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题
题型:字词书写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个真正的读者,应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能够辩识一本书的优劣,本能地拒斥劣书,倾心好书。这种能力部分来自阅读的经验,但更多的源自一个人灵魂的品质。给自己确立一个标准,每读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所收获,能够开启你的心智。只要坚持这个标准,灵魂的品质和对书的判断力、jiàn赏力就自然会同步得到提高。一旦你的灵魂足够丰富和深刻,你就会发现,你已经升华到了一种高度,不能再容忍那些狭和浅的书了。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jiàn_____赏  狭_____  浅_____

(2)①句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题型:字词书写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有人说: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的苹果。如果说成长的路上你的苦总是很多,那是上帝特别喜爱你的芬芳,也是上帝对你的青睐。遭遇苦难,我们总是本能地无法接受,既而会迷芒、痛苦、躲避,精神会在刹那间临崩溃。可你别忘了,“苦难,是化了妆的祝福”。当我们熬过了挫折和低谷,蓦然回首,我们往往会茅塞顿开——正是那些苦难让我们成长。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____  ____

(2)文中画线的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__”。

 

题型:字词书写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三月的皖南是金黄色的,因为各地的油菜花渐次开放了。宏村的油菜花和它的粉墙戴瓦一样久负盛名。远远望去,广阔的田野变成淡淡的金黄,婉如一片金色的海洋。微风然吹过,金色的花海顿时荡起阵阵涟漪,花香扑鼻而来,人心脾。近处金花灿烂,蜂吟蝶舞;远处小桥流水,炊烟袅袅,村舍环绕,一幅美丽田园画卷跃然纸上。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____然  人心脾____

(2)文中画线的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

 

题型:综合性学习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意识,即人类在认识过程中因感知难以解决的现实矛盾而产生的怀疑、困惑、焦虑的心理状态,是力求发现问题、理清问题、破解问题的心理态势。很多时候。我们心中有了疑问,却不能提出问题。

我国中小学生课堂上主动提问的现状不容乐观,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课题组对此专门做了调查统计。


 

(优秀的人爱提问)

猜想是疑问的起点,关系到提问的价值。众所周知,哥德巴赫猜想是世界三大数学猜想之一,至今都没有完全解决,目前最好的成果是由中国数学家陈景润1966年取得的。能够回答这个世界难题的人,他的学和能力定然不凡,而能够提出这个三个半世纪都无法解决的问题的人,他是否能更技高一筹呢?

其实,优秀的人往往特别注重提问,因为通过提问,人们可以准确地把握问题的本质。爱提问、会提问的背后反映的是敏锐的观察力、清晰的逻辑能力和坚决的执行力。


 

(什么样的问题是“好问题”)

人生就是一个个问题解惑的过程。正如电影《教父》里的台词“要给他一个无法拒绝的请求”,“好问题”就是让人无法拒绝的问题,是接近本质的问题,是能让提问者与被提问者变得积极、站得更高、想得更深的问题。


 

(如何提出一个“好问题”)

第一,提问时,准备充分,目标具体,直指事物的本质。

第二,精心设计,环环相扣,形成连环追问的“组合拳”。我们也许暂时不能达到别人的高度,但我们可以站在很高的地方提问。

第三,不做“只问不响”的“伸手党”,要在提问中记录灵感,寻找进一步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提出一个好问题,最关键的是要先思考后提问。有专家提出了五个绝佳的思考角度:

证据:我们怎么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

视角:如果站在其他人的视角看这个问题,会怎么样?如果换一个角度会怎么样?

联系:它们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规律或磨合模式?我们以前在那儿见过这种模式?猜想:如果它与众不同,那是什么样的?

相关:它为什么重要?

