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1.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 A.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B.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C.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D.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下列带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静以修身 (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B. 三军可夺帅也(夺取) C. 非淡泊无以明志(没办法) D. 淫慢则不能励精(懈怠) 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博学而笃志(_____) (2)非学无以广才(_____) (3)夫君子之行(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5.【乙】一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__________”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也归结为一个 “______________”字,对比鲜明。 6.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 “志”,结合《<论语>十二章》和《诫子书》两篇课文,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
|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 诗的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一个侧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 B. 诗的最后一句中,“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唐王朝国运的衰落。 C. 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 D. 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作答。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莫不关心,麻木不人。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 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pèi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⑴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拈轻怕重(______) 热 忱(______) pèi(______)服 ⑵语段中有二个错别字,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_____ 改成 ______ _____ 改成 ______ ⑶解释加点的字不正确的是(_____) A.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情意),而是冷冷清清。 B.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更加)。 C.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抓,捏)。 D.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迁移)的人,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⑷划线句运用什么句式?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⑴他这种勇于承认错误的精神值得大家 。 ⑵我14岁就离开 ,参加了革命。 ⑶年轻人,你应该走出去 一番。 A. 效尤 故乡 经历 B. 效仿 故乡 经历 C. 效尤 家乡 阅历 D. 效仿 家乡 阅历
|
|
指出下列句子中每组加点词词性不同的一项是( ) A. 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B. 站在屋檐下,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上来 C. 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惟恐意外发生。 D.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
|
默写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入平羌江水流。 ⑵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⑶遥怜故园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⑷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⑸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
|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幸福常常伴随着我们。当父母用慈爱的伞为你撑起一方晴空时,你会感到“有家真好”;当同学用贴心的话安抚你孤独的心境时,你会感到“有朋友真好”;当欢歌笑语飞出课堂洒在山间野外时,你会感到“有这样的活动真好”,当知识帮你打开智慧的大门时,你会感到“有书真好”;当理想为你插上腾飞的翅膀时,你会感到“有梦真好”……“真好”是一种心灵的体验,“真好”是一种幸福的感觉。 请以“有 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3)除诗歌外,任何文体均可。
|
|
阅读《母亲的心》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母亲的心 (1)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2)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3)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4)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5)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6)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7)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8)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9)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 (10)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11)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 (12)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 1.文章以螃蟹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请依据提示,在横线上补全(1—9)段的主要情节。 “我”想吃螃蟹______——______母亲捞起螃蟹________ 2.阅读文章(1—4)段,说说母亲冒着春寒去找螃蟹的原因有哪些? 3.第(8)段画线句子中一系列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 4.文章题目“母亲的心”有哪两层含义?
|
|
阅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完成后面小题。 (1)“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2)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3)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之后,也可能在六个月之后,六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4)我对此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5)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约翰.古登贝尔克。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了一种新形式。因为葡萄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力。而硬币打制器的功能则是在金币之类的小平面上打出印花来。有一天,古登贝尔克半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是不是可以在几个硬币打制器上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使之在纸上打印出印花来呢?”由此组合就是印刷机和排版术。 (6)另一个例子是罗兰·布歇内尔。1971年的一天,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这么想:“光看太没意思了。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对战型的乒乓球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1.作者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为什么呢? 2.请归纳一下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3.第(3)段中的“这种情况”指的是什么? 4.第二段划线句子是什么句式?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5.试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5)、(6)两段的内容,并分析其作用。
|
|
【古文阅读】完成后面小题。 【甲】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乙】 王戎①七岁,尝②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③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④。 注释:①王戎:西晋人,做过官,是历史上有名的“竹林七贤”之一。②尝:曾经。③唯:只有。④信然:确实如此。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项为之强(______________) (2)留蚊于素帐中(_______________) (3)以丛草为林(_____________) (4)人问之(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3.【甲】文生动描写了三件“物外之趣”,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4.【乙】文向大家讲述了一个有关聪明孩子的故事,请你再列举一个这样的古代故事。 5.【甲】、【乙】两段文字均表现了儿童的聪明智慧,但各有侧重,【甲】文通过描写表现儿童(沈复)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乙】文运用对比的手法表现儿童(王戎)_____________的特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