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锐不可当(dāng) 地窖(jiào) 两栖(xī) 愧(kuì)怍(zuò) B.殷红( yān ) 珐(fà)琅 差(chāi)使 面颊(jiá) C.风雪载(zài)途 贮藏(zhù) 匀称(chèng) 翩(piān)然 D.追溯(shù) 亵(xiè)玩 悲怆(chàng) 烧灼(zhuó)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40分) 在辽阔的神州大地上,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听到过或看见过许许多多值得大声叫好的人和事、景与物。那么,你最想喝彩的是什么?请向大家倾诉涌动在你心中的美好的感受…… 请以“我要喝彩”为题目,联系生活实际和自己的切身感受写一篇真情实感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5分) 秋月 程颢 青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1)这首诗的一二两句描绘一幅怎样的景象? (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诗人描绘的画面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20分)
南歧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①,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②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③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 终莫知其为丑。 「注释」 ①瘿:(yīng)颈瘤病,即颈上生囊状瘤子。②群小:贬称见识浅陋的人。③焦:细瘦。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及见外方人至(及至) B、焦而不吾类(类似) C、不求善药去尔病(离去)D、终莫知其为丑 (始终)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 ) A、其水甘而不良 学而不思则罔 B、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 观之,兴正浓 C、吾乡之人皆然 尘气莽莽然 D、反以吾颈为焦耶 以亿万计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句子。(4分) ①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 ②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 4..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分)
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①面对环境的恶化,科学家都鼓励人们过低碳生活。那么,什么是低碳生活呢? ②低碳生活涉及碳足迹,碳足迹表示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的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会因它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而带来第二碳足迹。碳足迹越大,说明你对全球变暖所要负的责任越大。碳足迹越小,说明你对环境的保护做出的贡献越大。 ③就个人而言,每个人可以从自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尽量减低碳足迹,选择低碳生活。例如,少开一天车,少吃一顿肉食大餐,少用一次性筷子,少开一盏灯等等,都可以减少碳足迹;甚至用餐做菜时选择烹饪方式也可以减少碳足迹。以土豆为例,用烤箱烘烤土豆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用锅煮的要多,而用锅煮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比微波炉做产生的多。所以,用微波炉做土豆就是一种更好的低碳生活。 ④另外,棉布衣服与化纤衣服,爬楼梯与坐电梯,走路与开车等等,都是前者是低碳生活,后者是高碳生活。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所以应当选择棉布衣服。在家居用电上,使用风电或水电等清洁能源产生的碳排放会比使用热电低。在交通出行方面,小排放量汽车在同距离时碳排放量较少,应大力推广小排量节能环保型汽车。 ⑤尽管低碳生活值得提倡,但是,由于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人们不时会进入高碳生活。这时就应当对自己的高碳生活进行补偿。这种补偿就是所谓的碳中和。碳中和指的是,人们可以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生产)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过高,则可以通过植树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或者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个人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以达到降低温室效应的目的。可以说,碳中和就是人们对自己高碳生活的补偿。 ⑥因此,人类的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摘自《百科知识》,2009年第12期,有删改) 1..本文围绕“低碳生活处处可为”谈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3分) 2..指出下列说法的错误,并简述理由。(4分) ①文中例举做土豆的三种烹饪方法,运用作比较的方法,让人们更具体,更明确地知道了用微波炉烹饪最能体现人们的低碳生活,因为使用微波炉不会产生二氧化碳。 ②“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这句话中的“他们”是指在日常生活(生产)直接或间接制造二氧化碳的人。 3.. 文章第4段“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一句中为什么连用两个“更多的”?(3分) 4..从全文看,文章主要内容是介绍“低碳生活”,但文章最后为什么还要谈“高碳生活”?(4分)
