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完成下题。

天气系统②可能形成于(  )

A. 北纬20°的洋面上    B. 赤道洋面上

C. 南纬15°的洋面上    D. 南纬40°的洋面上

 

读太阳墙工作原理示意图,完成下题。

图示气流的动力主要来自于(  )

A. 气压梯度力    B. 地转偏向力

C. 风能    D. 太阳辐射

 

下图中表示暖锋的图形,正确的是(  )

A.     B.

C.     D.

 

下图为不同水体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甲代表的水体类型是(  )

A. 冰川、地下水    B. 雨水、地下水

C. 雨水、海洋水    D. 海洋水、冰川

 

下面是世界海洋多雾区分布图,下列关于图中多雾区说法正确的是(  )

A. 多雾海区均为暖流流经的地区

B. 与多雾海区相邻的陆地上均为草原

C. 多雾海区均为信风盛行的大陆西岸地区

D. 多雾海区多为寒流流经的地区

 

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和运动方向与地球极为相似的行星,称为类地行星,下列属于类地行星的是(  )

A. 火星    B. 土星

C. 木星    D. 大王星

 

下图表示某些自然地理现象的循环过程。读图,完成下题。

若此图表示的是山谷风示意图,则上升气流②表示的可能是(  )

①白天的谷地 ②白天的山坡 ③夜晚的谷地 ④夜晚的山坡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下图是“某地地形图”,MN、PQ是地形剖面线。①②是水库,若从中选择一个作为自来水厂的水源地,其条件是自流引水且工程建设费用最小。完成下题。

M→N、P→Q对应的地形剖面图和应选择的水库分别是(  )

A. 甲、乙;①    B. 乙、甲;②

C. 甲、乙;②    D. 乙、甲;①

 

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纬度范围是(  )

A. 23°26′N~90°N    B. 0°~90°N

C. 23°26′S~23°26′N    D. 0°~23°26′N

 

2012年8月22日美国航天局宣布,“好奇”号火星车在其首次行驶测试中迈出在火星上的“第一步”,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好奇”号项目是迄今最昂贵的火星探测活动,旨在探索火星过去及现在是否有适宜生命存在的环境。据此并阅读下表,完成下题。

下列关于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火星上平均气温比地球高

B. 火星大部分地方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

C. 火星自转速度比地球快

D. 火星的极地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

 

下图是某城市渍水内涝次数的季节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题。

该城市可能位于( )

A. 尼罗河三角洲    B. 巴西高原

C. 长江中下游平原    D. 西欧平原

 

下图为“美国某城市某年8月某日22时等温线图”。读图,回答下题。

若只考虑温度因素,则近地面N点的风向为(  )

A. 东北风    B. 东南风

C. 西北风    D. 西南风

 

读“东祁连山山地植被垂直分布图”,回答下题。

关于高山冰雪下界在东北坡与西南坡分布的高低及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 东北坡高于西南坡;东北坡气温高、降水多

B. 东北坡高于西南坡;东北坡气温低、降水多

C. 西南坡高于东北坡;西南坡气温低、降水多

D. 西南坡高于东北坡;西南坡气温高、降水少

 

读“某地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A处吹西北风,B处吹东北风,C处吹东南风,D处吹西南风。据此回答下题。

判断E地的天气是(  )

A. 很可能是阴雨天气

B. 很可能是晴朗天气

C. 不可能有上升气流

D. 可能有下沉气流

 

读“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部分)示意图”,回答下题。

从大气垂直分层看,图示大气层是(  )

A. 低纬度的对流层    B. 中纬度的平流层

C. 高纬度的对流层    D. 高纬度的平流层

 

读“某区域水系分布简图和甲地气候统计图”,完成下题。

甲处最高水位出现在春季,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降水量大    B. 积雪融水补给

C. 冰川融水补给    D. 地下水大量汇入

 

石林地貌主要形成于石灰岩地区,石灰岩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下图为“石林地貌发育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题。

图中地貌的演变顺序是( )

A. 甲_乙-丙    B. 乙_丙-甲

C. 丙-甲_乙    D. 丙_乙_甲

 

读图,回答下题。

该河所在的地区可能是(  )

