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2003年10月15日5时,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员公寓“问天阁”。再过30分钟,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将从这里受命出征,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开始令世界瞩目、令国人自豪的飞天之旅。 深秋的大漠,寒意袭人。问天阁前的广场上,已经站满了送行的人们。曾经和航天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们来了,举着鲜艳花束的少先队员,捧着乐器的军乐队员来了,穿着鲜艳民族服装的少女来了。大家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和一个共同的期待,为英雄送行。 这一天,中国人已渴望了很久。这一刻,中华民族已等待了千年。 “快看!我们的航天员来了……” 5时28分,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首飞航天员杨利伟迈着从容而稳健的步伐,从问天阁航天员的专用通道,微笑着向大家走来,紧随他身后的是身着天蓝色训练服的航天员翟志刚和聂海胜。这里广场上响起欢快的《迎宾曲》奏起,人群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首飞航天员梯队由杨利伟和聂海胜、翟志刚组成。在此之前,他们按照首飞任务计划完成了综合性演练。飞船发射前,任务指挥部研究决定,首飞任务由杨利伟担任。 杨利伟,1965年6月出生于辽宁省绥宁县。大学文化,中校军衔。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1998年被选拔为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经过5年多系统的理论学习和挑战人体生理极限的训练,其综合素质完全具备航天飞行的要求。 从加加林第一次太空飞行到阿姆斯特朗登月成功,从航天飞机横空出世到多种空间站问鼎苍穹,40多年时间,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已先后进行240次载人飞行,把951人次的身影印在浩瀚太空。 今天,中国人将也要飞向太空,中国将成为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的第三个成员。 1.用一句话概括语段的基本内容。 2.“深秋的大漠,寒意袭人”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3.冰心《成功的花》诗中这样写道:“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珠,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诗中“成功的花”,在这里如果比作杨利伟飞天成功,那么诗中“当初她的芽”与课文中什么内容最接近?(用原文语句回答) 4.第五段为什么要具体描写航天员走出问天阁的情景? 5.文章为什么要提到美国和苏联、俄罗斯的航天情况? 6.请结合下列材料,联系文本内容,说说杨利伟是一个怎样的人? 出征前,杨利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记者见面会上,回答本报记者的提问时,向全军将士吐露了自己的心声。 本报记者问:通过军报,最想对三军战友说些什么? 杨利伟答:作为一名航天员,我首先是一名共和国的军人;作为一名军人,通过这么多年军队对我的培养和教育,我想,在执行这次任务中,一定能够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战胜一切困难,坚决完成任务。我也想通过军报感谢全军战友对我们的鼓励、关心和厚爱,也请战友放心,我一定不辜负你们的期望,为我们的军旗增彩。 ——《解放军报》
|
|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月28日与网民在线交流时表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多读书吧,这就是我的希望。”有网友给总理提议设立全国读书节,提倡全民读书,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根据以上这段文字,完成下列的题目: 仿照例句,以“希望”为对象写一句话。 例: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 希望不仅___________________ ,还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②请你为读书节写一条句式整齐的标语。(连标点不超过15字)
|
|
仔细阅读下面某校体育中考辅导前的一份调查统计表,完成后面的题目。 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调查统计表
①请用一句话概括说明统计表反映的问题。 ②根据统计表反映的情况,你对加强学生体育锻炼,全面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有什么想法?
