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史学大量阎宗临  夏明亮

①1904年阎宗临诞生在山西省一户农民家庭。他自幼喜欢读书,苦于家境窘迫,上小学时经常步行三十多里山间小路到表兄家借书阅读。小学毕业后,父亲想送他到县城里的店铺当学徒,早点赚钱贴补家用。表兄深知这个表弟嗜书如命,读下去可能会挣个好前程,于是主动提出每年资助二十元,这样他的读书生涯才未致中断。1919年,阎宗临考入五台县川至中学,毕业时,化学老师乔松岩先生建议他去北京报考高等师范。当时家里再也拿不出钱来,他就拿着乔先生给的十元钱,孑然一身前往北京。

②因在中学数理化和外语基础太差,阎宗临没有考取高等师范,坐困愁城,维持生活成了问题。经朋友劝说,他报考了梁漱溟先生在山东曹州开办的重华书院,斩获第一名。梁先生爱才心切,亲自到旅店看望。得知阎宗临的困境后,他慷慨允诺为这个穷学生负担食宿并免除学杂费。

③重华书院的课程以儒学、佛学和印度哲学为主。阎宗临试读了一段时间,对这些课程提不起兴趣,还是想读文学或历史学。他思虑再三,毅然向梁先生辞行。梁先生不阻青年人之志向,欣然放行。这段相处虽时间不长,但梁先生那渊博的学识、宽厚的为人,给青年阎宗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④一个偶然的机会,阎宗临结识了留法归国的学生华林。华林得知阎宗临想读“洋书”的理想后,竭力劝说他赴法勤工俭学,并应允代他在法国联系工作事宜。

⑤历经一个多月的海上颠簸,阎宗临终于到达法国马赛港,通过法华教育会进入公学开始学习法文,同时打一些零工维持生计。经历了整整五年的打工生涯,阎宗临于1929年冬天正式注册为瑞士伏利堡大学文学院学生,主攻欧洲古代和中世纪的历史和文化课程。

⑥拉丁文晦涩深奥,在语言学界有“死文字”之称。学校规定,东方国家的学生可以免修拉丁文,学校里几位日本籍学生知难而退,申请免修,只有阎宗临这个中国学生硬着头皮选修了拉丁文。在阎宗临看来,这不仅是因为要获得伏利堡大学的文学硕士学位,必须通过拉丁文考试,更是因为西方历史原著大多是用拉丁文写成的。不学通拉丁文,就无法真正理解欧洲古代的历史和文化。本着“触摸欧洲文化灵魂”的精神,经过三年多的刻苦学习,阎宗临熟练地掌握了拉丁文,听说读写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1933年夏,阎宗临获得瑞士国家文学硕士学位。

⑦1929年11月,阎宗临拜访了心仪已久的罗曼·罗兰先生。在一间堆满书籍的接待室里,他与罗曼·罗兰开始了一场超越年龄、语言、国籍等诸多界限的敞开心扉的畅谈。他们从托尔斯泰谈到中国的辜鸿铭,从《阿Q正传》谈到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两人越谈越契合,越谈越投机。罗曼·罗兰非常仰慕中国的古老文化,深为欧洲人对中国的不了解而感到惋惜。

⑧1937年7月,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阎宗临再也无法在书斋中安坐下去,他毅然向岱梧校长辞行。校长再三挽留,说瑞士是中立国家,不会有战争的危险,而且他可以帮助阎宗临取得瑞士国籍。阎宗临婉言谢绝了,他说:“国家有难,留在国外怎能安心?外国人也会看不起你!”

