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染上你的颜色”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⑴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⑵感情真挚,不得抄袭。

⑶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⑷书写3分,请认真书写。

 

每一朵雪花都认真飘落

余君才

①雪是什么时候开始下起来的,我已经记不清了。母亲在半夜里翻身,在沉寂的夜里忍不住大声咳嗽。大半夜的,风轻轻推开虚掩的窗户,屋子里越发清冷,母亲帮我盖好棉被,又走回自己的屋子,然后传来一阵轻微的咳嗽声。窗外的天空低垂,风更加凛冽起来,我静静地躺在夜里,毫无睡意,看着窗外的事物。窗外的天空慢慢地变亮,我感觉雪就要落下来了。

②我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又睡过去了,母亲起身的时候,我也不知道。雪要落下来了,母亲想起了山野上的那一块麦地。麦苗青青,但疏于人力,麦垄里的杂草还没有来得及铲掉。母亲拿起锄头,走向了那块月光下的麦地,她对山野里那些迎风招摇的麦子无比珍视。她要赶在雪花落下来之前将那块麦地的杂草除掉。不然大雪落下来,麦子连同杂草埋在下面,土地的营养全被杂草给吸走了,冬雪之后的麦子就会面黄肌瘦。

③那时候雪还没有来,雪还在风雨之后。母亲在那块月光下的麦地里除草,母亲头上包着一块暗红色的头巾,身上穿着那件厚厚的棉袄,棉袄有些破旧了,里面的棉花露了出来,乍一看像是飘落在棉袄上尚未融化的雪花。但雪还没有落下来,天空越来越明亮了,母亲心里越来越急,她挥舞着手中的锄头,在月光之下,努力地除草,雪就要落下来了。

④母亲回到家的时候,雪已经越下越大。那时候,我透过房间的窗户看见母亲扛着锄头从大雪纷纷的小路上走回来,她的脸颊已经被冻得通红,母亲用龟裂的手轻轻掸去落在身上的雪花。母亲将锄头靠在屋前的墙角,然后经过庭院走进屋子里,母亲的身后,大雪将夜晚映得发亮

⑤窗外的雪越下越紧,每一片雪花都在天空中飞舞。仿佛一个盛大的节日,雪花纷纷扬扬,在大地上尽情狂欢。那一年的雪可真大啊,它是我记忆中最大的一场大雪。雪落在大地上,发出簌簌的声响,一会儿工夫大地就变成雪白的一片。那一年的庄稼也大丰收,母亲说:“瑞雪兆丰年,多亏那场雪啊!”但我总是觉得所有的收获都是母亲劳动得来的,我永远忘不了那场雪,忘不了透过房间窗户看见母亲扛着锄头从大雪纷纷的小路上劳作回家的画面。

⑥后来,长大了些,在书里读过很多下雪的场景。“风雪山神庙”里那一场越下越紧的大雪令人惊心动魄,林冲的人生又将何去何从。读到《红楼梦》里“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让人想到漫天大雪,万物归一的世界,难免有些悲伤。读过唐代诗人刘长卿的诗:“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风雪中归来的人会是谁呢?一遍遍读,又一次次地猜测。那个风雪中归来的人一定经历了风雪的洗礼,但这个画面让我想得更多的是在风雪夜里劳作归来的母亲。

⑦在我走南闯北的岁月里,我见过无数次落雪。我见过在空中旋转升腾,尽情狂舞的朔方的雪,也见过妩媚婉约,涂着胭脂的江南的雪。我见过一个在风雪中,推着三轮车急着赶路的收废纸的老人,雪落在他的破旧的衣服上,他继续赶路前行。我还见过一个在大雪纷纷的夜里,推着手推车等在火车站帮人拖行李赚钱为老伴看病的老人。我甚至看见过一个在大雪纷飞的夜里无家可归的流浪汉瑟缩发抖的战栗……

⑧他们和我的母亲一样,都太普通了。他们在每一片雪花之下,过着自己平凡的生活,经历自己的人生。一切都是那么稀松平常,他们好像从来都没有被人们发现过。

⑨但,每一片雪花都认真飘落。它滋润万物,落在山间、湖泊、田野、城市的街道……仿佛每一片雪落下时,都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在每一片雪花下面,人们都过着自己的生活,有的轻装简从,有的负重前行,有的乞讨人生,有的辛苦劳作,有的在百叶窗下享受一杯热咖啡的温暖,有的在大雪弥漫的街道上认真地讨着自己的生活……