目送 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勾到过路行人的头发。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象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象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十六岁,他到美国作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象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乎不见。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 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公尺。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1.. 本文描写了“我”六次目送的经历,分别是什么?(6分) 2..分析下列句子蕴含的思想情感。(4分) ①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勾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②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乎不见。 3.. “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4..题目“目送”的含义是什么?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横线上补写一段话,要求语意明确,语言得体。(3分) 假如张华同学借了你一本心爱的书已经很长时间,大概他已经忘记了这件事了,你想委婉地提醒或暗示他还书。你对张华说: 。(请把要说的话写出来,不超过50字。
文学常识填空 ①《风筝》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 ②《山市》的作者是 ③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
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3分) ①中学生喜欢的网络小说大都写个人经历,读起来让人倍感亲切。②而且叙述方式自由,常以丰富幽默的对白和人物形象的个性鲜明赢得中学生的亲睐。③这也是中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需要的另一种解压。
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下列三个短语组合成一个复句。(句序合理,语意贯通;可以删去和调换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 ①人生俗世间,不能事事如意时时顺风。 ②我们既要学会在顺境中生活工作,又要学会在逆境中奋斗拼搏。 ③放舟平湖,一帆风顺是天下人之心愿。
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只选做三小题)(3分) ①岁寒, 。(《论语》) ② ,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③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④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说:“君子不忧不惧。”我们把它转换成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平日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B、承认不懂,才能从不懂变懂;承认不会,才能从不会变会。 C、参加会议的有作家,记者,电影,音乐,美术工作者。整个会场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D、怎样保卫每一寸土地?怎样使每一寸土地都发挥巨大的作用?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第一次看到动物的眼泪,我几乎是被那一滴泪惊呆了。__________ ①此时,人们才会相信,动物更有一种为人类所不理解的无声的哀怨。 ②但是,直到真的看到了动物的泪水,我才相信动物也和人一样,它们也有悲伤,更有痛苦。 ③只是因为它们没有语言,或者是人类还不能破译它们的语言,所以,当人们看到动物的泪水时,才会感到惊愕。 ④本来,我以为泪水只为人类专有,而动物因没有感情,它们也就没有泪水。 A.②③①④ B.③①②④ C.④②③① D.①②③④
下列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你的这种做法给班级造成了无可挽回的局面。 B、这个模型是该城市的缩影,具体而微,一目了然。 C、妈妈对我的照顾就是无所不至啊。 D、虽然在攀登雪山的过程中险象迭生,但最终他还是登上了山顶。
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 ) (3分) A、寒暄 喧腾 决别 抉择 B、遐想 应接不暇 闲情意志 专心致志 C、弥漫 慢不经心 可望不可即 即然 D、元宵 云霄 宽恕 发怒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着陆 zhuó 猝然 cù 玲珑剔透 tī B、万载zài 匀称chèn 匿笑nuò C、骸骨 hái 苦心孤诣zhī 霎时shà D、静谧nì 栖息qī 惊惶huáng