⑨回到战乱中的故乡山西,阎宗临面临两个选择,一是到阎锡山的太原绥靖公署担任外文秘书,一是到山西大学担任教授。作为受过西方民主文明洗礼的自由知识分子,阎宗临理所当然地选择了后者。

⑩1938年6月,阎宗临应广西省教育厅厅长李任仁之邀,赴桂林受聘出任广西大学历史系教授。身处战乱之中,面对亡国灭种的危险,阎宗临决心用自己的全部心血,为保存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贡献一份华夏学人的绵薄之力。正如他在《罗马史》自序中所写的那样:“一个读书人,在那离乱之时,外面秩序破坏如同沙漠中的生活,所可求者,只有设法安定内心的纪律,埋头工作,我运用这种愚蠢的认识,试将所授之罗马史,整理成书。这并不是一种如何新奇的著述,这只是一个清苦的中国教授,苦守他的战时岗位……”

在桂林的六年是阎宗临一生中学术成果最为丰硕的时期。在教学之余,他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写作了大量学术论文,在他去世后结集为《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欧洲文化史论》《中西交通史》三部著作,共计六十余万字。

阎宗临在欧洲生活十三年,其中五年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对欧洲社会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他刻苦攻读欧洲的历史和文化,从本科直至博士,对欧洲又有深刻的理性认识;加之他又有深厚的国学根底,真正实现了中西会通,因此他的学术著作被史学界誉为“多年来罕见的一种真学术”,而且这些著作又大多是在他四十岁之前完成的,这在20世纪的史学界真可谓凤毛麟角,“大师级学者”的称号对他而言实属当之无愧。

(摘编自夏明亮《阎宗临:史学大家的辉煌与遗憾》)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阎宗临家境贫寒,由于他聪明好学,成绩优异,所以多次得到别人的帮助。表哥每年资助他二十元,中学老师乔松岩以实际行动支持他赴京参考,梁漱溟先生免除他的学杂费。

B. 因为对重华书院的课程没有兴趣,阎宗临便离开了重华书院。他虽然与梁漱溟先生相处的时间不长,但梁先生对他的影响并不小。

C. 虽然拉丁文有“死文字”之称,但阎宗临为了真正理解欧洲的古代历史和文化,毅然选修了拉丁文。通过他的刻苦学习,终于熟练地掌握了拉丁文。

D. 罗曼·罗兰仰慕中国的古老文化,对中国近现代文化也相当熟悉,但他还是为自己不能更深入地了解中国而内疚,为欧洲人不了解中国而惋惜。

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 阎宗临初中毕业后,拿着乔松岩老师资助的十元钱,只身一人前往北京报考高等师范。这为他后来成为史学大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B. 阎宗临回国后,拒绝了外文秘书一职,而选择了山西大学教授,说明他对当时国民党统治缺乏民主的强烈不满,以及他对民主的追求和向往。

C. 阎宗临说“我运用这种愚蠢的认识”“苦守他的战时岗位”表明他在国家离乱之时,以一个文人的方式,尽自己最大的可能,为国家排忧解难。

D. 为了能更好的了解欧洲社会,有助于自己更好地攻读欧洲的历史和文化,阎宗临长期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经历了五年的打工生涯。

E. 阎宗临的学术著作被誉为“一种真学术”,其中重要的原因是他将深厚的国学与对欧洲社会、历史、文化的理性认识融合起来,实现了中西会通。

3.阎宗临并没有因为梁漱溟先生对他优待而违心地留在重华书院学习,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杨老实吃名菜

李德泽

杨老实今年70多岁了,一生都是在农村偏僻的山旯旮里度过的,正宗的乡巴佬。

近来,他儿子当了局长。在一个双休日,局长开着小车回老家,把他接到城里去享享福,报答养育之恩。

乡间“茅屋出公卿”,杨老实自然高兴,也就随小车进了局长之家。

局长对读高中的儿子说:“我没有空闲。你就陪爷爷到城里各个地方去逛一逛。爷爷老了,你把钱管好。他想吃什么就买什么吧。”

于是,孙儿陪着杨老实逛街。中午,孙儿牵着爷爷的手,走进一家名菜大酒楼,在豪华的餐厅内入坐。服务小姐走来递给一本名牌菜谱说:“你们要吃什么菜,请点吧。”

