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甲所示,质量m2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向右做直线运动,过a点时给物体作用一个水平向左的恒力F并开始计时,选水平向右为速度的正方向,通过速度传感器测出物体的瞬时速度,所得vt图象如图乙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

1)力F的大小和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10 s末物体离a点的距离。

 

如果要较准确地“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则需利用打点计时器来记录滑轮小车的运动情况。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并在其上取了OABCDEF共7个计数点(图中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接的是50 Hz的低压交流电源。他将一把毫米刻度尺放在纸上,其零刻度和计数点O对齐。

(1)由以上数据可计算出打点计时器在打ABCDE各点时物体的速度,其中打E点的速度 vE=____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如某同学已求得ABCD四点的瞬时速度分别为0.078 m/s、0.12 m/s、0.16 m/s、0.20 m/s。试根据以上数据和你求得的E点速度,在所给的坐标纸中作出v-t图象。要求标明坐标及其单位,坐标的标度值(即以多少小格为一个单位)大小要取得合适,使作图和读数方便,并尽量充分利用坐标纸。从图象中求得物体的加速度 a=____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如图所示,长为的细绳的两端分别系与竖立在地面上相距为的两杆的顶端A.B。绳上挂一个光滑的轻质挂钩,其下连着一个重为12N的物体,则平衡时绳的拉力大小为        N

 

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物块,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力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甲所示;物块的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6s后的速度时间图象没有画出,g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滑动时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3 N

B. 物块的质量为4.5 kg

C. 物块在6 s9 s内的加速度大小是2 m/s2

D. 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4

 

城市路灯、无轨电车的供电线路等,经常采用三角形的结构悬挂,如图所示为这类结构的一种简化模型。图中硬杆BO可绕通过B点且垂直于纸面的轴转动,钢索AO和杆BO的重力均忽略不计。已知BO始终水平,AOBO的夹角为θ,所悬挂物体的质量为m,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钢索AOO点的拉力为

B. BOO点的支持力为mgtan θ

C. A点距B点的距离越近,杆BOO点的支持力越大

D. 无论增大还是减小AB两点间的距离,AOO点的拉力与杆BOO点的支持力的合力始终保持不变

 

为了节省能量,某商场安装了智能化的电动扶梯。无人乘行时,扶梯运转得很慢;有人站上扶梯时,它会先慢慢加速,再匀速运转。一顾客乘扶梯上楼,恰好经历了这两个过程,如图所示。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顾客始终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B. 顾客始终处于超重状态

C. 顾客对扶梯作用力的方向先指向左下方,再竖直向下

D. 顾客对扶梯作用力的方向先指向右下方,再竖直向下

 

如图所示,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斜劈A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在劈与竖直墙壁之间放置一光滑球B,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在球B上施一通过球心的力F,系统仍保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所受合外力增大

B. B对竖直墙壁的压力增大

C. 地面对A的摩擦力减小

D. A对地面的摩擦力将小于B对墙壁的压力

 

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0m的物块由相同的材料制成,且m0>m,将它们用通过轻而光滑的定滑轮的细线连接。如果按图甲装置在水平桌面上,两物块刚好做匀速运动。如果互换两物块按图乙装置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它们的共同加速度大小为(  )

A. g    B. g    C. g    D. 上述均不对

 

如图所示,质量为m0的楔形物块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其斜面的倾角为θ。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小物块与斜面之间存在摩擦。用恒力F沿斜面向上拉小物块,使之匀速上滑。在小物块运动的过程中,楔形物块始终保持静止。地面对楔形物块的支持力为 (  )

A. (m0+m)g

B. (m0+m)g-F

C. (m0+m)g+Fsin θ

D. (m0+m)g-Fsin θ

 

关于反作用力在日常生活和生产技术中的应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在平静的水面上静止着一只小船小船上有一人人从静止开始从小船的一端走向另一端时小船向相反方向运动

B. 汽车行驶时通过排气筒向后排出燃气从而获得向前的反作用力即动力

C. 农田灌溉用自动喷水器当水从弯管的喷嘴里喷射出来时弯管会自动转向

D. 软体动物乌贼在水中经过体侧的孔将水吸入鳃腔然后用力把水挤出体外乌贼就会向相反方向游去

 

关于物体的惯性,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物体越难停下来,说明运动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

