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小区的王菊香奶奶收到了一份电费通知单。通知单除了告知王奶奶家2014年全年的电费情况外,还附上了两张图表(图一、图二)(8分)

满分5 manfen5.com

   【知识链接】

8:00-22:00时段用电,称为“峰电”,电价:0.568元/千瓦时;22:00-次日8:00时段用电,称为“谷电”,电价:0.288元/千瓦时。普通用电电价:0.538元/千瓦时。

⑴分析图一曲线,归纳王奶奶家2014年用电情况的总体特点。(3分)

⑵王奶奶看着自家的电费单想不通:都说用峰谷电省钱,自家的用电量跟以前差不多,可电费为什么还没降下来?请你阅读图二和“知识链接”,帮王奶奶找一找原因。(2分)

⑶为了帮助王奶奶家省电费,同学们七嘴八舌地提出下面几个“金点子”,请结合上述有关材料,选出与峰谷点的特点相关的三个“金点子”。(      )(3分)

A.每次看完电视后,把电视机的插座拔下来。

B.最好在早上八点以前用电水壶烧好开水。

C.夏天天气炎热,白天尽量用耗电省的电风扇。

D.家里的白炽灯全部换成更省电的节能灯。

E.晚上十点以后再给家里的电动自行车充电。

(18分)  树枝与名片

【日】西村寿行

①少年时代,我家住在濑户内海一个无名小岛上,我常常和父亲一起下海捕鱼。

②我们撒网的地方是轮船的主航道,客船货轮往来不断。为安全起见,每当夜色浓重的时候,我们就点亮一组红灯,以使迎面开来的轮船有所避让。

③我因为是新手,所以担当着监视轮船往来、举灯告急的任务。

④冬天的夜海,风刀霜剑,寒风刺骨。我特意多穿了几件衣服,但它吸尽了海上的潮气,感觉更加沉重冰凉。

⑤小船摇荡于波涛中,吃力地在波峰浪谷里跃动。

⑥父亲睡去了,我继续监视着海面。倦怠中,突然发现涌动的海面泛起粼粼波光,定睛一看,一艘彩灯闪烁、装饰豪华的客船迎面开来了,它看见了我举起的红灯,似乎在回避着我们。

⑦当客船临近我们时,那上面的红男绿女纷纷涌到船舷,倚着栏杆俯视被彩灯烛照的小小渔船。他们穿戴时髦,男的西装革履,女的珠光宝气。他们瞪着好奇的眼睛鸟瞰一个小渔夫,就像鸟瞰动物园中的小猴。一个贵妇人笑着扔下了一截枯萎的树枝,那树枝轻轻落在我的肩头,却像火一样炽烈地灼烧着我的脑海。

⑧我仰视客船上形形色色的男人女人,向他们传达着愤懑与烦躁,可他们看不见我的表情,他们无动于衷,专心致志地和彩灯一起装饰着客船。留在我脑海里的,是一种冷艳冷酷的印象。

⑨客船远去了,但它蓄意制造的小山一样的怒涛经久不息地向我们袭来。

⑩我目送着豪华客船消失在黑暗中,不知道它要驶向何方……哦!我想起来了,前面有一座繁华的大都市呢!那是一座多么辉煌灿烂的都市啊!

⑾刹那间,我感到一阵悲哀,悲哀得想哭。

⑿我是一个有着古铜色粗糙皮肤的贫穷渔夫的后代,那些从我眼前一晃而过的红男绿女和我无缘,那远方辉煌灿烂的都市也和我无缘,只有贵妇人丢弃的枯萎树枝靠近了我,我感到无限的悲哀。

⒀20年后,我奇迹般地在那座辉煌灿烂的都市东京居住了下来,我当上了作家。

⒁我是海的儿子。每天晚上,我都要沿着妙正寺河散步,然后带一身水的气息回家去。河水流速很慢,两岸璀璨的灯光悠悠地落在河面上,好似闪烁的银带随风起伏。它唤起了我少年时代的回忆,拽住我的脚步让我伫立岸边久久地凝望。我觉得,河面上粼粼波光竟和20年前我的故乡的河面毫无二致,而其中的一部分似乎还吐露着鲜明的濑户内海以往的气息。

⒂忽然间,一阵冷风吹过,仿佛一件沉重而冰凉的衣服裹在了我的身上。

⒃当我惊异于冷风的肆虐时,蓦地瞥见河面上荡漾着一条小渔船。渔船上,渔夫正在撒网。和20年前不同的是,渔夫的儿子并没有从事我少年时的工作,他正在为父亲撒网搭着手,他们合力探寻着妙正寺河对城市的奉献。