孙儿就说:“爷爷,你喜欢吃啥就点啥,我付钱就是了!”杨老实翻开菜谱一看,感到菜名很新鲜,一连点了5个菜。

不一会儿,服务小姐就端菜上桌。杨老实一看,顿觉奇怪,就指着一个个细瓷盘子问是什么菜名。服务小姐也就指着一个个盘子甜甜地做了介绍。

杨老实终于明白:“母子相会”,原来是凉拌的煮熟黄豆铺底,上面放着豆芽。“小二黑结婚”是在盘子里放了两个剥去黑壳的皮蛋。“青龙卧雪”是盘子里装点白糖,上面放一根青黄瓜。“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居然是红烧猪蹄,然后在四周镶一圈香菜。“一国两制”竟然是一盘煮花生米和炸花生米。

杨老实望着菜,默然沉思:这些东西,也不过是我们乡下常吃的东西而已。城里有文化的人真聪明,取些怪好听的名字。

服务小姐又送来一瓶酒,开瓶盖倒了两杯,放在他俩的面前,然后飘然而去。

孙儿一边给爷爷拈菜,一边劝爷爷喝酒。杨老实喝了两口酒,感到不舒服道:“这是什么酒?怎样像潲水味呢?”

孙儿笑着说:“爷爷,这是名牌啤酒,不太醉人,喝习惯了就好喽。”

杨老实拈菜入口,皱着眉说:“这菜也少,味道也不合我的口。”

孙儿接上话:“爷爷,如今不像以往那些年成了,图多填肚子。现在好多人都讲究玩味了,还都讲究档次哩!你多吃几次,习惯了就合口味了。”

酒毕。孙儿说:“爷爷,再吃碗名牌‘羊拉面’吧?”

杨老实心想:羊怎么拉面呢?稀奇。又是啥鬼名堂?我得看看。想到此,他就答道:“要得。”

孙儿叫来服务小姐,立马就端来两碗“羊拉面”。杨老实用筷子一撬,竞没有一片羊肉,直问服务小姐是何道理。小姐灿然一笑说:“做面条的师傅姓杨。杨师傅有一手做面条的绝技,在食品技艺大赛上获过金奖,已成名人。以名人作广告,就将面条命名为‘羊拉面’喽。”

杨老实听完,叹了两口气:“唉!唉!真会骗人。”

吃罢。杨老实看见孙儿摸出三张100元钞票,买单结了账。他一下子头昏眼花,惊呼:“怎么这么贵哟!我们乡下要卖好多谷子才够哟!”

孙儿劝道:“爷爷,你辛苦一辈子,爸让你享受享受!”

杨老实愤然道:“我再也不来享口福喽!真是‘名菜’宰我们乡巴佬没商量。我还是回乡下去吃原汁原味的好!”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 局长儿子开着小车接老人进城享享福,要报答养育之恩,可老人来后,局长却说白己没空,实际上这是一种托辞,表明局长眼里只有权钱,没有真正的孝心和亲情。

B. 小说塑造杨老实人物形象的时候,综合运用了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多种描写手法,使形象更为立体、饱满。

C. 小说语言口语化、个性化,如“你们要吃什么菜,请点吧”、“不太醉人,喝习惯了就好喽”、“怎么这么贵哟”等,具有鲜明的情感倾向和民族特色。

D. 小说最后以“杨老实愤然”作结尾可谓匠心独运,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让人回味无穷。

E. 对比是本文主要的表现手法,如杨老实的“老实”和城市人的“聪明”、儿子的初衷和拙劣的结果、杨老实的高兴而来享口福和最后心的煎熬等都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有力地凸显了主题。

2.小说的立意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但对于小说的批判性主题,人们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在批判城市的不“老实”现象,也有人认为是在批判杨老实为代表的农村人的“太老实”思想。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茶史