⑩应该说,自然的万物都有着自己的生存定律。大地上的人们,都经历着自己落雪的人生。人生如落雪,又如树花同发。随风而坠的人生,虽贵贱殊途,但都可以改变自己的命数,最为可贵的是,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飘落。

⑪每一朵飘落的雪花都有属于自己的命运,每一朵雪花下面都有着人们不同的生活,每一种生活都值得被歌颂,每一位认真生活的人都是掌握自己命运的人,一如那个在风雪夜里劳作归来的我的母亲。

(选编自《散文》2018年2月刊,有删改)

1.第①段中写到“我静静地躺在夜里,毫无睡意”,请概括“毫无睡意”的原因。

2.赏析第段划横线的语句。

我透过房间的窗户看见母亲扛着锄头从大雪纷纷的小路上走回来,她的脸颊已经被冻得通红,母亲用龟裂的手轻轻掸去落在身上的雪花。

3.文中①至④段中,有三处划波浪线句子描写了天空的亮,有何用意?

“窗外的天空慢慢地变亮”“天空越来越明亮了”“大雪将夜晚映得发亮”

4.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⑥节与文章的主题有关吗?为什么?

5.文章题目是“每一朵雪花都认真飘落”,作者为什么浓墨重彩地描写母亲?

 

涵养几分静气

宋威

①一则故事,读来耐人寻味。父亲丢了一块表,抱怨着四处寻找,可怎么也找不到;等他出去后,儿子悄悄进屋,不一会儿就找到了。父亲很好奇,儿子则回答:我就安静地坐着,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表就找到了。

②这就是“心静”的力量。“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事当前,苦恼抱怨无济于事,烦躁惊慌也于事无补,唯有稳住阵脚、静下心来、凝神细思,方能寻觅解决之道。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一语道破“静”的重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坚守内心的宁静,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见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那么,“静心功夫”从何处得来?

③“不奋发,则心日颓靡;不检束,则心日恣肆。”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毛泽东同志在湖南一师求学时,特意到最喧闹的地方读书,目的就是锻炼意志,让自己能够胸怀静气,心绪不受外界所扰。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有人给自己定下“静坐”的“日课”,坚持每天独坐两小时,终于改掉了身上浮躁的毛病。严格的自律,助人逐渐养成宁静、专一的心态,让人虽得意而不忘形、处困顿而不沉沦、临诱惑而不摇摆,也因静而明志,因静而生慧。

④有人说,每临大事有静气。大事当前的静心功夫,                    。苏轼《书舟中作字》记载,一次乘船途中,滩险舟危,舟中士子面无人色,唯独他“作字不少衰”。这份从容盖因其“更变亦多矣”,所以能临事不惧,处变不惊。可见,不惮于在难事、烦事、急事、苦事上多磨炼,就能将内心打磨得成熟豁达,沉稳有定力,不再拘泥于一时一事的得失;多经历几番雨疏风骤的洗礼,耐得几回兴衰荣辱的打磨,就能在大事来临之时,气定神闲、沉着冷静,抵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⑤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静心功夫”,还可从读书中来。寂寞忧愁时读一阙《定风波》,心会变得豁达敞亮;委屈不平时读一卷《宽容的哲学》,能收获“既忍且耐”的智慧。身处低谷之时,从书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纵使“山重水复”也终将迎来“柳暗花明”;得意之时,时常读书以自省,也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端起沉甸甸的书本,走进书中的世界,浮躁之气便能荡涤一空,久而久之,自然能寻得“此心安处”。

⑥古人云:“人心多从动处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云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冷然俱清,鸟啼而欣然有会,花落而潇然自得。何地无真境,何物无真机。”涵养几分静气,绝非暮气沉沉,而是多一些沉潜、少一些浮躁,多一些从容不迫、少一些进退失据。“静心”的功夫,助人眼界开阔,胸襟豁达,挺过如磐风雨,包容万千气象,寻得生命真谛。

(选自《人民日报》2018.1.16)

1.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本文的论述思路。

首先, A__________;接着,B_________;然后,从三个角度论述怎样涵养静气;最后,C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在第④小节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除了举例论证以外,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试举例并分析作用。

