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们要刻苦学习,积极进取,以古人为楷模,焚琴煮鹤,磨炼坚强的意志。

B.高中生读书要养成做笔记的习惯,这样既可以学会寻章摘句,积累一些好词佳句,也可以对精彩段落进行分析,从而提高表达和鉴赏能力。

C.越南国家主席张晋创表示,越中两国在越南抗法抗美斗争中结下的深厚感情矢志不渝,越南政府和人民永远铭记中国给予的宝贵支持。

D.北大人民医院医生何权瀛认为“北京咳”一词是对北京的极度侮辱,网友表示“香港脚”、“东京热”等病名作为行业术语已经多年,当地人民都很淡定。一个专业术语涉及地方名应该是无可厚非的。

 

一位老年妇女与世长辞,殡仪馆收到多副挽联,其中有三副分别是逝者儿子、女婿、侄子送的,均未署名,根据其内容张贴正确的一项(   

①我欲招魂,四五日苦雨凄风,问归何处?情怜犹子,数十年嘉言懿范,痛想生平

②梦断北堂春雨萱花千古恨,机悬东壁秋风桐叶一天愁

③获选昔乘龙犹记东床惭坦腹,游仙今驾鹤那堪北堂仰遗容

A.①挽伯母 ②挽岳母 ③挽母        B.①挽岳母 ②挽母   ③挽伯母

C.①挽母   ②挽伯母 ③挽岳母      D.①挽伯母 ②挽母   ③挽岳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草婴:一生只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赵兰英

草婴本姓盛,名峻峰。草婴是他1942年发表第一部文学译作《老人》的笔名。“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草婴喜欢白居易的这首诗,这个笔名伴随他一生。草婴就像一颗生命力顽强的草,一生数次遭遇厄运,但他一次次闯过来了。支撑他穿闯过难关的是什么?是他品格中造就的坚韧和执着,是他内心充盈的从容和淡定。

14岁那年,草婴考上上海的雷士德工学院附中。这是英国人办的一所学校,主修英语。可是草婴不满足,还想再学一门外语。那个年代的中国,苏联是进步、光明的象征。草婴看到一些关于苏联的通讯报道和文学作品,非常兴奋,由此产生强烈愿望:学好俄语,把它们翻译过来,让更多的人对这个新兴的国家有更多的了解。

在一次社会活动中,草婴认识了中共地下党员姜椿芳。姜椿芳是一个俄文通,知道草婴在学俄文,便热情地给予辅导。1941年8月,上海地下党和苏联塔斯社主办的《时代》周刊出版,主要登载有关苏德战争的电讯、特写、通讯、述评及战争题材的文艺作品。姜椿芳是这份刊物的实际负责人。那时,上海没有几个人懂俄文,姜椿芳就让草婴为《时代》翻译一些稿子。草婴显得不自信,姜椿芳鼓励他:“翻翻就会了,你翻好后,我来校阅。”由此,在姜椿芳这位大翻译家、出版家、社会活动家的指引下,草婴走上翻译之路。

在群星璀璨的俄罗斯文学中,草婴最喜欢、翻译最多的是托尔斯泰和肖洛霍夫的作品。他说:“我为什么特别看重肖洛霍夫和托尔斯泰呢?因为我感到,从他们的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人道主义的思想、人性的光辉是最强烈的。我感受到中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特别需要培养和唤醒人性的光辉。”

然而,“文革”一开始,对肖洛霍夫的批判,各级报纸铺天盖地,说他是苏修文艺的鼻祖、人民的死敌等等。被批判为吹鼓手的草婴,丝毫不惊慌:你批你的,我信我的。有朋友劝他,把肖洛霍夫和托尔斯泰的原著和一些外文书籍统统销毁,或者送到废品回收站去,争取主动。他却这样回答人家:“他们要来销毁,我没办法。但是,我自己绝不会销毁的。”免不了,他被批斗、被隔离。

草婴内心非常坚韧,而且逻辑思维能力很强。什么事,到了他这里,谁是、谁非,谁对、谁错,谁高、谁低,谁轻、谁重,谁先、谁后,他都看得清清楚楚,想得明明白白。翻译家傅雷,被扣上“右派”帽子,有关部门让草婴写材料揭发,他一个字没写。草婴后来说:“我当时就这样想,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是坏人呢?他们是对国家有贡献的人。一个人,尤其是知识分子,要有良心。我不能昧良心,人家是好人,一定硬说他们是坏人。”在草婴的人生信条上,有这样几个字:心、脑、眼、骨。具体说,心,就是良心。没有良心,什么卑鄙无耻的事都做得出。脑,就是要有自己的思考、分析和判断。眼,就是要观察,明辨是非。骨,就是脊梁,任何时候要挺得直。

1975年,又一场灾难降临。瘦得体重只有90来斤的草婴,被叫去扛水泥包,一包水泥100来斤。扛了一包又一包,一次,他人还没站稳,车上的人就把水泥包压在他的肩上。他只听到腰背部“喀嚓”一声,人就昏倒在地。第十二节胸椎压缩性骨折!他是“牛鬼蛇神”,没有资格住院,只得回家。躺在木板床上,一动就痛入骨髓。结果,在木板床上吃喝拉撒一年之久,被折断了的胸椎骨,才愈合起来。这种非人的生活,有几人能挺过来?

支撑他的,就是内心那份坚韧、那份淡定。他认为,人这一生注定有许多磨难,重要的是要有韧性,挺过去。躺在木板床上,他每天给自己“打气”:坚持、坚持,一定要渡过难关!

因为不拿工资,没有级别,这位大翻译家看病也成问题。很多人知道,巴金是中国作家中唯一不拿工资的专职作家。其实,在翻译界,还有草婴、罗稷南、傅雷、满涛、萝海,不拿工资,不定级别,不进国家编制,靠翻译稿费生活。因此,在很长时间,草婴不享受任何医疗待遇,生病后只能在街道小医院诊治。

其实,草婴也有机会成为国家编制人员,并且当官。但是,他放弃了。那是1977年,文学春天来临之际,上海筹办上海译文出版社。那天,市委宣传部领导来到草婴家里,请他出任总编辑。他也有机会,从事外交工作。但是,他放弃了,对于国家编制和当官,他看得很淡,他选择的路子不会改变。

草婴说:“一个人的一生其实并不很长,所谓人生苦短,讲的就是这个意思。能集中你所有精力,在你的一生中做好一件有意义的工作,那就算不错了。”就是这份淡定、从容,使他内心安静,不目迷五色心分四处,更不会怀疑和后悔自己的选择与执着、坚定。

放着总编辑位子不坐,草婴有“私心”:集中时间和精力,系统翻译托尔斯泰的作品。他说:“我认为是正确的,就把全部精力、时间都放到这上面去,其他事情一律都推掉。从18岁开始,我首先考虑的就是有限的精力、时间,怎么能够用到对社会、对人民最有益的工作上面。因此,我对时间的吝啬,也可以说节约,像犹太人节约金钱一样。”

整整20年,他埋首于托尔斯泰所描绘的世界里。他每天早晨6点半起床,早饭后,进入书房,开始工作。亲朋好友来访,他也是坐一会儿,就说:“对不起,我要上班了。”不待人家反应,就自顾自地走进书房。他的长女不幸患上癌症,卧室与草婴的书房仅一步之遥。一边是女儿痛苦的呻吟声,一边是父亲笔头的沙沙声。草婴没有停笔!老年丧女,草婴该忍受多大的煎熬?他挺住了。他想,不能因为女儿,影响工作。否则,就是“双重损失”!正在进行中的《托尔斯泰小说全集》翻译,是他生命中的另一个孩子!