遇到任何现象,我们都不妨从这五个角度去思考,然后就可以大胆的提出问题。


 

班里召开主题为“做一个善问者”的研讨会,你收集并整理了以上材料。

(1)请观察图一,简要概括你得出的结论。

(2)阅读材料,你一定了解了“好问题”的四个特征。如果有机会向当代中国科幻文学的领军人物、山西作家刘慈欣请教,你打算向他提一个什么好问题?把你提的问题写下来。

(3)研讨会上,有的同学认为好好听讲就可以了,提问不提问无关紧要;有的同学则苦恼于不会提问。针对以上两种说法,请谈谈你的看法。

写作提示:①从材料中筛选有用信息;②思路清晰;③语言得体;④不少于100字。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困难

(2019湖北宜昌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园林说趣

陈从周

①我国在园林建造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世界园林史中树立着独特的风格。

②园有静观、动观之分,这一点,我们在造园之先,首要考虑。何谓静观,就是园中给游人多处可驻足的观赏点;动观就是要有较长的游览线。如此说来,小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大园则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前者如苏州“网师园”,后者则苏州“拙政园”差可似之。人们进入网师园,宜坐宜留之建筑多,绕池一周,有槛前细数游鱼,有亭中待月迎风,而轩外花影移墙,峰峦当窗,宛然如画,静中生趣。至于拙政园径缘池转,廊引人随,与“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的瘦西湖相仿佛,妙在移步换景,这是动观。清初画家恽寿平曾有过终生难忘的游园体验:

③壬戌八月客吴门拙政园,秋雨长林,致有爽气。独坐南轩,只见绕堤皆芙蓉,红翠相间,俯视澄明,游鳞可取,使人悠然有濠濮闲趣。自南轩过艳雪亭,渡红桥而北,傍横冈循石间道,山麓尽处有堤通小阜,林木翳如,池上为湛华楼,与隔水回廊相望,此一园最胜地也。(《瓯香馆集》卷十二)

④ 万顷之园难以紧凑,数亩之园难以宽绰。紧凑不觉其大,游无倦意,宽绰不觉局促,览之有物。故以静、动观园,有缩地扩基之妙,而大胆落墨,小心收拾,更为要谛。使宽处可容走马,密处难以藏针。故颐和园有烟波浩渺之昆明湖,也有深居山间的谐趣园,于此可悟消息。造园有法而无式,在于人们的巧妙运用其规律。因地制宜就是“法”。能做到园有大小之分,有静观动观之别,有郊园市园之异等等。各臻其妙,方称“得体”。中国画的兰竹看来极简单,画家能各具一格;古典折子戏,亦复喜看,每个演员演来不同,就是各有独到之处。造园之理与此理相通。苏州网师园是公认的小园,“小而精,以少胜多”。其设计原则很简单,运用了假山与建筑相对而互相更换的一个原则,无旱船、大桥、大山,建筑尺度略小,数量适可而止,亭亭当当,是小园格局。反之,狮子林增添了大船,与水面不称,不伦不类,就是不“得体”。清代汪春田重葺文园有诗:“换却花篱补石阑,改园更比改诗难。果能字字吟来稳,小有亭台亦耐看。”说得透彻极了,到今天读起此诗,对造园工作者来说,还是十分亲切的。

(注释)①濠濮:两条河流的名称,濠水,濮水。后指闲适无为,逍遥脱俗。

1.近期,学校准备组织大家去苏州园林研学旅行,请你结合“网师园”和“拙政园”的特点,为大家提供一条最可取的游园建议。

2.叶圣陶在《苏州园林》一文中说:“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阅读本文,分别列举出“网师园”和“拙政园”中这样的观赏点。

3.文中多次提到造园的“法”和“理”,请用文中的八个字概括其具体意思。

4.文中说“造园之理与此理相通”,请问“此理”所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5.如果你是本次研学旅行的导师,请结合“网师园”和“拙政园”中的具体景点,设计两个有趣的游园活动,并各用一个四字词写出游园活动的名称。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困难