3.请你谈谈对第⑥段划线句子的理解。

人心多从动处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云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冷然俱清,鸟啼而欣然有会,花落而潇然自得。何地无真境,何物无真机。

4.简述你对文中“静气”的理解。

 

罗君为江都,以诚心为主,耻言钩距惠文之事。凡民有讼,曲直决于前,不以属吏。诖误若小过,辄诲谕遣去。视鳏寡孤独之有失其所者,如己致焉。黎明视事,入夜犹不。或讥其太劳,君曰:“与其委成于吏,民有不尽之情,孰若劳己之耳目哉?”居数月,政化大行。民知其长者,不忍欺绐之,讼者益少。

君乃出行诸郊,所过,召其耆老,问以疾苦及所愿。始复大石湖,改名元丰。广袤数百步,溉田千有余顷。岁大穰,亩收皆倍。于是远近自陈愿复陂塘沟渠之利者相属,君一切听许。亲至其地,与之经始。筑大堤以却潮之患,疏潦水而注诸江。凡水利之兴复者五十有五,溉田六千顷。徙其治东南爽垲之地,屋数百盈。以其赢材,驿堠亭馆之在境者。又颇出私钱营制药剂,以给疾病之民,所愈之不可胜计。

罗君名适,字正之。台州海宁人。学术有本末,通于世务,风节凛然,国士也!尝再被召见,皆不合罢归。其莅官行已,所可书者甚多。书在江都者,以为生祠记云。

(选自秦观《罗君生祠记》,有删节)

【注】①钩距惠文:钩距,水战用的兵器;惠文,指惠文冠,武官所戴;代指暴力与强权。②诖(guà)误:牵连、连累。③绐:dài同“诒”,欺骗;欺诈。④耆老:年高而有声望的人。⑤潦(lào)水:同“涝”。⑥爽垲(kǎi):地势高而土质干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⑴曲直决于前___________

⑵入夜犹不___________

岁大穰__________

驿堠亭馆之在境者__________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罗君为江都             当余从师也            (《送东阳马生序》)

B. 徙其治东南爽垲之地     而泻出两峰之间者          (《醉翁亭记》)

C. 不合罢归             皆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

D. 屋数百盈               方秋田之害                (《以虫治虫》)

3.翻译下列句子。

⑴筑大堤以却潮之患,疏潦水而注诸江。

⑵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二章》)

4.请结合具体内容概括短文中罗适的性格特征。

 

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南北朝·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注】①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

(1)一、二两句中“南云”“北雁”象征什么?作者将“心”与“形”分开来写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篱下菊”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请结合上下句品味其中包含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著阅读。

阅读《水浒传》选段,并回答下面两条问题。

孙二娘道:“叔叔既要逃难,只除非把头发剪了,做个行者,须遮得额上金印,又且得这本度牒做护身符。年甲貌相又和叔叔相等,却不是前缘前世。阿叔便应了他的名字,前路去谁敢来盘问。这件事好么?”

(1)孙二娘口中的“叔叔”是梁山上的哪位好汉?___________语段中的“叔叔”为何要逃难?

__________________

此次逃难他落草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游记》中_______的混名也叫行者,这个名字是_____给他取的。

请结合两本书的具体情节说说两位行者在性格上的相似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实践活动。

(1)下图是一幅清明图,请描述画面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请从“春雨惊春清谷天”中任选一个节气(示例除外),阐释其含义。

节气:清明

含义:万物生长,清洁明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默写。

(1)千淘万漉虽辛苦,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浪淘沙》)

(2)______________,望峰息心。                        (吴均《与朱元思书》)

(3)只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______。                      (韩愈《马说》)

(4)________________,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5)从今若许闲乘月,___________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

(6)________________,路转溪桥忽见。                     (辛弃疾《西江月》)

(7)刘禹锡《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抒发作者对世事沧桑,亲友凋零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方格内,)

李邕,中国唐代书法家,广陵江都人。工诗文,善正、行、草书,尤长碑颂。虽biǎn职在外,中朝衣冠以及很多寺观常请他zhuàn文书写碑颂。他继李世民《晋祠铭》后以行书书写碑文,其书法个性明显,高势左低右高,笔力qiú劲,舒放,有险峭爽朗之感。李邕提倡创新,有似我者俗,学我者死的精pì论点。

