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理解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 B.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他和契诃夫、欧·亨利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 C.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列为“四书”之一。 D.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叙述了法国生物学者阿龙纳斯教授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
|
|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虎是自然界重要的历史遗产之一,一旦灭绝,将永远不会再恢复或者创造出来。 ②因此,对于虎这一物种来说,我们只剩下最后一个机会了。 ③正如世界著名猫科动物专家杰克逊先生所说的:“到了那个时候,就只剩下纸老虎了。” ④特别是作为我国特产的虎亚种,华南虎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⑤如再不及时挽救,华南虎在下一个虎年到来之前,就必然步入巴厘虎、爪哇虎和里海虎的后尘,从我们面前消失。 A. ④①③⑤② B. ①④⑤③② C. ①③④⑤② D. ①②④⑤③
|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水资源的严重短缺打破了人们曾经认为的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 中国不仅有发展“一带一路”这一宏大倡议的决心,也有实现这一美好蓝图的能力。 C. 这朴素的话语多么深刻地蕴含着人生哲理啊! D. 读经典作品,会拓展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
|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鼓角齐鸣,喊声大震,黄忠首当其冲,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裂之势。 B. 专家指出,前段时间社会上流传的吃盐补碘能抗辐射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 C.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亿万中华儿女长期地艰苦奋斗。 D. 书面语和口语互相制约,书面语常从方言里吸取营养,它不能脱离口语“一意孤行”。
|
|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恻隐 桑梓 翻来复去 再接再厉 B. 宽恕 剽悍 相得益章 洗耳恭听 C. 作揖 蔚蓝 中流砥柱 略胜一筹 D. 震耸 蓬蒿 广袤无垠 莫衷一是
|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琐屑( xiè) 鄙夷(bǐ ) 恣意(zì) 津津有味(jīng) B. 沉淀(diàn ) 惬意( qiè ) 翘首(qiáo ) 惩恶扬善(chénɡ) C. 胆怯(qiè) 脸颊 (jiá ) 抽噎(yè) 不屈不挠(náo) D. 干涸(hé) 嗔视(chēn) 逮捕(pǔ) 满载而归(zài)
|
|
请以“最美好的时光”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选材新颖,中心明确。(2)包含生动的人物描写。(3)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4)书写工整规范。
|
|
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后面小题。 一只鸟瞄准一座村庄 ①人类的亲密伙伴——鸟,歌喉婉转,体态玲珑,雄姿威猛,千姿万态,难以胜数,诗词里,画境中更是少不了它们作点缀。 ②爱鸟之情,源远流长,有些来历。 ③小时候住过一个村庄,四季有鸟的倩影。热闹时,鸟鸣声整天都铺满了大地和天空。 ④开春了,祖父甩下棉袄,开始耕种,犁铧尖头明亮,在沉寂的大地表层行走,泥浪翻滚,如军舰般在海上航行。黑色沃土翻开埋藏一冬的草根,各色小虫苏醒过来,浮出地面,浓郁的油菜花香和清新的麦苗香接纳它们,不幸的虫儿是黑喜鹊、灰喜鹊、翠鸟、云雀、杜鹃、夜莺和知更鸟,还有其他一些不知名的小鸟的美餐,刚翻过的地,一群小鸟像机灵、欢乐的小姑娘,脖子一伸一啄,一观望,一低头,神态天真可爱至极。 ⑤一片苜蓿地,红、紫的花茂盛地开放着,色彩艳丽,自顾自浓浓地开。偶有“扑棱棱”的一声,鸟影乱飞。轭(è)下壮牛呼出粗气,惊动了一群正在觅食的巧嘴八哥,八哥冲天飞翔,找新的就餐地。其中两只八哥胆大,径直在牛背上歇脚,怡然自得。 ⑥暑假,村里是孩子们的天堂,也是鸟的欢乐国。早晨起来,睡眼惺忪,屋后一片大竹林,雾岚还未散尽,空气清新,鸟在枝头争鸣,起初声音不大,如单人演奏,双人合奏。渐渐地,这些鸟儿全部都展开歌喉,开始交响乐,一呼一应,一应一答,一答一和,鸟音清新,动心悦耳。脚底像安了弹簧似的,鸟儿们从一个枝头蹦到另一个枝头,像钢琴大师手中飞逸而出的一串音符。篷篷翠竹,只只鸟影,微风过处,竹叶沙沙,鸟语啁啾,声声入耳。场景蕴涵静默的自然力量。恨自己不通鸟语,不能分享它们的快乐,短短十分钟,演奏结束,只有一名观众的演奏会,鸟谢完幕,一哄而散,飞向竹林外的远空。 ⑦秋天,收获的季节,鸟在田间稻茬儿穿来穿去,与人争夺粮食。辛苦的农人被丰收的喜悦陶醉,毫不计较;鸟儿抢着剩在地里的谷穗、高粱粒,放开肚子吃饱。农人憋足劲儿,小腿肚子肌肉绷紧,挑起一捆捆谷穗回家;吃饱的鸟像凡·高“麦田里的乌鸦”,蹦蹦跳跳跟在人脚后。走近村子,一群群麻雀像过节,一忽儿停在屋前大柳树上,一忽儿歇在门口禾场上。 ⑧冬季,一场雪掩盖了一望无垠的荒野,农人脸露喜色,“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可怜的过冬鸟儿开始在饥寒中找食,在门外显眼的地方撒上几粒谷,一会就招来几只鸟前来啄食。谷子吃干净了,鸟就飞走了。雪地里只剩串串“个”字,睁大眼睛看着人。 ⑨故乡的村庄,鸟与人和谐相处,年年如是,季季如此,鸟早已融进我的生命,我离不了它们,忘不了它们。 ⑩搬家后,住进城里,难见可爱的鸟儿们的踪影,每天有成群的家养鸽子在灰色楼顶单调地盘旋。一日得宽裕,坐车去动物园,掏钱买票看那些鸟,小吃一惊,鸟儿衣冠楚楚,呆立笼中,偶有几声清脆的鸟叫,已失去村子里那些鸟的灵性,人类和鸟的亲密感已荡然无存,人作为征服者在欣赏它们,笼中锦衣玉食,但终非自由之身,看到那些鸟儿们现在的模样,我心中隐隐作痛,决定抽空回家去看看。 ⑪近乡情怯,故乡的村落依然是旧日的模样。去寻找鸟的踪迹,看到二三只熟悉的白鹭,刚想招呼它们一声,它们已拔腿逃走,歇在高高的水杉树尖上睃(suō)着人,人远远注视那些可爱的生灵,它们只冷冷地回视,一层可怕的陌生感隔断了鸟与人之间融洽的情感。村子周围原来有大片湿地,鸟儿们自由飞翔、繁衍、生息,是一个旺盛的鸟族,这十多年滥捕乱猎,围湖造田,砍伐树木,改变了鸟类的栖息和生存环境,人们喷洒农药也害死了不少鸟,鸟的数量开始锐减。 ⑫鸟已早早地飞过村庄,隐匿空中,在自来水龙头上歇脚,在电线杆子上休息,在高压铁塔上垒窝。 ⑬亲昵的炊烟,阿公阿婆熟悉的呼唤声犹在耳边回响,树梢头,屋顶上,旷野里,那些可爱的鸟逐渐停止鸣叫,舞动,只剩满天的纸鸢在风中颤舞。 ⑭村庄终于安静如太古,静得人心里泛起阵阵的虚空。 1.作者在文中主要表达了对“故乡的鸟”的哪两种情感?产生这两种情感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根据文意,填写下面表格
2.作者小时候居住的村庄四季都有鸟,请给春夏秋冬这四幅鸟的生活场景图命名。 (1)开春,众鸟捉虫图 (2)夏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秋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冬天,雪地啄食图 3.简要分析第⑩段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4.本文语言优美,特色鲜明,请你欣赏文中划线的语句。 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本文借村庄的鸟的遭遇意在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
|||||||
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后面小题。 少年读 ①回眸处,是一段葱绿葱绿的时光,潭水一样宁静,青草一样蓬勃。那是一段悠长的少年时光,沉湎于阅读的时光。 ②唐诗,宋词;《红楼梦》,《简・爱》;席慕蓉,三毛……是那些美妙的书香将我的少年岁月浸染,浸染得有了与众不同的意味。每每回忆,内心充满感激。感激岁月年华,感激文字。 ③犹记当年读宋词。读李清照,“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读得眼前水雾迷蒙,心儿无着无落的,一时间也忧伤惆怅不已。那个少年的人呀,也化作了一片薄薄的素白的落花,在晚风里,在流水上,到了远方。