B. 汽车突然减速时,车上的人向前倾,拐弯时人会往外甩,而汽车匀速前进时,车上的人感觉平稳,说明突然减速和转弯时有惯性,匀速运动时没有惯性

C. 在同样大小的力作用下,运动状态越难改变的物体,其惯性一定越大

D. 在长直水平轨道上匀速运动的火车车厢内有一人向上跳起后,发现落回原处,这是因为人跳起后,车继续向前运动,人落下后必定向后偏些,但因时间太短,偏后距离太小,不明显而已

 

出门旅行时,在车站、机场等地有时会看见一些旅客推着行李箱,也有一些旅客拉着行李箱在地面上行走。为了了解两种方式哪种省力,我们作以下假设:行李箱的质量为m=10 kg,拉力F1、推力F2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θ=37°(如图所示),行李箱与地面间为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为μ=0.2,行李箱都做匀速运动。试通过定量计算说明拉箱子省力还是推箱子省力。(sin 37°=0.6,cos 37°=0.8,g取10 m/s2)

 

放风筝是春天时大人、小孩都爱玩的一项有趣的活动,手上牵着线拉着风筝迎风向前跑,就可以将风筝放飞到高处,有一个小朋友将一只重为4 N 的风筝放飞到空中后,拉着线的下端以一定的速度匀速跑动时,线恰能与水平面成53°角保持不变,如图所示,这时小朋友拉住线的力为5 N。求风筝所受的风力。

 

某同学做“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时,主要步骤:

A.在桌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

B.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的一端系着绳套;

C.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点。记录O点的位置,读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D.按选好的标度,用铅笔和刻度尺作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F2的图示,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

E.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使其伸长,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下细绳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

F.比较F'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是否相同,得出结论。

上述步骤中:(1)有重要遗漏的步骤的序号是_______; 

(2)遗漏的内容分别是_________ 

 

为了测量某一弹簧的劲度系数,将该弹簧竖直悬挂起来,在自由端挂上不同质量的砝码。实验测出了砝码质量m与弹簧长度l的相应数据,其对应点已在图上标出。(g取9.8 m/s2)

(1)作出m-l的关系图线;

(2)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 N/m。

 

如图所示,半径为R、内壁光滑的空心圆筒放在地面上,将两个重力都为G、半径都为r的球(r<2r<2R)放在圆筒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筒底对球A的弹力大小一定等于2G

B. 筒壁对球A的弹力的大小等于筒壁对球B的弹力的大小

C. A对球B的弹力一定大于重力G

D. B对筒壁的压力一定小于重力G

 

如图所示,杆的左端固定在P,右端连着质量为m的物体,弹簧右端固定在Q,左端连在物体m上,m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弹簧的长度比原长大。则对下列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剪断的瞬间,m的弹力立刻消失

B. 剪断的瞬间,m的弹力还存在

C. 剪断的瞬间,m的弹力立即消失

D. 剪断的瞬间,m的弹力还存在

 

如图所示,两相同轻质硬杆OO1OO2可绕其两端垂直纸面的水平轴OO1O2转动,在O点悬挂一重物M,将两相同木块m紧压在竖直挡板上,此时整个系统保持静止。Ff表示木块与挡板间摩擦力的大小,FN表示木块与挡板间正压力的大小。若挡板间的距离稍许增大后,系统仍静止且O1O2始终等高,则( )

A. Ff变小    B. Ff不变    C. FN变小    D. FN变大

 

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无处不在,如图是我们衣服上的拉链的一部分,在把拉链拉开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个三角形的东西在两链中间运动,使很难直接分开的拉链很容易地拉开。关于其中的物理原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拉开拉链的时候,三角形的物体增大了分开两拉链的力

B. 在拉开拉链的时候,三角形的物体只是为了将拉链分开,并没有增大拉力

C. 拉开拉链时,三角形的物体增大了分开拉链的力,但合上拉链时减小了合上的力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同时作用在某物体上的两个方向相反的两个力,大小分别为8N10N ,其中10N的力在逐步减小到零的过程中,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   )

A. 先减小后增大    B. 先增大后减小

C. 一直减小    D. 一直增大

 

如图所示,物块M在静止的传送带上以速度v匀速下滑时,传送带突然启动,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若传送带的速度大小也为v,则传送带启动后(  )   

A. M静止在传送带上    B. M可能沿斜面向上运动

C. M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D. M下滑的速度变小

 

如图所示,“马踏飞燕”是汉代艺术家高度智慧、丰富想象、浪漫主义精神和高超的艺术技巧的结晶,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稀世之宝。飞奔的骏马之所以能用一只蹄稳稳地踏在飞燕上,是因为(  )

