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出作家、作品、国籍搭配有误的一项( ) A. 《阿长与<山海经>》——鲁迅——中国——《野草》 B. 《伤仲永》——王安石——北宋——《临川先生文集》 C. 《最后一课》——都德——法国 D.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俄国——《普希金诗集》
|
|
下面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习知识,不仅需要勤奋刻苦的态度,更需要一丝不苟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B. 看到四岁小侄女模仿《甄嬛传》中人物的表演,全家人都忍俊不禁地笑了。 C. 全国电视音乐大赛上,选手们个个表现出众,评委们也是气冲斗牛,十分专业。 D. 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
|
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来势凶凶 荒草萋萋 欺骗 家瑜户晓 B. 九曲连环 一泻千里 书藉 锋芒必露 C. 妇儒皆知 人声鼎沸 逦歌 秩序井然 D. 当之无愧 杂乱无章 叮嘱 鞠躬尽瘁
|
|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哺(bǔ)育 攒(cuán)成 候(hòu)鸟 人迹罕(hǎn)至 B. 泯(mǐn)然 讪(shàn)笑 踌(chóu)躇 气冲斗(dǒu)牛 C. 炽热 (zhì) 憎(zēng)恶 重荷(hé) 义愤填膺(yīnɡ) D. 哽咽(yè) 磐(pán)石 深邃(suì) 锲(qiè)而不舍
|
|
芊芊芦苇,触动了文人的心灵;巍巍“神舟”,触动了国人的心灵;眷眷亲情,触动了游子的心灵;殷殷师恩,触动了学子的心灵……同学们,相信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里,一定也会有许多触动你心灵的人或事。 请以“_____________,触动了我的心灵”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根据自己所写文章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抒写真情实感;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④不少于600字。
|
|
光明行 杨轻抒 母亲不知出去干什么了,我一个人独自扶墙出了家门,门外在下着雨,雨打在芭蕉上面,嘀嘀嗒嗒地响。我已经没有心思听雨打芭蕉的美妙音乐了,因为我再也看不见那丛我亲手种植的芭蕉了。 以前我从没有想过什么叫做黑暗,没有,我抱怨过城市是那样的拥挤,天空有好多的灰尘,抱怨过房间是那样的窄小,人群中有那么多丑陋的面孔,然而当我终于看不见这一切的时候,我才突然发觉这一切是多么的珍贵! 我从没想过我也许会在黑暗中度过我的大半生,从没!而今,我无论如何不能接受这一切,我独自走进了雨中。我不想提到那个叫死字的汉字,但我绝不认为这样活着有任何意义。如果这时有一辆车向我撞来,如果身边的建筑物突然倒下,如果我一脚踏进了深渊,我会坦然接受的,我会! 但这一切都没有发生。 我只听到了汽车紧急的刹车声和司机的惊呼声,听到前面迅速移动重物的声音,听到人群急急走过的声音——我竟然畅通无阻地在城市的雨中行走,雨中的城市第一次变得这样宽广。 然后,我听到了一声狗叫,一种友善的,我能想象出的一种乖乖巧巧的狗的叫声。头顶的雨突然停了。 “走开!”我咆哮,“我不需要同情,我不需要可怜!” 我使劲挥动手臂,要甩开身边的一切,但我无论怎样努力,始终甩不掉那把罩在我头顶上的雨伞。我终于失声痛哭起来。 “能陪我走一程吗?”一个声音说。是一个女孩子的声音,软软的,柔柔的。我不做声。 女孩把手伸过来,拉住我的手。“阿明——”女孩叫一声,我听见小狗汪汪地叫着跑过来,围着我转圈,然后伸出舌头舔我的脚。我们在雨中走,雨声在伞外淅淅沥沥地响。女孩的手热乎乎的,天地间很静,只有雨,沙沙的雨落在身前身后。不知走了多久,我的心渐渐平静下来。 女孩问:“你的眼睛是谁治的?”我说出了医生的名字。“原来你就是我叔叔的那个病人!”女孩有些惊喜地说,“你的眼睛能治好,他还说,治好你的眼睛将是他一生中最得意的手术之一。” “真的?”我还是有些怀疑,因为母亲说过,我的眼睛治愈率只有百分之二十五,也就是说,失败率高达百分之七十五。 “真的,不骗你!”女孩说,语气是那么肯定。 “你喜欢音乐吗?我拉二胡给你听吧。” 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我听见女孩试了一下弓,顿一下,一种激越的欢快的的音符突然跳跃而出,是刘天华的著名二胡曲《光明行》! 女孩拉得真好!我曾经多次听过二胡曲《光明行》,但我从来没像今天这样感到过有一大片的光明水一样猛然落满我的头上、肩上,沐浴着我的全部身心。 “看到阳光了吗?”女孩轻声说,“你一定会看到光明的!到那里你采枙子花送给我吧,我最喜欢枙子花了。小时候院子里有好多的栀子花,洁白的,像阳光一样的灿烂光明。” 手术非常的成功,百分之二十五的奇迹实现了!医生感慨地说:“这个坚强自信的病人不多见啊!”我没有时间去理会医生的感慨,拆线那天,我跑到城外的农家院里,折了一大捧栀子花,我要去找那个喜欢栀子花的女孩! 然而,当我认定我已经走到了我曾经和女孩呆过的地方时,我才发现在我面前的,哪有什么房子,有的只的一片满是砖头瓦块长了青草的废墟。我想是不是我走错了地方?于是我重新回到起点,闭了眼,凭着感觉,走到了,睁眼,仍是那片废墟! 我见人就问:“这曾有人会拉二胡带条叫阿明的小狗的女孩吗?” 