(2020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城市生活

①一百零九平方米,是我在城里的住房面积。母亲患上尿毒症以后,我把她从乡下接来,从此她和我一起生活在这一百零九平方米里。

②闲暇的时候,我也带母亲出去走走。可更多的时候,我要上班,没工夫陪她,只好让她一个人呆在家里。我也说过,我不在家的时候,叫她一个人出去走走,但不要走得太远,怕她记不得回家的路。她不敢,怕走丢了,给我添麻烦。小区外面有个广场,那里离家近,好记路。我叫她天气好的时候去那里转转。她说好。后来果真去过几次,可最后也不去了,说转来转去,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越转越寂寞,还不如不去。

③这样一来,母亲的城市生活,几乎就只有这一百零九平方米了。从早上八点到下午六点,只有她一个人在里面。可想而知,她有多孤寂。

④在农村,可不是这样。农忙的时候就上山干活。干活可不寂寞,有成群结队的鸟儿站在高高的树枝上歌唱;累了,__A__;渴了,__B__ ;倦了,就直起身子看看远方,要不就唱一首山歌,立即又神清气爽起来。不忙的时候,便去邻居家串门,东家长西家短地拉拉家常,日子过得闲悠悠的。

⑤而现在,母亲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为了让时间过得快些,母亲等我们上班后,便开始打扫家里的卫生,洗头天晚上我们换下的衣服。做完这些,她就一个人静静地坐在阳台上纳鞋垫。日子实在难熬,就去每个房间转转,然后又回到阳台上纳鞋垫。

⑥母亲刚进城那阵子,我每天中午都要回来给她煮饭。后来她学会了使用电饭煲和燃气灶,就不让我回来了。她说跑来跑去多辛苦,中午有时间就在单位休息一下,下午上班才有精神,她自己随便做点吃的就行。有好几次,我中午回家取东西,开门就看见母亲趴在窗台上往外看。我问她看什么,她说她在看街边上那些卖菜的老头和老太婆,还有对面楼下那个干洗店的女人……

⑦母亲的心是孤独的。我说把父亲也从乡下接来陪她,母亲点头同意,可父亲却有很多顾虑。其实,要不是母亲重病缠身的话,她也不会来城里和我一起生活。虽然母亲嘴里不说,但我知道她心中有几多无奈。她时常对我说,要不是离老家太远,每次做完透析后她就自己回去。

⑧母亲每天最期盼的事情,就是等我下班回家。在这之前,母亲已经把米饭蒸上了,要做的菜也已经配好,只等我回家烧制。厨房就在进门的旁边,一听到开门声,母亲立即迎了出来,不管我多早回家,她都会问一句,怎么这么晚才下班?

⑨我烧菜的时候,母亲就在一旁站着,给我讲她这一天从窗户里看到的新鲜事。其实都是些司空见惯的鸡毛蒜皮的小事,母亲却讲得绘声绘色,我也装出一副很爱听的样子,迎合她。都在家憋闷一天了,就让她说个够吧,不然,真没劲。

⑩晚上我们看电视,母亲就坐在沙发上纳鞋垫。我们看多久,她陪多久,有时候太晚了,让她先睡,她却说,慌什么慌?还早嘛,你们都没睡。其实母亲是想和我们在一起多呆会儿,白天一个人呆怕了。

偶尔陪母亲回乡下,有亲戚问母亲,城里生活安逸吧?母亲答,不安逸,整天呆在屋子里,一个人哪儿也不敢去。的确,在城市里,不管任何时候,放眼出去,都是高楼林立,道路纵横交错,车来车往,人流如织,一点都比不了农村清静、空气好。在母亲看来,人生最痛苦的事情并不是疾病,而是身不由己。

(选自《齐鲁晚报》2019年3月20日)

1.请为文章第④段空白处补上合适的句子。(补写句子)

2.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⑧段加线句子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把握人物心理)

厨房就在进门的旁边,一听到开门声,母亲立即迎了出来,不管我多早回家,她都会问一句,怎么这么晚才下班?

3.请根据第⑥段结尾母亲的回答,补写一段“我”的心理活动。(补写心理活动)

4.结合全文,说说为什么“人生最痛苦的事情并不是疾病,而是身不由己”?(内容理解(为什么))

5.选文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选材特点)

6.细读选文第①段,就内容或写法方面提出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简要作答。(质疑、提问题)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困难

(2019湖北宜昌节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生漫读

人生漫漫,其实也是一次远足,既有无数因缘际会,更有多次价值蝶变。即将从人生起点出发的你,将如何活在当下,又如何眺望未来?如何审视自己,又如何面对他人?

