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小题。 最好的风景 尚纯江 ①太阳升起或夕霞漫天的时候,小兰都会和刚刚恢复走路的丈夫铁牛来到涡河边散步,尽管她的腿脚也有些不利索,尽管他们的家离这儿很远,但他们一如既往。除了雨雪天气,从不耽搁。 ②小兰和铁牛坚持来这里散步,不单单是因为这里风景好,更因为这里是他们第一次认识的地方,也是他们放飞梦想的地方。自从第一次与铁牛相识,她便爱上了铁牛,而铁牛也爱上了她。这一爱,就是三十年。 ③现在,这里已是风光旖旎的滨河公园,每天早上和晚上都是游人如织。小兰和铁牛总是避开人群,来到那个船闸旁边散步。这里河深路滑,人们不常到这里玩耍。所以,河湾里保留着原生态的芦苇,绽开着野生白莲,菖蒲和水草铺满了水面。野鸭和不知名的水鸟在水里自由游动,捕食水里的小鱼。小兰和铁牛常常在这里驻足,在河堤上欣赏美景。因为,这时的景色和他俩在这里初次相见的时候非常相像。那时,也是这样一片荷塘,这样一片芦苇,这样一片菖蒲,只是那时还没有公园,只有一种野性的美。后来这里修了船闸,把这片景色给毁了。那时,县里成立了航运公司,说这里的船可以通江达海。而他们则是首批船员,他俩也可以从这里走向长江走向大海。可后来想起这些,小兰和铁牛心里就一阵阵的痛。因为他们常常在这里唱歌,谈理想,谈事业,谈前途。后来,他俩结了婚,有了孩子。他们曾设想成为船员后的前景,坐着船到杭州到上海,观赏大城市的风景。多好! ④可是,自从船闸修好后,这里就没有通过一条船。专家考察说,这里的河道太窄,不适宜船队航行。几千万的投资,就这样成了摆设。之后,船闸像他俩一样还没有上岗,就下了岗,被撂了荒,长起满河坡的野花野草。 ⑤他们心里也长满了草,不知该怎么向前走。还好,儿子很懂事,成绩也很好。小兰和铁牛心中重新点燃了希望。他俩相依相偎,日子越苦他们爱得越深,希望之火燃烧得越热烈。 ⑥他们拾过破烂,当过菜贩子,骑过三轮车,一心一意供儿子上学。 ⑦孩子很努力,前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一所海洋大学。这时,他们仿佛看到了一片美丽的风景。虽然他们从来没有离开过县城,观赏过小城以外的风景。但他们知道,他们会实现这个愿望的,会看到大都市以及大山大海的风景。果然,他们的愿望马上就要实现了。 ③然而,没想到的是,小兰却因为儿子考上了大学,情绪激动,脑血管出血。虽然抢救及时,保住了性命,左腿却留下了残疾。 ⑨铁牛说,这怎么行?儿子考上了大学,你却病倒了,我们还要到孩子的学校去看大海的风景呢!那辽阔的大海,金色的沙滩,漫卷的浪花,飞翔的海鸥,多美啊。 ⑩在铁牛的精心照料下,小兰重新站了起来。铁牛却因疲劳过度,患上了脑梗。多亏了小兰,要不铁牛的命早就丢了。这不,小兰常常一瘸一拐地推着铁牛来这里散步,耐心地教铁牛学走路。后来,铁牛也能走路了,右腿却留下了残疾,走起路来也一瘸一拐的。他俩一个向左歪一个向右歪,走路姿势很难看,让人感到很可笑。到后来,大家不禁为他俩的感情发出由衷的感叹。再后来,铁牛和小兰都能慢慢正常走路了,对涡河船闸更是情有独钟。他俩说,这里是他们心中最好的风景。 11其实,他们知道,这里并非是最好的风景。但这里是他们初次相爱的地方,也是儿子要替他们放飞梦想的地方。 12所以,在这里,他们可以看到世界上最好的风景。心中有风景,到处都会有最好的风景。 1.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文章内容。 2.文章以“最好的风景”为题,有什么妙处? 3.小兰和铁牛为什么常常到游人不多的涡河边散步? 4.文章第③段画线句的景物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5.文章结尾写道:“心中有风景,到处都会有最好的风景。”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的?
