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的日本能够从战争废墟中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其主要原因不包括

A. 把发展经济作为立国的主要方针

B. 充分利用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C. 美国的大力扶植

D. 重视科技和教育

 

1949年下半年发生了苏联首次爆炸原子弹成功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前者使美国和其盟国感到,它们正面临着苏联空前的军事威胁,甚至是核威胁;后者则使杜鲁门政府认为它所担心的共产主义浪潮的扩张已成为事实。这两大事件直接导致

A. 美国“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 “冷战”加剧和美国极力排斥新中国

C. 两大阵营对峙局面正式形成

D. 美苏两国因惧怕核战争而妥协对话

 

下列图片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关于这些政策的表述正确的是

A. 都保护了农民的利益

B. 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 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经营方式

D. 都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据统计,自武昌起义至1913年底,国内新成立的公开团体有682个,其中政治类团体312个,主要集中在京、津、沪、宁、穗等地,而京、沪两地又占1/2以上。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清末新政的推行

B. 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C. 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D. 《临时约法》规定了民主权利

 

秦朝时制定的法律细密严苛,实行“轻罪重罚”,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二者的最大差别是

A. 对犯罪的惩处力度

B. 法律规定的立足点

C. 立法的完整全面性

D. 打击犯罪的效果

 

据统计,当时希腊共有300多个城邦,其中90%左右的小邦都是弹丸之地,人口不超过几千,面积不过几十平方千米或更小。这段材料能够说明希腊城邦的特点是

A. 独立自治    B. 小国寡民

C. 封闭保守    D. 彼此隔绝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内容中,有些内容是体现“一国”的,有些内容是体现“两制”的。下列内容体现“一国”的有

①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②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③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

④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

⑤中央人民政府负责管理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有关的外交事务

A. ①④⑤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③④⑤

 

下图是依据杜恂诚《中国近代经济史概论》绘制的《1936年中国国内商品市场商品值所占比例示意图》。它表明

A. 中国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B. 中国经济以农业为主且工业化水平低

C. 商品供给因城市化水平大大提高而扩大

D. 中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主要粮食产地

 

有学者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一个主要劳力再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该观点意在强调小农经济

A.具有落后性     B.具有再生性      C.具有脆弱性     D.具有稳定性

 

美国在26届联大上顽固地反对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注:指美国坚持主张分裂中国的双重代表权案)。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是基辛格博士1971年7月访华,宣布尼克松总统将于1972年访问中国这一行动有力地促进了恢复中国联合国代表权斗争的胜利。这说明基辛格博士访华活动

A.客观上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B.促进了中美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

C.美国政府的战略需求相背离        D.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

 

昨电示传播,台民不服闭市,绅民蜂拥入署,哭声震天。二百年来文物之邦,忽沦化外,流离迁徙,谈何容易!其惨自不待言。土勇数十营,誓愿与战,撤时断不肯缴军装。日人登岸,民必歼之。”与这一场面出现密切相关的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抗日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1871年3月,清人张德彝到巴黎为中国使节寻找馆舍,由于巴黎戒严,困顿巴黎,他在游记中记录了当时的见闻,“巴里(黎)无主也,叛勇行令”,并写到这些“叛勇”面对死亡,“其雄伟之气溢于眉宇”。他记载中的“叛勇”是指

A.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士兵            B.普法战争中的法国士兵

C.巴黎公社的战士                 D.共产主义者同盟成员

 

近年来,中国政府积极响应联合国号召,多次举办以不同文明对话为主题的国际会议,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这说明新时期中国致力于

A. 发展大国关系                     B. 建设和谐周边

C. 优化国际秩序                     D. 汲取人类成果

 

读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宰相俾斯麦与德皇威廉二世在议会大楼前

①威廉二世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的总司令

②帝国宰相俾斯麦由联邦议会选出

③帝国宰相俾斯麦既对议会负责也对威廉二世负责

④威廉二世还拥有立法大权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太阳出了三丈三,帮助天王打江山。打开江山享天福,享了天福永无穷。咸丰年间广西流传的这首民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但究其实质,其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   

A.旧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

B.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C.资产阶级共和国向人民民主专政过渡的开始

D.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

 

19121919年的八年里,中国新建的厂矿企业有600多家,新增资本大约13000 万元,超过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其内因主要是(    )

A. 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

B.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C. 各种实业团体的广泛建立

D.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每一行政区中的公民抽签选出30岁以上的公民50人,组成一个五百人的会议,掌管财政、军事、外交、民政大权。材料反映的这一改革(   

A.按照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B.以地区部落为单位举行选举

C.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           D.向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工资

 

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A. 唐朝的门下省    B. 宋朝的枢密院

C. 明朝的内阁    D. 清朝的军机处

 

材料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普罗塔哥拉

材料二、(中世纪)天主教神学把世俗的封建国家制度神圣化,它是当时唯一的意识形态,天主教会无孔不入地渗透在中世纪欧洲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每一个毛孔,钳制着人们的一切活动

——《历史必修III教是教学用书》岳麓书社2005年版93页

材料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台词:“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材料四、“……信徒的就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

——《路德选集》

材料五、“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

请结合上述材料,概述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简要历程。

 

思想解放是指“思想观念冲破传统旧思想的禁锢和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开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

——陈旭麓《浮想录》

材料二:20世纪早期,一位知识分子在评价新文化运动时说:“近阅坊间之出版物,间有主张破除旧有伦教,毁裂吾国固有文学,以期改造一新社会者。……青年学子,根植薄弱,骤睹新奇之说,易启混淆之心,于操行学业前途极有关系。”

材料三现在,“四人帮”及其资产阶级帮派体系已被摧毁,但是,“四人帮”加在人们身上的精神枷锁,还远没有完全粉碎。…社会主义对于我们来说,有许多地方还是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面对“诸事不如人”的困难,先进中国人在第二次反思前提出了哪些改革方案?

