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苏联自1937年9月至1941年6月,视助中国飞机1235架,大炮1600门。机枪1.4万挺,步枪5万支,子弹1.8亿发。同期。苏联向中国提供贷款1.73亿美元。苏联志愿空军进入中国领空作战,连同苏联军事顾问、专家。技术人员共达5000人左右。上述援助,对于弥补中日两国在经济力、战斗力方面的巨大差距。走持中国抗战显然是必需的、不可缺少的。由于中国战场困住了日军主力,才阻碍了日军的北进计划,使苏联得以加强欧洲战场,避免两面作战,专心致志对付希特勒的部队。同样,由于中国战场的存在,对于延缓日军南进,为英美赢得时间,为美国空军表炸日本提供基地,阻挠德、日两军在印度洋会师等方面,也有不容抹煞的功绩。所以斯大林曾说:“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中国)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

——摘编自杨天石《抗战时期中国与美、苏、英三大国的关系》

(1)根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积极援助中国抗战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科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苏联积极援助中国抗战产生的积极作用。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宋初,中央一级的商税管理机构是三司,三司的最高长官为三司使,三司使又称计相,是管理财税的第一人,三司下面具体由盐铁司负责商税,盐铁司使或副使是商税的具体负责官员,下属的成员过多,行政效率低下。宋神宗对商税管理机构进行改革,把三司裁并于户部,中央财政管理主体发生变更,户部登上管理财税的舞台。全国各地的商科具体由户部中的金部主管,由户部的尚书侍郎总领,其下金部郎中、金部员外郞具体主管,共有70多史官吏。而京都的商税管理权则划入太府寺,太府寺卿或少卿就成了京城商税系统的最高主管官吏,宋朝南渡后,宋高宗三年,把太府寺划入户部,自此户部成为宋代商税唯一的中央管理机关。

——摘编自王红雷《宋代商税征收管理制度》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商税管理机构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税管理机构改革的影响。

 

帝国时代

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习文敛性。

                                    一一摘自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1)“第一帝国”在政治制度方面对中华文明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从秦始皇到汉武帝,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发生了哪些变化?

(2)“第二帝国”时期,中国社会主流意识遭遇的困境是什么?当时的知识分子又是如何应对的?

(3)结合有关史实,说明“第三帝国”的“收敛性”的主要表现。

(4)你如何评价中国的“帝国时代”?

 

世界主义者把整个世界视为一个共同体,不同的世界主义者所认知的普世价值各不相同,如智者学派的理性、康德的道德和自由、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但是无论他们的理念有多大的差别,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世界主义者们认为这个世界上存在超越国家、民族,至高无上、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价值观念,而这种价值则是文明体系的核心理念。材料表明,世界主义者划分共同体的标准是

A. 阶级利益

B. 国家利益

C. 价值和理念

D. 民族文化圈

 

有人指出,让世界经济为美国经济服务,让世界各地的人们为美国人打工,这是20世纪40年代美国就己经筹划好的如意算盘,而且美国成功的让世界各国纷纷钻进自己的“圈套”之中。为此战后美国

A. 倡导建立世界经济体系

B. 积极实施马歇尔计划

C. 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

D. 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世纪中叶前后数十年间,欧洲各个国家都出现了政党组织。到19世纪末,宪法议会和政党已经成为全欧洲共同的政治现象。这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欧洲

A. 代议制逐渐完善

B. 工业化进程加快

C. 民众参政意识增强

D. 资产阶级异常活跃

 

1831年2月,青年林肯来到新奥尔良。他第一次真正体会到人类奴隶制的恐怖。他看到了买卖奴隶的广告,看见“戴上镣铐的黑奴被抽打”和黑奴拍卖会。他发誓一定要把这奴隶制度彻底打垮。材料内容和美国1787年宪法有密切的关系,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A. 1787年宪法充分的保障了人民的权利

B. 1787年宪法体现了民主自由的治国理念

C. 1787年宪法维护了美利坚合众国的统一

D. 1787年宪法无法消弧美国社会发展产生的矛盾

 

康德说:“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了思维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镜子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这一观点强调

A. 政治革命,推翻专制

B. 信仰自由,社会契约

C. 主权在民,人人平等

D. 批判质疑,理性思考

 

由于德国的统一是由普鲁士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完成的,因而,“普鲁士不可避免的湮没了德意志”。下列关于德国王朝战争统一后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德意志帝国建立了邦联体制

B. 普鲁士在帝国中占统治地位

C. 帝国议会议员由普鲁士任命

D. 德国资本主义发展出现倒退

 