(40分) 人们常常感叹“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然而,生活中往往有值得铭记的日子,并且正是“这一天”让你的生命更加丰富。“这一天”可能是从清晨到日暮都那么不同寻常;也可能是某一个时刻让“这一天”变得不同凡响。 请以“这一天,让我铭记”为题目,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思想健康,文体自选,写出真情实感。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班级,老师、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⑴⑵两小题。(5分)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①。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①绦(tāo):丝带。 ⑴一、二两句中,诗人用“碧玉”“绿丝绦”写出了早春杨柳的哪些特征?(2分) ⑵“二月春风似剪刀”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你对这句诗做简要赏析。(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 (一)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①,迨②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二) 皇甫谧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叔母任氏。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③。’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居贫,躬身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 【注】①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绝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木简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②迨:等到。③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意为即使每天给父母吃牛、羊、猪(三牲)肉,仍称不上是孝子。④卜:选择。⑤阙:通“缺”,遗漏。⑥席坦:人名。⑦稼穑:播种和收获。此泛指从事农业劳动。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患记问不若人(担心) B. 勤力不怠(松懈) C. 带经而农(农业) D. 躬身稼穑(亲自)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不同的两项是(4分) A. 迨能倍诵乃止 乃不知有汉 B. 以著述为务 以虫蚊为兽 C. 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 水陆草木之花 D. 带经而农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 ②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何尔鲁钝之甚也! 4.、司马温公与皇甫谧身上共有的品质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用自己的话作简要回答。(4分)
(二) ①目前生态学家谈论最多的话题是:温室效应将使地球气温急剧上升,造成南北极冰雪融化,沿海大片土地将全被淹没。而有人则认为,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导致气温上升将使植物因光合作用能力相应提高,可以促进农业的发展。再者,由于绿色植物反馈调节的影响,结果也绝不会那样严重。
②学者们通过精密的实验对以上说法作出如下论证。他们说,按一般理论,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会促进光合作用;植物因此生长加快并净化环境将是情理之中的事。但事实却是:在二氧化碳富集的环境中,绿色植物往往在开始时光合作用效率有所增长,但不久就缓慢下降,直至接近于正常二氧化碳含量时的状况。即使光合作用随着二氧化碳的增加而提高,植物生长加快也不一定存在必然性,因为这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有的学者还担心,温室效应使得寒冷地区部分冻结着的泥碳解冻后暴露给分解菌,经细菌的作用而释放出的二氧化碳数量十分可观,如果算笔总帐,还真有点“得不偿失”呢! ③如果学者们的论证是无懈可击的话,那么,把环境保护的希望寄托于绿色植物的自净作用的认识,显然是过于简单而不够客观的。 1.、第一段中的“那样”是指什么?(2分) 2.、在文中的横线上写出能联系第一、二段的过渡句。(3分) 3.、第二段末句“如果算笔总帐,还真有点‘得不偿失’呢!”这里的“得不偿失”的具体含义是什么?(3分) 4.、根据本文内容,下列判断,哪两项是错误的?请指出来,并简述理由。(6分) A、与生态学家的观点不同,有人认为温室效应可以促进农业的发展,并能净化地球环境。 B、学者实验证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能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在理论和事实上完全一致。 C、绿色植物的反馈调节是否会对地球产生积极影响,学者们并不持乐观态度。 D、本文作者陈述了学者们的论证,否定了温室效应有益的观点,赞同生态学家的预言。
(一)凝望红海滩(16分) ①早听说在双台河的入海口处,每当海潮退去之后,会出现一片奇异的景观——红海滩,只是很长一段时间,我并没有去理会。印象的底版中,它似乎只是近于夕阳之中的枫林或经霜之后的西山红叶吧。然而几年前,当我真的与红海滩晤面时才如梦方醒——A湛蓝湛蓝的天幕之下,那片坦荡无垠的玫瑰红,红得那么娇艳,红得那么剔透,红得那么珠光闪烁。放眼望去,那红还无休止地向着天边和大海延伸着。这生命之血的红啊,红出一种燃烧之美、青春之美、生命之美。刹那间,说不清我的心是收缩了还是放开了,我仿佛变得很小很小,像是变成了海滩嫣红之中的一个点,又仿佛变得很大很大,大到张开双臂就可将茫茫的红海滩拥抱。 ②自从去了一次红海滩,冥冥之中似乎总有一种声音在耳畔滚动,它从遥远的天边注入我的灵魂深处——这是来自大自然的声息,是天籁之声,还是红海滩的呼唤? ③我曾向从事海洋科研的专家咨询过红海滩的成因,那是在海滩上大面积生长的一种植物,叫碱蓬草,经过含有大量盐分的海水日复一日的浸泡,才逐步变红的。在其它一些含碱量较大的地方,也零星生长有这种植物,只是没有形成这样大的规模又没有海潮浸泡的机遇,才没有形成这样的景观。B我也曾仔细地观察过这纤细的小草,它的根扎得并不很深,但须根极多,密密麻麻地紧紧抓住海滩的泥土,这样,大海无论是惊涛拍岸还是轻柔的摩挲,它都会紧贴在那里,待海潮退去后,继续从容娴静地显露出它的殷红。我还知道了这种植物既可食用,又可药用,20世纪60年代国家经济困难时朝,这碱蓬草不知拯救过多少人的性命呢! ④从此,我不再流连那夕阳下的枫林,也疏淡了那西山的红叶,每有机会,便到海边,凝望那一望无际的玫瑰红。经人指点我还惊喜地发现,不仅仅在水陆边缘有这诱人的景观,乘船出海,在双台河口与渤海湾间的潮间带上,也有大面积的嫣红。在那望不到尽头的嫣红之中,常有一条条纤细的小河,泛着金鳞汩汩流淌,恰似少女俊美的两道蛾眉,更烘托出整个脸部俊美的轮廓。C这一望无际的空旷之中没有花香,没有鸟语,只有点缀其间的簇簇芦苇在秋风之中诉说着它们苍凉的妩媚,就连不时掠空飞过的鸥鸟也是静静的,不出声响。