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诗经》以四言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有重章叠句的特点。 B.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 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收录了《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藤野先生》等作品。 D. 《海底两万里》、《名人传》的作者分别是“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凡尔纳和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罗曼·罗兰。
|
|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白岩松第二次登上“扬州讲坛”演讲时认为:天下大事,都是从细节开始做起;所以, 所有的事不是从大事开始,就是从小事开始 B. 打车软件在给乘客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提高了出租车的用车效率,但司机在开车时分心使用打车软件,成为出租车事故骤增的主要原因之一 C. 我们中学生必须发扬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实现中华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D. 通过《中国之声》微薄推出的“正能量益起来”这项活动,让我们一同探寻发现在生活中令我们感动的点滴美好,一起寻找充满正能量的人和事!
|
|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 烂诗可以不读,俗曲可以充耳不闻,坏建筑却逼着你天天直视,事实上做一个不负责任的建筑师,比当一个没有天分的诗人,罪孽更重。 B. 似乎人类在自然科学上一遇到“起源”的问题就一筹莫展,宇宙起源、生命起源、思维起源都是人类碰到的几个最大的难题 C. 目前,住房价格一涨再涨,令购房者叹为观止。 D. 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
|
下列加点词的读音与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 A. 菜畦(qí) 睿智(ruì) 瞰望(kàn) 格物致知(zhì) B. 栖息(qī) 馈赠(zèng) 叱咤(chà) 再接再励(lì) C. 蛮横(hèng) 姊妹(zǐ) 挑衅(xùn ) 焦燥不安(zào) D. 蟠龙(pán) 和煦(xù) 禀告(bǐn) 好高鹜远(wù)
|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个太太多年来不断抱怨对面的太太很懒惰,“那个女人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看,她晾在外院子里的衣服,总是有斑点,我真的不知道,她怎么连洗衣服都洗成那个样子......” 直到有一天,有个明察秋毫的朋友到她家,才发现不是对面的太太衣服洗不干净。细心的朋友拿了一块抹布,把这个太太的窗户上的灰渍抹掉,说:“看,这不就干净了吗?” 原来,是自己家的窗户脏了。请根据对上述文字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标题自拟,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涉及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用化名代替。
|
|
记叙性文章 老汪栗子 明前茶 ①等别的炒栗店开张约20天后,老汪的炒栗店才开张。他等得很有耐心,因为没熟透的栗子口感甜脆,宜做成凉拌菜下酒,若炒来吃,既不粉也不糯,是要坏了招牌的。 ②在老汪的店里,满匾的栗子看上去十分朴素,就像山间老农的脸色,是那种没有反光的棠皮色,不像别的摊上的栗子那么好看,或油光发亮,或肚上横切一刀,露出诱人的暖黄色的栗肉来。老汪的栗子不打蜡,不喷糖水,不开口子,偏是他的店门前排长队。顾客等得急,老汪一点也不急,非要把刚倒出的满匾的热栗子轻抖一遍,在抖动的过程中,老汪眼疾手快地挑出了十几个坏栗子,搁到一边。 ③这真是神奇,生栗子已经挑拣了一遍,现在挑出来的,外面看没坏,他怎么知道是坏的? ④老汪说,气味不对。他打了个比方:比如一个在车站或码头当了20年便衣警察的人,在万千人中扫视,只要他拦下的人,多半是网上通缉的嫌疑犯,他都不需要与那人对视,只要从他身边过,就感觉“气味不对”。 ⑤栗子要有香甜粉糯的口感,七分在栗种,三分在炒制的功夫。老汪不肯给栗子开口子,是因为硬开口子的栗子,水分都在炒制的过程中跑光了,热吃噎人,凉吃更是口感铁硬。但没开口的栗子很容易在炒制的过程中炸锅,要是有一小部分栗子像控制不住的火药一样迸壳而出,就会溅得一炉栗子都斑斑点点。所以,控制炒栗炉的火力非常重要。