⒄过了一会儿,那少年开始仰视我了,使我蓦然间处于20年前豪华大客船上红男绿女的位置。我看不见少年细致的表情,却可以揣摩出他面对岸上的“西装革履”是如何地感到卑微和不安。一时间,我以作家的名义深深地体味出底层人民的悲哀是怎样沉重地浸润着从濑户内海到东京妙正寺河的每一段航线!我掏出以作家的身份印制的名片向少年扔去——我想会有那么一天,少年循着名片的地址找到一个渔民出身的作家。我看见,那张名片在昏黄的夜空中飞舞了一会儿随即落到了少年瘦削的肩头。

⒅我希望少年能读懂名片,读懂我抛下名片的意义,就像20年前我读懂了那个贵妇人丢弃在我肩头的枯萎的树枝一样。(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5第5期)
1.概括文章主要事件,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

20年前,“我”在小渔船上,(1)        ;现在,少年在小渔船上,(2)       
2.揣摩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6分)

(1)当客船临近我们时,那上面的红男绿女纷纷涌到船舷,倚着栏杆俯视被彩灯烛照的小小渔船……他们瞪着好奇的眼睛鸟瞰一个小渔夫,就像鸟瞰动物园中的小猴。(“鸟瞰”与“俯视”意思相近,可是后一句为什么用“鸟瞰”而没有沿用前面的“俯视”?)(3分)

  (2)那些从我眼前一晃而过的红男绿女和我无缘,那远方辉煌灿烂的都市也和我无缘,只有贵妇人丢弃的枯萎树枝靠近了我,我意到无限的悲哀。(“只有”一词在表意上有什么作用?)(2分)
3.分析第⒂段“忽然间,一阵冷风吹过,仿佛一件沉重而冰凉的衣服裹在了我的身上”在文中的作用。(4分)
4.“我希望少年能读懂名片,读懂我抛下名片的意义,就像20年前我读懂了那个贵妇人丢弃在我肩头的枯萎的树枝一样。”这句话的含义,你读懂了吗?请写下你的理解。(4分)

附加题(建议先写作文。如果时间有余,可以选做,答对分数加入总分)(5分)

我看不见少年细致的表情,却可以揣摩对岸上的“西装革履”是如何地感到卑微和不安。(第17段这句话中的“西装革履”指的是谁?“西装革履”为何要加引号?有什么深刻含义?请联系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12分)关于“中小学书法教育”的主题阅读

【话题背景】

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书法教育以语文课为主,也可在其他学科课程、地方和校本课程中进行。其中,小学3-6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用于毛笔字学习。普通高中可开设书法选修课。

【调查数据】

一项网络调查显示:

满分5 manfen5.com

4%的受访者表示一个人的字代表着一个人的形象气质;

5%的受访者曾经有拿字帖练字的经历;

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字拿不出手;

7%的受访者认为,即便在互联网时代,写一手好字仍根重要。 (摘自《中国青年报》)

【精选案例】

书法是戴敏的第一项特长。她回忆,小学放暑假,天天呆在家里练字,开始也觉得苦,“但练着练着就练出感觉了,十分享受这过程”。戴敏练书法源于父亲一次不经意的鼓励,后来就渐渐爱上了书法,而老师也通常会在写得好的字上画圈,“每次看到自己字上的圈多了就会感到很开心”。

对于用依帆来说,少年时代的练字更多的是痛苦的任务,“老师布置的练字作业每次都拖到暑假的最后一个星期”。他认为,互联网时代,真正用笔写字的时候越来越少,“也就剩下在商场刷卡签名时会写写字了,我身边许多人都这么认为”。 (摘自中国教育新闻网)

【各方声音】

网友冰水椰子:我是教语文的,又兼着书法课,常常觉得力不从心。好在一个学期上的书法课不多,期中和期末考试前就偷偷地改上语文课了。

网友吞可吞:很喜欢书法教室和教室走廊陈列的名家作品。很羡慕写得一手好字的同学。但总是只有心动,没有行动。上了初中,作业多了,就更没有时闻练字了。

沈尹默(书法家):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出惊人奇迹,无色而具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

郭振有(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书写,表达一种感情,与电脑写不是一种状态。如果一切都机械化了,就没有审美,变得贫乏而没有了想象力。

沙如(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刘初中虽然学习压力加大了,但是练习书法能让我们静下心来,每天有半小时的时间练书法,之后学习效率会更高。 (摘自互联网)

【新闻现场】

本报讯  今天,“传承兰亭——绍兴市区中小学生‘兰亭雅集42人展’”在书法圣地兰亭右军祠启幕,这成为今年兰亭书法节的一个亮点。市内许多中小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前来参观展览。一位带队老师说,他们学校有很多书法爱好者,在征集作品和报名参观的时候,大家都很积极,他们是传承中国书法、传承中华文化的希望和未来。  (摘自《绍兴晚报》,有删改)
1.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与文意不相符的一项。(  )(3分)