郑培凯

上古时代,茶在中国的植物图谱中已经出现,但是最早时,茶属于药品,或者属于菜蔬,一直到了唐代,随着茶叶的广泛种植和行销到了游牧民族地区,茶才正式成为中国人的日常饮用之物。这时候,陆羽创立了完整了茶叶科学体系,规范了饮用方法,包括提出了“茶有真香”的核心观念。根据一些古籍记载,战国时候,四川一带已经有饮用茶的习惯,秦灭蜀后,将之带出来,这里也是古茶树的发源地之一,符合“南方有嘉木”的说法。

到了三国魏晋时代,浙江和江南普遍种茶,饮茶人也增加,不再属于贵族专利,扩展到士大夫阶层,用以待客。当时也做成饼,叶片大汁不能黏合的就用米汤去黏合,喝的时候先去研磨,然后用沸水冲泡,还没有形成唐时那种复杂精美的饮用法。不过当时长江流域尤其是中下游,已经很普及饮用茶了,包括对器物和水都有讲究,但是饮用方式还比较古朴,茶处理如同蔬菜,放在水里煮喝,加各种香料与佐料,基本上就像蔬菜汤。属于实用阶段。唐之后,茶饮不再是实用主义,而是上升到了精神领域,这就成就了“饮茶之道”。茶之流行,除了交通和社会原因,也包括禅教大兴,在参禅过程中,为了提神不寐,也为了打坐,很多寺庙推广喝茶。当时禅宗影响很大,又影响到了民间,渗透特别广泛。

宋代茶书和茶人的世界首先在宫廷,当时宫廷的饮茶习惯非常发达,制作茶的技术比之唐代还要复杂。先是龙凤团,后来发展到石乳、白乳,再后来又有小龙团,以及各种密云龙、瑞云祥龙,越来越精细,层出不穷。当时的点茶手法是水和茶要用得恰当,比例均匀,否则就表面的沫饽不匀。还有斗茶法,没有水痕的最佳。为了达到效果,建立了一套新的系统,包括茶叶制作、茶叶击拂、茶叶品饮、器物优略,都形成了仪式和系统。

明代的士大夫阶层讲究品茶,与品茗环境和制茶都有很大联系,构成了一种发达的品茗体系,所以明朝成为中国茶的复兴时代。品茶的情趣方面,一是恢复了唐宋赏茗器的乐趣,对茶饮的程序和器物的雅洁再三致意,不因为明使用紫砂壶为主的相对简单的品茗体系,就不欣赏器物了、不对茶器物有追求了。另一方面,着重性灵世界,追求品茶所带来的心灵的修养的提升,期待有和谐之境界。

清代基本上延续了明朝的饮茶方式,有两件事情值得一提。一是茶碗越来越少,到了最后就成了基本使用青花杯,或者白瓷杯,紫砂壶成了最主要的泡茶工具;二是福建工夫茶的出现,导致了小紫砂壶的流行,这都是明清的茶事重点。但是随着清中期后民生的凋敝,整个的品茗雅趣开始走向没落,走了下坡路。尤其是1890年之后,基本上没有人有心思提及品茗雅事了。这之后,战乱频繁,革命事起,品茗之趣长期无人提及,结果现在很多中国人觉得茶道是日本的国粹,与中国文化无关,这也是历史失落太久的缘故。大多数中国百姓用大杯冲泡茶,倒是也符合质朴之道。

(选自《醒狮国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茶在上古时代的中国植物图谱中已经出现,古籍记载的战国时期四川一带已经有了饮用茶的习惯等可以说明蜀地是古茶树的发源地之一。

