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自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22次大规模会战,甚至有过一些攻势作战,难能可贵,尤其是1941年第三次长沙会战歼敌5万余人,为历次会战所罕见,而此时英美等西方国家在战场却接连失利。会战后不到20 天,美国宣布中国适用《租借法案》。这反映了

A.第三次长沙会战彻底改变了抗战局势

B.国民党始终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全面抗战后国民党坚持积极抗日

D.中国战场扭转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局面

 

下图显示了 19 世纪中后期中日海军编制。两军海军编制的差异表明了

 

A. 近代化指导思想完全不同    B. 中国海军的建制更为先进

C. 中国比日本更重视制海权    D. 东亚国际格局变化埋下伏笔

 

有学者认为:17世纪末的英国,既实现了地上(指社会)的平衡,又建立起宇宙体系平衡 有了对“地上的平衡”的信心,才推动人们去研究、认识宇宙中的平衡体系。该评论所说的 地上(指社会)的平衡”指的是    

A.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                 B.英国议会制的产生确立

C.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                 D.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地位

 

《十二铜表法》规定,物品之转让,必须有五个证人和一个司秤人在场才能缔结契约,并通过在出庭辩论时于最高审判官前对该物品所有权之否定的方式。这说明罗马法

A.保留习惯旧俗              B.重视司法程序

C强调法官至上             D.保护贵族利益

 

苏格拉底认为,雅典民主政体的缺陷在于它不要求其领导者具有任何特殊的知识,它将社会的命运委之于缺乏真知灼见的人们的手中。由此可知,雅典民主制度的缺陷是

A.直接民主              B.范围狭隘

C.人民独裁              D.权力滥用

 

廷议、廷推是明代中枢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凡朝廷遇有重大政事,或遇有文武大臣出缺, 皇帝必诏令廷臣会议,以共相计议,衡量至当,然后报请皇帝,取旨定夺,其有关政事得失利 弊之研商者,谓之廷议;其有关人事升补任用之拟议者,则谓之廷推。”明朝廷议、廷推的推 行

A. 极大地削弱内阁大臣的权力    B. 表明中国古代中枢体制的成熟

C. 是废除宰相后的必然产物    D. 进一步强化了君主专制

 

从整个科举考试史的角度看,唐代的科举制尚处于早期和探索阶段。多数的录取并不完全倚重考卷,还要看平时的文字高下,考生的声名、影响、家世、地位等等;有时甚至完全不看考卷,未曾开考,名次已定。据此可知唐代的科举制度(  )

A. 考生的名望决定结果    B. 继承了前代的遗风

C. 主要受制于士族门阀    D. 未得到平民的认可

 

秦汉时期,官僚制度确立,监察、谏议制度也随之确立起来,以监督皇帝言行和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明清时期,监察制度达到顶峰,形成了足以制约行政体系的强大力量,但专门的谏议机构已经没有了。当时,监察御史经常出外巡查,监察范围广泛,甚至负责接受老百姓的诉状,平反冤狱。这说明监察、谏议制度能够

A.平衡王朝权力结构              B.制约皇帝无上权力

C.杜绝官僚腐败现象              D.控制地方司法诉讼

 

棉纺织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变迁。

材料一 (松江)纺织不止村落,虽城中亦然……里媪(年老的妇女)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间歇。

——《华亭县志风俗》

材料二 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削减大半。

——包世臣《安吴四种》

材料三 清政府中,一些洋务派官员提出自行设厂进行纺织的建议,以作为富国的一项措施。光绪二年(1876年),李鸿章在致两江总督沈葆桢的信中说:英国洋布入中土,每年售银三千数百万,实为耗财之大端。既已家喻户晓,无从禁制。亟宜购机器纺织,期渐收回利源。1878年,在李鸿章和沈葆桢的授意下,候补道彭汝琮在上海成立了中国近代的第一个大型的棉纺织厂——上海机器织布局。

(1)与材料一相比,指出材料二反映的经济变化,分析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

(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分析上海机器织布局创办后发挥的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6~17世纪,由于经济中已产生强有力的资本主义部门和1688~1689年革命中取得的新自由,英国必须和能够以空前规模的技术革新回答日益扩大的市场的挑战。1660年,一些学者已创立了皇家学会,著名科学家牛顿与戴维曾先后任该会会长。这时伦敦成了欧洲的科技活动中心和近代实验科学的发源地……英国的创造发明,在17世纪90年代已蓬勃开展,不久就出现第一批成果,如纽可门蒸汽机、达比焦炼熔炉。