A.教育部要求,小学3-6年级每周要安排1课时练习书法,普通高中要开设书法选修课。

B.从【各方声音】可以看出,书法教育进中小学课堂有较好的社会基础。

C.有反对者认为,互联网时代,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了,也就没有必要学写毛笔字了。

D.中国书法是世人公认的最高艺术,它具有审美价值,能丰富人的想象力。
2.根据以上几则材料,分条概述中小学生学习书法的意义。(3分)
3.根据以上材料,分析中小学书法教育目前存在的不利因素。(3分)
4.就激发学生书法学习兴趣的问题,结合以上材料,给学校提几点建议。(3分)

 

课外文言文阅读(13分)

云梦田

【明】刘基

楚王好安陵君,安陵君用事,景睢邀江乙,使言于安陵君曰:“楚国多贫民,请以云梦之田贷之耕以食,无使失所。”安陵君言于王而许之。他日,见景子,问其入之数。景子曰:“无之。”安陵君愕曰:“吾以子为利于王而言焉,乃以与人而为恩乎?”景睢失色而退,语其人曰国危矣志利而忘民危之道也。    (选自《郁离子》)

【注释】①用事,旧指当权。
1.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3分)

   语 其 人 曰 国 危 矣 志 利 而 忘 民 危 之 道 也。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l)楚王安陵君(   )          (2)请以云梦之田之耕以食(   )

  (3)安陵君言于王而之(    )    (4)景睢失而退(    )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3分)

  吾以子为利于王而言焉,乃以与人而为恩乎?

11.本文所倡导的为政之道,与下列哪篇课文的主题最接近?(   )(3分)

  A.《唐雎不辱使命》    B.《曹刿论战》

  C.《大道之行也》      D.《醉翁亭记》

 

比较下列加点词在文言文和日常用语中的意思,选出不同的一项。(    )(2分)

  A.以五十里之地安陵——完成一笔交易

  B.其文理皆有观者——爱的孩子

  C.山不在高,有仙则——他的表现真有些莫其妙

  D.长烟空——我们家人都去旅游了

 

课内文言文积累(9分)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6分)

(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日(   ) 信(     ) 2)道(   ) 食(   ) (3)固(  ) 以(   )

 

名著阅读。(7分)

(1)根据你的阅读印象,选出下面名著内容描述有错误的一项。(   )(3分)

A.第一次买车后,祥子有一次冒险拉活,被大兵抓走,丢了车,这些兵的头头是孙排长。这个孙排长就是后来把样子辛苦积攒的买车钱敲诈走的孙侦探。

B.当简·爱和罗切斯特在教堂举行婚礼时,突然有人出证:罗切斯特先生15年前已经结婚。原来他的妻子就是那个被关在三楼密室里的疯女人。

C.唐僧在宝象国被黄袍怪变成老虎,关在笼子里。恰巧三个徒弟都不在他身边,白龙马就变成宫女去刺杀黄袍怪,自己因此身负重伤。

D.杨志虽是名门之后,但命运坎坷。先因失陷花石纲而流落他乡,又因怒杀牛二而被发配充军,最终因丢了生辰纲而不得不连夜投奔梁山。

(2)填空。(4分)

①在小人国,一位相当重要的人物对格列佛说:“应该承认皇帝陛下多次表现宽大为怀,一再强调你建立的功绩,竭力想减轻你的罪责。财政大臣和海军大将却要把你处死-----”这里的“功绩”是指          (写一项),王国对格列佛最终的处理意见是        

《红楼梦》中薛宝钗服用过的“冷香丸”配方奇特:用春之白牡丹花、夏之白荷花、秋之白芙蓉花、冬之白梅花等花的花蕊,配同年雨水节令的雨、白露节令的露、霜降节令的霜、小雪节令的雪。无独有偶,鲁迅《朝花夕拾》中《         》一文写到的庸医开的方子里的       (填一味“药引子”)也有这般古怪。

 

将下列句子合理排序,组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填序号)(3分)

①迈出了这一步,方可领悟出,内因为外因提供了怎样的缝隙与机会,才导致了这糟糕局面的出现。

②而不迈出这一步,总想着自己如何无辜,如何不幸,如何罪不应得,如何命运不济,便会在逆境的黑浪中,很快地沉没下去。

③在逆境中的压力下检查自己的弱点、缺点、失误、舛错是痛苦的,往往也是难堪的——然而必须迈出这一步。

④面对逆境,要勇于自省。

⑤逆境的出现,虽不一定必有自我招引的因素,但大多数情况下,总与自我的弱点、缺点、失误、舛错相联。

序号依次是                     

 