似水流年

戴碧晨

①我十八岁的侄女——棠山居士归昀,最近从外州来和我同住两个礼拜,她心里有掏不完的感触,对人和人生有做不完的比喻。她对我说:“姑姑,我觉得我像水。”

②“你昨天不是说你像云吗?”“云只有一态,水却有三态,我同时也可以像冷凝的冰,像清澈的水,像________。姑姑,你觉得你像什么?”我除了生产时觉得自己像笨熊外,已很少去搞这类文学小把戏了。我看看窗外,不!窗外所有的东西都是属于年轻人的。我只好在厨房找答案,我说:“我觉得我像一块猪油。”

③“你乱说。”她笑道。

④“笑什么?猪油也有三‘太’:太油滑、太多余、太无益。”

⑤她站在人生的起点上,用已累积的课本知识来对比未知的人生,人生对她似近实远。她抓不住核心,只好用文字、意境来捕捉周围的氤氲之气和朦胧之美。也就是说,明明是瘦巴巴的人,她不说“竹竿”,却要说“玉树临风”;明明是“孤傲”的人,她不说“不合群”,却要说“一人独钓一江秋”。她周围的人不是风就是雪或是星星月亮太阳,唯一不被拿来作比方的就是她妈。我听着她对人物的叙述,觉得有趣又伤感,不必戳破她吧!有这样理想化、诗意化的心境,社会上才会有偶像事业,如果社会上只有中年人,那么生活中就缺少了激情与想象。

⑥用了十八年的名字,她认为毫无味道,于是替自己取了别号,陶醉在文字的情韵中。“归昀有非常深刻的含义,”她说,“昀是日出,归昀是回到日出的地方,日出在东方,那表示我是东方来的女孩,又具有太阳女孩的骄傲。”这番解说对我而言,简直比屈原的“天问”还难懂。

⑦不仅如此,她连自己儿女的名字都取好了,女的叫“子蕴”,男的叫“子容”。她认为我也该有个别号,帮我取名“弄尘游人”,她的意思是“玩弄尘世、优游人间”。我说听起来像“清道夫”——我情愿站起来去扫地。

⑧如果人生是舞台,她便是戏台前感应力最强的观众:崇拜主角,赞叹布景,期待情节。然而随着剧情越走越深,越走越久,她终会一次次发出这样的疑问:“是真的吗?”“怎么会这样?”或“本来就是这样!”脸上随着剧情喜怒哀乐的表情越来越少,若干年后终于变成和她姑姑一样,成了戏台上的道具师,看着演员上妆、换衣,不发一言。

⑨我要如何向十八岁的女孩解释:“水”是如何变成“猪油”的呢?

⑩她具有超越年龄的辨别分析能力,竟能从我随口谈的几件事情中,说中我最细微的心情。我有充足的自信能当她信任的朋友,但是当我也把她当成最知心的朋友时,我不免诧异了。

她说:“为什么我能和姑姑谈得那么好,却不能和妈妈沟通? ”我说:“很简单,因为我不必对你负责。我可以欣赏你得意时的酣醉之态,但是我不必面对你酒梦俱醒时的心醉和泪水;我可以和你大谈诗词文艺,但是我不必管你日后如何营生;我可以畅述自由意志的快乐,但是如果你迷路了,我不必把你接回家。”

我希望我已解释清楚,亲爱的侄女,我可以做讨人喜欢的姑姑,未必能做你讨人喜欢的母亲。对十八岁的女儿来说,父母的养育之责,反是父母的必然之罪。

1.请在第②自然段画横线的地方补写一个恰当的句子。(情境补写)

2.观察“归昀”和“姑姑”的人生状态,完成下边的填空。(内容理解)

