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美国收入在一万美元以下的家庭在1982~1985年大约少得联邦津贴470美元,收入在一万至两万美元的损失360美元;而收入超过八万美元的家庭则只损失170美元。这是因为

A. 社会福利发展明显不均

B. 增加了中小企业的税收

C. 缩小了福利国家的规模

D. 没有摆脱经济危机的困境

 

撒切尔夫人根据现代货币主义的原则,紧缩公共开支,控制货币供应量,抑制通货膨胀,实行国有企业私有化等措施,以此医治“英国病”。这里的“英国病”指的是

A. 货币危机

B. 滞胀局面

C. 劳资矛盾

D. 自由放任

 

1957年联邦德国政府颁布了《反对限制竞争法》,该法案第一条明确规定:“企业或企业协会为共同签订的协议和企业协会的协议,违反该规定者,均属违法行为,并处以l万至100万马克的罚款。”这说明此时的联邦德国

A. 政府对经济进行适度干预

B. 限制市场主体的无序竞争

C. 经济领域出现了垄断现象

D. 奉行混合市场经济的政策

 

1949年,联邦德国公布《基本法》,规定联邦德国是一个实行民主和社会福利的联邦制国家。影响德国成为福利国家的决定性因素是

A. 罗斯福新政的示范作用

B. 借鉴斯大林体制的经验

C. 西德经济迅速恢复发展

D. 德国政府决心干预经济

 

“对所谓才赋出众的人的偏爱使得其所倡导的文化成为一种奖励成功、惩罚失败的文化,国民医疗保健服务系统资金严重不足,校舍设备陈旧等问题严峻”。以上现象应发生于

A. 17世纪的荷兰

B. 18世纪的法国

C. 19世纪的美国

D. 20世纪的英国

 

当代学者在评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西方世界的国家和经济的关系时说西欧国家社会生活中经济领域和社会——政治领域存在的矛盾一直十分尖锐并具有爆炸性。西方国家的应对措施是

A.实行亚当斯密的理论主张

B.确立新的世界货币金融体系

C.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D.政府干预经济

 

“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这主要说明

A. 自由市场经济的模式被西方逐步废弃

B. 国家干预经济模式成为西方最终选择

C. 西方国家的经济模式在不断调整变化

D. 两种经济模式互相交替促进经济发展

 

美国总统肯尼迪指出:“罗斯福新政就像一幢有好多房间的大厦,随时准备欢迎到访的客人,让他们能在这里找到安全感。”材料反映出罗斯福新政

A. 在理论上弥补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缺陷

B. 在理论上否定了自由放任的经济运行模式

C. 提供了资本主义彻底消除经济危机的方法

D. 提供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转的成功经验

 

有学者指出:“从新政开始,联邦政府承担起确保经济正常运转的责任,不仅要宏观调控,还要通过所得税、财产税、社会保险等途径积极介入分配,经济运行的好坏可以说成为判断政府成败的关键,政府不干预经济的放任自由主义宣告结束,再无回头之路。”该学者认为罗斯福新政

A. 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的全面总结

B. 使美国经济运行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C. 使自由主义思想彻底退出了美国经济

D. 有助于美国和西欧各国摆脱经济危机

 

伯顿·小福尔索姆在其新作《罗斯福新政的谎言》中,批评罗斯福,他采取了一系列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但他的大部分举措,对当时的美国甚至以后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下列各项中能为作者的观点提供依据的是

A. 政府财政赤字加剧

B. 金融市场被扰乱

C. 失业人口增多

D. 民主制度遭破坏

 

有学者统计,美国在1933年时的工会会员不到300万,1939年就已达900万;工会组织冲破了行业界线,出现大量蓝领工人的产业工会;工会组织大规模地进入钢铁、汽车等基础工业。这反映出经历经济危机后的美国

A. 社会福利制度基本健全

B. 走出了经济困境

C. 基层民主政治趋于完善

D. 注重缓和劳资关系

 

20世纪30年代,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是经济计划工作的杰作,尤其是它在所有制形式上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新型的国家所有制,使“国家具有经济基础属性和组织经济生活的职能”。这表明此类措施的深远意义在于

A. 使国家开始具备经济管理职能

B. 促进了所有制结构的根本变革

C. 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

D. 实现了就业与消费的持续增长

 

下表为1933—1939年美国救济与联邦工程计划支出情况

年份

金额(美元)

年份

金额(美元)

1933

1223329000

1937

2653918000

1934

2380865000

1938

3236600000

1935

2532512000

1939

3185447000

1936

3119013000

 

 

 

 

该表反映出

A. 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在美国得到运用

B. 美国财政赤字现象有所减轻

C. 新政规范了美国的经济发展秩序

D. 新政的着眼点是缓解供需矛盾

 

1934年8月,由杜邦家族成员率领的一批最激烈(也是最富有)的罗斯福的反对者组成了“美国自由联盟”,号召民众反对新政的“教条”政策。其中“教条”政策应该是指美国政府

A. 整顿金融建立银行信用保障

B. 削减耕地面积和销毁农产品

C. 颁布的《全国工业复兴法》

D. 成立的“联邦紧急救济署”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社会传播着这样的信息:我们先辈们奋斗夺来的政治自由被经济上的无保障和工业暴政变得毫无意义了。如果政府不能通过私有产业为我们提供生计,那它必须利用公共途径和办法。(这是)每个生活在这个政府管辖之下的人所拥有的不可剥夺的权利。为此罗斯福政府(    )