 

 

 

 

 

 

 

 

 

 

下面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完全准确的一项是(    )

A. 象征是文艺创作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白杨礼赞》中白杨树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海燕》中暴风雨则象征丑恶虚弱的沙皇反动势力。

B. 课本中很多教师形象伟大,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如慈爱、公平而伟大的蔡芸芝先生,治学严谨、关心学生的藤野先生。但寿镜吾先生作为封建教育思想的践行者,教学方法陈旧,泯灭求知欲,为鲁迅所憎恶。

C. 月亮是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蕴涵深刻。《十五夜望月》中月亮寄托着王建对家乡的思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月亮化为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记承天寺夜游》中的月色则映照出苏轼的光明磊落、胸无尘俗。

D. 高潮是小说最吸引人的情节。《我的叔叔于勒》中“躲于勒”,《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的“五次‘变色’”,《热爱生命》中淘金者“与病狼搏斗”,都是小说的高潮。

 

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再也说不出话。

解说: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

B. 为了利用这仅有的一点业务时间,他暗下决心:不看电视,不听音乐,不读小说,经过两个多月的奋战,终于译完了这本书。

解说:这句话的标点使用有误。

C. 伟人细胞  范进中举  画山绣水  往事依依

解说:这四个短语的结构全不相同。

D. 不是意识决定存在,而是存在决定意识。

解说:这句话是并列复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谈起李敖,无论是他的敌人还是朋友,都无法否认他不是当代文坛上的奇人!

B. 纪梵希是法国高级服装界的一位重要人物,在半个多世纪里一直是巴黎优雅的象征。

C. 霍金的《时间简史》自1988年首版以来,至少被翻译成数十种文字,销售了超过千万。

D. 《漂木》堪称中国新诗史上最长的作品,也被作者洛夫视为自己的心灵史诗,并凭此获得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部小说的情节抑扬顿挫,一波三折,实在精彩!

B. 对庸才而言,时间不名一文,但在开拓者眼里却是无价之宝。

C. 因为价值观念的不同,这对老朋友最终在人生道路上各自分道扬镳

D. 古运河畔的高旻寺,高高低低的禅房鳞次栉比,肃穆的天中塔坐落在绿树浓荫中。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见(piē)     笑(yè)      藤(wàn)     一秤(gǎn)

B. 诚(qián)    庐(qóng)    笨(zhuō)    头发(wān)

C. 能(chěng)   吝(jiān)    热(zhì)     观麦(yì)

D. (pìn)     牌(fǎng)    蛎(dù)      鸣啾(jiū)

 

下面两个文题任选一个作文:

(1)文题一:关注社会,你会发现许多美丽的事情和事物:参加公益活动,你会发现人心是如此美丽;观看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你会发现诗词是如此美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从一双双伸出的援助之手中,你会发现人性是如此美丽……

请以“美丽”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有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④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2)文题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一定有许多温暖的记忆。可能是父母的呵护,可能是师长的关爱,可能是朋友的支持,也可能是在社会上的所见所闻,这些记忆永远留在我们心里,让我们带着感动成长。

请你以“流过我心田的暖流”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④不少于600字。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月牙下的百草原

李俏红

①夜,静而远,仿佛创世之初。

②仲夏,月初,这儿是地球上一块小小的璞玉。这儿是中国的浙江,浙江的安吉,安吉的中南百草原。

③这是一个奇妙的夜晚,晚风在湖面上吹起阵阵微波,树上鸣蝉的叫声嘹亮又尖锐,一声起来一声跟着,然后越来越多,涨成一片,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这鸣叫声淹没了。抬头,只看见黑乎乎的树枝,看不见一只鸣蝉,但是那些声音却从千万张叶片里争先恐后地挤出来,生生地把我们的耳朵给灌满了。

④蝉声停下来时,我们便听见了蛙鸣。“呱呱,呱呱呱”,在水边,在山坡,有独唱,有合唱。还有许多不知名的小虫在各个角落里交头接耳,在寂静的夜里这声音传得很远。它们会不会嘲笑我们听不懂它们的语言?我们走过时,它们会突然噤声,然后好奇地蹲在草丛里对我们张望。