人由“水”的状态变成“猪油”的状态,实际上就是人生由________变得________的过程。

3.姑姑对归昀的生活状态和人生前途,始终持有一种矛盾的心理。请你说说姑姑是怎样的一种矛盾心理。(人物心理、情感把握)

4.联系自己的成长经历说说为什么“父母的养育之责,反是父母的必然之罪”。(谈看法、启示)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困难

(2020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多年父子成兄弟

汪曾祺

①这是我父亲的一句名言。

②父亲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他是画家,会刻图章,画写意花卉。图章初宗浙派,中年后治汉印。他会摆弄各种乐器,弹琵琶,拉胡琴,笙箫管笛,无一不通。他认为乐器中最难的其实是胡琴,看起来简单,只有两根弦,但是变化很多,两手都要有功夫。他拉的是老派胡琴,弓子硬,松香滴得很厚——现在拉胡琴的松香都只滴了薄薄的一层。他的胡琴音色刚亮。胡琴码子都是他自己刻的,他认为买来的不中使。他养蟋蟀,养金铃子。他养过花,他养的一盆素心兰在我母亲病故那年死了,从此他就不再养花。我母亲死后,他亲手给她做了几箱子冥衣——我们那里有烧冥衣的风俗。按照母亲生前的喜好,选购了各种花素色纸作衣料,单夹皮棉,四时不缺。他做的皮衣能分得出小麦穗、羊羔、灰鼠、狐肷。

③父亲是个很随和的人,我很少见他发过脾气,对待子女,从无疾言厉色。他爱孩子,喜欢孩子,爱跟孩子玩,带着孩子玩。我的姑妈称他为“孩子头”。春天,不到清明,他领一群孩子到麦田里放风筝。放的是他自己糊的蜈蚣(我们那里叫“百脚”),是用染了色的绢糊的。放风筝的线是胡琴的老弦。老弦结实而轻,这样风筝可笔直地飞上去,没有“肚儿”。用胡琴弦放风筝,我还未见过第二人。清明节前,小麦还没有“起身”,是不怕践踏的,而且越踏会越长得旺。孩子们在屋里闷了一冬天,在春天的田野里奔跑跳跃,身心都极其畅快。他用钻石刀把玻璃裁成不同形状的小块,再一块一块逗拢,接缝处用胶水粘牢,做成小桥、小亭子、八角玲珑水晶球。桥、亭、球是中空的,里面养了金铃子。从外面可以看到金铃子在里面自在爬行,振翅鸣叫。他会做各种灯。用浅绿透明的“鱼鳞纸”扎了一只纺织娘,栩栩如生。用西洋红染了色,上深下浅,通草做花瓣,做了一个重瓣荷花灯,真是美极了。用小西瓜(这是拉秧的小瓜,因其小,不中吃,叫作“打瓜”或“笃瓜”)上开小口挖净瓜瓤,在瓜皮上雕镂出极细的花纹,做成西瓜灯。我们在这些灯里点了蜡烛,穿街过巷,邻居的孩子都跟过来看,非常羡慕。

④父亲对我的学业是关心的,但不强求。我小时了了,国文成绩一直是全班第一。我的作文,时得佳评,他就拿出去到处给人看。我的数学不好,他也不责怪,只要能及格,就行了。他画画,我小时也喜欢画画,但他从不指点我。他画画时,我在旁边看,其余时间由我自己乱翻画谱,瞎抹。我对写意花卉那时还不太会欣赏,只是画一些鲜艳的大桃子,或者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瀑布。我小时字写得不错,他倒是给我出过一点主意。在我写过一阵“圭峰碑”和“多宝塔”以后,他建议我写写“张猛龙”。这建议是很好的,到现在我写的字还有“张猛龙”的影响。我初中时爱唱戏,唱青衣,我的嗓子很好,高亮甜润。在家里,他拉胡琴,我唱。我的同学有几个能唱戏的。学校开同乐会,他应我的邀请,到学校去伴奏。几个同学都只是清唱。有一个姓费的同学借到一顶纱帽,一件蓝官衣,扮起来唱“朱砂井”,但是没有配角,没有衙役,没有犯人,只是一个赵廉,摇着马鞭在台上走了两圈,唱了一段“郡坞县在马上心神不定”便完事下场。父亲那么大的人陪着几个孩子玩了一下午,还挺高兴。我们的这种关系,他人或以为怪。父亲说:“我们是多年父子成兄弟。”

