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00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匈牙利作家凯尔泰斯·伊姆雷曾说过:“我们绝不可能开始新的生活,我们永远只能继续把旧的生活过下去。”

 

阅读下面的文章,然后回答问题。

盛唐之音

李泽厚

在中国所有的艺术门类中,诗歌和书法最为源远流长,并且同在唐代达到了无可再现的高峰,它们既是这个时期最普及的艺术,又是这个时期最成熟的艺术。唐代书法与诗歌相辅而行,具有同一审美气质。其中与盛唐之音若合符契、体现出盛唐时代风貌的是草书,特别是狂草。

与唐诗一样,唐代书法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初唐的书法就仍漂亮。由于皇室宫廷的大力提倡,其风度体貌如同从齐梁宫体诗摆脱出来的诗歌一样,以一种欣欣向荣的新姿态展现出来。唐太宗酷爱王羲之,及至将“兰亭”带入墓穴。王羲之的真实面目究竟如何,“兰亭”真伪应是怎样,仍然可以做进一步的探索研究。但“兰亭”在初唐如此名高和风行,似有更多理由把传世“兰亭”即“兰亭”摹本作为初唐美学风貌的造型代表,正如把刘希夷、张若虚作为初唐诗的代表一样,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和多种“兰亭”摹本,的确是这一时期书法美的典型。那么轻盈华美、婀娜多姿、风流敏丽,与刘、张的诗歌气质风神恰好一致,鲜明地具有那个时代的审美理想、趣味标准和艺术要求。

走向盛唐就不同了。孙过庭《书谱》中虽仍遵初唐传统,但他提出书法要“达其情性,行其哀乐”,明确把书法作为抒情达意的艺术手段,自觉强调书法作为表情艺术的特征,并将这一点提到与诗歌并行、与自然同美的理论高度。就像陈子昂以巨大的历史责任感召唤着盛唐诗歌的到来一样,孙过庭这一抒情理论的提出,也预示着盛唐书法中浪漫主义高峰的到来。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草书和狂草,如同李白诗的无所拘束而皆中绳墨一样,它们流走快速,连字连笔,一派飞动,把悲欢情感极为痛快淋漓地倾注在笔墨之间。不只是狂草,这也是当时这个书法的时代风貌。一切都是浪漫的,创造的,天才的,一切再现都化为表现,一切模拟都变为抒情,一切自然、世事的物质存在都变为动荡情感的发展行程……然而,这不正是音乐吗?是的,盛唐诗歌和书法的审美实质和艺术核心是一种音乐性的美。

盛唐本来就是一个音乐高潮期。当时传入的异国音乐,如龟兹乐、天竺乐等,与传统的“雅乐”“古乐”融合,出现了许多新创造。或武或文,或豪壮或优雅,这些音乐歌舞都不再是礼仪性的典重主调,而是世俗性的欢快心声。正是这种音乐性的表现力量渗透了盛唐各艺术部类,成为它们的美的魂灵,所以统称为盛唐之音。

盛唐之音的主要文学形式是绝句和七古乐府,因为它们能入乐,为大家所传唱。如同音乐与诗的关系,舞蹈之于书法亦然。盛唐草书那如走龙蛇、刚圆遒劲的笔墨线条,那奇险万状、连绵不断的结体布局,那变化无常、不可遏制的情态气势,不正是这纸上的舞蹈吗?绝句、草书、音乐、舞蹈,这些表现艺术合为一体,构成当时诗书王国的美的冠冕,也把中国书法推上了一个崭新的阶段。(选自《美的历程》,有删改)

1.文章第二、三段主要讨论唐代书法的风格,为什么提到刘希夷、张若虚以及李白这三位唐代诗人?