|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美丽的南国树 丁立梅 ①在广东,见得最多的树是榕树。今年夏天,初次踏上广东的土地,最先撞入眼帘的就是榕树。那时我尚不认识它,只觉得它跟我在北方见到的树不一样,树冠张开,就参天蔽日的一蓬,像绿色的蘑菇云,极具气概。更奇的是,从绿的叶间,竟垂下无数条褐色的根须,像伸长的手臂,随了风轻摆。正暗自惊异着,陪同我的广东朋友,在一旁笑了,说,这就是榕树呀,语气里颇是骄傲。接下来的日子里,就满眼的榕树。近距离里,远距离里,一抬眼,就是它。街旁,江畔,路侧,山上……到处都是。我从最初惊喜地跑过去抚摸,仰视,啧啧地惊叹,到后来,也坦然了。那原是广东最本色的东西,是嵌入广东脉搏里的,用不着惊奇的。 ②但,还是惊讶了。 ③那日,朋友神神秘秘地告诉我,要带我去一个好地方,专门看榕树。我说晕啊,天天见着,还有什么好看的?他笑而不答,驱车几百里,把我带到一个叫石头村河坝寨的地方。天,那哪里是树,分明是一座绿山丘,只一棵,就浓荫蔽日,美得惊心动魄。巨大的主干,中有一洞,洞口像巨象。又生出九根枝干,最粗的枝干要四五个人才能合抱,最小的枝干,我和朋友两人合抱,也没抱得过来。仰头,头顶上是万千条根须。用不了多久,它们又会扎入大地,生出新的枝干来。 ④当地人打着手势跟我们说话,笑眯眯的。我听不懂广东话,但从他们的神情上,可以看出他们的自豪。朋友告诉我,他们说,这是他们的榕树王呢。一刹那都无语,默默看着那棵榕树,只觉得它浑身上下充满神奇。 ⑤离开河坝寨时,我回头望去,整个寨子,掩映在一片绿色苍穹里,映着蓝天白云,世世代代,让人心中油然而起一种永恒的感觉。 ⑥后来到珠海去,在唐绍仪故居里,我又着着实实为榕树惊叹了一回。那是一棵硕大无朋的榕树,远看去,像一片小树林。当地的朋友考我,问我能不能看出那棵榕树的奇特之处。绕树转过两圈,除了惊叹它的粗大外,我没看出什么异常。朋友就得意地笑,指着树干让我看,说,这里面是一座塔呀。我凑近了仔细看,果真看到有砖块隐约在里面,外面是盘根错节的根缠绕着。据说,原先那儿有一座小塔,不知哪天,一粒榕树的种子掉落在塔的石缝中,那粒种子便顽强地生长起来,慢慢成树,垂下的根须沿着塔身扎入,最后,竟把塔整个儿抱在里面了。多么强的生命力!我想,人若如此,这世界不知又会多出多少奇迹来。 ⑦在珠海又一个旅游景点,我看到一棵大榕树上挂满红色飘带,像盛装的新娘。朋友说,那是许愿树。天,榕树又成许愿树了,上面该牵了多少姻缘多少祝愿?定定地站着看,心里,盛满感动。 ⑧回江苏前,我特意跑去跟榕树合了一张影。我希望自己的生命也能像榕树一样,充满美丽、又充满坚忍不拔。 ⑨近日翻书,在一篇文章里看到这样一句话:“我看见一棵榕树,它美丽得好像开花的土地”,非常喜欢。 1.整体感知全文,说说作者从南国榕树身上读出了什么。(提取原文词句回答) 2.对于榕树,第①段中作者说“用不着惊奇的”,但是第②段中作者又说“还是惊讶了”,这两种说法自相矛盾吗?为什么? 3.第⑥段中穿插了唐绍仪故居中的榕树抱砖塔而生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4.比较本文与课文《白杨礼赞》,说说二者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
|
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小题。 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节选自《贞观政要》) 1.翻译句子: ①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 ②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 2.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
|
|
阅读《马说》一文,完成小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以千里称也 B是马也 C故虽有名马 D一食或尽粟一石 以中有足乐者 是可谓善学者矣 故余虽愚 主人日再食 2.下面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组 ( ) A. 才美不外见 B. 一食或尽粟一石 C. 同舍生皆被绮绣 (《送东阳马生序》) D. 其真无马邪 3.如果将“安求其能千里也”改成“难求其能千里也”,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