(有删减)

1.文章第①段“这是我父亲的一句名言”中“这”指的是什么?(词语指代义)

2.赏析第③段加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句子赏析)

清明节前,小麦还没有“起身”,是不怕践踏的,而且越踏会越长得旺。

3.从全文看,以“多年父子成兄弟”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标题的妙处)

4.请概括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人物形象分析、作者情感)

5.汪曾祺的这篇文章在语言和选材上有什么特色?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语言特点、选材特点)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列小题。

故乡的风

杨俊文

①锦州风大。

②童年记忆里的风,有时在耳际嘶鸣,双眼便旋即做出眯起的样子,像是担心那风里的尘沙,还会吹进我的眼里。我知道这是瞬间的幻觉。

③最初,我对风的色彩的识别是黄色。其实,风不该有颜色,即使有,也是人的赋予,比如,风从海洋上吹过,说风是蓝色;从森林吹过,就是绿色;从雪山上吹过,就变成了白色。而家乡的风,与其它地方的风明显不同——它个性十足,生猛异常。那时,还没听过“沙尘暴”这个词,只知道“刮黄天儿”,风刮起,天空一片昏黄。

④故乡的风之所以气势恢宏,是其中的沙尘充当了风的武器。那时的风与沙尘,像是从未分开过。风力助推沙尘漫天席卷,掀翻了街口摆着糖果的摊板,刮跑了老爷爷头上的帽子。偶尔看见骑自行车的人,在风里歪扭一阵之后,不得不屈尊下驾,吃力地推车前行。有时在教室里正聚精会神地听讲,风猛然用力,让玻璃飞出窗框,在书桌上和地上“哗”地破碎。

⑤我和同伴们对风的防御,最早使用的是风镜。顾名思义,风镜就是防风的眼镜。玻璃镜片镶在细细的钢丝框上,四周有密织的布罩,两端用皮筋连接,套在头上拉至眼部,风便吹不着眼睛了。每副风镜五分钱,后来有了塑料的镜片,价格要高出很多。戴风镜并不完全是为了防风,重点是防风里的沙子。

⑥从上小学的第一天起,我就开始戴风镜了。与书包一样,风镜是每个学生的“标配”。走进教室,摘下风镜,两眼周围湿湿的,时间久了,眼部泛出两个浅白的圈圈。在风大的季节,走在上下学的路上,自然躲不过风的袭扰。风从对面来,尘沙吹打在风镜上,会有“沙沙”的声响,眼前的路变得模糊不清。不知道何为“能见度”,只觉得路不在脚下。当我习惯地背过身去,风会把衣襟高高掀起,裤子突然变得异常肥大。沙粒打在后背上,能听见密密的“啪啪”声,仿佛是一阵暴雨的吹打。

⑦城南的小凌河岸,是放风筝的去处。小凌河在明朝开始有了好听的名字,称之为“凌川”“锦水”。童年时听老人说,锦州有“八景”,其一便是“锦水回纹”。我没看过有回纹的锦水,只看过它在雨季里咆哮,而雨季一过却干涸得滴水皆无。河的南岸几乎没有人烟,无水的河道与河岸连在一起,放风筝则视野开阔。我仅放过一次风筝,地点就在那里。记得那只风筝是用牛皮纸糊成的很大的“鹰”,父亲为之花费了多半天的时间。放风筝前,我找来好几个伙伴,想在他们面前炫耀一番。乘着晚秋的偏北风,“鹰”很快飞起来了,飞到河道的上空,颇有搏击长空的英姿,伙伴们开始欢呼。