草婴严谨的翻译态度在翻译界有口皆碑。一般翻译一本书,他先把原作看过几遍甚至十几遍,弄懂弄清所有人物关系,所有情节起源,甚至做卡片。比如,《战争与和平》中的人物就有559个。草婴给每个人做一张卡片,姓名、身份、性格特点,与其他人的关系等,一一写在上面。同时,他还要熟读有关俄罗斯历史、哲学、宗教、政治、军事、风俗等方面的书籍。直到把整部原作理解透了,烂熟于心了,他才动笔翻译。即便如此,对一个词、一句话的推敲,他还要反复多遍,直到满意为止。也许人们不相信,一年365天,草婴没有一天不翻译。12卷本的《托尔斯泰小说全集》,他花了20年的时间!他每天的翻译速度是:1000字!他的每个字,是用心血“呕”出来的。

草婴认为,一个文学翻译家是原著作者和译文读者之间的桥梁,他必须时时刻刻想到他们,对他们负责。他说:“我做了一辈子的翻译,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成功的经验。我平生只追求一点,那就是: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自己非常喜欢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所以盛峻峰便以“草婴”作为自己一生的笔名,而草婴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确实与草相似。

B草婴走上翻译之路的主要因素有三个,一是他不满足自己已学的的知识,二是当时苏联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印象,三是姜椿芳的鼓励和指引。

C草婴宁可被批斗、被隔离,也不听朋友劝告,把托尔斯泰和肖洛霍夫的作品等外文书销毁或送废品回收站,说明他不懂权宜之计,也表现他执拗的性格。

D草婴把自己的翻译工作看得比女儿的健康和生命都重要,听着隔壁女儿痛苦的呻吟,他竟然能安心翻译,似乎有点不近人情,让人难以理解。

(2)草婴的翻译工作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草婴的“坚韧和执著”与“从容和淡定”是什么关系?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结合材料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曲两阕

詹姆斯·乔伊斯

埃林先生脸红得像朵野玫瑰,嘴角来回抽搐,透露出一个侏儒的满腔恼怒。他直冲大汉的脸不停地晃着拳头:

“法灵腾,你这无礼的恶棍!你得为你的失礼行为向我道歉,要不你就得马上离职!”

大汉感到自己的处境真够呛。他不得不为自己的行为卑躬屈膝地向埃林道歉,但是他更知道,今后的办事处将要变成多么叫他难受的一个马蜂窝。他还记得埃林用什么办法把小皮克赶出了办公室,好腾出位子来安插自己的外甥。他愤怒,口渴,想报复,他气自己,也气所有其他的人。

大汉感觉到他魁伟的身体又在渴望着酒店的松快了。雾气开始使他感到寒冷,他心里在琢磨能不能到奥尼尔酒店去央求派特。他最多只能求他借一个先令,而一个先令根本不顶用。不过他必须想方设法搞钱:他已经把身上仅剩的一个便士买了那杯黑啤酒,再一转眼就会太晚,到哪儿都弄不到钱了。正当他随便摸着表链,忽然他想起了弗利特街上的当铺。就这么办!他怎么早没想起来?

他快步穿过法学会拱门下的夹道,嘴里喃喃地自言自语:让他们见鬼去吧,他今晚上可要好好乐一下了。当铺的店员说五先令,但是货主坚持要六先令,最后这六先令如数给了他。他喜洋洋地走出当铺,把硬币搭成一小摞夹在大拇指和另外几个指头中间。他穿过人丛,带着满足而得意的心情观看这一片熙熙攘攘,同时派头十足地注视着过路的女职员们。他的鼻子已经闻到了柠檬甜酒袅袅的香气。他一边往前走一边想着用什么词句把傍晚的风波讲给伙伴们听:

“就这样,我只是瞅着他——很冷静,你们知道,再瞅瞅他。跟着我又回过头来瞅瞅他——不慌不忙,你们知道。‘我认为,这样问我不合适吧。’我说。”

诺息·弗林正坐在戴维·伯恩酒店他向来坐的地方。他听完这个故事以后,请法灵腾喝了半杯酒,说这是他听到过的最出色的趣闻。法灵腾回请了一次。不一会,奥海勒闰和派迪·莱纳德进来,法灵腾把故事向他们又讲了一遍。奥海勒闰请大家喝热麦芽酒,还讲了他在芳斯街凯伦公司怎样顶撞主任的事,但是他承认他的对答不如法灵腾说得机灵。法灵腾听罢,再请大家干一杯。

后来,他们又转到苏格兰酒家,苏格兰酒家关门以后,他们又上玛里根酒店。

他开始咒骂自己缺钱,咒骂自己请了这么多轮酒,尤其是请武打闹剧艺人威泽斯喝的那些威士忌和矿泉水。

威泽斯正露出他的双头肌给大家看,法灵腾也照样挽起袖子。两人同意比一次臂力。比赛开始,威泽斯慢慢把对方的手扳倒在桌上。被这么个毛头小伙子击败,法灵腾又羞又恼,那张紫膛脸更紫了。

“不兴把身上的重量压过来。要玩得正派。”他说。

“谁不正派?”对方说。

“重来,三战两胜。”

比赛重新开始。他们的手和胳膊都使劲地哆嗦。经过好一阵鏖战,威泽斯慢慢又把对方的手按在桌上。观众中轻轻发出一阵喝彩声。站在桌旁观战的一个跑堂涨红了脸,朝胜利者点点头,用一种不懂世故的亲热口气说:

“啊!这才是本事!”

“你懂得个屁!”法灵腾转向那人,恶狠狠地说,“你插什么嘴?”

他憋了一肚子闷气和报复情绪。他感到丢脸、不满,他甚至不觉得什么醉,而衣袋里只剩了两便士。他诅咒一切。他在办公室里毁了自己的前程,当掉了怀表,花光了钱,却连醉都没醉,还丧失了大力士的名声,两次败给一个毛孩子。

回到家里,他看到灶里的火灭了,使劲儿用手杖揍儿子,“哼,看你下回再让火灭掉!”

