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善待挫折》下面文字,完成下题。 ①漫漫岁月,茫茫人海,生活道路上无不充满坎坎坷坷。如生活困难,高考落榜,转干不成,升职无望,体质不佳,借贷无门,办事受阻,无端受控等等天灾人祸。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挫折随时都可能翩翩而来。 ②应该怎样看待挫折,怎样去面对挫折呢? ③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音乐家贝多芬,一生遭遇的挫折是难以形容的。他十七岁失去母亲,三十二岁耳聋,接着又陷入了失恋的痛苦之中。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这打击是多么的大啊!可贝多芬不消沉、不气馁,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他始终顽强地生活,艰难地创作,成为世界不朽的音乐家。挫折虽给人带来痛苦,但它往往可以磨炼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因此可以说,挫折是造就人才的一种特殊环境。 ④当然,挫折并不能自发地造就人才,也不是所有经历挫折的人都能有所作为。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怯步不前;而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使你站得更高。”只有抱着崇高的生活目的,树立崇高人生理想,并自觉地在挫折中磨炼,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追求的人,才有希望成为生活的强者。 (选自《青年博览》)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简要分析第③段论证思路。 3.请针对本文的中心论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
|
阅读《三棵白菜》(莫言),完成下题。 1967年冬天,我12岁那年,临近春节的一个早晨,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时而揭开炕席的一角,掀动几下铺炕的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桌子的抽屉,扒拉几下破布头烂线团。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着我的乳名,说: “社斗,去找个篓子来吧……” “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 “今天是大集。”母亲沉重地说。 “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 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她有些恼怒地说:“这么大的汉子了,动不动就抹眼泪,像什么样子?!” “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的,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我哽咽着说。 母亲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透过朦胧的泪眼,我看到母亲把那棵最大的白菜从墙上钉着的木橛子上摘了下来。母亲又把那棵第二大的摘下来。最后,那棵最小的、形状圆圆像个和尚头的也脱离了木橛子,挤进了篓子里。我熟悉这棵白菜,就像熟悉自己的一根手指。因为它生长在最靠近路边那一行的拐角的位置上,所以它一直长得不旺,当别的白菜长到脸盆大时,它才有碗口大。发现了它的小和可怜,我们在浇水施肥时就对它格外照顾。我曾经背着母亲将一大把化肥撒在它的周围,但第二天它就打了蔫。母亲知道了真相后,赶紧将它周围的土换了,才使它死里逃生。后来,它尽管还是小,但卷得十分饱满,收获时母亲拍打着它感慨地对我说:“你看看它,你看看它……”在那一瞬间,母亲的脸上洋溢着珍贵的欣喜表情,仿佛拍打着一个历经磨难终于长大成人的孩子。 集市在邻村,距离我们家有三里远。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的样子。我的手很快就冻麻了,以至于当篓子跌落在地时我竟然不知道。篓子落地时发出了清脆的响声,篓底有几根蜡条跌断了,那棵最小的白菜从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我知道闯了大祸,站在篓边,哭着说:“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母亲将那棵白菜放进篓子,原本是十分生气的样子,但也许是看到我哭得真诚,也许是看到了我黑黢黢的手背上那些已经溃烂的冻疮,母亲的脸色缓和了,没有打我也没有再骂我,只是用一种让我感到温暖的腔调说:“不中用,把饭吃到哪里去了?”然后母亲就蹲下身,将背篓的木棍搭上肩头,我在后边帮扶着,让她站直了身体。 终于挨到了集上。母亲让我走,去上学,我也想走,但我看到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白菜的价钱。母亲回答了她。