|
||||||||||
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瞩目(_______) 浩瀚(_______) 苍穹(_______) 蕴含(_______)
|
|
成长路上,有花团锦簇,也有断壁残垣;有星月满天,也有狂风骤雨……这一道道风景让你历经得意与失意,喜悦与哀伤,泪水与汗水……但每经历一处风景,你就会拥有一份宝贵的阅历,人生将会多一份精彩。 请以“路上的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可记叙,可议论,可抒情。 要求:⑴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⑵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⑶书写工整规范。
|
|
阅读文章,完成小题。 琴王(游睿) 他很会拉琴。村子里的人都称他琴王。 他的琴声太动听了。琴弦拉动,一串串嘹亮的音符就接踵而出。A他的琴声里,有清晨撩人的第一声鸡鸣犬吠,有山间清澈见底的潺潺流水,有阳春三月的花开遍地和莺歌燕舞,还有万里碧空的蓝天白云和艳阳高照。听他的琴,让人变得澄清。 很少有人见过他,但都听过他的琴声。他会在每个傍晚准时拉动他的琴弦。当夕阳对着山村撒下最后一丝余辉,劳作了一天的人们扛着满身的疲倦回到家的时候,他的琴声会在村子的东头悠扬地响起。 琴弦一动,人们马上就陶醉在他的琴声里。白日里所有的疲惫,所有的烦恼和不快,都在他的琴声里渐渐消融,远去。最后人们带着微笑幸福地睡去,直到第二天精神抖擞地开始新的劳作。 因为他的琴声,村子里的人们感到幸福和充实。 这个傍晚天空被无数道闪电残忍地划破。汹涌澎湃的洪水如彪悍的巨蟒将村子死死缠住。老人、小孩,所有人都被逼到村里的一个土包上。洪水一次又一次拍打着人们的脚脖子,像死神跃跃欲试的手。村子在自己的眼前渐渐变小,几块瓦片和木板在水里打旋。有人大声地哭泣,有人唾骂,有人惊叫,有人焦躁地踏着脚步,还有人绝望地准备跳水。天渐渐黑下来。完了,似乎一切都完了。 这时,村子的东头,依旧响起了他悠扬的琴声。B那琴声里,有清晨撩人的第一声鸡鸣犬吠,有山间清澈见底的潺潺流水,有阳春三月的花开遍地和莺歌燕舞,还有万里碧空的蓝天白云和艳阳高照。那琴声像在述说,像在安慰,让人陶醉,让人忘我。 人们开始安静下来,认真地听着。渐渐没有人说话,最后连咳嗽的声音都没有。人们再一次醉了。在他的琴声面前,所有的行为都显得粗俗和浮躁。谁都不敢妄动,生怕打破这份美好。只有安静,才能维持这份隽永。在人们心里,渐渐装进一湖平静的水。 终于,远处亮起了一点火光,是救生船来了。所有的人站了起来,但没有人拥挤,也没有人喧哗,因为他的琴声依旧那么悠扬和平静。当船靠近的时候,人们像是有人指导,都乖乖地站好,然后先是老人和小孩上船,再是妇女和男人,一切都井然有序。最后,在他悠扬的琴声里,人们都顺利上了船。这时水越来越大,村子很快就没了。但直到船顺利启动,他的琴声还在进行,人们还陶醉在他的琴声里。 糟了,还有他!有人忽然回过神来。是呀,怎么漏了他,快喊。 喊,只有琴声在响。再喊,还是只有琴声在回答。他是聋子呀,怎么听得见! 对,他就是个聋子。一个老人突然想起。人们这才完全回过神。原来他竟是个聋子! 就在这时,琴声戛然而止。 1.读完全文,你认为他被人们称为“琴王”的原因是什么?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汹涌澎湃的洪水如彪悍的巨蟒将村子死死缠住。 3.这篇小说中,A B两处的语句完全相同,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联系前后文,请说说“在人们心里,渐渐装进一湖平静的水”这句话的含义及作用。 5.小说的最后一段“就在这时,琴声戛然而止”仅有一句话,你认为可以删去吗?请简述你的理由。
|
|
(三)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下列小题。 境界与知识 鲍鹏山 ①什么叫知识?知识是对这个世界事物的认知。既然世界是无限的,那么知识也是无限的,可悲的是,人生是有限的。如果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世界所包含的无限知识,我们的人生就会废掉。 ②我们要明白,当知识不成体系时,它是无用的,只是碎片。 ③曾有一家报社搞国学知识竞赛,其中有一道题目问:中国历史上哪一个时代的宦官是可以娶妻的?这是非常严肃的知识。如果你专门研究宦官,把他们的生存状况、心理状态以及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影响、作用都搞明白,你将会成为一名了不起的专家。可是假如你的主要精力不在此,这样的知识碎片,对你一点用处也没有。 ④可有不少人甘愿用琐碎的知识,把自己的人生切割成碎片。而且,当一个人整天爱关注某个明星喜欢的颜色是什么,星座是什么,结了几次婚,又离了几次婚这类无用的知识时,他可能获得了饭桌上的谈资,但他的人格也会变得琐碎,甚至猥琐。所以,哲学家尼采说,“我之所以这么聪明,是因为我从来不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浪费精力”。 ⑤其实,世界上有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 ⑥《列子》里面有篇文章叫《两小儿辩日》。两个小孩争论,太阳在早晨离我们近,还是在中午离我们近。两个人都有根据,说早晨近是因为早晨的太阳看起来比中午的大;说中午近是因为感觉中午的太阳比早晨的热。他们要孔子给个标准答案。孔子没法判断。于是作者就借小孩的嘴讽刺孔子:“谁说你知识多?”