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某示波管内的聚焦电场,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电场线和等势线。两电子分别从ab两点运动到c点。设电场力对两电子做的功分别为ab点的电场强度大小分别为,则  

A

B

C

D

 

如图所示,虚线是用实验方法描绘出的某一静电场的一簇等势线及其电势的值,一带电粒子只在电场力作用下飞经该电场时,恰能沿图中的实线从A点飞到C点,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粒子带负电

B. 粒子在A点的电势能大于在C点的电势能

C. A点的加速度大于C点的加速度

D. 粒子从A点到B点电场力所做的功大于从B点到C点电场力所做的功

 

某静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图中PQ两点的电场强度的大小分别为,电势分别为,则( )

A.

B.

C.

D.

 

直角坐标系xoy中,MN两点位于x轴上,GH两点坐标如图所示。MN两点各固定一负点电荷,一电荷量为Q的正点电荷置于O点时,G点处的电场强度恰好为零。静电力常量用k表示。若将该正点电荷移到G点,则H点处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  )

A. ,沿y轴正向

B. ,沿y轴负向

C. ,沿y轴正向

D. ,沿y轴负向

 

下列静电学公式中,FqEUrd分别表示静电力、电荷量、电场强度、电势差及距离,,下列有关四个公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它们都只对点电荷或点电荷的电场成立

B. ①②③只对点电荷或点电荷电场成立,对任何电场都成立

C. ①②只对点电荷成立,对任何电场都成立,只对匀强电场成立

D. ①②只对点电荷成立,③④对任何电场都成立

 

如图所示,一电子沿等量异种电荷的中垂线由匀速飞过,电子重力不计,则电子所受除电场力外的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变化情况是( )

A. 先变大后变小,方向水平向左

B. 先变大后变小,方向水平向右

C. 先变小后变大,方向水平向左

D. 先变小后变大,方向水平向右

 

如图所示,悬挂在O点的一根不可伸长的绝缘细线下端有一个带电荷量不变的小球A。在两次实验中,均缓慢移动另一带同种电荷的小球B。当B到达悬点O的正下方并与A在同一水平线上,A处于受力平衡时,悬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为。若两次实验中B的电荷量分别为分别为。则  

A2     B3       C     D

 

使带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箔片张开。下列各图表示验电器上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正确的是  

 

 

如图所示,AB为进入弯道前的一段平直公路,其长度xAB=218m,BC为水平圆弧轨道。摩托车在直道上行驶的最大速度v1=40m/s。为确保弯道行车安全,摩托车进入弯道前必须减速。到达B点进入弯道时的速度v2不能超过20m/s。要求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最短的时间内走完AB这段直道。已知摩托车启动时最大加速度a1=4m/s2。制动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a2=8m/s2试根据上述数据求摩托车在直道上行驶所用的最短时间

 

 

甲、乙两车均沿同一平直公路同向行驶初始时刻,甲车在乙车前方s0=75m处甲车始终以v1=10m/s的速度匀速运动乙车作初速度为零,加速度a=2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求:

1乙车追上甲车之前,两车之间的最大距离sm

2经过多少时间t,乙车追上甲车;

3乙车一追上甲车,乙车就立即刹车,减速过程加速度大小a′=6m/s2,则再经过多少时间t′,甲、乙两车再次相遇。

 

卡车原来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因为路口出现红灯,司机从较远的地方开始刹车,使卡车匀减速前进,当车速减到2m/s时,交通灯转为绿灯,司机当即停止刹车,并且只用了减速过程的一半时间就加速到原来的速度,从刹车开始到恢复原速度过程用了12s求:

1减速与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

2开始刹车后3s末及9s末的瞬时速度

 

小木块以3m/s的初速度冲上光滑斜面,2s末速度大小变为1m/s,求这段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

 

某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测小车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0、1、2、3、4、5、6共7个测量点,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没标出,其部分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完成下列问题:

../../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644161180/QQ/WinTemp/RichOle/@E%5bHQ6H(Q%25%5bJD2FEOIJBU(O.png

1关于打点计时器的时间间隔,下列正确的是

A电源电压越高,每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就越短

B纸带速度越大,每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就越短

C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由电源的频率决定

D如果将交流电源改为直流电源,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保持不变

2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计算出打下点4时小车的瞬时速度为       m/s,求出小车的加速度为         m/s2.(要求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某中学课外物理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种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的方法并操作如下:

按图示实验装置安装实验器材,将试管夹和光电门A、B安装在铁架台上,调节试管夹的位置使小铁球、光电门A、B和纸杯在同一竖直线上;当打开试管夹,由静止释放小铁球,小铁球恰好能顺利通过两个光电门;小球通过光电门时,光电计时器可自动记录小铁球通过光电门的运动时间。设小铁球通过光电门A、B时,光电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分别为△t1和△t2小铁球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取其平均速度;用刻度尺图上未画出测量出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为h。