“哦,爸!”孩子哭喊着,“爸,别打我,我要……我要替您念一遍万福马利亚的祷告……,你要是不打我……”

(选自《都柏林人》,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作者怀着极大的同情,运用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塑造了一个底层小人物形象,展现了其生活的艰辛和不幸,有力地抨击了社会的不公。

B.法灵腾用表链当了六先令后,“派头十足地注视着过路的女职员们”,这一细节典型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他心存不良、猥琐健忘的精神状态。

C.法灵腾不顾自己身份卑微,敢于得罪上司,事后不得不道歉,最后更为自毁前程而沮丧不已,融勇敢和怯懦于一身,人物真实可信。

D.奥海勒闰讲自己顶撞主任的事,承认自己的对答不如法灵腾说得机灵,以此来反衬法灵腾口才出众,能言善辩,突出其不被重用的不幸。

E.小说最后以儿子的央求作结颇见匠心,说明儿子深知其父屡遭不顺,故以“替您念一遍万福马利亚的祷告”为条件央求父亲不打自己。

(2)联系全文,评价法灵腾这一人物。

(3)小说中的对比手法运用得十分成功,请结合文本试作分析。

 

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的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儒家思想一脉相承。《鱼我所欲也》中的名句“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与孔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涵相似。

(3)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描绘昼夜交替,蕴含着生活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欧阳修

南雁依稀回侧阵①,雪霁墙阴,遍觉兰芽嫩。中夜梦余消酒困,炉香卷穗灯生晕。

急景流年都一瞬,往事前欢,未免萦方寸②。腊后花期知渐近,东风已作寒梅信。

【注】①侧阵:侧行而飞。②方寸:代指心。

1.请简要赏析上片的写景艺术。

2.结句“腊后花期知渐近,东风已作寒梅信”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之。白益傲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进、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傍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有文集二十卷行世。或云凉武昭王暠九世孙也。

选自《唐才子传校笺》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颂一篇      奏进献

B.尝大醉      上:走上。

C至庭下     

D.妃则       通“阻”阻止。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说明李白“傲放”的一项是   

①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②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 ③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 ④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 ⑤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

⑥著宫锦袍坐傍若无人

A②③⑤  B.①②④  C.②④⑥  D.①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李白是李母梦见太白星而生下来的因而用“白”作他的名用“太白”作他的字。李白从小便天赋过人十岁就通五经、贯六艺诗笔生花为人称道。

B贺知章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并与其诗酒为乐后来靠贺知章在唐玄宗面前的推荐李白得以步入仕途担任翰林供奉。

C.在朝堂上,“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在华阴县,使县宰惊愧,叩拜致歉;在渡船上,与御史崔宗之共处,着锦袍而坐,旁若无人。这都说明李白的确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D李白曾有恩于郭子仪当他受永王璘事牵连入狱时郭子仪“请官以赎”皇帝改判为流放夜郎。李白晚年喜好黄、老学说不幸的是醉酒捉月沉水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

(2)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把快感、联想当作美感,是一般人的误解。有一种误解是学者们所特有的,就是把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拿莎士比亚这门功课来说,英国教授整年讲“版本的批评”,莎士比亚的某部剧本在哪一年印第一次“四折本”,哪一年印第一次“对折本”?他们对来源和作者生平也很重视:莎士比亚读过什么书?《哈姆雷特》根据哪些书写的?哈姆雷特是不是作者现身说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者们埋头于灰封虫咬的故纸堆中,寻找片纸只字以为至宝。

这些功夫属于“考据学”。教授只做这种功夫,至于学生能否欣赏剧本本身,并不过问。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却不是欣赏。欣赏之前要有了解。只就欣赏说,版本、来源以及作者生平都是题外事,因为美感经验全在欣赏形象本身。但就了解说,这些历史知识却非常重要,要了解《洛神赋》,就不能不知道曹植和甄后的关系;要了解《饮酒》诗,就不能不先考定原本中到底是“悠然望南山”还是“悠然见南山”。但若只了解而不能欣赏,则没有走进文艺的领域。

富于考据癖的学者难免犯两种错误。第一种错误是穿凿附会。他们以为作者字字有来历,便拉史实来附会它。他们不知道艺术是创造的,虽然可以受史实的影响,却不必完全受其支配。第二种错误是因考据之后,便袖手旁观,不肯染指,而我对于考据家的苦心孤诣虽十二分地敬佩、感激,但我认为,最要紧的事是领略它的滋味。

在考据学者们看来,考据就是文学批评,但是一般所谓的文学批评,意义实不仅如此。

文学批评向来有派别的不同,文学批评的意义也不一致。区分起来,除开上述帮助了解的文学批评,主要还有两类。

第一类是“法官”式的文学批评。“法官”要有“法”,也便是“纪律”,“法官”式的学者心中预存几条纪律,用来衡量一切作品,符合的就是美,违背的就是丑。他们向作家下批语说:“亚里士多德说过坏人不能做悲剧主角,你何以要用一个杀皇帝的麦可白?”第二类就是近代法国印象主义的文学批评。这一派学者可说是“饕餮者”:只贪美味,尝到美味便把印象描写出来,法郎士说:“依我看来,文学批评和历史一样,只是一种给深思好奇者看的小说;一切小说,精密地说起来,都是一种自传。凡是真正的文学批评家都只叙述他的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这是印象派文学批评家的信条。他们主张,文学批评应当是艺术的、主体的,各人应以自己的嗜好为标准。

“法官”式的文学批评所持的是“批评的态度”,印象派的文学批评所持的是“欣赏的态度”,它们是相反的。批评的态度是冷静的,不杂情感;欣赏的态度则注重我的情感和物的姿态的交流。批评的态度须用反省的理解;欣赏的态度则全凭直觉,批评的态度预存美丑的标准,把我放在作品之外去评判它的美丑;欣赏的态度则忌杂有任何成见,把我放在作品里面去分享它的生命。遇到文艺作品如果始终持批评的态度,则我是我而作品是作品,得不到真正的美感经验。比如看一幅图,内行有内行的印象,外行有外行的印象,它们的价值是否相同呢?文艺虽无普遍的纪律,而美丑的好恶却有一个道理,遇见一个作品,只说“我觉得好”还不够,还应说出觉得好的道理。

总之,考据、批评都不是欣赏,但是欣赏却不可无考据与批评。有的人太看重考据和批评的功夫,有的人又太不肯做脚踏实地的功夫,以为有文艺的嗜好就可以谈文艺,这都是很大的错误。

(摘编自朱光潜《考据、批评与欣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于文学作品的欣赏,一般人把阅读产生的快感、联想当作美感,学者们则认为考据和批评就是欣赏,二者都是误解。