作者大概是想,只要否定孔子的知识多,那就否定了孔子的价值。 ⑦事实上,决定孔子境界的不是知识的总量,而是另外一种东西——对人和世界有更为清楚的认识。孔子早就说过:“吾有知乎哉?无知也。”苏格拉底也曾经说:“我比别人多知道的那一点,就是我知道自己是无知的。”他们说这些不是谦虚,不过是说出了真相。面对世界的无限,我们短暂生命里获得的知识可以忽略不计。 (选自《解放日报》,有删节) 1.通读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文章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联系上下文,说说画线句“有不少人甘愿用琐碎的知识,把自己的人生切割成碎片”的含义。 4.伽利略说“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莎士比亚说“知识贵在质,不在量”,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在知识大爆炸的信息化时代,我们应该如何辩证看待知识呢?请联系本文内容,结合学习经历,谈谈自己的看法。(80——100字)
|
|||||||||||||||||||||||||||||||||||||||||||||||||||||||||||||||||||||||||||||||||||||||||||||||||||||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某性甚钝。每读一书,遇所喜即札录①之,录讫朗诵十余遍,粘之壁间,每日必十余段,少也六七段。掩卷闲步,即就壁间所粘录,日三五次以为常,务期精熟,一字不遗。壁即满,乃取第一日所粘者收笥②中。俟再读有所录,补粘其处。随收随补,岁无旷日。一年之内,约得三千段。数年之后,腹笥渐满。每见务为泛滥③者,略得影响④而止,稍经时日,便成枵腹⑤,不如予之约⑥取而实得也。 【注释】①札(zhá)录:摘录。②笥(sì):竹箱。③泛滥:指多而杂乱。④影响:印象。⑤枵(xiāo)腹:空腹,指毫无学问。⑥约:简约,精练。 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录讫朗诵十余遍 ②即就壁间所粘录 ③稍经时日 ④日三五次以为常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不如予之约取而实得也 A. 弗之怠 B. 至之市 C.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D. 于厅事之东北角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停顿。 乃 取 第 一 日 所 粘 者 收 笥 中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随收随补,岁无旷日。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文中作者表达了自己的读书观,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反对什么,主张什么。
|
|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小题。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① 残灯无焰影幢幢②,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释】①元稹:唐代诗人,与白居易是诗友,世称“元白”。 ②幢幢:摇曳。 (1)请赏析本诗第三句“惊坐起”的表达之妙,
(2)结合本诗第一句或第四句,说说作者是如何以景写情的。
|
|
语文实践活动。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为大力倡导读书活动,班里举行了一次“阅读伴我成长”的活动,你也积极参与其中。 (1)请结合下面的材料,从正反两方面概括出一个与阅读相关的观点。 材料一:犹太人爱看报,好读书。以色列全国500万人口,平均每5人有一份耶路撒冷邮报;每个村镇都有优雅的图书馆和阅览室,人均占有图书馆和出版社居全球首位。犹太人被称为世界上“最聪明的人”,社会学家马克思、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音乐家贝多芬、画家毕加索、诗人海涅、经济学家巴菲特等都是犹太人。犹太人获诺贝尔奖人数也居世界各民族首位。 材料二:一位日本作家说:“在中国旅行时我发现城市里书店寥寥无几,阅读的人很少。不论文凭高低,不分男女,中老年人打麻将,青年人上网,少年儿童看电视。中国人的娱乐生活几乎就浓缩为麻将上网看电视。中国是典型的‘低智商社会’,未来毫无希望成为发达国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次活动需要设计一条标语,现在已经有了上句,请你根据以上材料,续写下句。(要求:与上句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 上句:博览增长智慧, 下句:____________。 (3)你的同桌吴欣然同学最近常在课堂上看《水浒传》,你怎样劝说她以达到既保护她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又能引导她重视课堂学习的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