(2)结合材料分析该“知识分子”对此运动的态度及其所持理由。

(3)这里的“精神枷锁”指的是什么?为解决那些“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共产党人做出了哪些理论创新?

 

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探究各个时期受追捧的文学作品的人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材料一古希腊文学对人物形象的描述,从一开始的“斯芬克斯之谜”就站在一个很高的起点上,这一象征性的谜语在于向人们说明:认识你自己!……无论是对宙斯,还是对俄尔甫斯,或者是对特洛伊战争中阿喀琉斯、奥德修斯的赞美,都使读者能够从中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独立的具有超人才华的个体。

材料二从古罗马毁灭古希腊起直到后来的中世纪后期,在这一千多年中,随着古希腊文明的衰败,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也一直在走下坡路……在“人物性格的描述方面则缺乏个性和生气”,整个中世纪的宗教文学中几部有名的文学著作都给人以死气沉沉之感。影响很大的《上帝之城》、《忏悔录》以及后来流行几个世纪的《圣经传》都以传播宗教知识、宣扬上帝为己任。

材料三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家们大胆地表现人性解放的主题,他们描写人的自信、乐观以及大无畏的冒险精神,人以巨人的形象第一次顶天立地地站在神的面前(《巨人传》),哈姆雷特表现了人格是最贵重的东西,爱可以征服一切,仁慈是人间的上帝(《哈姆雷特》)。

——以上材料摘编自《西方文学中人物形象嬗变的社会历史阐释》

材料四法国著名剧作家博马舍(1732-1799)的《费加罗的婚礼》塑造了经典形象一一费加罗。主人公费加罗为追求爱情自由质问伯爵:“就因为你是个大贵族,你便自以为是个大天才啦!……只凭着门第、钱财、高官、爵位,你便这般得意忘形!其实你何德何能,配有这么多的享受……至于我嘛,本是一个小小的老百姓,混在芸芸众生之中,然而,我为谋生自立施展的手段和显露的见识,比起统治西班牙一百年的还要多。”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文学人物的英雄形象所体现的思想。

(2)从材料二到材料三,不同时期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截然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不同的原因。

(3)作品中费加罗的对白体现了什么思想?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思潮?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荀子和彼特拉克的幸福观

 

人物

观点

荀子

国危则无乐君,国安则无忧民。乱则国危,治则国安。……故百乐者,生于治国者也;忧患者,生于乱国者也。急逐乐而缓治国者,非知乐者也。

彼特拉克

我不愿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之中,或把天国抱在怀抱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于我来说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1)材料一中荀子和彼特拉克的幸福观有何不同?分别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特点?

材料二康有为的幸福观,以进步作为其理论预设……以“人道主义”的关怀和“博爱、自由、平等”等民主思想为其思想的核心,把追求快乐、看成是道德的基础,具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

——蔡成浩《论康有为的幸福观》

(2)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的幸福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康有为幸福观形成的原因。

 

流行术语是一个时代文化缩影,流行术语的演变,折射出社会的演变。2013年“中国流行语”排行榜上,赫然在列的有“中国梦”“正能量”等词语。若是设计1992年的“年度流行语”,你认为可能上榜的是

A. 改革开放联产承包下岗

B. 阶级斗争万寿无疆上山下乡

C. “XXStyle”“hold住”“神马都是浮云”

D. 南巡讲话发展是硬道理市场经济

 

科学成为西方社会的一个日益重要的部分……到它为久已建立的工业作出基本贡献的19世纪末,它正在创造全新的工业。下列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科技成果是(   )

A. 哥白尼创立日心说    B. 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理论

C. 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D. 法拉第创立电磁感应理论

 

“我的话就是上帝的话!”这是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的墓志铭。下列言论与该墓志铭最为接近的是

A. “信徒皆为祭司”

B. “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智慧”

C. “人是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D. “正义的事和其他一切道德的行为都是智慧”

 

1605年,《堂吉诃德》出版,一年之内竞再版六次。作品极具现实主义风格,主人公堂吉诃德以热情的语言歌颂自由,反对人奴役人,成为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理想主义的符号。这个“符号”体现的“典型意义”是

A. 推崇人文主义

B. 反对专制王权

C. 提倡民主自由

D. 建立法治社会

 

《农政全书》记载:“每闻他方之产可以利济人者,往往欲得而艺之”“精拣核,早下种,深根,短干,稀科,肥壅”“遇一人辄问,至一地辄问,闻则随闻随笔。一事一物,必讲究精研,不穷其极不已”。这表明

①徐光启非常热衷于新作物的试验与推广

②《农政全书》内容涉及作物的种植制度,土壤耕作和丰产措施

③徐光启十分重视农业文献的研究

④徐光启是勤于咨访、严谨求实的科学家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2013年9月,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教育法律一揽子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拟规定将每年9月28日孔子诞辰日取代现在每年9月10日作为教师节。这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A. “吾将以教主尊孔子”

B. “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

C. “吾将以教育家尊孔予”

D. “孔子之道也,远传于四域之外”

 

沂南汉墓作为东汉晚期的墓葬,在画像内容设计时,将众多古圣先贤搬进坟墓,和亡灵做伴,并警示后人。在墓葬四面墙上,设置了18幅37个历史和传说人物,其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 “周公辅成王”

B. “蔺相如完璧归赵”

C. “荆轲刺秦王”

D. “岳母刺字”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