她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但是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她又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用弯曲的、枯柴一样的手指,她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母亲用忧伤的声音说:“大婶子啊,这样的白菜您还嫌卷得不紧,那您就到市上去看看吧,看看哪里还能找到卷得更紧的吧。” 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我忍不住冒出了一句话:“再紧就成了石头蛋子了!”老太太抬起头,惊讶地看着我,问母亲:“这是谁?是你的儿子吗?”“是老小,”母亲回答了老太太的问话,转回头批评我:“小小孩儿,说话没大没小的!”老太太将她胳膊上挎着的柳条箢篼放在地上,腾出手,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经干枯的菜帮子。我十分恼火,便刺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 “你这个小孩子,说话怎么就像吃了枪药一样呢?”老太太嘟哝着,但撕扯菜帮子的手却并不停止。 “大婶子,别撕了,放到这时候的白菜,老帮子脱了五六层,成了核了。”母亲劝说着她。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的、洁白的菜帮。在清冽的寒风中,我们的白菜散发出甜丝丝的气味。这样的白菜,包成饺子,味道该有多么鲜美啊!老太太搬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母亲用秤钩子挂住白菜根,将白菜提起来。老太太把她的脸几乎贴到秤杆上,仔细地打量着上面的秤星。我看着那棵被剥成了核的白菜,眼前出现了它在生长的各个阶段的模样,心中感到阵阵忧伤。 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俺可是不会算账。” 母亲因为偏头痛,算了一会儿也没算清,对我说:“社斗,你算。” 我找了一根草棒,用我刚刚学过的乘法,在地上划算着。 我报出了一个数字,母亲重复了我报出的数字。 “没算错吧?”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 “你自己算就是了。”我说。 “这孩子,说话真是暴躁。”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地揭开,露出一沓纸票,然后将手指伸进嘴里,沾了唾沫,一张张地数着。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 等我放了学回家后,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那个蜡条篓子摆在她的身边,三棵白菜都在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为被老太太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我的心猛地往下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过了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 “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 “娘,”我哭着说:“我……” “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眼泪就挂在了腮上。 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选自《特别文摘》) 1.赏析小说第段划线句子。 2.作者以“三棵白菜”为题,有何作用? 3.文中段划线句“我的心猛地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 这里“最坏的事情”指的是什么事情?表现我此刻怎样的心理状态。 4.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5.母亲用实际行动教育了莫言,让他一生受用。读了全文,你有什么感悟?
|
|
阅读《桃核之舟》,完成下题。 虞山王叔远,有绝巧,能于桃核上雕镌种种,细如毫发,无不明了者。一日,同陈良卿,屠用明,顾余春波新第①,贻余核舟一,长约八分许。中作篷栊②,两面共窗四扇,各有枢可开阖③。开之,则内有栏搪④。船首一老,皤腹匡坐⑤。左右各一方几、一书卷,右几一炉,手中乃挟一册。船尾一人侧坐,一橹置篷上,其一旁有茶炉,下仍一孔,炉上安茶壶一,仍有咮有柄⑥。所作人眉目衣褶皆具。四窗上每扇二字,曰:“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船底有款“王叔远”三字。仍具小印章,如半粟,文云:“王毅印。” (选自《六砚斋笔记》卷一) 【注释】①第:宅第。②篷栊:船篷和窗子。③枢:窗户上的转轴。④栏搪:窗户里面刻有花纹的木条。⑤皤腹:腆着大肚子。⑥咮(zhòu):本指鸟嘴,这里指茶壶嘴。 1.解释下面句中加横线字的词语。 (1)顾余春波新第 (2)贻余核舟一 (3)长约八分许 (4)一橹置篷上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所作人眉目衣褶皆具。 3.下面加横线字与“开之,则内有栏搪。”中的 “之” 用法和意义一样的是( ) A.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 B.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C.持就火炀之。(《活板》) D.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4.结合链接材料,分析本文中的王叔远高超的技艺表现在哪些方面? 链接材料: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致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选自《桃核记》)
|
|
综合实践活动 1.学习《鸟》专题时,周玮同学发现古代诗人常赋予鸟某种情感,如: 雁:思乡、孤独。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请你也写出一种鸟,赋予某种情感,并写出相关的诗句。 2.班级准备以“鸟”为专题出一期板报,同学们收集许多与鸟相关的材料,请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这期板报写一段“编者寄语”。(字数在60字左右)
|
|
下面语段中有两处表达错误,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①4月8日下午,“刘成刚励志演讲”活动在我校举行,②近9千名学生、老师、学生家长,注视并聆听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演讲,③刘老师的演讲充满激情,深入浅出,阐述了一个个关于学习和做人的道理,④通过这次演讲活动,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心理共鸣,激发了学生对老师的感恩意识,给予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1.第 句,修改: 。 2.第 句,修改: 。
|
|
读语段,根据拼音写汉字。 诗歌是文学殿堂里璀璨的明珠。她如绝美的天籁,拂去世俗的喧xiāo( );她似千年的佳酿,yùn( )藏着醉人的芳香;她如清澈的甘泉,滋润干hé( )的心田。她使我们的思想变得更加深邃,灵魂更加纯净。
|
|
出发,可以说是人生的常态。一种期待,一次召唤,一个承诺……凡此种种都可能成就一次出发,让你去经历,去收获…… 请以“记得那一次出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将题目抄在答题纸上。⑵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⑶不少于600字。⑷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级、人名。
|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迷路 刘国芳 我小时候迷过一次路。 那天我一个人在外面玩。我走了很远,来到了一条河堤上。但再远,我也认识回家的路,因为这地方我来过,大人带我来过几次,我知道回家的路:沿堤往回走,过一座桥后往左拐,就能走到我住的新大街。 这样熟的地方我当然不担心迷路。 在河堤上我没再走,就在河堤上玩。差不多是夏天了,美丽的蝴蝶从很远的地方飞来又飞往很美的地方,也有的蝴蝶不再飞往远处了,停下来。蝴蝶停下来的地方更美——那是美丽的花丛。与蝴蝶一起飞来的还有蜻蜓,它们飞在很高的天空,把天空装点得多彩多姿。这是一个很美的夏天,花红草绿,蝴蝶起舞,蜻蜓翩跹。 一个老人,在我玩着时走了来。近了,老人说:“你知道新大街怎么走吗?” 我看着老人,点点头,说:“知道,往这边走,过了一座桥后往……” 我应该告诉老人往左拐,但话要说出口时,我忽然想骗骗老人——我小时候是个很调皮的孩子,往人水缸里撒过尿,塞过人家的烟囱——这次,我骗起老人来,说:“过了一座桥后往右拐。”老人丝毫没有怀疑,老人谢过我,蹒跚着走去。 我在老人走远后笑起来,老人按我指点的方向走,一定会迷路 我在堤上玩了一阵,也要回家了。回家的路我认得:沿堤往回走,过一座桥后往左拐,就能回到家里。 我按上面的想法往回走。 很快我走到桥边了,又很快,我过了桥。桥那边两条路,往左拐就是回家的路,很快,我走上了这条路。但在这条路上走了一阵,我居然看见了老人,她慢慢吞吞地走在我的前面。见到老人,我立刻明白我走错了,我告诉过老人让她过了桥往右拐,这是骗她的,现在,我看见了老人,说明我跟老人走在同一个方向。 我不能跟着老人走。我转身往回走,走回到桥边时,我拐进了另一条路。 但在这条路上走了很久很久,我也没走到我住的新大街,而且越走越陌生,我不知道我走到哪里了,也不知道新大街在哪里。我迷路了。 我后来嘤嘤地哭起来,我要回家,但不知道家在哪里。一个大人,过来问我哭什么?我告诉大人,说我迷路了。大人让我别哭,然后慢慢诱导我,问我住在哪里。我还记得我住在新大街,我告诉了大人。大人听了,笑起来,大人说你走反了方向。说着大人牵着我,带我回家。 我回到家后又看见那个老人了,妈妈说那是我外婆。外婆也认出了我,她说你指给我的路是错的,你不认识路,你怎么能不迷路呢?我说外婆你怎么知道我指错了路。外婆说我过了桥又问了别人,人家告诉我往左边走。 我明白我为什么会迷路了。 