B.学者们埋头旧书籍、资料来寻根究底,下一些考据学的功夫,获取相关历史知识,这些工作对于欣赏是有帮助的。

C.从欣赏层面来说,了解作品的版本、来源以及作者生平都是题外事,并没有进入作品本身,也不可能获得美感经验。

D.真正走进文艺的领域,则欣赏《洛神赋》,就弄清曹植和甄后的关系;欣赏《饮酒》诗,就考定原本中到底是不是 “悠然见南山”。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以为作者字字有来历,苦心孤诣拉史实来附会;止步于考据,而不进行深入领略:这些说明考据家们不明白艺术是创造的。

B.衡量一切作品,全用心中预存的几条纪律,把“我”和作品割裂开来,以纪律代替欣赏,这是被称作“法官式”文学批评的缘由。

C.“法官”式的文学批评者秉承亚里士多德提出坏人不能做悲剧主角的看法,因此认定莎士比亚剧作《麦克白》不是一部悲剧。

D.印象派的文学批评认为文学批评是艺术的、主体的,重视艺术直觉和个人的嗜好,物我合一,因而,更容易得到美感体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派别不同,文学批评的意义也不同:“法官”式的批评认为美丑有普遍的标准,印象派则认为各人应以自己的嗜好为标准。

B.“批评的态度”对待文艺作品,总是把“我”放在作品之外去评判,冷静而不杂情感,因而对品的评价是客观的。

C.有人认为有文艺的嗜好就可以谈文艺,不肯做脚踏实地的功夫;有的人又太看重考据和批评的功夫,这两种现象都是错误的。

D.内行和外行遇见同一个作品各有各的印象,欣赏和评价也不一致,但无论如何,文学批评都应该说出感受美丑的道理。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汪国真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

文学书写要坚守核心价值观

如今,文学书写面临多元选择,多元文化视野的拓展在更新文学创作题材的同时,文学作品对传统价值观的坚守也受到了冲击。商业化浪潮下,文学已经不可避免地染上了商品的属性。当下文学创作如何以一种更为有力的姿态引导读者的价值选择,从现象解读回归人性反思,从肤浅功利走向深层因果,核心价值观仍然要成为作家书写的题中应有之义。

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不变诉求。从孔子的士志于道,到孟子的养浩然之气,再到汉末陈蕃的澄清天下之志,宋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国历代知识分子都把道义层面的理性追求与现实层面的民生担当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士大夫双重的文化人格:一方面崇尚理性,有坚贞气节,凛然傲骨;另一方面又心系民生,渴望建功立业,九死而未悔。这一传统到了近代五四时期虽有所改变,知识分子对道义的追求演变为对科学、民主的向往,民生的担当转变为救亡、启蒙的责任,但是双重关怀是不变的。到了当下,现代性的转变,带来了更高层面对科学理性的追寻,现实民生问题凸显为更深层面的人性道德反思。知识分子的双重关怀仍然不离不弃,既代表最先进的科技水平、思想文化方向,又心系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成为社会前进的核心动力。正是这种双重关怀,使得中国历代知识分子始终未尝脱离现实世俗生活,进入西方理性所谓静观的层面,片面地追求冷漠的科学真实。正是这种心系民生,汲汲入世的道德情怀,使中国历代知识分子成为社会核心价值观亘古不变的代言人,而文学工作者更是其中之大宗。

核心价值观中的道德关怀、政治色彩看似与文学的审美特质、艺术精神格格不入,实则不然。审美是文学诸多特质中的一点,从中国长远的历史传统来看,文学概念更多的存在于广义的层面上,广义的文学则不仅包括小说、诗歌、散文等作品,还包括历史纪实、政治文案、思想论稿等作品。传统的文学与史学亦为一家,所谓文史不分。可见传统社会的经典道义,亦即儒家的核心价值观正是通过文学来传播立言的。

五四之后,近代思想由西方引入,文学学科的划分成为近现代思想与传统决裂的一大标志,文学的概念特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审美成为一时之风气,作家的书写、读者的阅读都随之有了倾斜。当下多元文化背景下,文学作为一种系统整体活动,在作者书写、读者阅读、学者批评诸环节发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其对社会生活的关注也应该由日常体验的表层进入到对人性、生命本质的深层思考。在以人为本的思想基础上,杜绝肤浅,回归传统,寻找安身立命的民族之根,正是当下文学书写的应有之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学书写中的体现,也应当是在人本位的层面上,寻找民族立身的传统之根。

(选自20121014《光明日报》有删改)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2.从划线句子看,作者认为核心价值观中的道德关怀、政治色彩与文学的审美特质并不冲突,如何理解这一点?

3.根据文意,简要概括文学要坚守核心价值观的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

余秋雨

①我正站在从牡丹江到镜泊湖去的半道上,脚下是清代称之为“宁古塔”的所在。有那么多的清廷大案以它作为句点,“宁古塔”三个字是清廷官员心底最不吉利的符咒。

②据《研堂见闻杂记》记载,当时的宁古塔几乎不是人间的世界,流放者去了,往往半道上被虎狼恶兽吃掉,甚至被饿昏了的当地人分而食之。当时另有一个著名的流放地叫尚阳堡,但与宁古塔一比,尚阳堡还有房子可住,还能活得下来,简直好到天上去了。也许有人会想,有塔的地方总该有点文明的遗留吧?这就搞错了。宁古塔没有塔,这三个字完全是满语的音译,意为“六个”“宁古”为“六”,“塔”为“个”,据说很早的时候曾有兄弟六人在这里住过。

③当时的流放有着很大的株连规模。全家流放、祸及九族,甚至邻里,几十人、百余人的队伍,浩浩荡荡。到了目的地,选出一些女的卖给娼寮,选出一些男的去换马。最好的待遇是在所谓“官庄”里做苦力,当然也完全没有自由。照清代被流放的学者吴兆骞记述,“官庄人皆骨瘦如柴”、“一年到头,不是种田,即是打围、烧石灰、烧炭,并无半刻空闲日子”。

④当官衔、身份、家产一一被剥除时,剩下的就是生命对生命的直接呼唤。著名的反清义士函可,在东北流放时最要好的那些朋友,几乎都是被贬的清朝官吏。但这些人都是一些善良而正直的人。例如,李裀获罪是因为上谏朝廷,指陈当时的“逃人法”立法过重,株连太多;魏琯因上疏主张一个犯人的妻子“应免流徙”而自己反被流徙;季开生是谏阻皇帝到民间选美女;郝浴是弹劾吴三桂骄横不法。现在他们的发言权被剥夺了,但善良和正直却剥夺不了。政敌不见了,对立松懈了,只剩下一群赤诚相见的朋友。我敢断言,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中,最珍贵、最感人的友谊必定产生在朔北和南荒的流放地,产生在那些蓬头垢面的文士们中间。