——徐吉贵《世界近代中期经济史》

材料二瓦特研究蒸汽机一览表

材料三工厂让大批工人集中在一个屋檐下操作复杂的机器,整个生产过程中,每个工人负责单一工序,到19世纪中期,标准化批量生产成为工业社会的特征。

工业化的机器和厂房是非常昂贵的投资,股份公司迅速成为工业社会普遍的企业组织形式。同时,投资银行、证券经纪公司和其他金融企业为了适应股份公司的需要也纷纷兴起。

博尔顿在索霍工厂设立了害病工人救助基金,开设一个图书馆,并且慷慨地资助该地区公共学校的创办——他并未忘记自己也曾亲手劳动过。

1782年,英国政府制订了“吉尔伯特法”,要求济贫税管理人员为贫民在农场里找工作,如工资不够维持生计,就应该从济贫税里抽取补贴。

(1)根据材料一,分析英国进行技术革新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瓦特研究蒸汽机取得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工业革命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创新之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上(宋高宗)谕大臣曰……又曰:“广南(广东南路)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番商(海外各国商人)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也。”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材料二 诏行中书省唆都、蒲寿庚等曰:“诸蕃国列居东南岛寨者,皆有慕义之心,可因蕃舶诸人宣布朕意,诚能来朝,朕将宠礼之。其往来互市,各从所欲。”

——《元史·世祖记》

材料三 (乾隆二十四年部覆两广总督李侍尧奏议)据称夷商在省住冬,应请永行禁止也……夷人到粤,宜令寓居行商管束稽查也……借领外夷资本及雇佣汉人役使,并应查禁也……外夷雇人传递信息之积弊,宜请永除也。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广南市舶”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2)上述材料中称外国商人为“番商”“夷人”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统治者怎样的心态和思想?

(3)上述三则材料反映的对外政策有何不同?此政策对当时的社会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战后调查,由于战争的破坏,(联邦德国)约有30%——40%的工厂不能开工……经济部长艾哈德实施“社会市场经济”,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自由竞争。……(2)国家的干预主要是采取符合市场规律的手段,通过货币、信贷、财政、税收和外贸政策进行总体调节。……(3)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以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公平。1950年,联邦德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其中50年代经济……被国内外誉为“经济奇迹”。

——《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材料二 日本政府为经济开发提供了各种计划和情报等服务。1956年日本政府制订《经济自立五年计划》,从此进入了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高速发展时期。1960年继岸信内阁之后的池田勇人内阁,提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在十年后的1970年,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都增加一倍。1960年6月24日,日本政府发表《贸易汇兑自由化计划大纲》……

——王斯德、钱洪《世界当代史》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罕见的持续性的高速度增长。在信息技术部门的带领下,美国自1991年4月份以来,经济增长幅度达到了4%,而失业率却从6%降到了4%,通胀率也在不断下降。如果食品和能源不计在内的话,美国1999年的消费品通胀率只有1.9%,增幅为34年来的最小值。这种经济现象就被人们表述为“新经济”。

——叶蔚、袁清文《网络金融概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二战后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政策的特点。

(2)比较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二战后日本、联邦德国的经济政策的相同点和各自的侧重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出现“新经济”的历史条件。

 

关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作用和影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有(  )

A. 在美、加、墨投资上,各成员国均可从自由贸易区内获得经济利益

B. 促进了美、加、墨三国的经济发展,对三国经济发展没有任何不良影响

C. 加快了北美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D. 为美洲自由贸易区的组建开辟了道路

 

明宪宗成化二十一年,工部奏准:轮班工匠有愿出银价者,每名每月南匠出银九钱,免赴京,所司类赍勘合,赴部批工;北匠出银六钱,到部随即批放。这表明此时

A.手工业技术人才过剩             B.工匠一律以银代役

C.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D.官营手工业市场化

 

《左传》相传为左丘明为解释《春秋》而作。书中记载欲绮夺夷阳五田”“郤犨与丝矫争田”“欲至与周争堠田(注:划线部分是人名)。这些历史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 贵族间的争权夺利