每一炉栗子下锅前,老汪都要细验单颗栗子的分量,以及皮壳的厚度,他炒好的栗子,顶端会有自然的放射状裂纹,手轻轻一挤,栗壳就开了。老汪得意地搓搓手:“这锅栗子的‘梅花裂’炒成了。”“梅花裂”指的是栗子顶端的裂口是五道,“丁香裂”是四道,这样的雅名也只有老汪这样的戏迷才会想出来。 ⑥每过十几天,栗子店会关门一天。老汪自己在门楣上手书致歉条一张,毛笔字写得很端庄:“名角来了,听戏一天。”或者是:“去大别山收栗一天,新鲜炒野栗,明日赶早。”老汪信不过批发市场的栗子,定要自己开车去大别山收栗子。那里除了家栗外,还出产一种口感细腻粉甜的野栗子,有一股奇特的果香,比莲子大不了多少,呈尖锥形,是当地的留守儿童和老人去大山的荆棘丛中打来的。打栗人要穿粗布衣裤,把衣袖裤脚都扎紧,趟过与野栗树混生的荆棘,仰面用小木棍去抽打那些长满刺的栗苞;回来后要把栗苞装在小麻袋里摔打,使之裂开;再戴上粗线手套把野栗剥出,十分辛苦。老汪说:“每个交栗子的人手上都裂着口子。”那是山区老人和学童一笔很重要的零花钱,是家中没有栗园的人也有的得意小收入,老汪说:“既然这样,为啥不帮帮他们?” ⑦山里人也纯朴,11月,第一场雪落下来,野栗子就没人打了,因为老辈人说,天寒地冻,野鸟们少吃食,那些留在树上的野栗子,是它们一冬的口粮呢。 ⑧老汪每年收栗子时,都要在山区帮扶两三个刚考上大学的孩子,栗子收到哪里,他就帮扶到哪里,没有一定。老汪在与老乡的闲聊中知道那孩子的情况,到人家家里看一看,讨碗水喝,吃上一两个山里人待客的水柿子,临走前,帮扶的钱就被悄悄压在装柿子的竹簸箕底下。 (选自《扬子晚报》2015年1月24日) 1.请通读全文,然后参照提示,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短语,概括文章讲述的老汪的几个动人故事。 晚开店→ → →收野栗→ 2.文章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根据提示,品析语言。 ⑴“他炒好的栗子,顶端会有自然地放射状裂纹,手轻轻一挤,栗壳就开了。”(从加点词角度) ⑵“在老汪的店里,满匾的栗子颜色看上去十分朴素,就像山间老农的脸色,是那种没有反光的棠皮色。”(从修辞的角度) 4.文章第⑥段中画横线处关于打野栗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文中的老汪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作简要概括。 5.如果你是文中被老汪资助的大学生,请在下面横线上写一段话,来表达在拿起被压在簸箕底下的钱的一刹那,你心里的感想。
|
|
论述性文章 跨越苦难 ①苦难原本是生命旅途中一道不可残缺的风景。 ②苦难是竖在现实和未来之间的一扇纸糊的门,你只要敢于捅破,前方的路便天宽地阔;苦难是蹲在成功门前的看家犬,怯弱的人逃的越急,它便追你越紧;苦难是火焰熊熊的炼狱,灵魂在苦难中涅槃,就会显露出金子般的成色…… ③四季轮回,既然有春天的葱茏,也就有秋天的落叶;既然有夏天的热烈,也就有冬天的风雪。我们没有理由不接受苦难,没有理由不善待苦难。 ④世上没有不弯的路,人间没有不谢的花。苦难宛如天边的雨,说来就来了,你无法逃避,无法退却;苦难又似横亘的山,赶也赶不跑,你只有跨越,只有征服。面对苦难,最要紧的是心不烦,意不乱。闭上你的眼睛,聆听一段清泉叮呼的乐曲,幽远清新的旋律会送你一份“心静自然凉”的轻松;放飞你的思想,翻开油墨飘香的书页,睿智俏丽的文字会给你一份“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在泪水涌出眼眶之前,请抬起你的头。仰望头顶那方包容了亿万年风霜雨雪的天空,读懂那份旷达,那份宽容,那份蔑视一切的恢宏气势后,你怎能不顶礼膜拜,信心倍增? ⑤也许,所有的艰难险阻是通向人生的驿站的铺路石,也许,每一阵雷电霹雳是响彻青春岁月的爵士乐。曹雪芹满腔辛酸作成《红楼梦》,贝多芬用苦难谱写《第九交响曲》,诺贝尔用生命的代价换取了震慑世界的一声巨响。苦难之于人生,实在是一笔丰富迷人的财富。 ⑥失意的时候,总要忍不住说日子难过。但再苦再难也得过。人生如爬山,苦难便是通向山巅的崎岖小路。不曾历经苦难,你就永远只能在山脚下徘徊,永远无法领略虎啸生风,群峰叠翠的无限风光。 ⑦生命总是在挫折和磨难中茁壮。思想总是在徘徊和失意中成熟。意志总是在残酷和无情中坚强。 ⑧让我们对所有的苦难心存感激,然后投入所有的心智所有的激情,认认真真地过好每一天,用一生的无畏和执著浇灌勃勃生命,如花绽放。 ⑨接受苦难,不为别的,就为你来到了这世上。跨越苦难,不为别的,只为你不白活一回。 1.对本文的中心论点概括最恰当、最简明的一项是( ) A. 接受并战胜苦难,就会走向成功。 B. 苦难之于人生,是一笔财富。 C. 苦难是生命旅途中的一道风景。 D. 跨越苦难。 2.以下是关于选文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 第⑥段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论述了在困难面前要吸取经验与教训,接受挑战,磨炼意志,从而增强战胜艰难困苦的勇气,走向成功。 ② 文中引用曹雪匠、贝多芬、诺贝尔的例子是为了证明“苦难之于人生,实在是一笔丰厚迷人的财富”这一道理。 ③文章还可以举“爱迪生历尽艰辛万苦发明了电灯”、“巴尔扎克废寝忘食著成《人间喜剧》” 的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 ④ “所有的艰难险阻是通向人生驿站的铺路石”告诉我们,只要经历了苦难就可以走向成功。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