|
阅读《迎燕》一诗,完成小题。 迎燕 葛天民 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1.“为迎新燕人,不下旧帘遮”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谈谈你从诗中获得的启发。(不少于两点)
|
|
阅读下面材料,说说成吉思汗的不同形象,并从中探究出你的结论。 材料一:黑格尔对成吉思汗的评价:他们是出现在文明化了的时代的野蛮人,在几年之内突然把罗马世界、波斯世界和中国世界变成了一堆废墟。 普希金描述成吉思汗的入侵:蒙古人征服俄罗斯以后,除了肆无忌惮的攫取和破坏,没有给予我们什么。 材料二:电视连续剧《成吉思汗》主题曲:(男)长天飞沙,壮士血在狂号,(女)原野飞花壮士怀抱冷傲。(男)一代天骄,千秋知我名号,(女)谈笑造时势,问谁领风骚。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历史上的成吉思汗: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连续剧中的成吉思汗: (3)你从中得出的结论:
|
|
每年的4月1日为“国际爱鸟日”,在这个节日到来之际,阳光中学开展了“爱护鸟类,呵护自然”的专题实践活动,你也参与其中。 有同学查阅了《说文解字》,知道了“鸟”的意思是长尾飞禽的总称;还有同学找到了关于汉字“鸟”的字体演变过程的一张图片。 甲骨文 金文 行书 草书 (1)根据有关“鸟”的解释和古文字的写法来推测,这个字的造字方法是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2)根据汉字的演变过程,选出③④⑤横线上对应的字体 A.隶书 篆书 楷书 B.篆书 隶书 楷书 C.楷书 篆书 隶书 D.楷书 隶书 篆书
|
|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 ①______________?归思方悠哉。 (《闻雁》) ② ,相伴过年华。 (《迎燕》) ③流水何太急,________________。 (《题红叶》) ④爱惜芳心莫轻吐,______________。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⑤高竹笼前无伴侣, 。 (《池鹤》) ⑥ ,各领风骚数百年。 (《论诗》) ⑦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燕》) ⑧它 __,_______ 。也许你要说它不美。 (《白杨礼赞》)
|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南国的冬天,阳光和(xù) ,青天碧落,腊梅含香,人们在庭院里曝背聊天,好不(qiè) 意;北国的冬天,大雪纷飞,晶莹(tī) 透,万(lài) 俱寂,人们在屋内围炉煮茗,却也幽然。无论是南国的冬天还是北国的冬天,都是那么地令人心往神弛!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和(xù) ②(qiè) 意 ③晶莹(tī) 透 ④万(lài) 俱寂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你找出来并改正。 ① 改成 ② 改成
|
|
出访月宫的嫦娥 2007年金秋10月,适逢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5周年之际,令人瞩目的中国探月工程开始进入关键实施阶段。10月24日18时5分4秒,寄托了华夏民族月球情结的“嫦娥一号”在长征三号甲火箭的托举下婀娜升空。自那一刻起,访月团队中的核心人物——美女“嫦娥”的容貌与举止,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嫦娥一号”的外形是个6面立方体,她长着一对翅膀,8只眼睛和一张能说会唱的樱桃小嘴,体重2350千克,环绕在距离月球200千米高的极月圆轨道上,设计寿命为1年。 “嫦娥”的翅膀是两块长长的太阳能电池板,分布在身体两旁,最大跨度达18.1米。