1.标题“迷路”言简意赅,一语双关,请你说出它的两层含义 2.读完小说,请补充完整的情节的概括,每项不超过15个字。 开篇:“我”在河堤玩。 发展: 高潮: 结局:外婆说明原因,“我”明白自己为什么迷路。 3.请从描写的角度欣赏文中划线的语段。 4.文章主要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试结合文章分析。 5.文章最后“我明白我为什么会迷路了”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它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成为你自己 周国平 ①童年和少年是充满理想的美好时期。如果我问你们,你们将来想成为怎样的人,你们一定会给我许多漂亮的回答。譬如说,想成为拿破仑那样的伟人,爱因斯坦那样的大科学家,曹雪芹那样的文豪,等等。这些回答都不坏,不过,我认为比这一切都更重要的是,首先要成为你自己。 ②姑且假定你特别崇拜拿破仑,成为像他那样的盖世英雄是你最大的愿望。好吧,我问你:就让你成为拿破仑,生长在他那个时代,有他那些经历,你愿意吗?你很可能会激动得喊起来:太愿意啦!我再问你:让你从身体到灵魂整个儿都变成他,你也愿意吗?这下你或许有些犹豫了,会这么想:整个儿变成了他,不就是没有自己了吗?对了,我的朋友,正是这样。那么,你不愿意了?当然喽,因为这意味着世界上曾经有过拿破仑,这个事实没有改变,惟一的变化是你压根儿不存在了。 ③由此可见,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最宝贵的还是他自己。无论他多么羡慕别的什么人,如果让他彻头彻尾成为这个别人而不再是自己,谁都不肯了。 ④也许你会反驳我:你说的真是废话,每个人都已经是他自己了,怎么会彻头彻尾成为别人呢?不错,我只是在假设一种情形,这种情形不可能完全按照我所说的方式发生。不过,在实际生活中,类似情形却常常在以稍微不同的方式发生着。世上有许多人,你可以说他是随便什么东西,一种职业、一种身份、一个角色,或别的什么,惟独不是他自己。如果一个人总是按照别人的意见生活,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总是为外在的事务忙碌,没有自己的内在生活,那么,说他不是他自己就一点没有冤枉他。因为确确实实,从他的头脑到他的心灵,你在其中已经找不到丝毫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了,他只是别人的一个影子或事务的一架机器了。可见,真正成为自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⑤那么,怎样才能成为自己呢?这是真正的难题,我承认我给不出答案。我还相信,不存在一个适用于一切人的答案。我只能说,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真切地意识到他的“自我的宝贵”,有了这个觉悟,他就会自己去寻找属于他的答案。在茫茫宇宙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存的机会,都是一个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存在。正像卢梭所说的,上帝把你造出来后,就把那个属于你的特定的模予打碎了。名声、财产、知识等等都是身外之物,人人都可求而得之,但你对人生的独特感受是没有人能够替代的。你死之后,没有人能够代替你再活一次。如果你真正意识到这一点,你就会明白,活在世上,最重要的就是活出你自己的特色和滋味来。 ⑥你的人生是否有意义,衡量的标准不是外在的成功,而是你对积极人生的独特领悟和坚守。坚持这一标准,你的自我才能闪放出个性的光华。 1.本文阐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①段从童年和少年的美好理想开始写起,有什么好处? 3.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运用这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作者认为怎样才能成为自己?
|
|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乙】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苏轼《留侯论》 1.解释选文中加横线的字词。 ⑴骈死于槽枥之间 ⑵策之不以其道 ⑶食之不能尽其材 ⑷卒然临之而不惊 2.选出与“只辱于奴隶人之手”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执策而临之 B.必有过人之节 C.无丝竹之乱耳 D.孔子云:何陋之有 3.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⑵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4.乙文中,作者认为“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 5.苏轼认为真正的豪杰之士是能忍的。如果你是苏轼,有一天见到了几百年前的郁郁不得志的韩愈,请你劝说韩愈,劝说他放开心胸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