../../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644161180/QQ/WinTemp/RichOle/K~~L81L$WFZP_O%7b7SHKG_RY.png

1要测出当地重力加速度还需测量的物理量为          用文字和符号共同表述

2写出计算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             用已知量和测量的物理量表示

 

如图所示,t=0时,质量为02kg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B点后进入水平面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经过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最后停在C点,每隔2s物体的三个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记录在下表中,由此可知( )

t/s
 

0
 

2
 

4
 

6
 

v/m•s1
 

0
 

8
 

12
 

8
 

 

A.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12m/s

B的时刻物体恰好经过B

Ct=10s的时刻物体恰好停在C

DAB间的距离小于BC间的距离

 

如图甲所示,小物块从光滑足够长的斜面上由静止滑下。其位移x和速度的平方v2的关系如图乙所示g=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物块做变加速直线运动

B小物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恒为25m/s2

C小物块2s末的速度是5m/s

D小物块第2s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

 

一质点沿某一直线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先后通过a、b两点,该质点通过ab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其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为v2,中点位置的瞬时速度大小为v3关于这三个速度的大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若质点做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则v1= v2<v3

B若质点做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则v1<v2<v3

C若质点做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则v1= v2<v3

D若质点做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则v1= v2>v3

 

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若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车的x-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刻乙车从后面追上甲车

Bt1时刻两车相距最远

C0~t1时间内,乙车的平均速度小于甲车的平均速度

Dt1时刻两车的速度刚好相等

 

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644161180/QQ/WinTemp/RichOle/)C9%7bH%60D%5b2GCC%5dKJ%7d076P_X4.png

A在0~t2时间内火箭上升,t2~t4时间内火箭下落

B0~t1时间内火箭的加速度大于t1~t2时间内火箭的加速度

Ct2时刻火箭离地面最高

Dt3时刻火箭的加速度为0

 

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为m:m=2:1,甲从高H处自由落下的同时,乙从2H处自由落下,若不计空气阻力,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A甲、乙两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1:2

B在空中下落过程中,同一时刻二者速度相等

C甲落地时,乙的速度的大小为

D甲落地时,乙距地面的高度为H

 

水平桌面上覆盖有玻璃板,玻璃板上面放置一木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木块受到的弹力是由于木块发生的弹性形变要恢复造成的

B. 木块对玻璃板的压力与玻璃板对木块的支持力从性质上来说都是弹力

C. 木块的重力就是木块对玻璃板的压力

D. 木块对玻璃板的压力大小等于玻璃板对木块的支持力大小,因此二者是一对平衡力

 

关于重力和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所受的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

B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

C物体的重心位置总是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D物体的重心位置可能随物体形状的变化而改变

 

在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中,伽利略首先提出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以及加速度等物理概念,并由此来描述物体的运动,有关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伽利略认为: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总是同时落地

B伽利略用实验直接证实了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C伽利略用实验直接证实了自由落体运动下落高度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D伽利略用实验测出小球从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成质点

B分析刘翔跨栏的技术动作,可将刘翔看成质点

C从地球上的控制中心跟踪观察在太空中宇宙飞船的运动轨迹时,可把飞船看作质点

D在太空中进行飞船对接的宇航员观察该飞船,可把飞船看作质点

 

一物体从O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依次通过ABC三点,已知,物体通过AB段和BC段的时间相同,求OA等于多少?

 

如图所示,用绳拴住木棒ABA端,使木棒在竖直方向上静止不动,在悬点A端正下方有一点CA端0.8 m。若把绳轻轻剪断,测得AB两端通过C点的时间差是0.2 s,重力加速度g=10 m/s2,不计空气阻力。求:

(1)木棒AB的长度?

(2)D为AB棒上的一点,若AD、DB两段通过C点的时间相同,求AD=?

 

A车以的速度匀速前进,某时刻在他正前方处以的速度同向行驶的B车开始关闭发动机,然后以的加速度匀减速前进,于是A车司机立即让A车以的加速度匀加速前进,求A车需多长时间才能超越B车?

 

有些国家的交通管理部门为交通安全,特制定了死亡加速度为这一数值以醒世人,意思是如果行车加速度超过此值,将有生命危险,这么大的加速度,一般车辆是达不到的,但发生交通事故时,将会达到这一数值。假如两辆摩托车以的速度相向而发生碰撞,碰撞时间为通过计算判断驾驶员是否有生命危险。

 

某次实验纸带的记录如图所示,图中前几个点模糊,因此从A点开始每打5个点取1个计数点,则小车通过D点时速度是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是         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是

 

 

某同学的实验纸带如图,取O为起始计数点,每隔相同时间T的计数点分别为ABCDEF,每相邻两点间距离依次为,若取每隔3T的时间计算加速度,则平均加速度为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