结合语境揣摩句意,填入横线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3分)。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         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②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春天         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③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那时家里样样都要节省。姐姐的长袍是自己做的,买十五个铜子一米的花边,常常要在价钱上          半天。

④做信客的,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四乡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         在他的肩上。

A.突然 总算  计较      B.常常  还是 计较

C.突然 还是  比较      D.常常  总算 比较

 

古诗文名句填空。(9分)

(1)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其五)》)

(2)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          ,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4)池上碧苔三四点,             ,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

(5)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6)登高望远,美景尽收,胸襟开阔,心灵敞亮。杜甫说得好:“                 。”

(7)五月,梅子黄了,江南的雨季来了,田野的歌声也响起来了,赵师秀将这种美丽诗化成这样的句子:“                    。”

 

根据语境和拼音填写汉字。(3分)

水乡的人最懂水。沐浴众生,泽及万物,水最仁慈;扬清激浊,dí(1)      荡污垢,水最义气;柔而难犯,弱而克gāng(2)        ,水最勇猛;自戒盈满,而流于qiān(3)

    卑,水最智慧。水的德行如此,能不向水学习?

 

阅读下面名著,回答后面的问题。

说时迟,那时快,蒋门神急要挣扎时,武松早落一刀,劈脸剁着,和那交椅都砍翻了。武松便转身回过刀来。那张都监方才伸得脚动,被武松当时一刀,齐耳根连脖子砍着,扑地倒在楼板上。两个都在挣命。这张团练终是个武官出身,虽然酒醉,还有些气力;见剁翻了两个,料道走不脱,便提起一把交椅轮将来。武松早接个住,就势只一推。休说张团练酒后,便清醒时也近不得武松神力!扑地往后便倒了。武松赶将去,一刀先割下头来。蒋门神有力,挣得起来,武松左脚早起,翻筋斗踢一脚,按住也割了头;转身来,把张都监也割了头。见桌子上有酒有肉,武松拿起酒盅子一饮而尽;连吃了三四盅,便去死尸身上割下一片衣襟来,蘸着血,去白粉壁上写下八个大字道:“杀人者,打虎武松也!”
1.请为这段文字拟写一个贴切的标题。(2分)
2.阅读段选内容,回答下面两个问题。(5分)

(1)本选段大量运用了动作描写,请举一例,简要分析其作用。(3分)

(2)武松杀人后,在墙上写下“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八个大字,体现了武松的什么性格特征?(2分)

 

语言表达(7分)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4月16日,眉山市正式启动“阅读的力量”全民阅读活动,为亲近“书香眉山”,搞好本次宣传活动,请你帮助完成以下任务。
1.下面是关于“全民阅读”的相关材料,请按要求作答。(5分)

(1)《眉山日报》最近完成了“眉山市全民阅读调查情况”,请根据以下统计图表,简要说明统计的结果。(3分)

满分5 manfen5.com

(数字媒介阅读包括网络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

(2)观察下面这幅题为“渴”的“全民阅读”漫画大赛作品,请描述画面内容,至少用上一个成语。(2分)

满分5 manfen5.com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请以“书籍”开头,仿照最近流行的网络语言写一句话。(2分)

     网络语言: 世界那么大,  我想去看看。

仿写:                                

 

孔子出行,闻有哭声甚悲。子曰:“驱之驱之,前有贤者。”至,则皋鱼也。被褐拥镰,哭于路旁。孔子辟车与之言,曰:“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吾少而好学,周游天下,以殁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不事庸君,而晚事无成,失之二也。与友厚而中绝之,失之三矣。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矣!”立槁而死。

孔子曰:“弟子识之,足以诫矣!”于是门人辞归养亲者十有三人。

——选自《韩诗外传》

【注释】①驱:快步走。②皋(gāo)鱼:人名,春秋时期人。③辟车:下车。④殁:死亡  ⑤高尚:清高。⑥年:岁月。⑦辞:离世。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从“周游天下,以殁吾亲”和“门人辞归养亲”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2分)      

 

一次次亲昵的呼唤,荡开了心间的冰花,那是被岁月存封的温暖;一回回颔首的微笑,洗却了人生的疲惫,那是被日子串起的记忆。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温暖更珍贵的记忆。多少往事,总是被风轻轻吹起,飘向那遥远的美丽。

请以“有一种记忆叫温暖”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不少于600字。3.有真情实感,不得套作,不得抄袭。4.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阅读下面一篇文学类作品,完成题。

