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泓(hòng) 新陈代谢(chén) 好逑( hào) 万籁俱寂(lài) B. 墩子(dūn) 翩翩飞舞(piān) 瑰宝(guì) 分道扬镳(biāo) C. 惹动(rě) 黑黝黝(yǒu) 稠密(chòu) 玲珑剔透(tī) D. 嶙峋(lín) 泠泠淙淙(líng) 褒贬(bǎo) 仙山琼阁(qiòng)
|
|
作文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学过列夫.托尔斯泰的眼睛,那是一双内涵丰富的眼睛。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眼睛,我们身边的这些眼睛也蕴含着着各种各样的情感。请你选取一双你熟悉的眼睛,以“______的眼睛”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600字以上,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等泄露考生信息的内容。
|
|
材料一: (南阳教育报记者李晓3月31日电)为了深切缅怀革命先烈们的丰功伟绩,3月30日,我市树人实验学校1000余名学生,在位于市区西部的烈士陵园庄严集会,举行2017年清明祭奠革命烈士仪式活动。活动开始后,学生代表敬献鲜花,全体师生向革命先烈默哀以表敬意。学生代表铿锵有力的祭奠誓词表达了同学们传承烈士们的革命意志的决心。最后学校团委书记简短、清晰、有教育意义、激励作用的讲话后,结束了祭扫活动。 参加祭扫的同学们纷纷表示,要铭记历史,要懂得幸福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更要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材,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 材料二: 这,就是长征精神——就是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摘自《红星照耀中国》 材料三: 长征胜利已经80年了,历史证明,长征精神经得起时间和人民的考验。80载岁月中,长征精神淬炼升华,历久弥新,时间赋予了它更多的内涵。在新时代,长征精神已经成为国人人生路上的座右铭,指引着他们前进的方向。新一代的青少年要将长征精神完整传承下去,结合时代特点,赋予它更多新的释义,让长征精神成为信仰之火,永不熄灭,用长征精神引领青少年在其人生道路上继续前行。 ——网易评论 1.请你用一句话简要概括材料一的新闻内容。(不超过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星照耀中国》是_______国著名记者________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3.根据例句,仿写句子。 长征精神是纪念碑,永远屹立在全国人民的心里;长征精神是火种,永远燃烧在全国人民的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材料三谈谈作为当代青少年应该如何传承长征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我的信念 玛丽.居里 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对每一件事情都有天赋的才能,并且,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情完成。当事情结束的时候,你要能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 有一年的春天里,我因病被迫在家里休息数周。我注视着我的女儿们所养的蚕结着茧子,这使我感兴趣。望着这些蚕固执地、勤奋地工作着,我感到我和它们非常相似。像它们一样,我总是耐心地集中在一个目标上,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正如蚕被鞭策着去结它的茧子一般。 近五十年来,我致力于科学的研究,而研究是对真理的探讨。我有许多美好快乐的记忆。少女时期,我在巴黎大学,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在那整个时期中,我丈夫和我专心致志地,像在梦幻之中一般,艰辛地坐在简陋的书房里研究,后来,我们就在那儿发现了镭。 我在生活中,永远是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竭力保持宁静的环境,以免受人事的干扰和盛名的渲染。 我深信在科学方面我们有对事而不是对人的兴趣。当皮埃尔居里和我考虑应否在我们的发现上取得经济利益时,我们都认为不能违反我们的纯粹研究观念。因而我们没有申请镭的专利,也就抛弃了一笔财富。我坚信我们是对的。诚然,人类需要寻求现实的人,他们在工作中获得很大的报酬。