B. 土地日渐私有化

C. 地主土地兼并严重

D. 少数民族对中原的冲击

 

观察下列《外国在华产业资本控制中国主要产品比重(1936年统计)》表

材料表明(  )

A. 清朝政府完全放弃了中国工业化的主导权

B. 民族资本企业沦为西方殖民主义的附庸

C. 外国资本控制了近代中国重工业的主导权

D. 西方列强完全控制了中国的重工业资源

 

下图是17世纪欧洲一本书中所记载的凤梨、马铃薯、木薯的插图,它反映出世界地理大发现(  )

A. 促使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转移

B. 促进了洲际间农业物种的交流

C. 为欧洲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 使美洲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

 

下列有关美国“新经济”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以知识经济为基础

②以信息技术为主导

③“新经济”是由美国一家杂志提出的

④“新经济”就是第三产业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中国曾流行过这样一句口号:“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该口号反映出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条件下

①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空前高涨

②先进的社会制度创造了无穷的社会生产力

③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种盲动急躁的情绪

④中国人民具有卓越的创造力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909年发行的《图画日报》描绘了当时上海人看电影的情景。当时的票价还比较低,是普通民众可以接受的。以下叙述,你认为没有正确反映当时情况的是

A. 电光电影即电影,票价只卖二十文

B. 活灵活现景物真,观众面露诧异情

C. 交头接耳说紫禁,争看清帝丢皇位

D. 电影初创寂无声,旁有吹吹打打人

 

1994年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流入总量中,流入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占40%,可是到1999年这个比例却仅为25%,这表明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 )

A. 经济独立日益加强

B. 剩余资本大量存在

C. 经济发展处于劣势

D. 投资环境改善

 

1944年7月在美国召开了布雷顿森林会议,本次会议决定成立国际复兴开发银行,该银行通常被称为“世界银行”。关于“世界银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成立初期主要致力于战后的欧洲经济复兴

B. 今天主要是帮助世界经济的发展,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C. 成立以来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D. 成立时的主要任务是稳定国际汇率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稀少和最美的东西,往往会被皇家垄断。宫廷收藏的手工艺品主要来自

A. 民间私营手工业

B. 官营手工业

C. 家庭手工业

D. 外国贡品

 

19世纪中期的英国女性一改中世纪曳地长裙、行不露脚的式样,裤装和短裙逐渐流行起来。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

A. 工业革命完成,妇女角色改变    B. 民主政治完成,女权意识增强

C. 科学技术发展,妇女思想解放    D. 对外殖民扩张,妇女远离故乡

 

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俄国,曾试图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分配,几年以后感到这是力所不能及的为了解决力所不能及所引发的社会危机,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颁布《四月提纲

B.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实施新经济政策

D.推行斯大林模式

 

1921年春,农村和城市的饥荒表明国民经济已面临崩溃的边缘,经济危机引起的社会动荡积聚着对苏联政权的不满情绪,最终导致了反苏联政权的骚动和暴动。这一状况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导致农业歉收      B、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开展

C、苏俄政策严重脱离现实      D、同盟国对苏俄武装干涉

 

史学家认为,苏联一贯的致命错误之一,也是它垮台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苏联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B. 苏联建设长期忽视轻工业和农业

C. 苏联农民思想觉悟水平太低

D. 苏联为发展工业,对农村和农民索取太多

 

有的学者认为:危机并不一定就绝对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危机”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危害”和“机会”两层含义。就当今的资本主义发展而言,“机会”是指

A. 国家获得了对外扩张的时机    B. 调整供求矛盾,经济重新获得活力

C. 跨国企业重新获得了发展的生机    D. 给部分政客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时机

 

下表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私营工业企业的加工订货情况。以下对表格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

A. 私营工业被逐步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

B.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再次迎来发展的春天

C. 加工和订货是国家对私营工业的主要政策

D. 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逐步确立起来

 

胡佛总统之所以被美国选民抛弃,是因为

A. 他是经济危机的罪魁祸首

B. 他推行“自由放任”政策导致危机加剧

C. 他提出的竞选纲领不得人心

D. 在他总统任期内发生了经济危机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