自    尊

周海亮

  那是一段令他刻骨铭心的日子。

  他失去工作,身无分文。他认为城市里,纵是一条狗也比他活得幸福。因为狗可以乞讨,他不能。因为狗没有尊严,他有。

他开始捡垃圾。纸箱、啤酒瓶、香烟壳、食品包装袋……所有能够换成钱的东西,他都捡。在夜里,他将头深深探进臭气熏天的垃圾箱,他泪流满面。在夜里,他像一条落魄的狗。也只能在夜里,因为他不敢将自己暴露在别人的视线中。

每天都有收获。其中一个垃圾箱,更是一个富饶的“宝藏”。那里面有成箱的空易拉罐、成捆的旧杂志、坏掉的铝盆铁锅、奇形怪状的玻璃瓶……每天晚上,这些东西会在垃圾箱里静静地等着他。第二天,它们就会变成馒头和咸菜,让他有力气在这个城市里继续奔走。

  后来他发现一个问题,似乎,这些东西是有人故意放在那里的。它们总是在一个固定的时间出现,它们摆放整齐,就像夜市上精心摆置的小摊。夜里他偷偷观察,果然见到一个男人将一包“垃圾”规规矩矩地放好,然后躲到远处,静静等待。

  他知道男人在等他。

  他感激那个男人,可是他有被伤害的感觉。强烈的自尊心让他想放弃那些东西,强烈的饥饿感又让他一次次将那些东西捡回来,然后变成馒头、咸菜……他暗想,假如他将来发达了,一定要回来好好感谢这个男人。他会成百成千倍地偿还,他相信他完全可以做到。

  后来他真的发达了,资产足以买下一条街。他想到了报恩。

  他回到当初租住的小区,他见到了男人。

  他知道,现在的男人,生活得并不容易。

  似乎那个家至少二十年没有装修,地板翘起了角,水龙头“嘀嗒嘀嗒”地滴着水。老式的家用电器,老式的厨房用具,老式的沙发和桌椅,男人似乎仍然生活在十几年以前。不必自我介绍,男人一眼将他认出,简单聊了几句,便聊到了从前。

  他说:“我知道那些东西是您故意放进垃圾箱的。我知道当初您在顾及我的自尊。”

  “是的,我在顾及你的自尊。”男人说,“那时我生活得尚好,可以送你一点多余的东西。我知道它们虽不值钱,但也许可以帮你撑过那段日子。”

  “您的确帮我撑过了那段日子。”他说,“如果没有您的暗中相助,我也许早就回到了乡下。那么现在,我就不再是一个企业家,而是一个乡下的羊倌……”

  “我在报纸上见过你。”男人说,“我知道你现在很有钱。”

  他笑笑,说:“这些年,我过得并不容易。您知道,白手起家,这有多难……”

  “你不是白手起家。”男人说,“我知道那个花瓶即使在当时,也最少值十万。”

  “花瓶?”他感到疑惑。

  “是啊。”男人说,“你离开的前一天,我在给你收拾废品的时候,将那个花瓶也装进塑料袋,放进垃圾箱。那时我并不知道一个花瓶能值那么多钱,否则我也不会把它当成废品……”

  “可是我没有捡到花瓶……”

  “你捡到了。”男人说,“后来我才知道那是元朝的花瓶,值很多钱……”

  “可是我真的没有捡到花瓶。”他说,“如果捡到了,如果我知道它很值钱,我会还给您的……”

  “你不会。”

  “我会。”

  “那你为什么第二天就搬走?”

  “因为我找到了工作……我要住集体宿舍。”

  “那你怎么会发达了?”

  “两年以后我与朋友合伙,赚了点钱。然后我开始单飞,资产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

  “是因为你卖了花瓶,才有了本钱……”

  “根本没有花瓶……”

“谁信?你白手起家,这么短的时间就腰缠万贯,谁信?你卖掉了那个元朝的花瓶……”

他久久地盯着男人,内心慢慢地涌出一丝丝凉意。很显然男人说谎了。他记得很清楚,那天,男人放进垃圾箱里的那个塑料袋里,根本没有花瓶。他绝不会漏掉。那段时间,每一天,他都将那个臭哄哄的垃圾箱翻个底朝天。

  他低下头,不再说话。他在那里安静地坐了一会儿,起身离开,放下他带来的很大一笔钱,这笔钱,远远超过那个花瓶的价值。

他告辞,离开。走到门口,他扭头,看着呆立在那里的男人,认真地对他说:“你的确伤害了我的自尊。却不是以前,而是现在。”

              ——摘自《中国小小说精选》,有改动。

1.根据小说情节,围绕“男人”梳理下面的思维导图,仿照第(2)处,概括相关内容,填写在田字格内。(4分)
满分5 manfen5.com

2.赏析下面语句,按要求回答括号内的问题。(4分)