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他们受了事业的强烈的吸引,使他们没有闲暇,也无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我的唯一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我从没有视这种利益为理所当然的,因为我在24岁以前,我一直居住在被占领和蹂躏的波兰。我估量过法国自由的代价。 我并非生来就是一个性情温和的人,我很早就知道,许多像我一样敏感的人,甚至受一言半语的苛责,便会过分懊恼,他们尽量隐藏自己的敏感。从我丈夫的温和沉静的性格中,我受益匪浅。当他猝然长逝后,我便学会了逆来顺受。我年纪渐渐老了,我愈会欣赏生活中的种种琐事,如栽花、植树、建筑,对诗歌朗诵和眺望星辰也有一点兴趣。 我一直沉醉于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我认定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像迷神话故事一般。这种魅力,就是使我终生能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原因。 (注:玛丽·居里,人们常称她为居里夫人,世界著名科学家,曾先后两次获诺贝尔奖。) 1.居里夫人对“蚕结着茧子”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中“寻求现实的人”跟“梦想家”有什么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本篇文章中,作者写到“我认定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谈谈你如何理解课文《美丽的颜色》中“美丽的颜色”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本篇文章,你眼里的居里夫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阅读丘吉尔的《我的早年生活》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早年生活 丘吉尔 “每个人都是昆虫,但我确信,我是一个萤火虫。” 刚满12岁,我就步入“考试”这块冷漠领地。主考官们最心爱的科目,几乎毫无例外地都是我最不喜欢的。我喜欢历史、诗歌和写作,而主考官们却偏爱拉丁文和数学,而且他们的意愿总是占上风。不仅如此,我乐意别人问我所知道的东西,可他们却总是问我不知道的。我本来愿意显露一下自己的学识,而他们则千方百计地揭露我的无知。这样一来,只能出现一种结果:场场考试,场场失败。 我进入哈罗公学的入学考试是极其严格的。校长威尔登博士对我的拉丁文作文宽宏大量,证明他独具慧眼,能判断我全面的能力。这非常难得,因为拉丁文试卷上的问题我一个也答不上来。我在试卷上首先写上自己的名字,再写上试题的编号“1”,经过再三考虑,又在“1”的外面加上一个括号,因而成了,但这以后,我就什么也不会了。我干瞪眼没办法,在这种惨境中整整熬了两个小时,最后仁慈的监考老师总算收去了我的考卷。正是从这些表明我的学识水平的蛛丝马迹中,威尔登博士断定我有资格进哈罗公学上学。这说明,他能通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他是一个不以卷面分数取人的人,直到现在我还非常崇敬他。 结果,我当即被编到低年级最差的一个班里。实际上,我的名字居全校倒数第三。而最令人遗憾的是,最后两名同学没上几天学,就由于疾病或其他原因而相继退学了。 在这种尴尬的处境中,我继续呆了近一年。正是由于长期在差班里呆着,我获得了比那些聪明的学生更多的优势。他们全都继续学习拉丁语、希腊语以及诸如此类的辉煌的学科,我则被看作一个只会学英语的笨学生。我只管把一般英语句子的基本结构牢记在心——这是光荣的事情。几年以后,当我的那些因创作优美的拉丁文诗歌和辛辣的希腊讽刺诗而获奖成名的同学不得不靠普通的英语来谋生或者开拓事业的时候,我一点也不觉得自己比他们差。自然我倾向让孩子们学习英语。我会首先让他们都学英语,然后再让聪明些的孩子们学习拉丁语作为一种荣耀,学习希腊语作为一种享受。但只有一件事我会强迫他们做,那就是不能不懂英语。 我一方面在最低年级停滞不前,而另一方面却能一字不差地背考利的1200行史诗,并获得了全校的优胜奖。这着实让人觉得自相矛盾。我在几乎是全校最后一名的同时,却又成功地通过了军队的征兵考试。就我在学校的名次来看,这次考试的结果出人意料,因为许多名次在我前面的人都失败了。我也是碰巧遇到了好运——在考试中,将要凭记忆绘一张某个国家的地图。在考试的前一天晚上,我将地球仪所有国家的名字都写在纸条上放进帽子里,然后从中抽出了写有“新西兰”国名的纸条。接着我就大用其功,将这个国家的地理状况记得滚瓜烂熟。不料,第二天考卷中的第一道题就是“绘出新西兰地图”。 我开始了军旅生活。这个选择完全是由于收集玩具锡兵的结果。我有近1500个锡兵,组织得像一个步兵师,还管辖一个骑兵旅。我弟弟杰克统领的则是“敌军”。但是我们制定了条约,不允许他发展炮兵。这非常重要! 一天,父亲亲自对“部队”进行了正式的视察。所有的“部队”都整装待发。父亲敏锐的目光具有强大的威慑力。他花了20分钟的时间来研究“部队”阵容。最后他问我想不想当个军人。我想统领一支部队一定很光彩,所以我马上回答:“想。”现在,我的话被当真了。多年来,我一直以为父亲发现了我具有天才军事家的素质。但是,后来我才知道,他当时只是断定我不是具备当律师的智慧。