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题

阅读说明文章

位次的讲究

①《红楼梦》第三回讲到了林妹妹初进荣国府,处处小心,光是为了坐到哪个位置,她就颇费了一番思量。比如到舅母王夫人处,黛玉“只向东边的椅子上坐了”,到吃饭的时候,凤姐让黛玉坐在左边第一张椅子上,黛玉也十分推让。

②林妹妹之所以在“坐到哪里”这个问题上这么谨慎,是怕在这个极其讲究礼仪的家庭里行差踏错,让人笑话。在古代,中国人非常讲究位次的尊卑。

③首先我们要弄明白的是,南、北、东、西四个方位哪个为尊,哪个为卑。我国古代建筑通常是前堂后室。“堂”一般不住人,是举行吉凶大礼的地方,这种时候最尊贵的座位是南向(坐北朝南),其次是西向,再次是东向,最后是北向。例如,古代帝王召见群臣议事,都是坐在北边朝南的位置上,因此,古人常说“南面称帝”。而“室”一般为长方形,东西长而南北窄,所以在室内举行活动时,一般遵循“东向为尊,西向为卑”的原则。例如,汉明帝与老师桓荣交谈时,为表达对桓荣的尊重,就安排他坐在靠西边、面朝东的位置。后来,人们把塾师也称为“西席”。

④至于左与右,谁为尊谁为卑的问题,就比较复杂了。周朝规定,诸侯朝见天子,宴饮时以左为尊;用兵打仗,则右边为尊。左右尊卑,要视场合而定。到了战国、秦、西汉的时候,“右”似乎成了尊位,《廉颇蔺相如列传》里就有“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的记载。然而到了东汉、魏、晋、南北朝,左右排序又有了新的变化,以“左”为大。例如赤壁之战,孙权“以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同为都督,周瑜尊于程普。这种情况直到元朝,才恢复了官职的“右”尊。明朝建立以后,又再次变为“左”尊,自此“左尊右卑”一直延续到今天。

⑤所以,在传统戏剧舞台上,我们现在仍然可以看到远道而来的客人坐在左边,而主人总是在右侧陪坐。于是也就出现了《红楼梦》里,黛玉被请到左边席面上的描写了。

(有删改)

1.对于位次如何讲究,本文是从哪两方面进行具体说明的?

2.文章在开头和结尾都提到“林黛玉初进荣国府”一事,请分别分析其作用。

3.在下列选项中任选一项,简要分析其方位词是否符合本文所介绍的“位次的讲究”?

A.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史记·陈涉世家》)

B.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白居易《望月有感》)

 

阅读下面古诗文

猩猩,兽之好酒者也。大麓之人设以醴尊①。陈之饮器,小大具列焉。织草为履,勾连相属也,而置之道旁。猩猩见,则知其诱之也,又知设者之姓名与其父母祖先,一一数而骂之。已而谓其朋曰:“盍②少尝之?慎无多饮矣!”相与取小器饮,骂而去之。已而取差③大者饮,又骂而去之。如是者四,不胜其唇吻④之甘也,遂大爵⑤而忘其醉。醉则群睨嘻笑,取草履着之。麓人追之相蹈藉⑥而就絷无一得免焉。其后来者亦然。

夫猩猩智矣,恶其为诱也,而卒不免于死,贪为之也。

(节选自明﹒刘元卿《醒世恒言》)

【注释】

①醴尊:醴,甜酒。尊同“樽”,酒杯。

②盍:何不。

③差:chā,稍微,比较

④唇吻:指嘴

⑤爵:古代的一种酒杯。

⑥蹈藉:践踏

⑦就絷,被拘囚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陈之饮器 陈:        

(2)盍少尝之 盍:        

2.给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3.翻译:夫猩猩智矣,恶其为诱也,而卒不免于死,贪为之也。

4.用自己的话说说“其后来者亦然”中的“然”指代什么内容?

5.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寓言故事,它讽刺了生活中的哪一类人?

