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D、d和T、t是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不同情况下,下列叙述符合因果关系的是  

A基因型为DDTT和ddtt的个体杂交,则F2双显性性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16

B后代表现型的数量比为1111,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一定满分5 manfen5.com为DdTt和ddtt

C将基因型为DDtt的桃树枝条嫁接到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上,自花传粉后,所结果实的基因型为DdTt

D基因型为DdTt的个体,如果产生的配子中有dd的类型,则可能是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研究植物遗传的过程中孟德尔运用了杂交实验法和假说演绎法

B用闭花传粉的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结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

C“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是孟德尔提出假说的主要内容之一

D孟德尔提出的假说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下列说法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A自然选择是对种群的有利基因进行选择,且决定了新基因的产生

B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

C超级细菌感染病例的出现,是因为抗生素的滥用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

D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也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

 

某动物种群含有80个个体,基因型AA、aa的个体比例分别为30%、20%,由于某种原因从外地迁来20个基因型为Aa的个体,则该种群在自由交配的情况下,子一代中a的基因频率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 

A46%、4968%             B54%、4968%

C46%、2116%            D54%、2916%

 

关于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变异的利与害是由其生存环境决定的

B基因突变必须在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作用下才能发生

C两条染色体相互交换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D基因重组是指受精时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某植物红花对白花为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在某红花植株上发现了一朵白花,不可能的原因是 

A发生了基因重组               B发生了基因突变

C染色体缺失了一段            D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

 

图1是某遗传病家系的系谱图;对该家系中l~4号个体分别进行基因检测,将含有该遗传病基因或满分5 manfen5.com正常基因的相关DNA片段用电泳法分离,结果如图2,正常基因显示一个条带,患病基因显示为另一个不同的条带。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图2中的编号c对应系潜图中的4号个体

B条带2的DNA片段含有该遗传病致病基因

C8号个体的基因型与3号个体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

D9号个体与该遗传病致病基因携带者结婚,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8

 

下列关于DNA的相关计算中,正确的是 

A具有1000个碱基对的DNA,腺嘌呤有600个,则每一条链上都具有胞嘧啶200个

B具有m个胸腺嘧啶的DNA片段,复制n次后共需要2n·m个胸腺嘧啶

C具有m个胸腺嘧啶的DNA片段,第n次复制需要2n-1·m个胸腺嘧啶

D无论是双链DNA还是单链DNA,A+G所占的比例均是l/2

 

图表示某生物的基因表达过程,下列叙述与该图不相符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该过程一般发生在原核细胞中

B核糖体沿着mRNA分子由B端向A端移动

C若某tRNA中反密码子为UAG,则a链上对应碱基为ATC

D酶X表示RNA聚合酶,可以催化核糖核苷酸聚合形成RNA

 

某科研小组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中搅拌时间与放射性强弱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实验过程中被侵染的细菌基本未发生裂解

B实验过程中充分搅拌能使所有的噬菌体与细菌脱离

C实验结果表明,做“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适宜搅拌时间为2 min左右

D若搅拌4 min时被侵染的细菌下降为90%,则上清液中32P的放射性会增强

 

将全部DNA分子双链经32P标记的雄性动物满分5 manfen5.com细胞染色体数2N=20置于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产生4个子细胞。下列有关推断正确的是  

A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1个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为40条

B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1个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为40条

C若进行有丝分裂,则4个子细胞中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l/2

D若进行减数分裂,则4个子细胞中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l

 

血友病和色盲的遗传方式相同。一对夫妇中丈夫只患血友病,妻子只患色盲,他们生了一个同时患这两种病的儿子,妻子再次怀孕后经产前检测是女儿。下列对此家庭的分析正确的是 

A这对夫妻均携带两种致病基因

B女儿不可能携带两种致病基因

C如果女儿也同时患两种病,一定是她的母亲发生了基因突变

D女儿将来与正常男性结婚,生育孩子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3/8

 

不能用来区分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是 

A在一个家系中是否连续遗传        B人群中男女遗传病患病率

C男性患者的母亲患病情况        D男性患者的女儿患病情况

 

下图为某植物细胞一个DNA分子上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图中III为非基因序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a中碱基对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BI、II段发生突变一般对生物性状没有直接影响

C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b、c之间可发生交叉互换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的首端存在起始密码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非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性状,但不能改变基因频率

C测交实验可以检测F1个体产生配子的类型和数量

D在自由交配的群体中若无突变、自然选择等因素发生,基因型频率一般不变

 

下列有关核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T2噬菌体的核酸中嘌呤碱基数等于嘧啶碱基数

B控制果蝇性状的基因全部位于细胞核DNA上

C一种氨基酸只能由一种tRNA来转运

DDNA分子中A+T/G+C的比值越高,热稳定性越强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遗传的两大定律。图是其关于植物杂交过程示意图,对其描述错误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①和的操作应同时进行

B①操作的目的是避免自花传粉

C的操作是为了实现杂交

D每一次操作后都要对高茎花的雌蕊套袋

 

关于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和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验中涉及的性状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B两实验都采用了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数据

C两实验都设计了测交实验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检验

D前者采用假说一演绎法,后者采用类比推理的研究满分5 manfen5.com方法

 

如图为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某生物的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甲、乙、丙中都有同源染色体

B卵巢中不可能同时出现这三种细胞

C能够出现基因重组的是乙

D丙的子细胞是精细胞

 