有人想了半天说:“你是问那个卖艺的瞎女孩吗?她早走了,不知上哪儿了。是牵条小狗背把二胡——她曾经在这里搭了一个临时的棚。” 我说:“她叔叔是眼科医生呢!” 那人说:“哪有这事!她只是一个卖艺的女孩,胸前常戴朵栀子花。” 是这样!我发疯似的跑遍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见人就问,看见一个胸前戴栀子花会拉二胡的女孩了吗?所有的人都冲我摇头。 我跑遍了城市的大街小巷,那么多的人呢,那么多的人中没有那个长头发的牵着一条叫阿明的小狗的女孩,有的只是大块大块的阳光在那个清晨猛然倾泄下来,厚厚的阳光把一座城市,把所有的人都淹没了。 我把手中的栀子花抛起来,城市的天空中顿时飘满了洁白的栀子花,那一瓣瓣洁白的花像一个个梦,像一瓣瓣梦一样的阳光,像一瓣瓣阳光一样的音符随时风飘荡…… 阳光,真香!所有的人抬起头,他们在寻找那些很香很香的光明呢! 我泪流满面。 (选文有改动) 1.在“我”与女孩的偶遇中,她为“我”做了哪些事? 2.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始终甩不掉那把罩在我头顶上的雨伞。 3.请赏析下面的句子。 小时候院子里有好多的栀子花,洁白的,像阳光一样的灿烂光明! 4.阅读选文,请简要概括女孩的性格特点。 5.选文的标题有什么含义?
|
|
艾在端午 ①《诗经·采葛》曰:“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其中的“萧”与“艾”都是现在的艾。艾是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常成群生于路旁、墙脚或草坪中,叶面绿色,叶背呈灰绿色,生有绒毛。 ②艾,是端午节的主角,端午节的别名“艾节”,就是以艾命名的。端午,又称端阳,其时正是寒暑气交互转换之时,蚊虫苍蝇滋生,细菌病毒繁殖,人易生病。古时,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一并皆由鬼邪作祟所致,所以古人称五月为“恶月”或“百毒月”,端午为“恶日”。自古至今,艾在端午中受到人们的挚爱,人们用它招百福、辟邪祟、祛毒害。 ③古代的一些经史书籍常有端午节“悬艾人、戴艾虎、饮艾酒、食艾糕、熏艾烟、洗艾浴”等民间习俗的记载。每年端午节之际,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以防蚊虫,“避邪却鬼”。 ④据专家考证,艾用于治病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我国现在的第一部方书,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记载有艾的疗效与用法,以后在历代本草中均有记载。在我国盛产优质艾的湖北蕲州,至今还流传着“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孟子也说过:“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可见艾的药用价值。 ⑤艾在端午,客观上也起到了卫生保健的作用。有人把端午节作为古代“卫生节”,也是不无道理的。 1.文章以《诗经·采葛》开头,有什么作用? 2.艾成为端午节“主角”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首先采用了列数字和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艾用于治病有着悠久的历史;然后采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治国犹栽树 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注释】①侍臣:周围的大臣。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③ 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ěn,丰收。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征求不已( ) (2)惟欲清静( ) 2.翻译句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3.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
|
|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得之则生____ ②蹴尔而与之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万钟于我何加焉 而山不加增 B.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复前行,欲穷其林 C.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D. 呼尔而与之 日出而林霏开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4.简要概括文段中阐述的观点。
|
|
樵夫词 朱景素 白云堆里捡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1.前两句体现环境清静的景物有__________ , __________ 。 2.请赏析“竟挑蝴蝶下山来”一句的精妙之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