他自己也只是最近才升到下议院议长和财政大臣的职位,而且一直处在政治的前沿。不管怎样,小锡兵改变了我的生活志向,从那时起,我的希望就是考入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再后来,就是学军事专业的各项技能。至于别的事情,那只有靠自己去探索。 1.如何理解文章开头“每个人都是昆虫,但我确信,我是一个萤火虫。”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试与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的语言作比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丘吉尔是英国伟大的政治家,阅读了本篇文章后,你觉得他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诗歌默写 (1)最爱湖东行不足,__________________。 (2)征蓬出汉塞,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路远莫致之。 (4)___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
|
|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旅夜抒怀① [唐]杜甫 细草微风岸,桅墙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解释:①本诗是杜甫晚年辞去幕僚的职务,离开成都,经渝州(今重庆)乘船到云安途中而作。 两首诗歌的颔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阅读上面的甲乙两文,完成下面的小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每小题1分,共4分) (1)略无阙外( ) (2)林寒涧肃( ) (3)悉以临惧相戒( ) (4)固难以辞叙( )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已于千古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文各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①此境,既至,欣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木,离离蔚蔚②,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③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有惊知已于千古矣。 解释:①践跻:登临 ②蔚蔚:茂盛的样子 ③弥:愈、越 1.对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沿溯阻绝(溯:逆流而上) B.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虽然) C. 及余来践跻此境(及:等到) D. 目所履历,未尝有也(尝:曾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其间千二百里/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B. 春冬之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C. 不以疾也/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 D. 相与步于中庭/亦有惊知已于千古矣。 3.下列关于文段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甲文先写概貌,强调三峡之雄伟;次写四季之景象,未按时序来写,先写夏水峻急雄壮,再写春冬雅致美景,最后写秋之悲凉。 B. 甲文结尾处引用“渔者歌”,表达了景物带给人们的感伤情绪,突出了秋天的凄凉冷落,展现了三峡的一种凄美,一种悲情。 C. 乙文通过直接描写来表现峡谷中水流的湍急,展现了山水奇美的景象。 D. 乙文描写峡中山水美景并没有按照时间顺序,而是选择了山、树木等其中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展现美景。
|
|