后来又读苏轼,读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再去看外婆家门前的浑浊江水,全然又是另一种景致!那么多樯橹灰飞烟灭的往事,都在江水之上演绎。从此,我看到的长江,不再只是空间上的长江,更是承载着厚重历史的长江,是飘散着酒香墨香的长江。它苍茫,雄浑,深邃,风雅,我摇曳激荡。 ④大雪天,读《红楼梦》,真的是拥炉夜读啊。记得老师曾偶然说过,中国人不读《红楼梦》,都算不得中国人。寒假一开始,就借了《红楼梦》回来。晚上,母亲早给准备了个手炉,是那种红陶的手炉,里面盛了碎碎的炭。手搭在手炉的拎手上,书也搁在上面,一夜夜地翻阅,连书也添了木炭火的香。就着那一炉温暖,一个寒假,读一本《红楼梦》。读到黛玉焚稿,然后病死,一时悲痛不已,手炉也不要了,只歪在枕边无声大哭,泪湿枕巾。窗外寒风萧萧,只觉得满世界苍凉空旷孤独,再读不下去了。一部《红楼梦》,写到黛玉之死,就可以收尾了,再不必写了。那时这样以为。换夜再继续读,又读到宝玉出家,茫茫的大雪,雪影里一个人,在船头躬身拜别父亲。这一回,倒没落泪,可是心上却是闷闷沉痛好久。是岁末,窗外也是大雪,月光下,一白到天际。回头体味文字里弥漫的那种辽阔无涯的哀伤和空寂,仿佛没懂,又似乎懂得了。 ⑤后来,又抄席慕蓉的诗歌在小本子上,一首又一首。书依然是借来的,《七里香》《无怨的青春》,好几大本诗集,抄得满心欢喜又沉醉,哪里嫌累!然后,自己的枕头底下便多了个湖蓝封面的本子,那里面有我写的诗歌,席慕蓉体的诗歌。偶尔借给体己的女同学看,她也给我看她写的诗。我们像两只幸福的老鼠,偷偷分享各自的文学青果。在被窝里,打手电筒读三毛。撒哈拉沙漠在哪里呀?荷西是个大胡子的男人,真的很有魅力吗?长大后,我们也一道远走天涯吧!那时,我们两只文学的小老鼠已在密谋大计。内心有小甜蜜,嘴巴上不好意思说,其实心里都想到那远走天涯的队伍里,一定会添加新成员,他是我们各自的荷西。他要不要也是大胡子呢?再想想,再瞧瞧…… ⑥如今,回头想这些读书的琐碎细节,深感文字的魅力,一个人在一本书里活了几辈子,大悲大恸大欢喜,小忧小愁小甜蜜。就这样长大了,内心丰富了。合上书页的那一刻,沧海桑田;窗外阳光刺进来,啊,世上已千年。 ⑦是啊,世上已千年。每每看到现在的孩子有那么丰富的课外读物,我总禁不住心底苍老地一叹。当我在一所中学自编的校本教材《文海撷英》里,又看到了那些喜欢的文字时,忽然有一种血液倒流的激动,仿佛回到青涩年少。“唐诗四季”,“魏晋风度”,豪放派词,婉约派词,《红楼梦》,《简・爱》……看到这些自己一直喜欢的文字,仿佛在单调无聊的长路行走中,看到一处深谷碧潭,看到一丛篱下白菊,看到春水涣涣处云生,看到青草离离处鸟飞。 1.作者回忆了一段悠长的少年阅读时光,请按照下面的提示,补充概括其他几件与阅读有关的事。 (1) 读李清照,读得眼前水雾迷蒙,心儿无着无落的,一时间也忧伤惆怅不已。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读《红楼梦》,读到林黛玉焚稿病死,自己也悲痛不已,泪湿枕巾;读到宝玉出家,心上沉痛了好久。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读三毛,密谋长大后远走天涯,内心有小甜蜜,嘴巴上不好意思说。 2.仔细阅读第⑦段的画线句子,从修辞的角度品味它的表达效果。读这些划线语句让你联想到了哪些诗词名句? (1)品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想到的诗词语句(写出两句即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根据本文内容,说说作者哪些优秀的阅读品质值得我们借鉴? 4.作者是一个喜欢阅读的人,回忆自己少年读书的时光,往往是心随书动。相信你在成长的道路上,也有被优美文字所打动的时候,请举一个实例,谈谈你的读书感受。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1.《论语》是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书,是四书之一。孔子是_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著名____________家、政治家和___________家。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⑴不亦说乎(_____) ⑵人不知而不愠(_____) ⑶人不堪其忧(_____) ⑷于我如浮云(_____)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吾日三省乎吾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颜回的“贤”表现在哪里?(不少于两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