A. 摒弃了市场经济    B. 开展了蓝鹰运动

C. 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    D. 实施了计划经济

 

“兹宣布,我国已存在可能导致广泛失业和产业解体的全国紧急状态,这使州际贸易和国外贸易深受其累,影响了公共福利,并损害了美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此美国国会通过了(  )

A. 《紧急银行法》    B. 《全国工业复兴法》

C. 《财产税法》    D. 《全国劳工关系法》

 

1933年3月9日至6月16日期间,美国制订的15项重要立法中,有关金融的法律就占了1/3。这主要表明

A. 大危机对金融破坏最为严重

B. 新政对立法工作高度重视

C. 整顿金融是新政的重要措施

D. 新政借鉴了计划经济体制

 

1932年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罗斯福在竞选演讲中提出“新政”,以此结束经济大萧条,结果以压倒多数当选新一任美国总统。可见,当时美国

A. 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

B. 国家干预优势凸显

C. 急需要走出危机困境

D. 总统选举程序混乱

 

《光荣与梦想》一书这样评论“大萧条”:“在同一时间、同一国家里,既是生产过剩,也是消费不足。”这一矛盾现象表明

A. 单纯的市场机制容易造成无序生产

B. “自由放任”政策是“大萧条”的直接原因

C. 计划经济是解决该问题的可行途径

D. 罗斯福新政应致力于解决生产过剩问题

 

19319月,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制,英镑汇率自由浮动,与黄金脱钩。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几乎所有国家都放弃了金本位制,逐渐形成英镑区、美元区和法郎区。这表明( )

A. 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瓦解    B. 各国开始推行贸易保护政策

C. 金融领域经济危机最为严重    D. 英、美、法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1926年以前,苏联只从西方得到数量不大的短期公司贷款,而且利率高达15%~20%1935年,苏联从德国获得它历史上得到的第一笔财政贷款,期限5年,利率仅6%1936年英国给予苏联的一笔贷款利率又下调为5.5%。西方国家在30年代主动降低对苏贷款利率的背景是

A. 斯大林模式具有优越性

B. 英德试图争取苏联加盟

C. 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成功

D. 西方国家发生经济危机

 

在1913~1938年的25年间,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年增长率为0.7%。这段史料可以用来说明1929-1933年经济危机( 

A.破坏性严重                  B.是生产的相对过剩

C.持续时间长                  D.加剧各国之间矛盾

 

英国最早确立了宪政,以议会改革为标志的民主进程却历经了两个多世纪,最终实现了其宪政的高度民主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光荣革命”留给我国宪政的最重要的不足,就是代表权的不平等。……一个国家的立法机关中的代表权是宪政自由的根基,也是合法政府的根基,没有它,政府等同于暴君。……因此,凡是热爱祖国,感激“光荣革命”的人,最重要的职责就是精诚团结,努力使之得到改革。

——(英)理查德·普赖斯《关于爱国的演说》(1789年11月)

材料二  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取消市镇人口在2000人以下的111席,减少市镇人口2000~4000人的30个选区的议席各1席……这些议席(重新)分配情况为……另将65席授予新兴的工业城市,有22个大城市各得2席,21个中等城市各得1席。……1833年,新议会法实行后的第一次议会选举结果表明:总人口超过1044万的英国各郡选区选出了189名议员,而人口只有581.6万的城镇选区却选出了364名议员。……在1833年新议会中,贵族子弟仍有217人,全部或部分代表地主利益的议员共有444人。

——张怀印《十九世纪英国宪政改革研究》

材料三  《1867年人民代表制度法案》规定:有一定资产的成年男子(21岁)获得选举权。

20世纪初,非贵族出身的议员在下院中首次超过半数。1918年议会通过《国民参政法》,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国民参政(男女选举平等)法》赋予成年女子和男子拥有一样的选举权。1948年《人民代表法》取消了1918年、1928年两法中关于有产者投票权的限定。1969年《人民代表法》规定十岁以上男女公民都有选举权。

——据钱乘旦《英国通史》整理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对“光荣革命”的不满及其要求。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下院议席调整的主要依据,并分析1833年英国下院议员来源变化的主要原因。它有没有完全消除普赖斯的不满?为什么?

(3)据材料二、三,指出英国下院代表权在19~20世纪呈现出的变化趋势。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英国宪政演变的特点,并据此谈谈你的认识。

 

 

(题文)对如图信息的解读,表述正确的是

A. 科技发展带来生产方式变化

B. 科学发挥最重要的作用

C. 劳动者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

D. 信息化普及贯穿全过程

 

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

A.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

B. 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C. 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D. 广告成为推动文明的工具

 

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A. 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 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 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 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雨果在小说《九三年》中描述1793年法国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既是正式选举会议又是十字街头,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是被告”。这里的国民公会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A. 三权分立

B. 君主立宪

C. 人民主权

D. 法律至上

 

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A. 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 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C. 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 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A. 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 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C. 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D. 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唐代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虽仕途失意,但在唐宋时期,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均得到极高评价。明代“唐宋八大家”提法出现后,世人则多将他视为文学家,对其思想成就关注较少。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A. 对其思想评价受明代通俗文学左右

B. 政治成败决定了对其文学成就的评价

C. 对其成就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

D. 明代对其成就的评价比唐宋更加全面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