A. 马的重力较小

B. 马蹄大

C. 马的重心在飞燕上

D. 马的重心位置和飞燕在一条竖直线上

 

如图所示,物体A分别与水平面、竖直墙面以及物体B紧密接触,所有接触面均光滑,AB均静止,则 (  )

A. 物体A受三个弹力作用

B. 物体A受两个弹力作用

C. 物体B受两个弹力作用

D. 物体A和物体B均只受一个弹力作用

 

如图所示,某快递公司需将质量为m=200Kg的货物(可视为质点)从高处运送至地面,为避免货物与地面发生撞击,现利用固定于地面的光滑四分之一圆轨道,使货物由轨道顶端无初速滑下,轨道半径R=1.8m.地面上紧靠轨道放置一质量M=100kg的平板车,平板车上表面与轨道末端相切.货物与平板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平板车与水平地面间的摩擦力很小,可忽略不计.最终货物与平板车达到共同速度一起向右运动,并与竖直墙壁发生碰撞.设碰撞时间极短且碰撞后平板车速度大小保持不变,但方向与原来相反,平板车足够长,使得货物总不能和墙相碰(取g=10m/s2).

求:

(1)求货物到达圆轨道末端时对轨道压力的大小;

(2)货物在平板车上滑行的总路程;

(3)平板车和墙第一次相碰以后平板车所走的总路程.

 

如图所示是一个横截面为半圆半径为R的光滑柱面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线两端分别系着物体ABmA2mB由图示位置从静止开始释放A物体当物体B达到圆柱顶点时求物体A的速度

 

如图平行金属板长为L,一个带电为+q,质量为m的粒子以初速度v0紧贴上板垂直射入电场,刚好从下板边缘射出,末速度恰与下板成60O角,粒子重力不计。求:

(1)粒子末速度大小.

(2)电场强度.

(3)两极间距离d.

 

图甲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图,下面一些实 验步骤:

A.用天平测出重物和夹子的质量

B.把打点计时器用铁夹固定在放到桌边的铁架台上,使两个限位孔在同 一竖直面内

C.把打点计时器接在交流电源上,电源开关处于断开状态

D.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上端用手提着,下端夹上系住重物 的夹子,让重物靠近打点计时器,处于静止状态

E.接通电源,待计时器打点稳定后释放纸带,再断开电源

F.用秒表测出重物下落的时间

G.更换纸带,重新进行实验

1)对于本实验,以上不必要的两个 步骤是____________

2)图乙为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O 为打出的第一个点,ABC 为从适当位置开始选取的三个 连续点(其它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每隔 0.02s 打一个点,若重物的质量为 0.5kg,当地重力加速 度取 g=9.8m/s2,由图乙所给的数据算出(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①从 O 点下落到 B 点的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_________J;

②打 B 点时重物的动能为    _________J。

 

某探究小组利用气垫导轨和光电门计时器等装置探究动能定理。他们通过改变滑轮下端的小盘中沙子的质量来改变滑块水平方向的拉力;滑块上装有宽为d的挡光片。实验中,用天平称出小盘和沙子的总质量为m,滑块(带挡光片)的质量为M,计时器显示挡光片经过光电门12的时间分别为△t1△t2

1)在满足___________的条件下,才可以认为小盘和沙子的重力所做的功等于绳的拉力对滑块做的功。

2)实验中还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试写出本次需要探究的关系式______(用测量量和已知量表示)。

3)写出一个减小本实验误差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所示,电容器固定在一个绝缘座上,绝缘座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平行板电容器板间距离为d,右极板有一小孔,通过孔有绝缘杆,左端固定在左极板上,电容器极板连同底座、绝缘杆总质量为M。给电容器充电后,有一质量为m的带正电环恰套在杆上以某一速度v0对准小孔向左运动,设带电环不影响电容器极板间电场的分布。带电环进入电容器后距左极板的最小距离为d/2,则

A. 带电环与左极板相距最近时的速度

B. 此过程中电容器移动的距离

C. 此过程屮电势能的变化量

D. 带电环减少的动能大于电容器增加的动能

 

质量为1 kg的小球以4 m/s的速度与质量为2 kg的静止小球正碰,关于碰后的速度v1v2,下面哪些是可能正确的(  )

A. v1v2m/s

B. v1=-1 m/sv22.5 m/s

C. v11 m/sv23 m/s

D. v13 m/sv20.5 m/s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