(1)因为狗可以乞讨,他不能。因为狗没有尊严,他有。(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2)走到门口,他扭头,看着呆立在那里的男人。(为什么男人会“呆立”?试简要分析男人此时的心理状态。)
3.试分析“男人虚设花瓶”这一情节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
4.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的“他”和“男人”分别是一个怎样的人。(5分)

 

阅读下面一篇议论文,完成题。

土豪卷土重来

①一个已经走进历史的词汇最近强势归来,该词是土豪,特指无脑消费的人。土豪已无昔日冷峻的阶级斗争色彩,多了很多戏谑和讽刺,可以理解为很土的富豪。

②土豪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一些先富者炫富、迷恋奢华、讲求面子的恶劣示范效应之外,家庭、学校教育的先天缺陷也不容忽视。

③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土豪现象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④江苏南通一位男子迎娶青岛新娘,用五百万现金拼成羊肉卷状作为聘礼;四川绵阳市盐亭县,新郎乘坐价值两千万的直升飞机迎娶新娘……土豪在个人消费方面一掷千金,奢华任性,令人咂舌。而某些官员在公务消费中也是挥金如土。住酒店要五星级,坐飞机要头等舱,座驾要用进口车。讲排场,搞攀比,浪费公共资源,滋生贪污腐败,败坏社会风气。另如在政绩观方面的消费,官员们为了政绩,在地方城市建设中的“大手笔”多如牛毛,五千万元建一座天桥,上百万元建一座星际公厕,几万元换一个路灯。这难道不是铺张浪费的“土豪”消费现象吗?

⑤逐渐滋生的“未豪先土”的消费现象,甚至有越演越烈的趋势。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今年国庆长假期间英国的高端品牌店内,随处可见中国游客的身影,他们大多年轻富有,花钱如流水。据调查,一名普通的中国游客,平均在英国消费一千六百英镑(合约一万五千元人民币),几乎是其他国家游客平均消费水平的三倍,被称为“猎杀中东土豪行动”。此类现象若不禁止,其危害同样令人担忧。

⑥随着公民意识的觉醒,土豪们不管是贵贱贫富,如此肤浅粗鄙的行为,越来越被社会鄙视和摒弃,毕竟这个时代除了财富,还有更重要的平等、正义和尊严。愿卷土重来的土豪们,早日幡然醒悟。
1.通读全文,土豪现象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概括。(4分)
2.第⑤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3.请联系实际,评价“未豪先土”的消费现象。(2分)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问题。(4分)

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诗人在写行路难时,用“          ”、“            ”(各限填三个字)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2分)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自古为人称道,请说说此句运用了何种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2分)

 

根据提示写出古诗文名句。(6分)

(1)                      ,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3)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运用典故,希望能得到朝庭重用的诗句是:

                                       

(6)请写出含有“黄昏”二字且前后相连的两句古诗,课内外均可。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课内文言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停顿划分错误一项是(  

A. 可/以一战                      B. 登轼/而望之

C.公问其/故                       D. 彼竭/我盈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何以(怎么)战                B. 必以(实情)

C. 小大之 监狱)             D.(虽然)不能察
3.下列各项中,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当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一句中足见乡人对“肉食者”和国事的冷漠态度。

B.两个“未可”、两个“可以”展现了曹刿卓越的指挥才能,印证了“肉食者鄙”的观点。

C.选文第三段采用了顺叙的记叙方法,曹刿从道理上论述了战争取胜的原因。

D.本文侧重写论战,突出曹刿“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的主张。

 

下面有关文学名著的描述,不正确一项是(  

A. 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讲述的是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以及马(慧骃)国等地的经历。

B.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他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挑战,在革命的熔炉中,从一个工人子弟锻炼成长为无产阶级战士。

C. 鲁迅的《朝花夕拾》不是为少年儿童写的,全书十篇文章,其中的《二十四孝图》里批判了“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孝道。

D. 祥子从农村来到老北京城,从饭里茶里省钱,攒了三年,买的第一辆车就被孙侦探敲诈走了,经历三起三落,最终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下面这段文字排列的恰当顺序是  

杂剧皆为四折,出场人物虽不同,主唱却只有一个人。

传奇也属于杂剧,但它虽出于杂剧,却和杂剧有不同之处。

元明时期就有了传奇。

传奇则不限折数,也不限于一人独唱。

它以南曲为主,在当时的都城演出,成为北京城中的重要剧种。

A.                        B.

C.                        D.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抗战胜利七十周年》这部纪录片对我非常有兴趣,是一部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大片。

B. 骑在“女红军”塑像头上拍照,此类不文明的旅游现象屡禁不止,其原因是缺乏个人修养造成的。

C.本次招聘,多数应聘者曾多年担任医院的中高层管理岗位,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