⑤除了流放者之间的友谊外,外人与流放者的友谊也有一种特殊的重量。康熙年间顾贞观知道老友吴兆骞在边荒时间已经很长,吃足了各种苦头,很想晚年能赎他回来过几天安定日子,为此他叩拜座座朱门集资。但这事不能光靠钱,还要让当朝最有权威的人点头。他好不容易结识了当朝太傅明珠的儿子纳兰容若。纳兰容若是一个人品和文品都不错的人,也乐于帮助朋友,但对顾贞观提出的这个要求却觉得事关重大,难以点头。顾贞观没有办法,只得拿出他因思念吴兆骞而写的词作《金缕曲》两首给纳兰容若看。纳兰容若当时刚一读完就声泪俱下,对顾贞观说:“给我十年时间吧,我当作自己的事来办,今后你完全不用再叮嘱我了。”顾贞观一听急了:“十年?他还有几年好活?五年为期,好吗?”纳兰容若擦着眼泪点了点头。经过很多人的努力,吴兆骞终于被赎了回来。我常常想,今天东北人的豪爽、好客、重友情、讲义气,一定与流放者们的精神遗留有某种关联。流放,创造了一个味道浓厚的精神世界,使我们得惠至今。

⑥在享受友情之外,文化素养高一点的流放者则把东北作为文化考察的对象,并留诸文字。例如,《宁古塔志》《宁古塔山水记》《柳边纪略》《龙沙物产咏》等等,这些著作具有很高的历史学、地理学、风俗学、物产学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流放者脚下的这块土地给了他们那么多无告的陌生,那么多绝望的辛酸,但他们却无意怨恨它,而用温热的手掌抚摸着它,让它感受文明的热量,使它进入文化的史册。

⑦但流放无论如何也是对文明的一种摧残。尽管屈原、司马迁、曹雪芹也受了不少苦,但宁古塔那样的流放方式却永远也出不了《离骚》《史记》和《红楼梦》。部分文人之所以能在流放的苦难中显现人性、创建文明,本源于他们内心的高贵。他们的外部身份可以一变再变,甚至终身陷于囹圄,但内心的高贵却未曾全然销蚀。凭着这种高贵,人们可以在生死存亡线的边缘上吟诗作赋,可以用自己的一点温暖去化开别人心头的冰雪,继而可以用屈辱之身去点燃文明的火种。

⑧我站在这块古代称为宁古塔的土地上,长时间地举头四顾又终究低下头来,为他们在苦难中的高贵。

选自余秋雨《宁古塔》,有删节

1.“‘宁古塔三个字是清廷官员心底最不吉利的符咒在文中表现在哪些方面?

2.文中写顾贞观设法营救老友吴兆骞的事情有何作用?

3.解释第⑦段画线句子的含义。

4.结合全文,探究作者的情感取向。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适莽苍者,                     ,腹犹果然。(庄子《逍遥游》)

(2)朝搴阰之木兰兮,                  。(屈原《离骚》)

(3)春冬之时,                 ,回清倒影。(郦道元《三峡》)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韩愈《师 说》)

(5)                   ,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昆琶行》)

(6)                   ,多于机上之工女。(杜牧《阿房宫賦》)

(7)夙兴夜寐,                    《诗经·卫风·氓》

(8)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田园乐(其六)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1)试简要概述全诗表现了哪些田园之乐?

(2)王维诗素有诗中有画之誉,这首诗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3)试分析诗中”“二字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子厚讳宗元。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博士,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而自肆于山水间。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日:“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①,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斥时有人力能举之,且必复用不穷。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注】①子本相侔:等到本金和利息相等的时候。(节选自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土俗,为设教禁       因:按照

B禹锡亦在谴中,当播州   诣:前往

C虽重得罪,死不         恨:怨恨

D乃见节义              穷:困窘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柳子厚才华横溢、政绩突出、人格高尚的一组是(    

①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

②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

③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

④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

⑤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 ⑥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

A②④⑤   B①③④    C①②⑥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祖上就曾做过显要的官职,父亲柳镇为了就便侍奉母亲,放弃了太博士的任命,而且柳镇为人以刚直著称,所交往的朋友都是当时很有名望的人。

B柳宗元从小就才华非凡,通达事理,他年纪轻轻就能够考中进士,显露出超凡的气象。为了能够获得更多赞誉,柳宗元主动投入那些公卿显要的门下。

C柳宗元因为居官清闲,他愈加刻苦自励,专心读书记诵,恣意寄情于山水之间,写出了不少经典散文。

D韩愈围绕士穷乃见节义这一观点,把平居里巷时的信誓旦旦和一旦临小利害时的落井下石进行对比,表达对柳宗元高尚风义的赞扬与肯定。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

2)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3)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

 

对下面这段话的含义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路是永远有的,即使走到前面无路了,你还可以在那无路处开辟出新路来。而村,并不是都有的。有的人,昏昏然走了一辈子路,到头来还是没找到那柳暗花明处的村。人人都能找到那个村子,悲哀则无。

A唯有开辟新路,才能于无路处寻觅到精神的家园。

B只有迈开双脚,奋力前行,才能走到柳暗花明处。

C人生的悲哀,不在于无路可走,而在于无村可依。

D柳暗花明处的村,常常隐藏在山重水复的困顿处。

 

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填入画线处最合适的一项是(    

理学家为什么崇古抑律?             古体与律体之辨跟诗歌史联系起来,就是古体的典范汉魏晋诗与律体的典范唐诗之辨。

①那么,为什么讲求声、对偶等形式技巧就是品格低呢?

②他们认为,诗歌的审美方面、形式技巧方面对于人的道德修养没有正面的价值。

③以这种价值观去看诗歌的体载样式,古体诗就高于律诗。

④既然诗歌的审美方面没有价值,本来可以不讲,但是如果要进入到诗歌领域去谈诗的话,那么,形式方面人为的工巧因素越多,其价值就越低。

⑤抛开诗歌的内容不论,单从形式上看,近体诗要讲求声律、对偶等,这些讲求在理学家看来,是其在品格上低于古体诗的重要原因。

A⑤①④③②   B⑤②④③①   C⑤①②④③   D②⑤①④③

 

下列对偶句中,不含对比的一项是(    

A.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B.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C.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D.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除了驾驶员要有熟练的驾驶技术、丰富的驾驶经验外,汽车本身的状况,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

B.说到人才培养,人们往往想到要学好各门课程的基础理论,而对与这些理论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却常常被忽视。

C.《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是首次四川针对贫困人群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将精准扶贫确定为重要原则,从最贫困村户人手,让老乡过上好日子。

D.专家强调,必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理念,形成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意识,构建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发展模式。

 

在下面句子空缺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匆忙是为了掩盖焦虑,热闹是为了掩盖空虚,但是        。人们憎恨安静,害怕独处,无休止地用事务和交际来麻痹自己,       一旦安静独处,耳边就会响起一个声音,搅得人        。可是那个声音恰恰是我们应该认真倾听的,它叮咛我们:“成为你自己!”