|
说明性文章 假如没有台风和闪电 人们不喜欢台风,也害怕闪电。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了台风和闪电,又将怎样呢? 假如没有台风,全世界本已严重的水荒就会更加严重。台风能为人类送来大量的淡水资源。据测算,一个直径不太大的台风,登陆时可带来近30亿吨降水。每年,台风给中国、日本、印度、菲律宾、越南以及美国沿海地区带来的水量,往往要占到当年降水量的25%以上。在炎热的季节里,台风暴雨的光临,可以缓解旱情,使作物焕发生机。 假如没有台风,世界各地冷热将会更不均衡。赤道地区日照最多,气候炎热。台风最大时速可达200千米,如果没有台风来驱散、带走这一地区的热量,热带便会更热,寒带也会更冷,而温带将从地球上消失。 ④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将失去一位勤奋的“清洁工”。雷电交作时,空气中的部分氧气会激变成臭氧。稀薄的臭氧不但不臭,而且能吸收大部分宇宙射线,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闪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又可杀死大气中90%以上的细菌和微生物,从而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更加清新宜人。 ⑤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据估计,每年地球上空会出现31亿多次闪电,平均每秒钟100次。每次放电,其电能高达52700千瓦时,连世界上最大的电力装置都不能和它相比。空气中含有占总体积78%的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的氮气,闪电时,电流高达10万安培,空气分子在瞬间被加热到3万摄氏度以上,致使大气中的氮和氧化合,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继而转化生成二氧化氮。雨水又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含有微量硝酸的雨水降落地面后即是作物可以直接吸收的氮肥。据测算,全球每年由雷雨(闪电)“合成”的氮肥达5亿吨。这5亿吨从天而降的化肥,相当于5万个年产 1万吨的化肥厂的产量总和。 1.选文第④段划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 A. 下定义 B. 举例子 C. 打比方 D. 作诠释 2.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每年,台风给中国、日本、印度、菲律宾、以及美国沿海地区带来的水量,要占到当地降水量的25%以上。 B. 如果没有台风,全世界上的水荒就会更加严重,世界各地的冷热会更不均衡。 C. 第⑤段划线句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突出地说明了闪电的放电量巨大,从而进一步说明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 D. 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全文介绍了台风和闪电给人类带来的益处。
|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了却君王天下事,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周敦颐《爱莲说》 ) (3) ,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 (4)百川东到海, 。( 汉乐府《长歌行》 ) (5)在《望岳》中,杜甫用 “ , ”启迪我们要不怕困难,勇攀人生高峰。
|
|
古代诗歌阅读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报携玉龙为君死。 1.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二句中“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 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 第六句,“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 第七、八句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请任选一个角度谈谈它好在何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