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能有效治疗疟疾的青蒿素,获得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富含青蒿素,控制青蒿株高的等位基因有4对,它们对株高的作用相等,且分别位于4对同源染色体上。已知基因型为aabbccdd的青蒿高为10 cm,基因型为AABBCCDD的青蒿高为26 cm 。如果已知亲代青蒿高是10 cm和26 cm,则F1的表现型及F2中可能有的表现型种类是 

A12 cm、6种             B18 cm、6种   

C12 cm、9种             D18 cm、9种

 

在探索遗传本质的过程中,科学发现与研究方法相一致的是 

①1866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

②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A①假说—演绎法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法

B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法  ③类比推理法

C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法  ③假说—演绎法

D①类比推理法  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法

 

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发现了一些有规律的遗传现象,通过对这些现象的研究他揭示出了遗传的两个基本规律。在下列各项中,除哪项以外,都符合孟德尔的两个遗传规律 

AF1体细胞中各基因遗传信息表达的机会相等

BF1自交后代各基因型个体发育成活的机会相等

C各基因在F2体细胞中出现的机会相等

D每种类满分5 manfen5.com型雌配子与每种类满分5 manfen5.com型雄配子相遇的机会相等

 

某植物黄色种子和绿色种子这对相对性状同时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A、a:B、b;C、c......,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即A-B-C......才结黄色种子,否则结绿色种子。现有两个绿色种子的植物品系,定为X、Y,各自与同一纯合的黄色种子的植物杂交,在每个杂交组合中,F1都是黄色,再自花授粉产生F2代,每个组合的F2代分离如下:

X:产生的F2代,27黄:37绿

Y:产生的F2代,9黄:7绿

根据杂交结果回答问题:

1黄色种子和绿色种子这对相对性状至少同时受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其遗传遵循________定律。

2若只考虑最少对等位基因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可能,则与X、Y杂交的纯合的黄色种子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X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Y可能的基因型有_________种。

3Y产生的F2代中结的绿种子中纯合子比例为_________。Y杂交组合产生的F2结黄色种子的植株自交单株收获其种子并单独种植在一起可得到一个株系,观察多个这样的株系,则理论上,在所有株系中有__________的株系F3所结种子颜色黄:绿等于3:1。

 

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加入植物激素,下表是培养基中两种植物激素在不同比例时的实验结果,请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组别

1

2

3

4

激素种类及浓度关系

6-BA

6-BA>IBA

6-BA=IBA

6-BA<IBA

结果

组织块产生愈伤组织

愈伤组织分化出芽

愈伤组织不断生长

愈伤组织有长根趋势

16-BA属于___________类激素,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

2IBA属于_____________类激素,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在植物组织培养中,再分化时可用的激素组合是实验________和实验________中的浓度关系。

4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除激素外,还必须含有水、无机盐、碳源和_________等营养物质MS培养基的碳源是_________________。

5愈伤组织细胞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与外植体比较,它的全能性更__________高/低

 

下面是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实验流程和某同学设计的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图1中的方框未完成的实验流程是________________。

2冲洗葡萄时应特别注意不能反复冲洗,以防止____________。

3图2装置中的充气口在____________发酵时连接充气泵,并不断向内泵入空气。

为什么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_________________。

4在用玻璃瓶发酵生产时,必须对玻璃瓶用______________进行消毒,然后在玻璃瓶中加入葡萄汁,加入的葡萄汁不应超过玻璃瓶体积的_________。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_____________试剂来检验,若出现灰绿色则说明产生了酒精。

5满分5 manfen5.com果酒的工业制作过程中,接种完成后要先向发酵罐中通入一段时间的无菌空气后再密封,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酵母菌利用葡萄糖发酵产生酒精的反应式是_________。

 

调查草原老鼠数量变化对畜牧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假如某时期有一批田鼠迁入某草原,该田鼠以优质牧草的根为食,某科研小组对该草原的这一批田鼠进行了长期追踪调查,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图。

满分5 manfen5.com

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表示该田鼠种群的增长方式的曲线是________实线/虚线,该增长方式中增长速率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

2该草原田鼠的种群数量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法测得。图中AB时间段内实线和虚线重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而B点以后同一时刻虚线与实线的差值表示_______________。

3图中D点时刻,该田鼠的年龄组成类型的具体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牧民为了减少田鼠的数量,在图中__________满分5 manfen5.com选填“B”“C”“D”或“E”投放鼠药效果最好。从能量流动的角度来看,牧民灭鼠的目的调整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4若该草原生态系统具有的食物链是:草鹰。输入到鼠的能量除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外,还有些能量去向是_______________。

 

下面关于酶的研究与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葡萄糖苷酶能够将纤维二糖水解为葡萄糖

B我们现在已经能够通过固定葡萄糖异构酶来生产高果糖浆

C酶的固定化常用包埋法

D加酶洗衣粉里面的酶通常是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

 

对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溶解海藻酸钠需要大火,快速,使之溶解

B应将干酵母加入到冷却后的海藻酸钠溶液中

C海藻酸钠的浓度过低,形成凝胶珠内包埋细胞过少

D固定好的酵母细胞可长期使用,细胞活性不再受外界条件影响

 

下列关于果胶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它能分解半乳糖醛酸                   B是指一类酶的总称

C它和纤维素酶都能瓦解细胞壁           D果胶酯酶是果胶酶的一种

 

在探究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不需要始终保持的思想方法是  

A设置梯度                    B等量原则   

C单因子变量原则               D重复性原则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