⑧年少不懂气象知识,也不知道其它地方,风是否也是这样的刮法。故乡在渤海湾处,气候本该沾个湿润才是,但在记忆中,却是年年风干、风大、风多。冬天刮大北风,能把厚厚的棉衣打透。好不容易盼来春天,万物复苏之时,却正是大风恣肆之日。夏季虽闷热,但风小,算是快乐时节。秋天一来,风比春天更甚。那时,没读过清代学者孙星衍的“莫放春秋佳日过”,要是读过并懂其意,定会说他胡言乱语。长大后,读“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便从心底仰羡江南,忽然觉得自己“生不逢地”。

⑨原以为,故乡风的大小怕是不易改变了。但故乡人却不甘心,坚持数年植树造林。上小学时,老师带学生植树,边植树边说,树多了,长高了,风就跑了。

⑩一种向往久了,便会跑进梦里。我多少次做过江南的梦,虽然是文字里的江南,但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还有茂林修竹、碧水微风,着实让我兴奋一阵。当然,故乡是变不了江南的。故乡的人也许和我一样,少不了做江南的梦。

⑪梦做着做着,故乡竟然有了梦里的轮廓,大概是经过了四十年的光景,那轮廓渐渐清晰,渐渐现出了树,现出大片大片的密密的林,覆盖在城的周围,漫过山峦,漫过村庄,一直漫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⑫数不清的风筝,还在空中飘飞。河岸,确切地说是河的两岸,已被装点出缤纷的色彩。弯曲的小路,顺着河流蜿蜒伸展,间或有大片的绿草和好多种树。河水很是平静,像是过去的一切都不曾发生过。波光微微泛动,明亮而安谧,倒映的绿荫加重了几层水色。看得出来,流水不再是河道上的匆匆过客。鳞次栉比的高大楼宇,被纵横交错的黑色路面,分割成鲜亮的组群。

⑬梦里有的,连连飞来眼底;梦里没见过的天鹅,竟也成群飞来,栖落在城区偏北一座新建水库的上游。因此,那里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天鹅湖。灰鹰、苍鹭、鸥鸟、秋沙鸭、赤麻鸭……追逐着从水库里流淌出的小凌河的浪花。

⑭故乡的风,依然在四季里行走,从未停歇,但它已失去身披黄色的凶猛。穿过绿树荫荫,送来阵阵洁净的清爽,露出透明的形态。记忆中和现实中,故乡的风究竟形态如何,又会带来怎样的回味和感受,也许,只有故乡人知道……

(选自2018年8月4日《人民日报》)

1.文章以“故乡的风”为题,有什么作用?

2.删去第④段加点的部分,全句的表达效果会有怎样的变化?

风力助推沙尘漫天席卷,掀翻了街口摆着糖果的摊板,刮跑了老爷爷头上的帽子。

3.简要分析第⑨段在文中的作用。

4.联系上下文,从表达方式或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⑫段划线句子。

河水很是平静,像是过去的一切都不曾发生过。波光微微泛动,明亮而安谧,倒映的绿荫加重了几层水色。

5.概括选文主旨,并探究其中反映的时代精神。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宣传单

李新

①移到桥西头的太阳,掉进楼房背面,王可从城区澴水河东岸的机配制造公司下班了。

②忙碌一天,虽然疲惫,想到妻子可口的饭菜和聪明伶俐的女儿,回家路上,王可不禁哼唱起了《农民工之歌》,“昨天我是农民,今天当工人,城市的新主人意气风发……”

③回到桥东街道最尽头的住处,进得厨房,王可向妻子递上一个鼓嘟嘟的大红包,得意地说:“俺的奖金!”(感叹号,表示语气的强烈,体现王可获得先进人物称号后在妻子面前的得意与自豪)。惊喜不已的妻子,忙端上饭菜,顺手递过一张宣传单。

④王可瞅了一眼,上面写着“高薪招聘焊接技术工。”展开细看,是一家生产大型风电设备的国有企业招聘,最基本应聘要求高中文化、5年工作经历、有焊工证、埋弧焊等操作经验。王可全都符合。