2.简要分析第三段的论述层次。

3.什么是盛唐之音?请从表现形式和内在属性两个方面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散文,然后回答问题。

把栏杆拍遍

梁衡

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在我看到的资料里,辛弃疾至少是快刀利剑地杀过几次人的。他生于金宋乱世,不满金人的侵略蹂躏,欲为朝廷痛杀贼寇,收复失地。但世上的事并不能心想事成。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他也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

应该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是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像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比如这首著名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 兵。 马做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我敢大胆说一句,这首词除了武圣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虽然杜甫也写过:“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军旅诗人王昌龄也写过:“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但这些都是旁观式的想象、抒发和描述,哪一个诗人曾有他这样亲身在刀刃剑尖上滚过来的经历?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水龙吟》)

谁能懂得他这个游子,实际上是亡国浪子的悲愤之心呢?这是他登临建康城赏心亭时所作。此亭遥对古秦淮河,是历代文人墨客赏心雅兴之所,但辛弃疾在这里发出的却是一声悲怆的呼喊。他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过当年的拍刀催马,驰骋沙场,但今天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处使呢?

辛词比其它文人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像。

说到辛弃疾的笔力多深,是刀刻也罢,血写也罢,其实他的追求从来不是要作一个词人。郭沫若说陈毅:“将军本色是诗人”,辛弃疾这个人,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液。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出世与入世间矛盾,在被用或被弃中受煎熬。作为封建知识分子,对待政治,他不像陶渊明那样浅尝辄止,便再不染政;也不像白居易那样长期在任,亦政亦文。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他有一身早炼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劲。

有人说辛词其实也是婉约派,多情细腻处不亚柳永、李清照。而柳李的多情多愁仅止于“执手相看泪眼”、“梧桐更兼细雨”,而辛词中的婉约言愁之笔,于淡淡的艺术美感中,却含有深沉的政治与生活哲理。真正的诗人,最善以常人之心言大情大理,能于无声处炸响惊雷。

我常想,要是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他一生大都是在被抛弃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的。当权者不使为官,却为他准备了锤炼思想和艺术的反面环境。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纠缠,知识的积累,感情的浇铸,艺术的升华,文字的锤打,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脑海,翻腾、激荡,如地壳内岩浆的滚动鼓胀,冲击积聚。既然这股能量一不能化作刀枪之力,二不能化作施政之策,便只有一股脑地注入诗词,化作诗词。他并不想当词人,但武途政路不通,历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了词人之道。终于他被修炼得连叹一口气,也是一首好词了。(有删改)

1.辛弃疾的词有哪些特点?请根据文章内容分点回答。

2.文章第4段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理解文中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液。的含义。

4.作品以把栏杆拍遍为题有什么效果?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鸿雁长飞光不度,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边庭飘摇那可度,            。(高適《燕歌行》)

3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            ,但愿长醉不复醒。(李白《将进酒》)

5            ,天阴雨湿声啾啾。(杜甫《兵车行》)

6)欲为圣明除弊事,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7            ,弄妆梳洗迟。(温庭筠《菩萨蛮》)

8)时见幽人独往来,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9)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10)自在飞花轻似梦,            。(秦观《浣溪沙》)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1)词中哪些地方暗示了倚楼女子凝望之久?

2)赏析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

3)有人认为最后一句破坏了词的含蓄美,属狗尾续貂之笔。抛开词牌的需要,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金陵怀古

许浑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①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②。

【注】①石燕:传说中的一种有灵性的燕子,遇风雨则飞,风雨停则为石。②洛中:指古都洛阳。

1)第一首诗中山形依旧枕寒流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2)请概括第二首诗中颔联的内容。

3这两首诗同属怀古诗,但表达的主旨各有侧重,请结合尾联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白居易传

[元]辛文房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本文有删节)

【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1.下列句子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昌初致仕             致仕:做官。

B居易以忠鲠遭摈       累:屡次。

C与胡杲……李文爽   燕:通,宴饮。 

D不尚艰难               艰难:艰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鸡林国行贾售其国相/今漂沦憔悴,转徙江湖间

B,转中书舍人/歌以赠,凡六百一十六言

C权贵有嫌出位/必令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

D刘宾客齐名/生彘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

2)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

 

图漫画《跳绳》寓意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换一个角度看问题,长处或许正是短处。

B要正确认识自己,根据自身条件发展自己。

C学会扬长避短,才能减少失败的可能性。

D找到合适的竞争对手,才能砥砺自己成长。

 

张华说话喜欢引经据典,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长江发生沉船事件,张华沉吟良久,感叹道:真可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呀!