A.自欺欺人  因为  心烦意乱          B.欲盖弥彰  因为  心烦意乱

C.欲盖弥彰  如果  魂不守舍          D.自欺欺人  如果  魂不守舍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错觉    

(印度)泰戈尔

河的此岸暗自叹息:“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

河的彼岸一声长叹:“哎,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品读这首小诗,你产生了哪些联想或感悟呢?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下面是反映各国城市化共同规律的图表,根据图表信息,将城市化共同规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内容,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在北方,随着人口的增加,    ,蔬菜种植面积正在日益扩大,而蔬菜种植面积需要的肥沃土地却比较少。加上近年来大兴水利,    ,这在一方面固然使耕地面积相对减少了    ,利用这许多新修的水库,不但可以充分灌溉原先干旱的土地,使旱地成为水田,而且在水库中还可以繁殖鱼类及其他水产。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寒门多出贤,并非说只要是出身“寒门”,就可自然而然地为“贤”了。贤, 要有“德”,能替别人着想,勇为天下谋利, 要有“才”;有本事,能成事。这就离不开学习。有言道:人不吃饭,饥;人不学习,愚。生活就是这样,唯有好学,才近智,唯有知学,才给力。 努力用知识武装自己,不断增进自己的道德修为, 离“贤”更近一步。 有了比常人更多的付出、更强的求知欲,更开阔的思维、更远大的志向,无论出身多么艰苦, 将成就一番不凡的事业。

 

A

不仅

只要

无论

/

B

不但

只要

/

如果

C

不仅

而且

只有

才能

/

D

/

如果

就能

如果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日前,我市提出“延续历史文化血脉,引领未来发展方向”为目标,号召全市人民为创建一个传统与现代共融的城市而努力。

B有关部门应坚决取缔达不到最低标准的幼儿园,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幼儿园要求停业整顿,如此,才能避免伤害孩子的事件不再发生。

C市场的发展带来了种种问题,最为突出的是部分超大城市房价过高、一些地区商品房库存过多,这是目前各地各项相关政策的背景。

D美国日前批准在佛罗里达州开展转基因蚊子野外试验,这种转基因蚊子可帮助控制寨卡病毒、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的传播。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小时候的张衡半夜数星星,说自己长大后要成为一名科学家,没想到一语成谶,后来的他成了汉代著名的天文历法大家。

②从中国书法史看,“书以人名”似乎成为了一条重要规律。但不容置喙的是,真正的艺术作品的生命精神才是它的根本所在。

③我有个不情之请,如果您能设法找到我的父亲,我不胜感激,但请您也不要打扰他,只代我远远地看他一眼,告诉我他的情况就可以了。

④他爱好广泛,喜欢安静的棋类活动,对热闹的纸牌游戏也来者不拒;欣赏通俗感性的流 行歌曲,对庄重恢宏的交响乐也甘之如饴

⑤韩国在其境内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其实是火中取栗,非但无助于维护自身安全,反而使韩国沦为美国的“棋子”,并且承受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安全风险。

⑥庄子和陶渊明就是这么一类人物,他们独与天地精神之往来的简朴纯正,让多少渺小的人难以望其项背

A. ②③⑤    B. ①④⑥    C. ③⑤⑥    D. ①④⑤

 

补写下列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十五从军征》中,暗示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 ____     _      _

(2)赤壁赋》中,苏轼 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_,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只能“赢得仓皇北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被檄夜赴邓州幕府    金•元好问

幕府文书鸟羽轻,敝裘羸马月三更。未能免俗私自笑,岂不怀归官有程。

十里陂塘春鸭闹,一川桑柘晚烟平。此生只合田间老,谁遣春官识姓名?

【注】①“岂不怀归”出自《诗经•小雅•出车》②春官:指礼部,礼部执掌人才推荐、选拔、考试诸事。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句中“鸟羽轻”意义双关:征召文书上插有鸟羽,表示紧急;文书传送快,如同飞鸟一般的迅疾。

B“敝裘羸马月三更”,紧承首句,“月三更”更是扣紧题目中的“夜赴”,写出了诗人连夜赶路的情景。

C“未能免俗私自笑”,通过细节描写,传神地写出诗人被官府征召后不可抑制的满足与喜悦之态。

D第二联中“官有程”三字,直接点明官府征召有期限要求,诗人接到文书后,不得不日夜兼程,向邓州进发。

E本诗采用了比兴、虚实相生、用典等表现手法,收到了疏密有致、言简意丰、含蕴深厚、耐人寻思的艺术效果。

2.本诗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洪天锡,字君畴,宝庆二年进士。授广州司法。丁内艰,免丧,调潮州司理。

帅方大琮真州判官,留置幕府。改秩知古田县,行乡饮酒礼。邑剧,牒诉猥多,天锡剖决无留难。有倚王邸势杀人者,诛之不少贷。擢诸司粮料院,拜监察御史。累疏言:“天下之患三:宦官也,外戚也,小人也。”劾董宋臣、谢堂、厉文翁,理宗力护文翁,天锡又言:“不斥文翁,必为王府累。”上令吴燧宣谕再三,天锡力争,上又出御札,俾天锡易疏,欲自戒饬之。天锡又言:“自古奸人虽凭怙,其心未尝不畏人主之知,苟知之而止于戒饬,则凭怙愈张,反不若未知之为愈也。”章五上,出关待罪。诏二人已改命,宋臣续处之。

会吴民仲大论等列诉宋臣夺其田,天锡下其事有司,而御前提举所移文谓田属御庄,不当白台,仪鸾司亦牒常平。天锡谓:“御史所以雪冤,常平所以均役,若中贵人得以控之,则内外台可废,犹为国有纪纲乎?”乃申劾宋臣并卢允升而枚数其恶。疏上至六七,最后请还御史印,谓:“明君当为后人除害,不当留患以遗后人。今朝廷轻给舍台谏,轻百司庶府,而北司独重,仓卒之际,臣实惧焉。”言虽不果行,然终宋世阉人不能窃弄主威者,皆天锡之力,而天锡亦自是去朝廷矣。

改广东提点刑狱五辞明年起知潭州久之始至官戢盗贼尊先贤逾年大治直宝谟阁迁广东转运判官决疑狱劾贪吏治财赋皆有法升秘阁修撰、福建转运副使,又辞。度宗即位,以侍御史兼侍读召,累辞,不许。

改福建安抚使,力辞,不许。亭户买盐至破家陨身者,天锡首罢之,民作佛事以报。罢荔枝贡,召为刑部尚书,诏宪守之臣趣行无虚日,不起。久之,进显文阁直学士,三降御札趣之,又力辞。逾年,进华文阁直学士,寻致仕。疾革,草遗表以规君相。上震悼,特赠正议大夫,谥文毅。

(节选自《宋史·洪天锡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改广东提点刑狱/五辞/明年起/知潭州/久之/始至官/戢盗贼/尊先贤/逾年大治/直宝谟阁/迁广东转运判官/决疑狱劾/贪吏治财/赋皆有法/