B. 三国魏晋时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已经普遍饮茶,随着茶叶的广泛种植以及行销到游牧民族等,茶在唐朝时期真正成为国人日常饮用之物。

C. 宋代宫廷的点茶和斗茶是烹茶的方式,但因有着一定的系统和仪式而成为精神领域的享受,这说明整个宋代的茶书和茶人的世界在宫廷。

D. 清代中期后,民生凋敝,整个品茗雅趣走向没落,基本没人提及品茗雅趣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很多中国人认为茶道是日本的国粹。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在茶饮上升到精神领域陆羽有着重要的贡献,他创立了完整茶叶科学体系,规范了饮用的方法,提出了“茶有真香”的核心观念。

B. 饮茶开始时是属于贵族专利,后来饮茶扩展到士大夫阶层,但饮用方式比较古朴,茶处理如同蔬菜,没有唐代复杂精美的饮用法。

C. 唐代茶的流行除了社会原因和交通外,还与禅教的兴盛有关,很多寺院推广喝茶来提神不寐,因禅宗的影响很大,最终就影响刘民间。

D. 现在大多数中国百姓都是用大杯冲泡茶叶,这很符合古伐的质朴之道,但因历史原因,我们祖先创造的茶道已与中国文化无关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茶最初被认为是菜蔬等,所以饮茶的方式与后来大不相同,十分有生活气息,在三国魏晋时就是放在水里煮,再加香料和佐料。

B. 唐代在制茶技术没有宋代复杂,到明代制茶技术有了更高的发展,构成了一种发达的品茗体系,使明代成为中国茶的复兴时期。

C. 明朝品茶的情趣不仅是品味茶叶香味,更重要的还有通过品茶带来的心灵的修养的提升,当然在饮茶时还会像唐代一样赏茶具。

D. 清代在品茶上有着自己的特点,如茶碗变得更加小,基本使用青花瓷、白瓷杯,紫砂壶成为主要泡茶工具,福建功夫茶出现等。

 

王熙凤是贾府的内管家,是远近闻名的“凤辣子”,请根据下面的文字,以整齐的句式概括王熙凤出场时的气势和排场,不超过20字。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标点符号往往能引发人们的联想,例如:“省略号像一条漫长的人生道路,等着你去书写它留下的空白。”请以一种标点符号(省略号除外)为描述对象,写一个比喻句,形象地阐发某种生活道理。

 

语,由谜面和谜底构成。请参考下列谜语设谜的方式,写出相应的谜面或谜底。要求:谜面具有艺术性、暗示性和指向性。

例:谜面:夜半钟声(打一成语)→谜底:一鸣惊人。

(1)谜面:__________(打一地名)→谜底:乐山。

(2)谜面:神舟六号游太空(打一艺术品)→谜底: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邹明府游灵武

贾  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乎打箩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般一物,却不住的乱幌。刘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什么爱物儿?有甚用呢?”正呆时,只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不防倒唬的一展眼。接着又是一连八九下。方欲问时,只见小丫头子们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周瑞家的与平儿忙起身,命刘姥姥“只管等着,是时候我们来请你”。说着,都迎出去了。刘姥姥屏声侧耳默候。忽见周瑞家的笑嘻嘻走过来,招手儿叫他。

只见门外錾铜钩上悬着大红撒花软帘,南窗下是炕,炕上大红毡条,靠东边板壁立着一个锁子锦靠背与一个引枕,铺着金心绿闪缎大坐褥,旁边有雕漆痰盒。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问道:“怎么还不请进来?”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只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在地下站着呢。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的问好,又嗔着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刘姥姥在地下已是拜了数拜,问姑奶奶安。凤姐忙说:“周姐姐,快搀起来,别拜罢,请坐。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什么辈数,不敢称呼。”周瑞家的忙回道:“这就是我才回的那姥姥了。”凤姐点头。刘姥姥已在炕沿上坐了。板儿便躲在背后,百般的哄他出来作揖,他死也不肯。