⑤“你干了这么多年电焊工,一个月才赚3000多元,这是个好机会,试试吧。”妻子说,用手指着传单的大红字体,“看清楚,这月薪可是9000元起呀。”

⑥王可是偏远的大山村里人,读了3年职业高中,学的是机电专业。毕业后在广东打工时认识同乡的妻子,结婚有了女儿后,便进了县城机配制造公司当电焊技工。收入虽不高,养家糊口还成,工作还算稳定。王可常对在超市打工的妻子说,“咱一个山旮旯的农民当上工人,也算知足了吧。”

⑦王可所在公司的生产方式是按客户订单要求,由车工、钳工、焊工、钣金工等照订单图纸设计的流程加工和组装。工作尽管辛苦,但王可有一席用武之地,几乎年年被评为先进员工。上周,王可又获得年度先进人物称号,今天从财务部领回4000元奖金。

⑧去年初,公司引进最新的自动化智能生产线,从用料到加工、组装、再到装车发货,所有工序一气呵成,员工需要做的只是在生产线旁进行数控操作。

⑨智能生产线上马后,工作轻松了,也不需要那么多员工。80多人的车间在不到一年时间里自然减员到19人。王可较幸运,他不懂数控技术,公司上智能生产线时,王可获得商家培训员工的机会,最终保住了岗位。但商家培训只针对该设备的基础操作,为期仅15天。说是数控操作,其实只是照本宣科。超出设备之外的,比如最关键的自动化编程,王可连常识都不懂。这给王可带来了危机感。

⑩工作虽然保住了,但因为劳动强度下降,工资也跟着降掉了500元,拿到手3500元。加之,家里最近在县城贷款买房,孩子快上初中了,经济上捉襟见肘,妻子只能敦促他加劲努力赚钱。

⑪工资少了,妻子一直耿耿于怀。王可只是告诉她想自费报自动化编程培训班,学费7500元,每周上课一天半,学习一年半。当初培训工程师说:“如果学会自动化编程,一个月拿1万元工资不成问题。”目标很是激励人,但公司不给员工进修提供任何资助。妻子说又费钱又误工,不同意。

⑫今天,王可盯着宣传单上“9000元起”的数字,对妻子摇头说:“我怕是干不了这个活。”“你不试一烙铁,又怎晓得呢?”妻子激将着王可。

⑬眼见王可不自信且犹豫的怪样,妻子便直接打开手机免提语音,替王可拨通传单上电话。对方询问年龄、工作经验后,问道:“机械加工的数控切割编程熟练吗?”

⑭王可迟疑着说:“这个……能看懂,但,不熟。我现在干的都是固定编程的几种部件。”对方公司又抱着希望耐心地问:“图形转换编程可以吗?”王可再度结结巴巴,对方随后又问了几个数控编程方面的问题,终于,失望地挂断电话。

⑮王可把传单递给旁边的妻子,说:“真的不行,丢掉吧。”

妻子这时不再说话,转身进了房间。出来时,拿着3500元连着刚才的红包递给王可说:“明天就去交自动化编程培训班的学费吧。”

⑰王可愣着神,妻子把宣传单往桌子上一拍:“吃饭!”王可笑呵呵地看着妻子,也把桌子一拍:“好!吃饭!”

(选自2019年5月7日《孝感日报》,有删改)

1.梳理全文,完成下表。

情节

到城里工作

智能生产线上马

(2)______

妻子鼓励

王可心理

(1)______

感到危机

失望不舍

(3)______

 

 

2.小小宣传单,却在王可和妻子的生活中起到了大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谈谈。

3.联系上下文,品读第⑯段划线句子,说说妻子此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4.本文在叙述故事时匠心独运,采用了插叙的方式,其中介绍王可“几乎年年被评为先进员工”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

5.仿照第③段中对感叹号所做的阅读批注,为第⑭段中的省略号做阅读批注。

6.你觉得王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本文用这个人物表达了什么主题?

 

共241572条记录 当前(154/24158) 首页 上一页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