D. 学生能不能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将决定他未来人生的成败。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一项是(  

A.今年三月份,中央巡视组入驻中央各部委,开展更大规模的“治腐”工作。

B. “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其建设遵循的是共商、共享、共建原则。

C.“老人摔倒,该就该扶”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争议,少数学生对此却不以为然

D.全市中小学生诵读东坡诗文,讲传东坡故事,乐此不疲让东坡精神撒遍眉州大地。

 

下面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诓骗             哂笑            耀武扬威             获益匪浅

B.慰藉             和煦            通霄达旦             随声附和

C.眸取             奢望            黎民百姓             锋芒毕露

D.惦记             归咎            大廷广众             顾名思义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yān     (jiá    玲珑(tī)透       藏污纳(ɡòu

B. (xǐnɡ     (jiān    周道如(dǐ)       千山万(hè)

C. (è)耗       (pì)美      (xiān)为人知     (jiá)然而止

D. (sānɡ)    (xiá)意     更胜一(chóu     根深(dì)固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人生何处不相逢。与他人相逢,也许就是一次情感的慰藉;与自然相逢,也许就是一次灵魂的洗礼;与书籍相逢,也许就是一次心智的陶冶;与历史相逢,也许就是一次精神的升华……总有一次相逢,会触动我们的心灵,温暖我们的人生。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一次相逢一份暖”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少于600个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题。(22分)

爸爸的白发不是老

李  娟

①父亲病了。你问他一件事,回答一句话重复多遍。走路变得慢了,有时,一不小心就会摔倒。

②我陪他去医院看病,住进住院部十五楼的心脑血管科。

③医生问他,清晨吃的什么饭,有几个孩子。他有时答对,有时答错。医生问,你女儿的生日是哪年?他想不起来了,看着我,向我求助,像个无助的孩子。医生向我摇头,不要我替他回答,他苦笑着,一脸的无奈。我走出病房,再也忍不住满眶盈盈的泪水。

④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大学毕业的父亲,学的专业是建筑设计。那个深夜里伏案设计图纸的父亲哪里去了?那个给我辅导高等数学的父亲哪里去了?那个健步如飞的父亲哪里去了?无情的光阴带走了我年轻的父亲。

⑤下午,在医院的走廊里,我搀扶着父亲练习走路,一步一步慢慢地走。我牵着父亲的手,他的手柔软,温暖,手臂上有了几颗老人斑。我一边陪他散步,一边安慰他,医生说,你的症状是最轻的,要好好运动,就能恢复得和从前一样。父亲点点头,像个年幼的孩子,依恋我,对我的话深信不疑。

⑥握着父亲温暖的手,恍然记起我童年时的那年冬天,故乡白鹿原落了罕见的一场大雪。冬天的寒夜里,父亲要去邻村的学校接我的母亲,他急急忙忙穿着件黑色的毛呢大衣出门了。我一蹦一跳也跟着父亲出了门。只见雪早停了,天并不黑,走在一望无际的田间,雪后的空气清新极了,清冽如甘泉一般。父亲大踏步地走着,穿着小花棉袄的我,迈着小碎步一路小跑,才跟得上父亲的脚步。我的小手握在父亲温暖有力的大手中,父亲问我,冷不冷?我摸摸冻红了的小鼻子,仰着头说,不冷。父亲撩起大衣,让我钻进他的大衣里。大衣里好温暖,我的脑袋只到父亲的腰间,即使躲在大衣里一片漆黑看不见道路,有父亲牵着我,我一点也不怕。在雪地里,一串串大脚印旁伴着一串串小脚印,一步步踩在积雪上“吱吱”作响。

⑦恍惚间,我还是四岁的小妞妞,父亲还是我的天空,是高山,是大树,是我永远依恋的家。可是一转眼间,父亲就老了,岁月的积雪堆满发间。作家朱天文说,爸爸的白发不是老。读着这句话,我的眼泪落了下来。

⑧我们站在医院十五楼的窗口向外张望,父亲说,几十年前,我来汉江之畔的小城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地,现在都盖满高楼了。

⑨父亲就像是黄昏暮色里的一只倦鸟,卧在高楼上,回忆昔日,回忆往事,回忆他的黑发,他的健步如飞,他的风华正茂­——眼里含着无尽的忧伤。

⑩是谁说过,长寿的代价,是沧桑。似水流年里,人间亲情,都是雪中的炭,锦上的花。不是吗?你我都来不及慢慢地等,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好好爱他们。因为两代人生命的衔接处,光阴只是窄窄的台阶啊。(选自《北京青年报》,有删改)
1.文章多处将父亲的现在与过去作对比,请写出其中两组对比。(4分)
2.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⑥段画线句环境描写的作用。(4分)
3.自选一个角度,简要赏析第⑨段文字。(可从用词、修辞、表现手法等角度赏析)(4分)
4.请结合语境,理解第⑩段画线句“似水流年里,人间亲情,都是雪中的炭,锦上的花”的深刻含意。(4分)
5.【甲】【乙】两个片段都写了作者为父亲流泪,请具体说说流泪的原因。(6分)

