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表示渗透作用装置图,其中半透膜为膀胱膜,图1、3装置溶液A、B、a、b浓度分别用MA、MB、Ma、Mb表示,图2、4分别表示一段时间后,图1、3液面上升的高度h1、h2.如果A、B、a、b均为蔗糖溶液,且时间起始时图1、3中,MA>MB、Ma=Mb>MA,则达到平衡后,图2、4中(  )

满分5 manfen5.com

A.h1<h2  Ma>Mb    B.h1>h2  Ma<Mb   

C.h1<h2  Ma<Mb    D.h1>h2  Ma>Mb

 

将小麦种子浸泡在红墨水中10min后,取出剖开,发现胚为白色,胚乳为红色,这说明(  )

A.胚成活,胚乳已死亡    B.胚已死亡,胚乳成活

C.胚和胚乳均成活        D.胚和胚乳均死亡

 

如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①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环状结构

B.②是产生核糖体、mRNA和蛋白质的场所

C.核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蛋白质、RNA等生物大分子可以穿过核膜进出细胞核

D.核孔对物质的运输具有选择性

 

美国科学家萨姆纳为“探索酶的本质”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下列哪项不是他的成就(  )

A.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出脲酶    B.证明了酶的本质是蛋白质

C.证明了酶具有催化作用      D.少数RNA也具催化功能

 

变形虫的任何部位都能伸出伪足,人体内白细胞能吞噬病毒,这些生理活动的完成都依赖于细胞膜的(  )

A.选择透过性      B.主动运输   

C.一定的流动性    D.保护作用

 

一分子CO2从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扩散出来,进入相邻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内,共穿越生物膜层数和磷脂分子层分别是(  )

A.4、8    B.4、4    C.6、12    D.8、16

 

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探索历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最初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得出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B.三层结构模型认为生物膜为静态的结构

C.三层结构模型和流动镶嵌模型都认为蛋白质分子在膜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D.流动镶嵌模型认为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研究表明:一分子过氧化氢酶能在1分钟内使5×105个过氧化氢分子分解成氧和水,相当于Fe3+催化速率的109倍,但是对糖的水解却不起作用,这个事实说明酶分别具有(  )

A.多样性,稳定性    B.高效性,多样性

C.高效性,专一性    D.高效性,稳定性

 

20世纪80年代,T.R.Cech在研究四膜虫时,发现其rRNA前体加工除去某些片段的过程中发生“剪接反应”,该反应是在仅有RNA没有任何蛋白质参与的情况下完成的.下列推论最合理的是(  )

A.该反应不需要酶的催化

B.四膜虫体内的这种RNA具有酶的特性

C.所有蛋白质和RNA都是酶

D.有的DNA也可能是酶

 

下列选项中,哪组是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  )

①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          

②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

③细胞壁的伸缩性大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   

④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以下具有生物膜结构的细胞器是(  )

①线粒体  ②核糖体  ③中心体  ④高尔基体 

⑤内质网  ⑥液泡  ⑦溶酶体  ⑧叶绿体.

A.①②⑤⑥⑦⑧    B.①②⑤⑥⑧   

C.①④⑤⑥⑦⑧    D.①③④⑤⑥⑧

 

某同学设计渗透装置如图所示(开始时状态),烧杯中盛放有蒸馏水,图中猪膀胱膜允许单糖透过.倒置的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一定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该实验过程中最可能出现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即下降

B.漏斗中液面先上升,加酶后继续上升,然后下降

C.加酶前后,在烧杯中都可以检测出蔗糖

D.加酶后可以在烧杯中检测出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酶

 

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化学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

B.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D.判断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最可靠的依据

 

高等植物体内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有(  )

A.光合作用,主动运输    B.细胞呼吸,蒸腾作用

C.细胞呼吸,渗透作用    D.光合作用,细胞呼吸

 

为了认识酶作用的特性,以20%过氧化氢溶液为反应底物的一组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在下列有关结论的描述中,从表中得不到实验依据的一项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从催化条件看,酶有温和性

B.从催化活性看,酶变性后就失活

C.从催化底物范围看,酶有专一性

D.从催化反应效率看,酶有高效性

 

关于探究酶特性的实验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过氧化氢溶液为底物

B.若探究过氧化氢酶的高效性,可选择无机催化剂作为对照

C.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斐林试剂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D.若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可用碘液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如图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图中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B.图中乙细胞表示靶细胞

C.图中a表示信号分子(如激素)

D.图中b表示细胞膜上的载体

 

19世纪末,欧文顿通过上万次的实验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实验证实    B.建构模型   

C.演绎推理    D.提出假说

 

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更高的催化效率的原因是(  )

A.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B.能供给反应物能量

C.改变了反应的途径

D.降低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正确图示是(  )

A.满分5 manfen5.com    B.满分5 manfen5.com   

C.满分5 manfen5.com    D.满分5 manfen5.com

 

如图是胡萝卜在不同的含氧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K+和NO3的曲线.影响A、B两点和B、C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别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载体数量、能量         B.能量、载体数量

C.载体数量、离子浓度    D.能量、离子浓度

 

如图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图中a指磷脂分子的尾部,具有疏水性

B.构成生物膜的蛋白质分子大多可以运动

C.糖蛋白分布在细胞膜的外侧,仅有识别作用

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b、d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科学家将雌黑鼠乳腺细胞核移入白鼠去核的卵细胞内,待发育成早期胚胎后移植入褐鼠的子宫,该褐鼠产下小鼠的体色和性别是(  )

A.黑雌    B.褐雌    C.白雄    D.黑雄

 

唾液淀粉酶适宜的PH为中性,在测定唾液淀粉酶活性时,将溶液pH由2上升到7的过程中,该酶活性将(  )

A.不断上升    B.没有变化    C.先升后降    D.先降后升

 

下列关于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TP分子中所有化学键都储存着大量的能量,所以被称为高能磷酸化合物

B.三磷酸腺苷可简写为A~P~P~P

C.ATP中大量的能量都储存在腺苷和磷酸基团中

D.1个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1个核糖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细胞膜的功能(  )

A.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B.将产生的抗体分泌到细胞外

C.维持细胞内的小环境稳定

D.使细胞内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加快

 

植物细胞作为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区别于动物细胞的结构是(  )

A.叶绿体、线粒体、液泡    B.细胞壁、细胞膜、液泡

C.液泡、核糖体、叶绿体    D.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在“探究不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温度和pH值分别属于(  )

A.自变量和因变量     B.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C.自变量和无关变量    D.自变量和自变量

 

如图表示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该图最能说明(  )

满分5 manfen5.com

A.细胞质控制着细胞的代谢

B.细胞质控制着细胞的遗传

C.细胞核与细胞的物质、能量代谢密切相关

D.细胞核与细胞的分裂、分化密切相关

 

某成熟植物细胞经某种处理后仍保持活性,但在0.3g/mL蔗糖溶液中不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实验操作正确,则先前的“某种处理”所用试剂为(  )

A.纤维素酶    B.0.5g/mL蔗糖溶液

C.清水       D.10%HCl溶液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