这里凤姐叫人抓些果子与板儿吃,刚问些闲话时,周瑞家的向凤姐回话道:“太太说了,今日不得闲,二奶奶陪着便是一样。多谢费心想着。白来逛逛呢便罢,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都是一样。”刘姥姥道:“也没甚说的,不过是来瞧瞧姑太太,姑奶奶,也是亲戚们的情分。”周瑞家的道:“没甚说的便罢,若有话,只管回二奶奶,是和太太一样的。”一面说,一面递眼色与刘姥姥。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脸,欲待不说,今日又所为何来?只得忍耻说道:“论理今儿初次见姑奶奶,却不该说,只是大远的奔了你老这里来,也少不的说了……今日我带了你侄儿来,也不为别的,只因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如今天又冷了,越想没个派头儿,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说着又推板儿道:“你那爹在家怎么教你来?打发咱们作煞事来?只顾吃果子咧。” 凤姐早已明白了,听他不会说话,因笑止道:“不必说了,我知道了。”因问周瑞家的:“这姥姥不知可用了早饭没有?”刘姥姥忙说道:“一早就往这里赶咧,那里还有吃饭的工夫咧。”凤姐听说,忙命快传饭来。一时周瑞家的传了一桌客饭来,摆在东边屋内,过来带了刘姥姥和板儿过去吃饭。

刘姥姥吃毕了饭,拉了板儿过来,舔舌咂嘴的道谢。凤姐笑道:“且请坐下,听我告诉你老人家。方才的意思,我已知道了。若论亲戚之间,原该不等上门来就该有照应才是。但如今家内杂事太烦,太太渐上了年纪,一时想不到也是有的。况是我近来接着管些事,都不知道这些亲戚们。二则外头看着虽是烈烈轰轰的,殊不知大有大的艰难去处,说与人也未必信罢。今儿你既老远的来了,又是头一次见我张口,怎好叫你空回去呢。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我还没动呢,你若不嫌少,就暂且先拿了去罢。”那刘姥姥先听见告艰难,只当是没有,心里便突突的,后来听见给他二十两,喜的又浑身发痒起来,说道:“嗳,我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 周瑞家的见他说的粗鄙,只管使眼色止他。凤姐看见,笑而不睬,只命平儿把昨儿那包银子拿来,再拿一吊钱来,都送到刘姥姥的跟前。凤姐乃道:“这是二十两银子,暂且给这孩子做件冬衣罢。若不拿着,就真是怪我了。这钱雇车坐罢。改日无事,只管来逛逛,方是亲戚们的意思。天也晚了,也不虚留你们了,到家里该问好的问个好儿罢。”一面说,一面就站了起来。刘姥姥只管千恩万谢的,拿了银子钱,随了周瑞家的来至外面,仍从后门去了。             

(选自《红楼梦》第六回  有删节)

1.小说中刘姥姥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2.小说第一段写刘姥姥刚到贾府就见到一个“匣子”的细节,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凤姐接待刘姥姥这门穷亲戚时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有人认为傲慢无礼,也有人认为比较得体。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根据那褐色的三角形的鳍和那摆来摆去的尾显示,他认出这是两条铲鼻鲨。

B. 然而,就那么几秒钟,当我把它放回池水之后,这位鲤鱼“科学家”便突然冒了出来。对于别的鲤鱼,这真是一个奇迹。

C. 正是在这个星球上,我们激发了探索宇宙的热情;也是在这里,我们正在痛苦和不安中    掌握我们的命运。

D. 动物的游戏,究竟是为了“演习”,为了“自娱”,为了“学习”,还是为了“锻炼”?研究者们的看法是否定的。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人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传统节日应该怎么过,主动权还掌握在老百姓自己的手里。               。换句话说,“文化”的目的,本来就在于“化人”——我们怎样对待作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节庆,决定了我们怎样对待“文化”本身,也将决定我们如何对待自己。

①反之则可能让社会群体失去向心力

②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庆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③沦为跟风一族

④对于一个民族而言,契合文化底色的优秀节日习俗

⑤但是如何发挥出节日的最大效能并承载更多文化内涵,则是一件值得再三思量的事

⑥正如优秀的传统文化一样,足以凝神聚气、强基固本

A. ⑤②④⑥①③    B. ⑤③②①④⑥    C. ③①④⑥②⑤    D. ①④②⑤⑥③

 