【甲】可是一转眼间,父亲就老了,岁月的积雪堆满发间。作家朱天文说,爸爸的白发不是老。读着这句话,我的眼泪落了下来。

(李娟《爸爸的白发不是老》)

【乙】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朱自清《背影》)

【甲】                                  【乙】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题。(17分)

A】漫画《少一点》

满分5 manfen5.com

B】电视连续剧《虎妈猫爸》对白(节选)

(虎妈一毕胜男,猫爸一罗素)

毕胜男:你说咱们这两年为孩子做了什么呀?跟别的家长相比,我们根本不够资格。

罗  素:咱原来不是说好了吗?让孩子有一个快乐健康的童年,所有的风雨都咱俩扛。

毕胜男:那咱俩要死了呢?

……

毕胜男:从前我太大意了,以为竞争只是在大人之间,根本没把孩子当回事,没想到咱们孩子比别人落了那么远。

罗  素:怎么远了?

毕胜男:还不远吗?茜茜到现在说话还跟动画片里似的。

罗  素:那她天天看动画片,她可不就是跟里头学嘛,等她到了不看动画片的年龄,她自然说话就正常了。

毕胜男:罗素,我已经决定了,从现在开始,我们两个自己带茜茜。我不要她再生活在童话世界里了,我要把她带进现实。

(第二天早晨,毕胜男坚决制止了罗素为茜茜刷牙的行为。茜茜哭闹无效,自己刷牙。)

家庭教育的核心价值

—再论孩子会不会输在起跑线上

杨东平

①与当今许多家长不同,不少名人、伟人对子女的期望是很“低”的。鲁迅反对孩子做“空头文学家”;老舍对孩子的期望则是粗通文墨,自食其力。这样的认识,是基于一种通达、透彻的人生观,即做一个好人、正直的人是最重要的,做一个自食其力的普通人是很有价值的,而这恰恰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价值。

②那么,如何实现家庭教育的核心价值呢?

③首先,必须关注孩子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身体第一”不是一句空话。家长要培养孩子的体育兴趣、体育能力和体育习惯,让他们热爱户外活动。而身体健康、热爱户外活动的孩子,往往心理也比较健康,这对孩子的成长意义非凡。

④其次,必须关注孩子的“精神成长”,培养他们阅读和探究的兴趣。孩子幼年与书结缘是一个重大事件。当一个孩子喜欢阅读时,教育已经成功了一半,因为好的儿童读物是孩子的“精神母乳”,会奠定孩子的“精神底色”,影响孩子的终生成长。

⑤孩子的“精神成长”还包括形成自己的兴趣爱好。艺术教育对性格陶冶、人格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所谓“学琴的孩子不会学坏”。但是,艺术教育要从孩子的兴趣和条件出发,顺其自然,而非强加。逼一个爱画的孩子去学琴,不可能有好结果。俞平伯的教子方法,叫“大水养鱼”,池子越大,水越多,才可能长成大鱼。即便对那些表现出某一方面天赋的孩子,也不宜过早地进行专业定向;否则,杨振宁将会是个称职的会计师,而齐白石则只是一个优秀的木匠。

⑥再次,必须关注符合儿童特点的学习。儿童早期教育最重要的不是灌输知识、培养技能,而是小心翼翼地保护和滋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可惜的是,我们很多早期教育急功近利,以培养“小大人”为目标,以挫伤、摧毁孩子的童心和创造力为能事。孩子的人格发展和健康成长还有许多途径,除了阅读和艺术教育,还包括与同龄儿童的游戏和交往,以及走进和热爱大自然等。

⑦龙应台有一本畅销书,叫《孩子你慢慢来》,我觉得书名就很有道理:孩子是不会真正输在起跑线上,输掉的,只能是家长的耐心、信心和平常心。(有删改)
1.材料【A】讽刺了怎样的社会现象?(4分)
2.材料【B】对白中父母二人在教育子女问题上的分歧是什么?(4分)
3.材料【C】中画线句写俞平伯的教子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4.对于“孩子会不会输在起跑线上”这一问题,材料【B】中毕胜男的观点与材料【C】中作者的观点是不同的。你同意哪一方的观点?请结合文本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6分)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