B.爷爷生日寿宴上,张华激情洋溢地说:花甲喜循环,风霜变老颜。感谢大家百忙之中来参加我爷爷的古稀寿宴,让我们一起祝福我爷爷:生日快乐!

C.儿子想踢足球,张华要他学钢琴,几番争执后,张华摇摇头说:这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啊!

D.朋友来访,张华走到小院门口迎接,说:“‘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欢迎你到我家来做客。

 

下列诗句与落木云连秋水渡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A青山聊因美酒横

B晚花幽艳敌春阳

C乱山烟入夕阳桥

D闲花落地听无声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错的一项是

A.唐以前的诗被唐人称为古体诗,唐人的诗被称为近体诗。古体诗有”“”“等体裁,篇幅可长可短,多数为五言或七言句,其中可杂有长短句,平仄没有严格的规定,用韵自由。近体诗有律诗、绝句的区别,多数为五言或七言句,平仄和押韵都有严格的规定。

B.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与其好友元稹齐名,并称元白。晚年与刘禹锡唱和甚多,并称刘白。他倡导的新乐府运动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

C.早期的词,本是一种配乐的歌词,被称为曲词曲子词。后来,词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称为诗余,又因为句子长短不齐而称为长短句词牌指词调的名称,一首词可以词牌和词题同时出现,也可以只有词牌,没有词题。

D.柳永,字耆卿,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又人称柳七”“柳三变,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他擅长写慢词,《八声甘州》简称甘州,本是唐边塞曲,后用为词牌,因全词共八韵,故称八声

 

下列诗句中典故使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B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C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下列没有使用借代修辞的一项是

A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B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C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

D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下列加横线字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胡骑杂风雨——凭陵,杂乱不堪。  一去紫台连——朔,寒冷的。

B邈云汉——期,期望。            春意阑珊——阑珊,温暖。

C知生男恶——信,相信。            是处红衰翠减——是处,这处。

D萧萧班马——班马,离群之马。      误几回、天际归舟——识,辨认。

 

下列加横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捣衣zhān pèi     塞草fěi zhù

B岩泉(yǐn 进酒(qiāng 云霄(gān shūn

Czhǎn    duó      dàn   风狂(hèng

Dzhuǎn  沉香(liáo   泪(wèn   然(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尼采说,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

有人说,山脚也有别样的风景。

站在哪里看世界好,对于这三种认识和体验,你更认可、欣赏哪一种呢?

要求: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莫泊桑善于通过“特征性的典型细节”来表达自己对人物的态度,自己的社会观点和美学理想。请结合你所熟悉的篇目,谈谈你的看法。

 

描写小人物是欧亨利小说中最令人注目的内容。他的作品往往描写了大都市里小人物的不幸命运和美好的品质,请你以《麦琪的礼物》或者其他的作品为例,谈谈你的看法。

 

下面的四则材料体现出同为儒家圣人的孔子与孟子在处世态度上的细微区别。你更推崇谁的处世态度?写一段话阐明自己的理由。

要求:观点明确,表达简洁;②150字左右。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论语•公冶长》)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

孟子曰:“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滕文公下》)

孟子曰“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俄国著名文艺理论家巴赫金认为,①           。第一次视野会触及到重大的社会现象的本质因素。古典小说大多是这一视野的产物。②           ,诸如生命的目的、生存的 意义等具有相对稳定性的问题。比如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从捷克首都布拉格被占领的历史事件写起,③           ,进而关注人们在强权下的表现,提出“媚俗”的问题,已经是第二视野。

 

阅读下面古文,按要求回答后面题。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1.下列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

A.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

B.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

C.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

D.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

2.下面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   )

A.有邪?     道:道路

B.犹之也     掇:拾取

C.失者锱铢     锱铢:比喻极微少的数量

D丸二       累:叠加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2)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

【乙】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①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上犯禁,敢陵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选自《管子》)