极远处的海面,有三三两两的帆影缓缓驶过。与红海滩对峙的是海浪,它们喷着泡沫,绽放着朵朵银花。这一切,活脱脱是天神地母拣尽人间自然坦荡的情愫铺就而成,钟灵毓秀,风物绝顶。静静地站在它的前面,做作、矫揉、压力、限制和虚荣都会化为乌有,人变得更有生气与活力。人,更像一个人了。 ⑤感谢博大精深的大海。亿万年,大海创造了无数奇迹,就连人类也是从大海中走来的。大海是历史的化身,力量的象征,是美的创造者。面对碧沉沉的大海和横无际涯的红海滩,我陡生负疚之感。在烦躁的城市喧嚣和高楼林立的“人化自然”中,红海滩啊,你给人以千金难买的心灵抚慰!我们该怎样回报呢? ⑥在熙熙利来、攘攘利往的世界里,也会有人对它无所用心,他们对宁静之美、自然之美不屑一顾,是因为他们早已丧失了精神家园。他们是永远也不会具有这份自然坦荡的心境的。 1.、第①段末尾,作者先说自己仿佛变得“很小很小”,后又说“很大很大”,前后矛盾吗?你是怎样理解的?(3分) 2.、第④段末尾说“人,更像一个人了”,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句话的含义。(3分) 3.、本文语言形象生动而富有表现力。请从画线的三个句子中任选二句作赏析。(6分) 4.、本文的作者对那一望无际的红海滩情有独钟,感慨良深。你认为他从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或得到什么启迪?(4分)
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接写句子,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3分) 人生不尽如人意:也许你想成为太阳,却只是一颗暗淡的星星; , ; , 。但只要你坦然接受自己,你会惊喜地发现平凡的你也有自己美丽的风景。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3分) 广西旱区群众喝水难的窘境,一直牵动着当地消防官兵的心。3月30日,广西百色消防支队隆林县大队的官兵带上地下探测装备来到隆或乡下洞屯,与村民一起冒险潜入300米山洞成功寻找出新水源。 今年春季广西遭遇严重干旱,百色隆林县隆或乡双多村及周围4个村庄也不例外。村里村外的所有水源早已枯竭,干旱几乎榨干了山里所有的水分。大风一吹,黄泥土便肆意飞扬,2500多人的生活饮用水告急。得知下洞屯里有一处深洞可能还藏有地下水,30日中午,隆林消防官兵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前往深洞“探险”寻水。 据了解,以前有村民曾深入洞中寻找水源,由于洞内地形非常复杂,寻找水源的村民便“一去不复返”,失踪在洞中,从此再无人敢靠近这“食人洞”半步。 中午时分,两名官兵带上空气呼吸器等探测装备钻进了深洞。由于洞内一片漆黑且地形非常复杂,两名消防官兵在身上拴好保险绳后小心翼翼地往洞内摸索前进。十几分钟后,消防官兵往洞内前进了约60米左右,发现洞内有个拐弯处非常狭窄而倾斜,只能一个人通过并悬空而下。在惊险和未知的恐惧中,消防官兵靠着微弱的手电筒光,慢慢深入降落到洞内200多米处,才隐隐约约地听到了“哗哗”的流水声。 为了准确定位流水的方向,消防官兵决定更深入洞中摸清水源。下午17时,消防官兵终于在洞内约300米处发现了水源。
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3分) ①据有关部门报道,我国每年约有近三分之一的城市人口饮水达不到卫生标准。②抓住市场机遇,我市纯净水生产企业发展迅速起来。③为确保纯净水饮用安全,市政府要求纯净水企业努力提高生产。
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下面三个短句组合成一个复句。(句序合理,语意贯通;可以删去和调换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 ①人们对奥运冠军的崇敬之情不会改变。 ②世界记录总有一天会被别人改写。 ③奥运冠军们为国家赢得了无尚的荣誉。
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只选做三小题)(3分) ①予独爱莲之 , ,中通外直……(刘禹锡《陋室铭》) ②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 。(汉乐府《长歌行》) ③大道之行也, ,选贤与能, 。(《大道之行也》) ④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杜甫《春望》)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儒家经典作品《论语》中,我国就有了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并给它定名为“大同”。 B.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所以人们把他的诗作称为“诗史”。《春望》和《石壕吏》 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 C.《芦花荡》是一篇小说,选自《孙犁文集》,写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D.长妈妈是鲁迅的散文《阿长与<山海经>》里的一个人物,这篇文章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分为: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保障;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保障;人权教育和国际人权义务的履行等五个部分。 B.“NBA球员就是这个水平?”巩晓彬对两位外援提出非常严厉的批评,“关键时刻,连球也罚不进?” C.今天,无偿献血成为杭城一道亮丽的风景。在武林门献血点,3名三、四十岁的公安干警分别献出200毫升鲜血。 D.读了拜伦的诗,就想到西班牙去,想看看西班牙女郎的头发是黑的,还是金黄的?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依法保障劳动者合法 ,各省市颁布了最新最低工资标准。 ②能源短缺,加上恶劣的自然条件、极大地 着这个小镇经济的发展。 ③为了美化城市环境,杭州市区立起了很多铜塑,金牛河里的那头“牛”铸造得 。 A.权利 限制 别有用心 B.权力 制约 别有用心 C.权利 制约 别出心裁 D.权力 限制 别出心裁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字的一项是( )(3分) A.鞠躬 赃物 张皇失措 风尘苦旅 B.狼藉 荒缪 事故人情 荡然无存 C.烦琐 取谛 长途跋涉 大厅广众 D.技俩 烦躁 世外桃园 穷愁潦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