下列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游记》中孙悟空在龙宫索得金箍棒和一身披挂,惹恼了龙王四兄弟,被告到天庭。玉帝派太白金星下界招安,封悟空为“弼马温”。

B. 《父亲的病》中多次写医生开出的奇特药引,如陈莲河医生开出的最平常的药引是“蟋蟀一对”,而且“要原配”,目的是为了讽刺所谓的名医实际上是误人性命的庸医。

C. 《家》中高老太爷死了,瑞珏也在封建礼教迫害下凄惨死去。觉慧再也不能忍受这个家庭的一切了。他要出走,却遭到了觉新及长辈们的反对,于是他瞒着大哥和长辈们,告别了二哥觉民,只身去了上海。

D. 《三国演义》中的“巧授连环计”写的是庞统向曹操献连环计,表面上是为解决曹军不习水战晕船的难题,实际上是为周瑜火烧战船作准备。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为纪念建党90周年,“唱支山歌给党听”歌咏比赛将于7月1日举行,届时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也将登台参加比赛。

B. 对于那些指责这些学说缺乏理论支持、说她不以实验而以先验方式作一般性推理的人,这表明他们对这一学说缺乏深入认识,还没有掌握其精髓。

C. 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

D. 刘老先生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他这次返乡,主动提出要与部分福利院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留念。

 

填入下文横线处的语句,最妥当的一项是(  

临日,贾母带着贾蓉媳妇乘下一乘驮轿,王夫人在后,亦坐一乘驮轿;贾珍骑马,率领众家丁围护;          ,并放些随换的衣包等件。

A. 婆子丫环等坐几辆车

B. 又有几辆大车,与婆子丫环等坐

C. 又有几辆大车,婆子丫环等坐

D. 几辆大车,又与婆子丫环等坐

 

下列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

B. 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

C. 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D. 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黛玉道:“___________刚念了《四书》。”

②黛玉一见,___________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

③___________我来了,自然只和姊妹同处,兄弟们自是别院另室的。

④老嬷嬷听了,_____________又引黛玉出来。

⑤进入三层仪门,___________见正房厢庑游廊,悉皆小巧别致。

A. (1)只    (2)便    (3)况    (4)于是    (5)果

B. (1)只    (2)就    (3)因    (4)于是    (5)便

C. (1)便    (2)便    (3)况    (4)因此    (5)即

D. (1)才    (2)即    (3)且    (4)因此    (5)就

 

选出加线词语解释全对的一组(   

A. 盛(盛、多)          放(欺诈)       不之谈(常理)

B. 忖度(揣度、思量)     若(忽然)     翰(北极星,代指皇帝)

C. 乖张(偏执、不驯顺)   光(美)         辱(白玉上的污点)

D. 造(帝王的命令)     轩(高)        东施效(皱眉头,代指黛玉)

 

下列加线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清朝一灭亡,那些整天只知提着鸟笼,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也随着完蛋了。

B. 我俩是总角之交,从一起读大学到现在已经认识三十多年了。

C. 家里出了个“混世魔王”,一天也不得安生。

D. 这本宣扬邪教学说的小册子,讲的都是些不经之谈

 

对王夫人“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这话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作者这是为贾宝玉的正式出场敲响的锣鼓,对情节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B. 作者在宝玉出场之前,借王夫人之口揭示了他的叛逆性格。

C. 作者用先抑后扬手法给读者造成悬念,也使黛玉产生宝玉是“怎生个惫懒人物”的猜想。

D. 作者这是借王夫人之口表达自己对贾宝玉的看法。

 

下列句中画线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1)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形体,容貌)尚小。