【注释】①奚:疑问代词,相当于“何”。

1.下面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   )

A.而去之                委:放弃       

B.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限制

C.是以善国者            为:以之为,作为   

D.危乡轻家则敢上犯禁    陵:违抗

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非不深也/有良田美桑竹之属        

B.得者多助/伐无,诛暴秦

C.然后治/无丝竹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民富安乡重家/臣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

3.理解填空 。

两段选文都论述了治国之道,都强调                            

【甲】文从                             的角度来论述,

【乙】文则从                           的角度来论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面而视,不见水     端:尽头

B.于是焉河伯始其面目   旋:转

C.且夫我尝闻仲尼之闻   少:不满

D.吾非至于之子门则   殆:危险

2.下列关于选文的分析理解,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伯起初觉得自己的天地最广大,是因为他所拥有的天地确实阔大,他当初的认识有局限是情有可原的。

B.河伯看到广阔的大海,发出了由衷的感叹,承认自己的原有认识是错误的,这一认识转变是值得肯定的。

C.在河伯的感叹里,河伯觉得有些人对孔子和伯夷的看法是不正确的,他们不应该认为孔子的学识少,也不应该认为伯夷的道义轻。

D.河伯的感叹里还表达了这样的意思:自己有幸来到大海,增长了见识,否则,因见识短浅而自以为是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2)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

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

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

曰:"天与之"

"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

曰:"否。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曰:"以行与事示之者,如之何?"

曰:"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诸侯能荐人于天子,不能使天子与之诸侯;大夫能荐人于诸侯,不能使诸侯与之大夫。昔者,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故曰,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曰:"敢问:'荐之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如何?"

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诸侯进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泰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

(选自《孟子·万章上》)

1.加横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以行与事之而已矣            示:显示

B.谆谆然之乎                  命:命令

C.天子位焉                    践:登上

D.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  受:接受

2.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万章认为,按照一般传统的理解,君主的权力来自于上天,所谓君权神授。

B.事实上,孟子在这里所说的“君权天授”,与其说是“天”的一方面,不如说是 “民”更为贴切。这就是他主张的“以民为本”思想的体现。

C.孟子认为,天并不说话,只是拿行动和事件显示把天下给了某人(君主)罢了。

D.舜躲避尧的儿子到南河以南的地方,是为了使尧的儿子能够继承天下。

3.与"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

B.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

C.此之谓也

D.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名篇名句默写

(1)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其何以行之哉?”

(2子曰:“饭疏食饮水,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子曰:“不愤不启,                            ,则不复也。”

(4)子曰:“弟子入则孝,          ,谨而信,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5)           ,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风乎舞雩,咏而归。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是春秋晚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学者。儒家之传统经典包括:《易》、《书》、《诗》、《礼》、《乐》、《论语》,称六经或六艺。

B.孟子是先秦时期儒家学派的又一位重要学者。他的思想有三个鲜明的要点:一是主张性说;二是宣扬民本思想;三是提倡仁政。

C.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立者,《老子》又称《道德经》。庄子是道家学派的另一个巨擘,其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于春秋晚期。

D.孟子、荀子、墨子他们都继承了儒家学派的传统,是战国时期很重要的思想家。

 

根据下列成语的出处归类正确的一项   

①安时处顺   ②循循善诱 ③目无全牛  ④独善其身 ⑤安贫乐道

一箪一瓢  鹏程万里 ⑧地利人和 ⑨见义勇为 ⑩任重道远

A⑤⑥⑩④⑧⑨①②③⑦   

B.①③⑧②④⑥⑤⑦⑨⑩

C①③④②⑤⑨⑥⑦⑧⑩

D.②⑤⑥⑨⑩④⑧①③⑦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改革后的考试评价,要依据每个学生三年的期末考试为基础,结合学生平时表现和高考成绩,对每个学生进行相对公平的评价。