英国学者霍普金斯和布朗经研究将1451年至1475年期间的一般消费品的平均价格指数确定为100。到了1555年,价格平均指数已达270,1570年上升到300。这一时期英国物价飞涨的原因是

A. 东方商品的输入

B. 价格革命的影响

C. 工业革命的开展

D. 股份公司的出现

 

下图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共中央某份文件的内容片段。据此判断,该文件针对的是

A. 农村经营方式变革

B. 首批经济特区创建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 对外开放体系完善

 

辛亥革命后,“自由、平等、民主”的观念在当时并未成为人们内心的坚定信念,《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不久即被废止,皇权思想依旧在,袁世凯1915年称帝、张勋1917年拥溥仪复辟等等,在推动政治现代化方面,材料留给我们的借鉴意义是

A. 北洋军阀是中国进行政治现代化的主要障碍

B. 政治现代化需要一定程度的经济现代化支持

C. 皇权思想导致革命派挽救民族危亡努力失败

D. 政治现代化需要有民众的现代化观念为基础

 

宋代的各种说唱艺术、话本小说、戏曲、语录等文艺形式的发展扩大了通俗文学的势力范围,初步呈现出雅俗共存的局面。连宋朝皇帝都愿意听“话说赵宋某年”的话本小说。对此现象的合理解读是

A. 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的发展

B. 君主好恶决定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

C. 通俗文学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D. 文言文体受到严重冲击并开始衰落

 

甲骨文卜辞:“(王)大令众人曰:协田。”《诗经》:“千耦其耘。”(宋代)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材料反映了

A. 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B. 小农经济是古代社会的基本生产模式

C. 农业经营方式由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

D. 精耕细作推动古代农业长期领先世界

 

《诗经·大雅·板》:“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诸侯是国家的屏障,大宗是国家的主干,怀德是国家平安的保证,同姓是国家的城垒。)材料主要说明西周

A. 将血缘关系和部落关系结合强化王权

B. 通过宗法制和分封制来维系巩固统治

C. 通过分封贵族建立诸侯国以拱卫王室

D. 建立核心制度以维护贵族的等级特权

 

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新型农用机械的引进和汽车的问世,美国大规模垦殖大平原,最终导致严重的荒漠化和“黑风暴”事件。20世纪30年代中期,罗斯福政府开始综合治理。决策层认为导致尘暴重灾区出现的深层次根源是一系列错误信念,如征服自然、自然资源永不枯竭、市场可以无限扩大、个人有权任意支配自己的财产、市场竞争能够自主调节生产等;国会通过《泰勒放牧法》,将未被占用的8000万英亩草地交给联邦政府管理,永远禁止拓殖。

——摘自高国荣《美国大平原的荒漠化:缘起及其治理》

材料二  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有报告显示,在部分人口密集的重工业区和采矿区,其环境退化成无法恢复的“严重受害区”。苏联《生态灭绝》杂志说:“当历史学家最终剖析苏联和苏难埃共产主义时,他们也许会因为生态灭绝而做出死亡判决。”20世纪80年代,环境主义运动演变成了反苏堆埃统治的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这个判决的执行者。

——摘自包茂宏《苏联的环境破坏和环境主义运动》

材料三   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博帕尔市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设于贫民区附近的一所农药厂发生氰化物泄漏,引发了严重的后果,造成了25万人直接致死,55万人间接致死,另外20多万人永久残废的人间惨剧。

(1)根据材料一,促成美国大规模垦殖大平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美国治理荒漠化的措施反映出美国在经济发展方式上有何变化?

(2)根据材料二,结合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分析造成其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生态灭绝》杂志所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3)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请结合材料三分析其原因。

 

(题文)追求工业化,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一直追寻的梦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办洋务的封建官僚们主持下,中国开始有了一批官办的企业。这些企业因为是使用新式机器,雇佣了大量工人,大体上按照西方的机器工厂的组织形式来进行生产,已不同于旧有的官营工场手工业,所以是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但是这些企业中很大部分是军事工业,它们的产品供应给国家和军队,并不作为商品而出售,更不投放到市场上去。这些企业不但为封建官僚所控制,而且对外国资本帝国主义有很大的依赖性。

材料二:

材料三  经过对政治、经济、国际环境诸多方面利弊得失的反复权衡和深入讨论之后,大家认为必须从发展原材料、能源、机械制造等重工业入手。得出这样的结论,其理甚明。没有机器制造业,发展轻工业的装备从哪里来?没有钢铁等基础工业,机械制造的原料从哪里来?没有能源和交通运输,整个经济又怎么运转?仰赖进口么?办不到。一是我们没有钱,二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们实行禁运和封锁。全靠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支援也不现实。特别是当时美帝国主义实际上还同我们处于军事对峙状态,我们亟需建立军事工业以增强国防力量。这些因素是客观现实,不是我们的主观意志可以改变的。

——薄一波在《若干重大历史决策与事件的回顾》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工业化起步阶段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对中国工业化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建立初期工业建设的特点及其原因。

 

任何经济体制运行机制的确立、发展都必须符合本国国情,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30年代的时候,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在斯大林经济体制下,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曾取得巨大成就,1940年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后来,该体制的弊端日益突出,虽历经几次改革,都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到20世纪80年代,苏联经济陷入困境,出现了危机。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二》

材料三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坦率的讲,我们过去搞社会主义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带来很多问题,我们很早就发现了,但没有解决问题,我们现在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要建设的是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他在金融领域的体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斯大林经济体制下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成就。

(3)材料三中,邓小平认为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路比较好”,“好”在哪里?中国在借鉴、吸取苏联经验教训的同时,是如何调整自身经济建设道路的?

(4)假如将上述材料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素材,你认为最恰当的主题是什么?

 

2015年12月,有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亚洲基础设施银行正式成立,该组织创始成员国有57个,其中不乏英国等欧洲发达国家,以下有关亚投行说法正确的是

A. 亚洲经济区域集团化得到发展

B. 二战以来世界金融体系发生根本改变

C. 二战以来的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根本改变

D. 中国国际影响力有很大的提升

 

英国一家杂志评论说:“多年以来,我们都被一个精心的阴谋所操纵,目的是建立一个涵盖全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将有一个傀儡议会、……一种货币。联盟总统取代我们的立宪君主。降下大英米字旗,升上那片有黄星的蓝色抹布。”材料中“黄星的蓝色抹布”指的是

A. 欧洲联盟    B. 联合国    C. 亚太经合组织    D. 北美自由贸易区

 

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淮安市加快建设新能源、节能环保、大宗商品港口物流等国家级产业基地。在此过程中,可以向下列哪个国际组织申请资金援助

A.     B.     C.     D.

 

与此同时,美国的黄金储备却迅速增加,1938年为145.1亿美元,1945年增加到200.8亿美元,约占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储备总量的59%……为了安排战后世界的货币体系,美国于1943年4月公布了怀特计划,……英国被迫接受了怀特计划据材料分析英国被迫接受了怀特计划的经济因素是

A.二战后社会主义运动发展                  B.英国与美国是同盟关系

C. 二战后美国经济实力强大                 D.英国受到来自苏联的威胁

 

联邦德国前总理阿登纳曾说:欧洲联合是绝对必要的,目标是要一步一步的,首先通过经济一体化,接着政治一体化,最后军事一体化,从而达到欧洲的统一。欧洲向政治一体化方向迈出的实质性一步是

A.欧元的启动                 B.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

C.欧盟的成立                 D.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

 

20世纪40年代的某经济协定的宗旨是: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这一宗旨适用于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银行

C.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改革的开路先锋任仲夷》一书写到:在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一盒火柴提价两分钱,都要到省委常委会讨论决定。材料反映的意图是

A.统一意见形成共识        B.打破计划经济体制束缚

C.政府要下放权力          D.增强企业活力

 

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慵懒、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在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做最适度运用的人。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与材料观点相符

A.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C.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大会正确地分析了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同时大会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继续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文中的大会指的是

A.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B.中共八大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三大

 

上世纪50年代有以下顺口溜:一五成就不寻常,自产铁轨出鞍钢。一汽长春解放牌,飞机南昌又沈阳。武汉大桥跨天堑,克拉玛依油不油……”这些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指令性计划配置资源的经济形势

B.苏联的贷款和技术援助

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打下的良好基础

D.外交上的一边倒

 

右图为华君武、朱会然创作的宣传画《大豆过江》,图中的题诗为:叶作风帆荚作船,长江飞渡若云烟;出自豆类成大器,家在东吴试验田。该作品描述的是中国哪一阶段的历史

A.20世纪50年代初期                B.20世纪50年代末期

C.20世纪60年代末期                D.20世纪70年代末期

 

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提到:伴随着发展社会生产力上违背客观经济规律,急于求成的大跃进而来的,是在生产关系上超越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急于向更高级形式过渡。为此采取的措施是

A.土地改革             B.农业生产合作社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