科技说明文阅读 名士风度 古话说“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名士风流”或“名士风度”,在中国典籍中常常见到,今天的人们也不陌生。只是在今天,“风流”二字的含意多了一点言外之意,言“风度”,才使大家感觉是完全的褒义。其实,风度、风骨、风格、风尚、风韵、风姿、风流等一批以风领起的词语都出现于魏晋时期,强调的是人的内蕴体现于外表的观感,犹如微风拂面,看不见却感觉得到。因此,“风”与“流”在此意思相同,而人物的内涵旨在理想追求,因此用“度、骨、格”这样略显硬朗的字来形容也更准确一些。名士是中国历史的产物,代表着中国士人文化的一种精神品格,以至于风流、风度之外,还有名士情怀,名士格调等表达。 名士,顾名思义,就是在社会上有名望的士。何谓士? 首先,士不是贵族,其次,伴随着历史的演进,士的内涵也在发生着变化。追溯其源,士是西周国家官职(天子、公、卿、大夫、士)的最低一级,士即武士。西周是奴隶主贵族的国家,爵位和官职都是世袭的,朝廷中的重要职位由贵族即有爵号者担任,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士不在其中。春秋后期,礼崩乐坏,天子失语,诸侯称霸,诸侯衰微,大夫擅权,大夫衰微,家臣执政。衰微的贵族不仅丧失了权力,也失去了田产和奴隶,沦落为平民,无以为生,就有人开始以过去专为贵族所掌握的文化知识来谋生,招收生徒,教授礼乐,中国从此有了私人办的学校。孔子就是当时最为著名的私学老师,门下弟子三千,可谓盛矣。这些学成的弟子周游列国,游说诸侯,一言得用,平步青云,一国不用,去之他国,朝秦暮楚,即为常事。这些人介于贵族与平民之间,故统称为士,是西周的世袭官职制度打破之后出现的以知识才能作为谋生资本的人,近乎后来所说的知识分子。这样原来最低的官吏——士就变成了一种谋生的职业,通过学习而成为具有知识的人,武士也就转变为文士,读书人。到了战国时期,士是官员的预备队,管子将其描述为“国有四民,士、农、工、商”,故所谓四民,既是四种职业,其排序也传达了四种职业的社会地位。 儒家学说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成为占居社会统治地位的思想学说和官方的意识形态。儒学以政治伦理为纲,标举“忠”与“孝”。读儒经可以入仕为官,有两种途径:一是博士弟子,即官方招收的大学生,学成后由朝廷授予官职;二是察举,即道德名声杰出者通过地方官员的推荐,朝廷授予官职。儒学从此大盛。政府的引导与禄利的刺激使两汉社会笼罩着浓郁的道德风气,儒学的忠孝观念可谓深入人心。但是,禄利刺激的影响最终却使东汉后期的社会风气转向了浮华虚伪,朝廷中宦官与外戚争权夺利。这就激起了坚守儒学伦理道德的士人的强烈不满,奋起批评朝政。他们主要是两部分人,一是朝廷中具有独立精神的官员,一是京城大学里的太学生。他们高举儒学道德旗帜,身正行端,怒斥贪官污吏,深得民众的拥戴,社会名望极高,人们称之为名士。名士言论的锋芒所向,民众齐指,使宦官浊吏如过街鼠人人喊打,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力量。而受到威慑的宦官则利用皇帝来打击、镇压这些名士。知识分子中的精英被镇压打击,民众由此而更加绝望,发起黄巾起义,逐步导致东汉王朝的灭亡。 东汉名士运动的失败,使读书人开始怀疑儒学的思想价值,重新探讨儒学伦理道德的意义。士人反思的结果就是魏晋时期儒学的衰微和玄学的兴盛。玄学的主要内涵是老庄道家之学。所以魏晋名士一改东汉名士以天下国家为己任而不惧牺牲的精神品格,专注于个人的内心,追求个性的自由,以逆反的心态来对待儒学的伦理规范——主张真实、真诚、真情。当时,那些崇尚自然、张扬个性、注重自我的士人受到社会的推崇,这些人被称为名士,其个性风貌被称作名士风度(风流、风采、风韵等),而与东汉名士那种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政治关怀和凛然气节形成鲜明的对照。 1.阅读第①段,对于“风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现代人的心目中,“风流”带有一些贬义色彩,但在魏晋时期,“风流”实则完全是褒义。 B. 用“风流”来形容人具有理想追求,没有用“风度、风骨、风格”这些硬朗字眼形容准确。 C. “风流”出现于魏晋时期,强调的是人的心灵却可以感受得到的人的内蕴。 D. 除“风流”“风度”外,还可以用“名士情怀”“名士格调”等来赞誉中国名士的精神品格。 2.对于“士”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战国时期的士排在“农、工、商”之中,在“四民”中的地位最低,后来由于选拔人才的需要,士成为官员的预备队,地位得到了提高。 B. 春秋时期的士变成了一种以文化知识来谋生的职业,孔子就是当时最为著名的私学老师,是士的杰出代表。 C. 春秋时期的士介于贵族与平民之间,是西周的世袭官职制度打破之后出现的以知识才能作为谋生资本的人。 D. 最初的士指的是武士,武士不是贵族,而是西周国家官职中最低的一级,没有资格担任朝廷中的重要职位。 3.对“东汉名士”和“魏晋名士”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东汉名士言论得到民众的一致拥护,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力量,朝廷却镇压打击名士,民众因此对朝廷更加绝望,发起黄巾起义,最终推翻了东汉王朝。 B. 东汉名士指的是高举着儒学道德旗帜,身正行端,怒斥贪官污吏,深得皇帝的支持和民众的拥戴,在朝堂上名望极高的具有独立精神的朝廷官员。 C. 魏晋名士质疑儒学的思想价值,重新探讨儒学伦理道德的意义,转而倡导老庄道家之学,专注于个人的内心,追求个性的自由,主张真实、真诚、真情。 D. 魏晋名士崇尚自然、张扬个性、注重自我的个性风貌,与东汉名士标举“忠”与“孝”,以天下国家兴亡为己任的政治关怀和凛然气节是截然不同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