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官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注:①师旷:春秋时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②援:执持,拿。③衽:衣襟。④哑:表示不以为然的惊叹声。⑤除:清除。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臣之妻臣(偏爱)    B. 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指责)

C. (尽兴或畅快)    D. 以为寡人(惩罚)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王/师旷侍坐    B. 美于徐公/为寡人戒。

C. 朝廷臣莫不畏王/是非君人者言也    D. 时时间进/惟其言莫之违

3.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中邹忌用设喻说理的方法,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以此达到讽劝的目的。

B. 【乙】文中师旷先借撞“小人”引起晋平公的重视,再直言以出,达到劝谏的目的。

C. 【甲】文中齐威王能正视自己的不足,并勇于改正自己的缺点。

D. 【乙】文中的师旷是一个正直、忠诚、刚烈,不畏权势但缺乏智慧和谋略的人。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

 

名著阅读

   “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茫茫地觉得心有点热气,耳边有一片雨声。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就那么半死半活的,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的任凭车夫在水里挣命。”

(1)选文出自中国现代作家老舍的 《          》。选文中的“他”指________

(2)选文中“他”在性格上前后有什么变化?你认为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综合探究与运用

栀子飘香,榴花明艳……在充满生机的初夏时节,为了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增添人文气息。学校将开展“书香满校园”的主题活动。  

(1)请你为这一活动拟一条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下面要求策划一个班级活动方案。

①活动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活动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活动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校的文化长廊里有以下几位文化名人的雕像,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位,用一句简练的话,进行介绍。

孔子    屈原    居里夫人   爱因斯坦    安徒生    曹雪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古代历法中24节气中的“立夏”这一节气大约是现行公历的5月5号—6号。

B.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C. 我国四大民间传说故事是《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山海经》。

D.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耄耋之年是指八十岁。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想和做怎样才能联结起来呢?                                                            

   ① 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

   ② 当然要观察。

   ③ 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

   ④ 怎样才能接近实际?        

   ⑤ 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

A. ①②③④⑤    B. ③①④②⑤    C. ③①②④⑤    D. ①③②④⑤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特别是读经典,读名著,让书香飘满我们的生活。

B. 他对自己能否考上重点高中充满了信心。

C. 各地中小学校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工作机制。

D. 改变“亚学习”状态,要合理安排时间,切忌打疲劳战。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这场演讲比赛中,有一位选手引经据典,口若悬河,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 近日来,暴雨袭击湖南,相关部门在各个易涝点虚张声势,细心排查安全隐患。

C. 我花了大半天时才给妈妈做好了这几道菜,谁知道让人吃起觉得味同嚼蜡

D. 教育部门及各级学校立下海誓山盟,严打网络乱象,还青少年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护(pì)     亵渎  吹毛求(cī)   莫忠一是

B. 红(yān)    狼藉  然而止(gá)   张皇失措

C. 褓(qiăng)  蹂躏  断壁残(gěn)  脍炙人口

D. 沱(pāng)     诀别  草人命(jiān)   呕心沥血

 

在成长的过程中,你一定有许多故事令你难以忘怀。这些故事或成功、或失败、或精采、或痛苦、或令人兴奋、或令人沮丧……请以“我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月是故乡明  

季羡林

①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②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因此,在中国古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

③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原来山是这个样子呀!因此,我在故乡里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像的。

④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大大地有。几个小苇坑占了小村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⑤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顾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第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个蛋。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

⑥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近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但是,看到他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中那个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⑦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住的朗润园是燕轩园胜地。夸大一点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前几年,我从庐山休养回来,一个同在庐山休养的老朋友来看我。他看到这样的风光,慨然说:“你住在这样的好地方,还到庐山去干嘛呢!”可见朗润园给人印象之深。此地既然有山,有水,有树,有花,有鸟,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不管是谁来到这里,难道还能不顾而乐之吗?

⑧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⑨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

1.第②段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2.作者回忆了幼年时在故乡的哪些趣事?请作简要概括。

3.读文中的画线句子,说说作者是怎样认识思乡之情的。

4.本文运用了对比手法来表达思乡之情,请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

 

共241572条记录 当前(14100/24158) 首页 上一页 14095 14096 14097 14098 14099 14100 14101 14102 14103 14104 14105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