她的外形与我国“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最想像,许多方面也与“东方红三号”卫星有相同之处,实际上她就是以“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为基础研制的,只是有的部件是从中国“资源二号”卫、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等卫星上移植过来的。其实,这也遵循了各国研制航天器的一个重要原则:尽量采用成熟技术,以提高可靠性。所谓“卫星平台”,说白了就是一辆公共汽车,轮子、车厢、动力等都按公共要求配置好,搭载不同的乘客,便可到达不同的目的地。“嫦娥一号”使用的卫星平台,承载了探测月球的8种探测仪器。平台为这些仪器提供安放位置、能源供应、姿态保证、温度环境、数据管理等条件,并负责把探测数据传回地球,它的推进系统还提供在太空中机动飞行的动力。 安装在平台上的8种探测仪器,是“嫦娥”的8只眼睛,每只眼睛都有个学名,承担不同的任务。它们分别叫做激光高度计、CCD立体相机,这两只眼睛负责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干涉光谱成像仪、ㄚ射线谱仪、X射线谱仪,这三只眼睛负责探测月球上14种常量元素的含量与分布;微波探测仪的任务是探测月球表面的微波辐射特征,从而测定月壤厚度;太阳高能离子探测器和太阳低能离子探测器这双眼睛用于探测地月空间环境。 “嫦娥”的小嘴是一套语音存储装置,里面存贮着预先设置的语音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以及从全国征集的30首中华民族经典歌曲。当“嫦娥一号”从38万千米外的月球旁欢唱着中国歌曲,并将这天籁之音传回地球时,那是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啊! “嫦娥一号”绕月飞行获取有关月球的信息,是为了研究探索月球,是为了开发月球资源服务人类,是为了人类迈向深空的脚步走得更远。这才是“嫦娥一号”的使命、真谛和归宿。 (节选自《月球密码》,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有删改) 1.从本文看,“嫦娥一号”具体承担的探月任务是什么?我国发射“嫦娥一号”卫星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 A. “东方红三号”卫星的技术是成熟的,“嫦娥一号”以“东方红三号”卫星为基础进行研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运行的可靠性。 B. 安装在“嫦娥一号”卫星平台上的8种探测仪器,每种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它们或共同或单独承担着既定的探测任务。 C. “嫦娥一号”的语音存储装置除存贮着预先设置的语音、30首经典民族歌曲外,最重要的是还存贮了国歌。 D. “嫦娥一号”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开始进入关键实施阶段。 3.本文是一篇科普小品,其语言有着突出的特点。请任选一个角度,举例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提供的材料,结合文章内容,探究探月专家选择长征三号甲发射“嫦娥一号”卫星的依据。 材料一 长征一号家族是我国最早研制的火箭。它的运载能力较低,适宜发射低轨道小型卫星。长征二号家族均为两级火箭,主要服务于发射高度在200千米——600千米的低轨道航天器。长征三号家族均为三级火箭。其中长征三号甲和长征三号乙是我国目前高轨道上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它们分别能将2600千克和5100千克的探测器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材料二 上世纪90年代,国家要求研制长征三号甲火箭,为当时国内具有最高水平的通信卫星“东方红三号”提供运载工具。长征三号甲火箭的研制,在充分借鉴原有长征火箭成熟技术的基础上,采用了多项先进技术,能更灵活地满足不同卫星的发射需求。至今,它与“东方红三号”卫星“联姻”过10多次,每次均有和谐而美好的结局。 材料三 到2007年10月,长征三号甲火箭共承担了15次发射任务,每次都获得了圆满成功,发射成功率达到1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