⑤湖面是淡蓝色的,往中心去,湖水就变成了深绿色,在傍晚光线的照耀下,近处又呈现出鲜绿色,可能跟岸边青葱草木的反光有关。望湖不大,水质清澈透明,但不知道有多深。远处有鱼,时常在我们不注意的时候“哗”的一声游过来。我看见一只昆虫滑过水面带来长长的一道闪光,小鱼游走时,水面微启波痕,大鱼游过时就会有一片明显的涟漪,然后有两条斜分的细线在水面上慢慢滑行。渐渐地鱼潜落水底不见了,一切重新安静下来。站在湖岸的高处,我可以看见任何一个地方跃起的鱼。

⑥先前下了点小雨。湖畔被雨水清洗过的草木、秋千、石桌椅都显得特别干净和清爽,薄薄的雨雾还在草地上蒸腾。走过树下时,一阵风吹来,雨珠就噼噼啪啪地往身上掉。湖边都是些杂树,湖岸也没有规则,南边比北边更陡峭,湖上的倒影却美不胜收,这里的美在于自然,在于没有人工雕琢的痕迹,每棵树都有它自己生长的方向。远处,树叶在瑟瑟作响,好像有松鼠从一棵树跳到另一棵树上。

⑦沿着小路静静地走,夜色渐浓……没有人来打扰你,四周安静得让你觉得这是一种奢侈的享受。上灯了,草地上的小花渐次模糊,夜渐凉。我想找一块大石头,坐上去看星星。可天很黑,又是月初,星星稀稀拉拉的,只有几颗,一牙带着毛边的弯月却已经在天边笑了很久。多可爱啊,像漂浮在天河的小舟,那舟上垂钓的小男孩呢?会不会因为天河里鱼儿太少,跑到百草原来玩耍了?

⑧夜深人静,尘世的喧闹渐渐淡去,夜色如裳笼罩着我。偌大的世界仿佛只让我一人拥有,风极轻柔地从田野拂过,极轻柔地撩起了耳边的发丝,我轻轻一笑:心,到此已无半点尘。

⑨百草原,一个如此亲切的名字。让我想到童年,想到鲁迅笔下的那个百草园,那个充满童心和趣味的小园。“原”和“园”,一字之差,却是两个地方。那么今夜住在这里的我,是不是也回归了童年?

⑩今夜,我在百草原。不关心过往,不关心未来,我只关心此刻——一弯月牙下的百草原。

1.文章以“月牙下的百草原”为题有什么表达效果?

2.选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3.第⑧段结尾为什么说“心,到此已无半点尘”?

4.下列各项中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行文过程中,作者先后描写了五种主要景物,即鸣蝉、蛙鸣、湖、湖畔、月牙。

B. 调动感官描写景物是写景技法之一。选文调动了听觉、视觉、触觉、嗅觉和味觉来描写景物。

C. 文章在描写景物时使用了联想与想象的表现手法,由“百草原”联想到鲁迅笔下的“百草园”,进而想到回归童年,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添了文章的情趣。

D. 通过文章结尾一段,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想抛却尘世的牵绊,沉浸其中,享受这种空灵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月牙下百草原的极度喜爱。

 

阅读《社戏》选段,完成题目。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的。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便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如果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桕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

“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忽而大声的说。

我向船头一望,前面已经是平桥。桥脚上站着一个人,却是我的母亲,双喜便是对伊说着话。我走出前舱去,船也就进了平桥了,停了船,我们纷纷都上岸。母亲颇有些生气,说是过了三更了,怎么回来得这样迟,但也就高兴了,笑着邀大家去吃炒米。

大家都说已经吃了点心,又渴睡,不如及早睡的好,各自回去了。

1.请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选文的内容。

2.选文第一段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社戏,试分别找出来。这段文字对戏台的描写表现了“我”                 什么样的心情?

3.选文画线句子“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有什么作用?

4.双喜和阿发分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5.选文第三段划线句有什么作用?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①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②。两岸悉皆怪石,敧③嵌④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⑤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⑥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节选自元结《右溪记》)

【注释】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②合营溪:汇入营溪。③敧:倾斜。④嵌:张开。⑤逸民退士:避世隐居的人。⑥置州:设置州郡。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潭中鱼百许头  可: _________________

(2)以其境过      清:__________________

(3)流数十步      南:_________________

(4)不可状        名:_______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3.【甲】【乙】两文各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

 

阅读下列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诗中的“宦游”“无为”分别是什么意思?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校文学社准备举办一场关于民间文化的知识讲座,请根据下面的对话,替社长拟写一则邀请函.