A. 东北三江平原    B. 浙江南部

C. 新疆塔里木河流域    D. 青藏高原

 

结合下面热点材料和下面两图,回答问题。

2013年6月20日国际商报报道,甘肃是我国能源、矿产和原材料老工业基地。甘肃自然条件较差,生态脆弱。经过近半个世纪的高强度开发,主要依赖资源优势的发展,成了不可能走下去的路子。在此背景下,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由高耗能、高排放、资源型的旧“两高一资”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资源永续利用的新“两高一资”转变,是甘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甘肃“两型社会”建设的必然选择。

(1)在河西新能源基地建设过程中应重点开发哪些新能源,并指出这些能源的共同特点。   

(2)在张掖地区制种产业和酿酒葡萄种植发展过程中易导致哪些生态问题,为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3)结合图乙,分析该地循环经济是如何体现可持续发展内涵的。

 

如图是我国某地社会可持续发展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该地1985—1995年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环境污染水平整体不变    B. 资源能源消耗维持在较高水平

C. 经济发展指数保持在相同水平  D. 人地关系协调发展

(2)该地社会可持续发展趋势最好的时期是  (  )           

A. 1985—1990   B. 1990—1995   C. 1995—2000  D. 2000—2005

 

阅读下面的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河南省汤阴县有30多万亩玉米,玉米芯资源丰富。近年来,当地农民利用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建立相关产业。木糖醇生产后产生的下脚料——木糖渣若堆放在田地或土坑中,因木糖渣很轻,在干旱季节,容易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和水污染。但利用木糖渣代替棉籽壳做食用菌袋的填充料,可发展食用菌种植。现当地已形成几个食用菌栽培大乡(镇)。光靠栽培食用菌还不能消耗所有的木糖渣,当地企业又开发了用晒干的木糖渣代替燃煤技术,3吨干渣就能代替1吨煤,给企业节省了大量成本。在汤阴县,玉米芯的综合利用已形成了一条产业链,这条综合利用产业链总产值达7.3亿元左右,约占全县总产值的1/4。

材料二  汤阴县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三  汤阴县玉米芯综合利用产业链示意图   

(1)汤阴县种植玉米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   

(2)在其他地区,生产木糖醇的原料主要是林木。与之相比,用玉米芯做原料生产木糖醇的主要好处是什么?   

(3)简述汤阴县发展玉米芯综合产业链对当地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下列论述不是传统发展模式特征的是(    

A. 高投入    B. 高消耗    C. 无污染    D. 高污染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   

A. 工业、农业、科技的持续发展    B. 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C. 物质、文化、精神的持续发展    D.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改善

 

下列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   

A. 美国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    B. 大力开垦沼泽,努力增产粮食

C. 在我国南方农村推广使用沼气    D. 商店出售的每件商品均单独包装

 

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下列言论中蕴含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

A. 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B. 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C.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D.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人类、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并得到世界公认的年代是(    )

A. 古代,源远流长工      B. 18世纪产业革命以来      C. 20世纪80年代    D. 19世纪90年代开始

 

生态城市建设是促进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下图表示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三条道路。K1表示生态环境质量安全警戒线,K2表示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警戒线。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最不可取的道路是(    

A. K2线    B. AC曲线    C. AD曲线    D. AB曲线

2.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是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这突出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 共同性原则    B. 公平性原则    C. 持续性原则    D. 经济性原则

 

201612月,某市率先在全国开启智慧治水模式,推出一款河道水质APP,初步解决干部在干,群众在看的问题,达到造全民治水、人人参与的目的,并在全市安装57个监控点位,实现河道实时监控的可视化。河道水质App的推出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中的(   

A. 考虑后代人的需要    B. 提倡公众参与    C. 追求舒适优美环境    D. 转变发展模式

 

下列行为中符合环境友好理念的是( 

建高层楼房和城市地铁,节约土地 实现废物的循环利用,提倡适度消费

积极推广公共交通,减轻城市污染 由工业末端治理变为污染源头控制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中国21世纪议程》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框架,任重而道远。据此回答问题。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必然选择,是因为(  )

庞大的人口压力

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底子薄

深刻的环境危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