B.尼泊尔灾难管理高级官员丹格尔称,目前救援行动仍在进行中,在很多地方,倒塌的建筑物里可能有被困的人员,这将会增加遇难的人数。

C.无论张大千怎么模仿石涛,都会或多或少带有一两分自己的味道,这种味道仅从局部观察是很难体会到的,必须从大局品味 ,即“远观其气”。

D.全家老小参与腐败——父子上阵、夫妻串通、兄弟勾结,接连发生的“家族式腐败”说明,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关系到作风是否端正、廉洁能否守住。

 

下列各成语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官窑瓷器存世量相当少,在民间更是凤毛麟角,这些藏家却动辄说自己收到了“官窑”。

②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如果墨守成规,固守传统习惯和传统商业模式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只能勉强果腹,甚至会逐步被市场所淘汰。

③博物馆内有巧夺天工的青铜器、美轮美奂的陶瓷器、工艺精湛的马具等精美文物。

④电视评论的犀利和深刻是主持人思想创造性的外化,主持人只有具备思想的创造性,才能将观点转化为鞭辟入里、发人深省的评论。

⑤这是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者都对它趋之若鹜

⑥这次会谈并没有其他人员参加,他们两个人都一直讳莫如深,所以会谈内容就成为一个难解之谜。  

A②④⑤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①④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何曾字颖考,陈国阳夏人也。少袭爵,好学博闻。魏明帝初为平原侯,曾为文学。及即位,累迁散骑侍郎、给事黄门侍郎。嘉平中,为司隶校尉。抚军校事尹模凭宠作威,奸利盈积,朝野畏惮,莫敢言者。曾奏劾之,朝廷称焉。时曹爽专权,宣帝称疾,曾亦谢病。爽诛,乃起视事。魏帝之废也,曾预其谋焉

时步兵校尉阮籍负才放诞,居丧无礼。曾面质籍于文帝座曰:“卿纵情背礼,败俗之人,今忠贤执政,综核名实,若卿之曹,不可长也。”因言于帝曰:“公方以孝治天下,而听阮籍以重哀饮酒食肉于公座。宜摈四裔,无令污染华夏。”帝曰此子羸病若此君不能为吾忍邪曾重引据辞理甚切帝虽不从时人敬惮之。

正元年中为镇北将军、假节。将之镇,文帝使武帝、齐王攸辞送数十里。曾盛为宾主,备太牢之馔。侍从吏驱,莫不醉饱。帝既出,又过其子劭。曾先敕劭曰:“客必过汝,汝当豫严。”劭不冠带,停帝良久,曾深以谴劭。曾见崇重如此。

武帝践阼,拜太尉,进爵为公,食邑千八百户。久之,以本官领司徒。进位太傅。曾以老年,屡乞逊位。曰“司徒所掌务烦,不可久劳耆艾。其进太宰,侍中如故。朝会剑履乘舆上殿,如汉相国萧何、田千秋、魏太傅钟繇故事。”

曾性至孝,闺门整肃,自少及长,无声乐嬖幸之好。年老之后,与妻相见,皆正衣冠,相待如宾。己南向,妻北面,再拜上酒,酬酢既毕便出。一岁如此者不过再三焉。然性奢豪,务在华侈。帷帐车服,穷极绮丽,厨膳滋味,过于王者。刘毅等数劾奏曾侈忲无度,帝以其重臣,一无所问。都官从事刘享尝奏曾华侈,以铜钩绂纼①车,莹牛蹄角。后曾辟享为掾,或劝勿应。享谓至公之体,不以私憾,遂应辟。曾常因小事加享杖罚。其外宽内忌,亦此类也。司空贾充权拟人主,曾卑充而附之。及充与庾纯因酒相竞,曾议党充而抑纯,以此为正直所非。

咸宁四年薨,时年八十。

(节选自《晋书•何曾传》)

【注】①纼(zhèn):穿在牛鼻子上的备牵引的绳子。

1.给下列对文中节选句子断句

帝曰此子羸病若此君不能为吾忍邪曾重引据辞理甚切帝虽不从时人敬惮之。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爽诛,乃起视事。魏帝之废也,曾预其谋焉。

(2)曾先敕劭曰:“客必过汝,汝当豫严。”劭不冠带,停帝良久,曾深以谴劭。曾见崇重如此。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