社长:周老师,我们打算邀请民俗作家张老师来校作一场关于民间文化的知识讲座。

老师:好啊,这对同学们了解民间文化很有帮助。什么时候?

社长:打算安排在下周三(2月22日)下午4点,就在学校二楼阶梯教室。

老师:那天二楼阶梯教室有公开课,放一楼阶梯教室吧。你写一则邀请函吧。

社长:好的,我这就去写。

 

(题文)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舒伯特,我仍然迷恋他,他是一个被遗忘了的世界,我最近弹的《a小调钢琴古今奏鸣曲》,即李赫特在上海弹过的,自己弹了才越来越觉得它的伟大、深刻和朴素。

……

除了音乐,我的精神上的养料就是诗了。还是那个李白,那个热情澎湃的李白,念他的诗,不能不被他的力量震撼;念他的诗,我会想到祖国,想到出生我的祖国。”

上面的文段选自《____________》(书名)。这封信是由 ______  写给父母的,谈论了自己对____________  、  ______ 的热爱,表达了艺术家的赤子之心和真诚情感。

 

名篇名句默写。

(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2)____________,胡为乎中露?(《诗经·式微》)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经·子衿》)

(4)《小石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出了游鱼自由自在、轻灵游动的姿态。

(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运用对偶修辞方法,描绘洞庭湖雄伟景象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

B. “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韩愈、欧阳修、王安石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柳宗元、曾巩。

C.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学习“感动中国人物”的感人事迹,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B. 为保障公众饮食安全,预防食物中毒不在发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近日下发了指导意见。

C. 习近平指出,“一带一路”倡议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具有广阔前景。

D. 近几年,食品加工企业的原材料成本累计涨幅超过40%左右,一些中小企业由于缺乏竞争力,已经出现了亏损。

 

下列划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今年的元旦节就要到了,街上张灯结彩,到处洋溢着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

B.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兴起与普及,网络诈骗手段花样百出,令人叹为观止

C. 通过爷爷的批评教育,我终于大彻大悟,对以往所犯下的错误有了深刻的认识。

D. 这支乐曲,旋律急促,气势宏伟,于高潮时又戛然而止,令人回味无穷

 

下列字形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宽慰  落幕   荔枝  叹为观止

B. 撺掇  元霄   枸杞  嘎然而止

C. 皎洁  怅罔   吆喝  顾明思义

D. 踊跃  严竣   助兴  兴高彩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中华传统节日是我们一个家庭用来团聚、纪念或祭祀的日子,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除夕。此外,有些特别的日子也常常被视作节日,老人祝寿的日子是节日,孩子出生的日子是节日,爸妈结婚的日子是节日……

请以《我家的节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写出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②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二) 阅读下面古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下列含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 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C.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D.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2.“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请用简洁的文字回答。

3.翻译下列各句。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4.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

仿佛若有光(_____)  ②答之(_____)

不知有汉(_____)  ④ 无论魏晋(_____)

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豁然开朗”一词,写出了渔人进入桃花源后的感受。

B. 选文第二段主要写了桃花源的美好环境和桃花源人的幸福生活。

C. “设酒杀鸡作食”,表现了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

D.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这句话写出桃花源人的惧怕心理,不愿让官府知道他们的住处。

6.根据以上选文,请写出两个与本文意思有关的成语。

 

阅读《社戏》选段,完成题目。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的。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便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如果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桕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

“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忽而大声的说。

我向船头一望,前面已经是平桥。桥脚上站着一个人,却是我的母亲,双喜便是对伊说着话。我走出前舱去,船也就进了平桥了,停了船,我们纷纷都上岸。母亲颇有些生气,说是过了三更了,怎么回来得这样迟,但也就高兴了,笑着邀大家去吃炒米。

大家都说已经吃了点心,又渴睡,不如及早睡的好,各自回去了。

1.选文中重点写了哪件事?

2.赏析下面句中加点字词。

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着了。

3.选文画线句子“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有什么作用?

4.双喜和阿发分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5.你怎样看待文中“偷豆”这一情节安排?

 

古诗词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

(2)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

(3)《关雎》中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石潭记》中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形象的比喻,描写溪身、溪水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