 

请以“我的泪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文中如果涉及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用化名代替。

 

阅读下面这则新闻,自选角度,以班上同学为听众对象,写一篇发言稿,谈谈你的体会和感悟,150字左右。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6年02月29日08:51)2月26日,在潍坊寿光孙集街道宋家村广场上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婚礼,现场来的除了新郎新娘的亲人朋友、乡里乡亲,更多的是与这对新人素未谋面、不曾相识的陌生人,他们是来帮这场婚礼的发起者王培洪圆梦的。今年21岁的小伙儿王培洪患有急性淋巴性白血病,两年多的治疗让原本就比较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王培洪决定放弃治疗,不再让单身母亲为他操劳。为了亲眼见证母亲的幸福,他众筹为母亲举办了这场婚礼,母亲有了人照顾,他就没有了遗憾。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精骑集》序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①饮者游,旬朔之间②,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③,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④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⑤,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⑥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⑦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注释】①滑稽:诙谐戏谑的意思。②旬朔之间:指十天一月之内。③惩艾:惩戒。④曩:从前。⑤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几次。⑥搴:读qiān。⑦勒:编。

1.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一处。

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2.解释文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1)一见能诵       辄(         

(2)数年来        比(           

(3)虽有强记之力   故(        

(4)心其说        善(          )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

4.秦观的经历给了你哪些启示?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春山夜月

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呜钟处,楼台深翠微。

1.“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诗妙趣横生,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以下问题

对一朵花微笑

刘亮程

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惹笑了。

我正躺在山坡上想事情。是否我想的事情——一个人脑中的奇怪想法让草觉得好笑,在微风中笑得前仰后合。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半掩芳唇,忍俊不禁。靠近我身边的两朵,一朵面朝我,张开薄薄的粉红花瓣,似有吟吟笑声入耳;另一朵则扭头掩面,仍不能遮住笑颜。我禁不住也笑了起来。先是微笑,继而哈哈大笑。

这是我第一次在荒野中,一个人笑出声来。

还有一次,我在麦地南边的一片绿草中睡了一觉。我太喜欢这片绿草了,墨绿墨绿,和周围的枯黄野地形成鲜明对比。

我想大概是一个月前,浇灌麦地的人没看好水,或许他把水放进麦田后睡觉去了。水漫过田埂,顺这条干沟漫淌而下。枯萎多年的荒草终于等来一次生机。那种绿,是积攒了多少年的,一如我目光中的饥渴。我虽不能像一头牛一样扑过去,猛吃一顿,但我可以在绿草中睡一觉。和我喜爱的东西一起睡,做一个梦,也是满足。

⑥一个在枯黄田野上劳忙半世的人,终于等来草木青青的一年。而这一小片的草木会不会等到我出人头地的一天?

⑦这些简单地长几片叶、伸几条枝、开几瓣小花的草木,从没长高长大、没有茂盛过的草木,每年每月,从我少有笑容的脸和无精打采的行走中,看到的是否全是不景气?

⑧我活得太严肃,呆板的脸似乎对生存已经麻木,忘了对一朵花微笑,为一片新叶欢欣和激动。这不容易开一次的花朵,难得长出的一片叶子,在荒野中,我的微笑可能是对一个卑小生命的欢迎和鼓励,就像青青芳草让我看到一生中那些还未到来的美好前景。

⑨以后我觉得,我成了荒野中的一个。真正进入一片荒野其实不容易,荒野旷敞着,这个巨大的门让你努力进入时不经意已经走出来,成为外面人。它的细部永远对你紧闭着。

⑩走进一株草、一滴水、一粒小虫的路可能更远。弄懂一棵草,并不仅限于把草喂到嘴里嚼嚼,尝尝味道。挖一个坑,把自己栽进去,浇点水,直愣愣站上半天,感觉到可能只是腿酸脚麻和腰疼,并不能断定草木长在土里也是这般情景。人没有草木那样深的根,无法知道土深处的事情。人埋在自己的事情里,埋得暗无天日。人把一件件事情干完,干好,人就渐渐出来了。

⑾我从草木身上得到的只是一些人的道理,并不是草木的道理。我自以为弄懂了它们,其实我弄懂了自己。我不懂它们。

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②段。

2.第③段中作者“在荒野中,一个人笑出声来”的原因是什么?

3.第⑥⑦这两段在文章结构、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4.文章最后说,“我从草木身上得到的只是一些人的道理”,请概括作者在文中谈到的“从草木身上得到的人的道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以下问题

制造残疾乞丐的“丐帮”挑战文明底线

[事件缘起]

《社会能见度》栏目报道了“东莞丐帮”调查,报道了犯罪团伙用各种非常手段使人致残,逼人乞讨。在东莞专门以乞讨谋生的约有3000人,而在东莞城区就有1000余人。在这些职业化乞讨人员的背后,往往是残暴的犯罪集团。他故意使小孩、老人致残,然后逼他们乞讨。(3月18日《南方都市报》)

[媒体观点]

