上门做衣,很多时候是做“乡工”,也称“上门工”。这种方法是按天计收工钱,东家只管三顿饭,不需一件件算钱。但父亲并没有因此懈怠,只管埋头干活。平常东家客气,也有上烟上酒的,可父亲从来不沾,只吃些茶饭。

⑩早年,父亲行走乡里一直是手工制作,后来母亲加盟。不久有了缝纫机,一台“蝴蝶”牌缝纫机与他们“白头偕老”。父亲担纲剪裁,母亲负责缝制,从此父母同出同归。小时候我还没念书,就经常随父母去做“上门工”。一大早,东家挑一副挑子走在前头,一头是缝纫机头,一头是机脚,我紧跟父母在后,父亲说我从小就随他吃“百家饭”。

⑪在乡间,这个行业有个笑话段子:“裁缝不落布,穿个冒裆裤。”少时我不解,便问父亲何意,父亲笑了,告诉我意思是说,如果哪个裁缝不留下布头,那他肯定穿着个没有裤裆的裤子。父亲从来不做那种“贪墨”糗事,每上门做完一家的衣服,他就将剩下的布头交给东家;若是在家,每做好一件衣服,他也将剩下的边角布料扎成一绺,塞进衣主的新衣荷包里。衣主自然高兴,因为这些边角布料又可去做千层布鞋底。

⑫父亲从事职业裁缝五十年,他从手工到机制,见证了民间服装的演变发展,亲自经历了这些服装的全部制作过程。父亲就像一枚绗针,行走乡间,缝紧了乡情,缝暖了家庭,缝美了生活。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5月1日第8版,有删改)

注:①襻(pàn)子:用布做的扣住纽扣的套。②绗(háng):缝纫方法,用针线固定面儿和里子以及所絮的棉花等。

1.作者说“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父亲有哪些绝活?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条概括。

2.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第②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3.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1)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

(2)这像极了农夫耕田犁地,当犁尖插入土地,只听得一声吆喝,那黑色土壤便顺着犁头往右翻去。

4.文章的标题“一针一线皆关情”,如果换为“一位行走乡间的裁缝”是否可以?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草木恩典

李丹崖

①草的香,似乎只有在两个时间可以闻出来。

②一是在被碾压或拦腰斩断的时候。这时候的草,像是慷慨就义,被镰刀、被车轮,割断、碾压,散发出奇特的生命的香。这香味,让人觉得有一种拿生命才换得来的美。我小时候喂过牛,给牛铡过草,当祖母把成捆的青草放到铡刀下,我奋力挥动胳膊,向下一压,咔嚓,草被斩成了两段,旋即散发出一股诱人的香。我追求这种香,似乎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人是具有动物性的,格外爱这些草木滋味。

③另一是在草被熬煮的时候。我的父亲是一位中医,小时候,我常常爱在他的中药橱边转悠,可以闻到与众不同的草木香气。遇到病人前来抓药,父亲把那些或叶,或花,或根,或果的中药材用纱布包起来,放到砂锅内熬煮,满屋子的中药香。在滚沸的高温作用下,我觉得这才能彻彻底底地闻到草木的香味。

④秋天到了,草木走向成熟,似一个男孩走向青年,一个女孩发育完善。旧时,在乡间,我喜欢睡在小溪边的草甸子上,一边看蓝天白云,一边嚼草根,我觉得,这简直是神仙般的日子。小时候,身小力薄的我干不了农活,放羊是我唯一的活。我把羊拴在溪边的小树上,确保它们只吃草,不会啃食庄稼,我就往地上一躺,看着羊羔吃奶,母羊反刍;我呢,则效仿羊的样子,去尝一尝草根。

⑤草木的根深深扎进土地,通过叶面来进行光合作用,它是最能吸纳天地灵气的。所以,维生素多蕴含在很多青菜当中,牛羊通过青草来摄取营养,我们再通过牛羊的肉来摄取营养,然后,牛羊和人的粪便又可作为肥料给青草带去营养。这个循环看起来有些吊诡,实际上,又是多么巧妙的一个轮回

⑥青草,在这样的一个轮回中,无疑扮演了“双面人生”。成全人畜,又替人畜打扫垃圾,还这个世界天蓝水碧,它们的一生近乎伟大。

⑦我有一位诗人朋友,他有种奇怪的感觉,每次在城市居住久了,吃得大鱼大肉,诗性会逐渐泯灭,会写不出东西。这个时候,他都会到山区的寺院里,找一处周遭长满茂密树木的禅房来住,日日食蔬,这样,就能诗性重返。他说,他获奖最多的诗作,是寺院里的那些草木和蔬菜给予的。

⑧这是何笑美妙的草木思典!