B.改广东提点刑狱/五辞/明年/起知潭州/久之/始至官/戢盗贼/尊先贤/逾年大治/直宝谟阁/迁广东转运判官/决疑狱/劾贪吏/治财赋/皆有法/

C.改广东提点刑狱/五辞/明年/起知潭州/久之/始至官/戢盗贼/尊先贤/逾年大治/直宝谟阁/迁广东转运判官/决疑狱劾/贪吏治财/赋皆有法/

D.改广东提点刑狱/五辞/明年起/知潭州/久之始至/官戢盗贼/尊先贤/逾年大治/直宝谟阁/迁广东转运判官/决疑狱/劾贪吏/治财赋/皆有法/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艰,即丁忧,亦称“守孝“。“丁内艰”,丧制名,指儿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丁外艰”指儿子遭父丧或承重孙遭祖父丧。

B.征辟制始于汉代的一种选拔官吏制度。辟,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征,则指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C.刑部尚书,是中国古代官署刑部的主官掌管全国司法和刑狱等事务。刑部尚书的官职最早出现于隋,明、清两代沿袭此制。

D.致仕,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宋代是致仕制度完善定型阶段。宋初太宗时规定:朝廷之制,七十致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洪天锡居官正直,秉公执法。担任古田县令时,面对诸多诉讼,他剖析决断没有留下疑难积案。而对依靠王府势力杀人者,他依法严惩不贷。

B.洪天锡忠心为国,不畏权贵。他多次弹劾董宋臣、厉文翁等宦官贵戚,虽然他坚持己见,据理抗争,但因理宗极力庇护,最终未能成功弹劾董宋臣。

C.洪天锡多次上疏,请求交还御史印,并劝谏皇帝除害兴利,虽然他的言论终被采纳执行,但为了限制阉党,维护国君权威,他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

D.洪天锡淡泊名利,屡召不就。理宗和度宗都曾多次征召他为官,他极力推辞,但没有获得允许。晋升为华文阁直学士后,不久他就告老退休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知之而止于戒饬,则凭怙愈张,反不若未知之为愈也。

(2)御史所以雪冤,常平所以均役,若中贵人得以控之,则内外台可废,犹为国有纪纲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大百科全书奠基人姜椿芳    杜明明

姜椿芳被一些同志称为中国大百科全书之父,在中国出版界被称为“中国的狄德罗”。

姜椿芳1931年参加革命,1932年入党,1936年创办《大北新报画刊》被日本人逮捕,在狱中坚贞不屈。解放后他创办了上海俄文专科学校(上海外国语大学前身),培养了一大批急需的俄语人才。1952年他调任中宣部主持《马恩全集》的翻译和出版工作,为马列主义的编译事业日夜操劳,被师哲誉为“沙漠中的骆驼”。

可是在文革中,姜椿芳却被关进牛棚,每天都要站在领袖像低头认罪,接受各种各样的大小会批斗,其余时间,便是写那些永远也写不完的交代材料以及进行强制性提审和惩罚。有时被罚“喷气式”,有时罚站、挨打,一站就是一天。

在狱中,他想起18世纪在欧洲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不可否认,当时唯物主义思想的传播是这次革命的准备和先行。在这次启蒙运动中,哲学家狄德罗和孟德斯鸠、伏尔泰等杰出的科学家、哲学家一起,结成了“百科全书派”,和达兰贝尔一起着手编辑出版《法国百科全书》。他们用百科全书的形式,对所有历史、文艺、科学等各个领域里的迷信、愚昧无知的观点进行批判,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各个领域里的知识做了新的阐述和论证。

这样,百科全书便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号角和武器,而带头做这件事的的狄德罗也深深影响着姜椿芳。狄德罗一生生活贫困,只读到中学就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后来当过私人秘书和家庭教师等,仍入不敷出。狄德罗精通英语,经常从事些翻译……这和贫困的青少年时代读不起书,为谋生记过账做过家庭教师、靠翻译维持生活的姜椿芳何其相似!所以他想起狄德罗,理解挣扎在生存线上依然勤奋好学的这位哲学家。

更为相似的是,1749年狄德罗因他所著《给有眼人读的论盲人的书简》一书被认为是反宗教的,从而被投入监狱。他在狱中也反复思考怎样宗教迷信、保守等旧思想,最后想到了用百科全书的形式宣传唯物主义的思想。

到了1972年,身陷囹圄的姜椿芳身体已衰弱到极点,此时他在单人牢房里已经熬过了四个年头。为了防止丧失语言能力,他在牢房中常常自言自语;为了使头脑不至于迟钝,他时常数数,顺着数倒着数;为了保持记忆力,他不断回忆所结识的人,一个一个地想,使自己的头脑总是处于活动状态之中。

这时,他的健康已被摧毁,入狱时血压正常,现在变成了高血压;入狱时有轻微青光眼,此时几乎双目失明。此时,他心里却一直思考着一个问题:中国怎么会发生“文化大革命”这样的惨剧?他得出的结论:主要是由于全民文化水平低,容易受不健康思想影响,因此抵制不了这样一场浩劫。他认为必须提高全民文化水平,了解世界,认清历史发展趋向。他认为,像狄德罗那样编辑、出版一部中国大百科全书是当务之急;像中国这样一个大国,不能没有一部大百科全书。在狱中他独自一人默默构思着创办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计划。

1975年春,姜椿芳无罪出狱。他拖着极度虚弱的身体,立即着手进一步研究编纂大百科全书。在有关各方面人士的参与下,他直接向中央写报告,得到同意,于1982年由国务院总理颁发聘书,成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姜老和他的“百科迷”们就这样正式启动了这一工程。一切白手起家,没有房子,他们借国家出版局收发室做联络点;没有资金,他们向国家出版局借了40元人民币,作为临时花销之用。

最先出版的《天文学》卷于1980年底问世,接下来是1982年出版的《外国文学》卷。每一学科卷的策划,编写过程中的各种会议,姜老都亲自参加。各卷所有的重要稿件,姜老都是晚上在台灯下手拿放大镜,用他那双严重的青光眼,逐字逐句审阅的。季羡林回忆说:“大百科出版社成立时,姜老每会必到,每到必发言,每发言必很长。他总是讲大百科,反复论证,不厌其详。他眼睛不好,没法看发言提纲,可讲话的内容似乎已经照相制版,刻印在他的脑海中。姜老就靠这惊人的头脑,把大百科讲得有条有理,头头是道,古今中外,人名书名,一一说得清清楚楚。”

1987年12月17日,姜椿芳在极度痛苦中离开了他所热爱的社会和人民。他在牢狱中咬牙面对人格侮辱和多种刑罚时,心里决定编出一本中国的大百科全书。这是向封建主义愚昧宣战的号角和檄书。正因如此,历尽千难万险,这部中国大百科全书终于和人们见面了。