(2)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有才华且不拘礼节的样子)。

(3)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姿容俏丽)。

(4)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倒也便宜(不应得到的利益)。

(5)可怜(这里指可惜)辜负好韶光。

(6)莫效此儿形状  (样子)。

(7)因此他只说没有这个,不便自己夸张(夸说,张扬)之意。

(8)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疲惫、懒惰)人物。

(9)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近乎荒诞,不合常理)之谈,也没人理他。

A. ①②③④⑦    B. ②④⑤⑥⑦    C. ①③⑤⑦⑨    D. ①②④⑥⑨

 

为下列语段中空缺处依次填上标点最恰当的一项为(    )

宝玉道①《古今人物通考》上说②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③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④

A. ①,“  ②,“  ③。”  ④!”    B. ①:“  ②:‘  ③’。  ④”!

C. ①,“  ②,   ③  。  ④!”    D. ①:“  ②:‘  ③。’  ④!”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轩峻壮丽 华冠丽服 鬓发如银    B. 腮凝新荔 鼻腻额脂 彩绣辉皇

C. 顾盼神飞 孽根祸胎 甜言密语    D. 浑世魔王 眉尖若蹙 鬓若刀裁

 

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檀木      雕梁画栋      宽慰      敛声屏气

B. 纳罕      放诞无礼      绸缎      蘖根祸胎

C. 沾惹      娇生贯养      惫懒      懵懂顽童

D. 眉稍      瞋视有情      洗漱      行为偏僻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该集团的资金大都是外界筹措,利息职高令人难以想象,然而高额利息使该集团在资金在资金运转上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B. 朝夕相处,谁也不能发生矛盾,但一发生矛盾,就各执己见,争吵不休,互不通融,这其实是一种最愚蠢的见解。

C. 今年4月底,墨西哥和美国的部分地区相继爆发了甲型H1N1流感,世界卫生组织对此高度重视,并迅速采取了一系列紧急应对措施。

D. 因为有了幽默感,他们更善于与其他人沟通,即便表达了反对意见,别人也不会反感。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

A. 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体态、容貌)

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感到奇怪)

B. 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举止轻佻)

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糊涂,不明事理)

C. 那管世人诽谤(无中生有,说别人坏话)

众人忙都宽慰解释(宽解安慰)

D. 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倒也便宜(方便)
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行为放纵,不守规范)

 

下面几个句子是对人物肖像的描写,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

②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

③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④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A. 探春    惜春    李纨    王熙凤    B. 探春   李纨   林黛玉   王熙凤

C. 迎春    林黛玉  王熙凤   李纨    D. 迎春   探春   王熙凤   林黛玉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 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盛,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B. 黛玉便知这方是正经正内室,一条大涌路,直接出大门的。

C. 当日林如海教女以惜福养身,云饭后务待饭粒咽尽,过一时再吃茶,方不伤陴胃。

D. 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下列句子描写林黛玉的是(    )

①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②天然一段风韵,全在眉梢。

③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掉梢眉。④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⑤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⑥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⑦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鼻如悬胆,睛若秋波。⑧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A. ①④⑦    B. ⑥⑧    C. ④⑥⑦    D. ②③⑤

 

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盛(fǔ)      造(chì)      规(ju)

B. (yè)      度(cǔn)      钏(chāi)

C. 弱(què)     纳(hǎn)      沐(guàn)

D. 顽(hān)     嬷(mā)      懒(bèi)

 

请以“长城”为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要求句间语意连贯。可以增删个别字词。

无论是绘制人文政治地图,还是绘制环境资源地图,既不是自然的地貌形态,也不是人类的聚落和交通线的长城,却都被习惯地标上而成为中国“底图”上的一种“基本”东西。

 

王蒙在《蚂蚁的哲学》中这样评价蚂蚁:

第一,永不放弃。对障碍物要么翻过,要么绕道而行。第二,未雨绸缪。整个夏天都在为遥远的冬天做准备。

请你按照这种格式,写出另一种动物的哲学吗?(6分)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