⑨有时候,我实在羡慕那些古人,居住的全部是木材架构的房子,戴的帽子是斗笠,披的是蓑衣,穿的是木履或草鞋,这样,才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潇洒。现如今,你披着满是塑料味道的雨衣,穿着不透气的胶鞋,能“任平生”吗?我不是过激,只是想表达,人一亲近草木,就滋生了健康,培育了高雅,构建了和谐。

⑩草木的思典,也许是它们自己都不知晓的义举,但,一岁一枯荣,它们一直在轮回。也多亏了草木的这份坚守、这种任性,才让我们有机会--食草,刷新自己;闻春,愉悦心智;观色,养眼醒神。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注:(思典)旧指帝王按定制给臣子的赏赐。后泛指思惠。

1.赏析第③段划线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小时候,我常常爱在他的中药橱边转悠,可以闻到与众不同的草木香气。

2.第③段中加点的“轮回”一词具体指什么?请概括。

3.通读全文,你认为草木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恩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于风筝的起源有很多说法,比如斗笠、树叶说,认为风筝的出现受到被风吹起的斗笠、树叶的启发,还有帆船、帐篷说,飞鸟说等。观点虽不统一,但风筝很早就出现在中国并无异议。《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弟子曰:‘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鸢飞。’”可见春秋战国时期已有风筝,不过为木质。

随着造纸术的发展,从唐朝开始,纸糊的风筝逐渐兴起。到了宋代,放风筝已经成为当时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明清时期,风筝的制作技艺、装饰技艺得到空前发展。至清朝道光年间达到鼎盛。

(摘编自《早春的风筝》)

(材料二)

风筝上绘制的图案十分丰富,它们往往寄寓人们追求幸福的愿望,蝙蝠并不美丽,但因与“遍福”谐音,中国人就常把它作为象征“福”的吉祥图案绘制在风筝上。以“福燕”为代表的传统北京沙燕风筝,整个翅膀上都画满经过美化的蝙蝠。除此以外,我们熟悉的传统吉祥图案也不少,如“龙凤呈祥”“鲤鱼跃龙门”“百鸟朝风”等,这些风筝图案无不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摘编自网络)

(材料三)

在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当时放风筝的情景。河边,有身着不同色彩衣服的几个人。其中,两个成年男子在放风筝,风筝高飞在空;一小童立在旁边抬头凝望,身后一人着深色衣服,怀抱衣着鲜艳的孩子,亦是盯着高空中的风筝;稍远处的树下,站着两个男子,同样注视着高飞在空中的风筝。

(摘编自《〈清明上河图〉中清明民俗》有改动)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主要介绍了关于风筝的哪几方面内容?

(2)(材料三)的内容印证了(材料一)中的哪句话?

 

根据提示,默写填空。

①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

________,阴阳割昏晓。

③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

④《泊秦淮》中对那些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表示忧虑与愤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

(注)①楚之还臣:即屈原。②薄丛:贫瘠的丛林。③不见:不被人知道。④含章以时发者: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亭亭净          植:种植

B.不蔓不          枝:长枝节

C.不为无人而不    芳:芳香

D.自古人知兰      贵:尊贵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A.下车引 B.水陆草木 C.而两狼并驱如故 D.何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4.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划3处)

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撒贝宁主持的《开讲啦》节目鲜为人知,在此节目中,其青春活泼的主持风格深受广大青少年朋友的青睐。

B.一个人如果目空一切,一意孤行,就很容易停滞不前,甚至迷失方向。

C.儿童剧《芝麻开门》剧情抑扬顿挫,台词诙谐幽默,受到现场观众的热烈称赞。

D.峨眉山的猴子,或相依相偎,或交头接耳,或追逐嬉戏,情态各异,栩栩如生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报纸杂志”“改革开放”“油盐酱醋”“调查研究”“深受感动”都是并列短语。

B.“一泓泉水”“外国朋友”“生日礼物”“大家唱歌”“更加坚强”都是偏正短语。

C.“喷出火焰”“看到长城”“放松下来”“热爱祖国”“安排任务”都是动宾短语。

D.“的”“地”“得”“所”“似的”都是结构助词。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B.爷爷是喜欢服侍花的,在我们的屋里,院里,门道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

C.老人笑了笑:“多谢,多谢,说了半天还得多谢你们。”

D.不过,他们还是拖着疲惫的身子,咬紧牙关,绝望地继续向前走呀,走呀。

 

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庭广众   诲人不惓   忍俊不禁   忱心忡忡

B.如释重负   祸不单行   不期而至   语无论次

C.不可捉摸   以身作则   天涯海角   姗姗来迟

D.悲天悯人   血气方刚   千均重负   海市蜃楼

 

下列加点词语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mǎo)    琐(wěi)   头(chàn

B.灼(sháo)   宁()    息(bǐng

C.玩(xiè)    竹miè)    案

D.)      弱(1éi)    沙(niè

 

话题作文

著名作家金克木,年轻时曾是大学图书管理员。一次,他偶然看到某位大学者的一份借书单,心想,大学者都要阅读的书,一定很有价值。于是,他一有时间就找来书单上的书阅读。渐渐地,他读的书越来越多,眼界越来越开阔,学问越来越深厚。只有小学学历的他,最后成为在文学、史学、翻译等诸多领域卓有成效的学者。

请以“努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有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话题作文

托尔斯泰说过“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有无责任心,将决定学习、生活、家庭、工作的成功或失败。

请以“责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有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请以“升起心中的太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有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请以“生活的真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有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请以“红色”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有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请以“成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有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任选一题根据要求作文。

题目:        的滋味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联系生活实际,有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根据要求作文。

题目:本来我可以________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联系生活实际,有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根据要求作文。

题目:有这样一个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联系生活实际,有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根据要求作文。

题目:最        的画面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联系生活实际,有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