当我们翻开这厚厚几十本的人类智慧结晶,我们就不会忘记姜椿芳这位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呕心沥血的伟人。

摘编自《炎黄春秋》2007年第7期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姜椿芳作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奠基人,为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编纂和出版呕心沥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公认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之父、“中国的狄德罗”。

B由于解放后姜椿芳创办了上海俄文专科学校,为党和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急需的俄语人才,而且翻译和出版了《马恩全集》,所以师哲赞誉他为“沙漠中的骆驼”。

C文革中,姜椿芳被关进监狱,受到许多非人的虐待,以致健康被摧毁,不过他更多的却不是为自己着想,而是趁看守人员不注意,动手编纂中国大百科全书。

D深受狄德罗影响的姜椿芳和一些“百科迷”们一起白手起家,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1980年底出版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两年后又出了《外国文学》卷。

2.姜椿芳为什么被人称为“中国的狄德罗”?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3.姜椿芳先生身上,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车祸    (日本)东野圭吾

事情发生前,没有任何预感。

那天早上8点半,平介下了夜班,回到家中,他马上打开了电视。其实也没什么特别想看的,只是想知道昨天相扑比赛的结果。今年已经步入40岁的平介相信,今天也一定和之前的39年一样,是个平淡无奇的日子。

有一个频道是他每次下夜班后必看的。那是个对文艺界丑闻、体育比赛结果等集中播报的频道,内容很浅,但是涉及面很广。但是,今天画面上出现的,并不是平日里播音员的笑脸,而是一个积雪的山地。

出什么事了?平介心里闪过一个念头,不过他并不想详细了解事由。此刻他最想知道的是他所关注的力士赢了没有。

平介在一家汽车零件加工厂的生产车间工作。一年前,他被提升为组长。这周轮到他们组上夜班了。

这一年,平介的工厂经营状况出奇地好,像平介这样身在第一线的人变得忙碌不堪,加班一两个小时是家常便饭,有时甚至会加班3个小时,有时加班费比基本工资还多。

但是,在工厂里待的时间长,就意味着在家待的时间短,平介很难和妻子直子、女儿藻奈美一起吃晚饭。

如果是夜班的话,早上8点钟就能到家,正好赶上藻奈美吃早餐的时间。边和马上要升入小学6年级的独生爱女聊着天真的话题,边享受着妻子亲手做的饭菜,这对平介来说是一种无法取代的快乐。下夜班后的疲惫,在看到女儿的笑容后马上就烟消云散了。

正因如此,下夜班后一个人吃早餐让他觉得没有味道。这样无聊的早餐从今天起要持续3天,因为直子带着藻奈美回长野的娘家去了。她堂兄病故了,她要赶去参加堂兄的葬礼。

本来说好是她一个人去长野的,但就在快出发时,藻奈美忽然嚷着也要去。她说她想在那边滑雪。女儿好不容易有了个春假,可自己工作太忙,一直没能陪家人游玩。因此,对平介来说,这未尝不是个补偿的机会。于是他决定一个人忍受寂寞,让藻奈美和妻子一起去。

他一边享受着熟悉的味道,一边调高了电视的音量。画面中那个主持人在说着什么,但是,他脸上却不见了平日的笑容。平介对此还是没太在意,只是心不在焉地想着,有关昨天体育赛事的报道还没开始吧。

画面被切换了,好像是刚才看到的积雪山区。一个穿着滑雪服的年轻男记者,身后有许多身着黑色防寒服的男子正来来回回地忙碌着。

“这里是事故现场。今早6点左右,一辆由东京开往志贺高原的滑雪游大巴发生了坠崖事故。这辆大巴属于总部设在东京的大黑交通公司的。”

听到这里,平介的脑海里产生了轻微的混乱。因为几个关键词陆续飞进耳朵里——志贺高原、滑雪游大巴、大黑交通……

这次回娘家,直子一直犹豫着一件事,那就是乘坐什么交通工具。

碰巧直子有个朋友在旅行社工作,于是便去拜托她。结果真就碰到一辆滑雪游大巴上还有座位。听到还有空座,直子高兴得直拍手。

没错,她说了,是大黑交通,是11点从东京站出发开往志贺高原的滑雪游大巴。

想到这里,他全身倏地一下热了起来,随后浑身冒汗。他感到心跳在加快,能清晰地感觉到耳根后面的脉搏在跳动。

平介将跪在地上的双膝滑到电视机前,他不想漏过报道的任何细节。

平介已经完全没有了食欲。虽然口渴得不行,但也顾不上喝水了。他现在深深陷入了一种切实的感觉之中——这场悲剧可能和自己有关。他一面害怕着杉田直子和杉田藻奈美的名字被读到,一面用四分之三的心在想:怎么可能呢,这种悲剧应该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平介伸手拿起了电话台上的电话,想打给直子的娘家。说不定她们已经到那边了,自己的担心都是多余的。不,应该说他心里祈祷着事实就是如此。

抓起话筒,刚要按号码键,他又停住了。他无论如何都想不起直子娘家的电话号码了。只记得,那是个编成顺口溜之后非常容易记的号码,尽管他也曾经记住过,可是现在,他把那个顺口溜给忘掉了。

没办法,平介只好从旁边的彩色整理箱中翻出了电话簿,他终于找到了想找的号码。先是区号,最后四位数是7053。看了之后平介还是没能想起那句顺口溜。

平介再次拿起话筒,正要拨号,电视中的播音员又说话了。

“据刚刚得到的消息,之前被送往长野中央医院的一对被疑似母女的二人名字应该是杉田——”

平介放下电话,坐直了身体。

女播音员再说什么,他已经完全听不见了,耳边一直有个声音在响,过了良久,他才注意到那是自己喃喃自语的声音。

啊,想起来了。7053是直子名字的谐音。

又过了两秒钟,他猛地站起身来。

(选自东野圭吾《秘密》,有删节)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开头“事情发生前,没有任何预感”一句独立成段,破空而来,惊心动魄,不但为后文的车祸情节做了铺垫,而且留下了巨大的悬念和想象的空间。

B平介相信今天和“之前的39年一样,是个平淡无奇的日子”,这儿的“平淡无奇”四字一语双关,起到了强调的作用,强调今天和往日并没有什么不同。

C本来说好是妻子一个人回娘家的,但就在快出发时,女儿“忽然嚷着也要去”。作者这么处理,表现了女儿的任性和不懂事,也同时点明悲剧发生的原因。

D作者多次写到平介“想不起直子娘家的电话号码”,也想不起电话号码编成的顺口溜,直到最后才想起来,这样写意在说明平介的粗枝大叶和不拘小节。

E小说笔锋老辣,文字鲜加雕琢,叙述简练凶狠,蕴含着巨大的冲击力。平平常常的生活中,灾难毫无征兆地骤然而至,写出人世的无常,让人印象深刻。

2.小说前半部分却用不小的篇幅写平介看电视的情节,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的平介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