“丐帮”真实的残忍触痛民众心灵。《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二条之一:以暴力、胁迫手段组织残疾人或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乞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就是2006年颁布的刑法修正案六所增添的“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单设这么一个罪名,足以证明该现象的普遍和危害有多大。在天桥上,在广场上,人们对残疾人和儿童乞讨的现象也早已相当熟悉。许多人也了解到,这类乞讨往往是有组织、被控制的,乞讨者收到钱后,组织者要拿走很大一部分。然而,关于这个罪名中“暴力”、“胁迫”到底到什么程度,人们很难想像到。

出现残忍的恶行,是一个社会的失败。我们不禁思考:残忍的恶行从何而来?我们不能单纯把所有残忍恶行出现的原因,都归结到社会问题上。正如引发轰动的连环枪手周克华,他枪杀无辜平民,不是社会的问题,根本上是他自己的问题。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的行为也一样,不见得所有的“丐帮”都是如此地毫无人性,毫无恻隐之心,但做出弄残儿童、给孩子喂安眠药然后扔掉的穷凶极恶之徒,根本已经失去了作为人的资格。对待这样的犯罪分子,一定要用法律给予最严厉的制裁。

相比几年前黑砖窑的曝光,所谓“丐帮”无疑比黑砖窑更黑。黑砖窑事件曝光后,相关部门曾组织“拉网式排查”;吊诡的是,发生在大街小巷的翻版黑砖窑,却被长期无视。媒体都能深入调查,当地警方为何从未行动?

当然,所谓“丐帮”绝不只是东莞一地的现象,各地都有残疾乞丐游走街头,他们身后,也许也存在着类似的暴力犯罪团伙,只是我们熟视无睹的平庸之恶,让他们长期逍遥法外无法无天。

在一个以和谐、进步为目标的社会,这样的事态令绝大多数人感到严重不适,同时也是对所有人的一种威胁。一个幸福美好的社会,任何恶行都并非与己无关,应当完全杜绝这种恶行。为“免于恐惧”,“免于不适”,同时也为所有人的幸福,人们应当向残忍宣战。

[网友评论]

鹤顶红:造成这种反人类的恶行出现,责任在于政府,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受到问责。

天晴心会暖:拒绝向乞丐施舍,就是断绝这个行乞市场最有力的手段!

Tutu: 美国人有一句话说,连儿童都保护不了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逼自己的孩子读书是为了出人头地,为了赚钱,不惜摧残孩子的心灵。残害他人的孩子,残忍的伤害其身体,为自己谋取利益,这难道也是我们五千年的文明,值得骄傲吗?还讲什么“文明底线”,故意残害儿童还有底线吗?简直就是混蛋禽兽!

木棉:挑战文明的底线了!一定要严惩!

原点:如果我是法律的执行和修订者,对手段极其残酷的犯罪者就应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1.阅读[媒体观点],就“丐帮”问题,媒体都有哪些观点?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回答。

2.“相比几年前黑砖窑的曝光,所谓‘丐帮’无疑比黑砖窑更黑。”请你说说“丐帮”比黑砖窑“更黑”在哪里?

3.要想消除这种“丐帮”现象,你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做起?(至少写三点)

4.有人认为网友Tutu的言语太尖锐太不文明了,你怎么认为?请谈谈你的看法。

 

名著阅读。

1.下列对《边城》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边城》塑造了作为“爱”与“美”化身的翠翠形象。她天真善良,温柔恬静。结尾处,白塔下绿水旁翠翠伫立远望的身影,具有熠熠动人的人格力量。

B.《边城》在描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图画时,流露出了人面对悲凉命运的无奈之情,展现了作家提出的“美丽总令人忧愁”的审美境界。

C.在《边城》中,翠翠爱上了大老天宝,二老傩送由于没有得到翠翠的爱,下青浪滩淹死了。

D.“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沈从文先生在《边城》的结尾以诗歌般精妙的几笔点缀,给人留下了悠长的惋惜和无限的牵挂期盼。

2.人物填空。

《封神演义》和《西游记》都把哪吒描绘成脚踩风火轮行走如飞的形象。《水浒传》中也有这样的一个人物,他是(      );“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纵横三十六,播乱在江东。”这首童谣唱的人物是(      )。

 

请选出加横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攻大泽乡,收攻蕲           由是则生有不用也

B.安陵君因使唐雎使         皆以美徐公。

C.扶苏数谏故                 此可为援而不可图也 

D.辍耕垄上                   又间令吴广次所旁丛祠中

 

共241572条记录 当前(16797/24158) 首页 上一页 16792 16793 16794 16795 16796 16797 16798 16799 16800 16801 16802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