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题

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表(部分),空白处政权的建立者是

A. 刘邦

B. 刘秀

C. 刘备

D. 刘裕

 

秦朝历经二世而亡,从根本上反映了(  )

A. 都县制度不适合当时社会的发展需要    B. 法家思想逐渐失去了战国时期的作用

C. 统治者的残暴导致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D. 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不利于秦朝的统治

 

秦始皇不用几丈高或三头六臂的超人神像代替数目众多的兵马俑,突出反映了秦朝

A. 皇权的至高无上

B. 神权色彩较明显

C. 按军功授予爵位

D. 劳动人民的伟大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命蒙恬修筑了从威阳直通北边九原的直道,“长千八百里”。这项措施(   )

A. 促进了北疆与内地的交往    B. 加速了国家完成统一进程

C. 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D. 解除了匈奴对边境的威胁

 

在春秋战国这样一个大动荡、大变革时期,人们的思想空前解放,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基础。下面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是    (  )

A. 儒立德    B. 墨兼爱    C. 道任性    D. 法务实

 

面对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权更迭、生灵涂炭的乱局,各流派提出了不同的治世方案。秦统一的历史证明,哪一种方案最适合当时的社会形势?(  )

A. 儒家:为政以德,仁政治国    B. 墨家:互助互爱,反对战争

C. 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D. 法家:提倡法治,强化集权

 

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他意在说明

A. 分封制的崩溃

B. 商鞅变法的作用

C. 兼并战争的后果

D. 百家争鸣的原因

 

观察《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你会发现有一个曾称霸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在战国形势图上找不到,该诸侯国是

A.

B.

C.

D.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

A. 注重法治,稳定社会秩序    B. 承认土地私有,发展经济

C. 推行县制,便于国家管理    D. 推动民族交融,富国强兵

 

地处长江下游,曾经北上争霸的诸侯国是

A. 吴国和越国

B. 越国和秦国

C. 齐国和吴国

D. 楚国和晋国

 

共461292条记录 当前(17085/46130) 首页 上一页 17080 17081 17082 17083 17084 17085 17086 17087 17088 17089 17090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