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朱自清《春》) (2)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借月抒怀,抒发对友人的关切与思念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差之毫厘,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行者常至。 (7)写出你积累的描写雨的诗句连续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组是( ) 山水是自然最生动、最完美的体现。 。 ①智者则涉水而行,望水而思,以碧波清流洗濯自己的理智和机敏。 ②那屹立万年的大山,多像静穆庄重的仁者; ③仁者在山的稳定、博大和丰富中,积蓄和锤炼自己的仁爱之心; ④那欢快流动的江河,多像才华横溢的智者。 A. ②④③① B. ①③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③①④②
|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B. 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的冬天真得算个宝地。 C. 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D. 小明今天没来上学,班长估计他肯定是生病了。
|
|
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我知道这个故事时才恍然大悟,原来她一直在悄悄的做这件事。 B. 今晚文艺汇演,芳芳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我差点没认出来。 C. 吃饱喝足后,肚子里不停地发出饥肠辘辘的叫声真让人难受。 D. 这本书我不想买,但当店员从我面前走过时,却又煞有介事地问起价钱来。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轻轻地打开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眼前花团锦cù,美不胜收:解决散步时的分歧彰显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瘫huàn的史铁生在秋天怀念与母亲决别的情景时收获着“好好儿活”的勇气;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的牧童的笛声传递着春的气息;还有那可爱的水藻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奉献给济南的冬天……在语文的世界里,一片片天光云影尽收眼底,滋润心田的是一股股清泉细流。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贮蓄(________) 花团锦cù(_______) 瘫huàn(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文末画线句的句式不够协调,请调整后半句的语序,使它与前半句的句式一致,把调整后的句子写出来。(可以增删一两个字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按照要求作文。 生活中,我们往往能看见艳丽的花朵,却看不到花朵努力绽放的过程;能尝到可口的饭菜,却体会不到父母背后的付出;能看到城市整洁的街道,林立的高楼,却看不到环卫工人与建筑工人默默地付出…… 请以“看得见的 ,看不见的 ”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体自选;③不少于600字;④写出真情实感;⑤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首诗写早春特有景象,独具神韵。哪一句最能体现作者独到的眼光,并简单分析。 2.“最”“绝”二字能体现出诗人怎样的感觉?试加以分析。
|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何岳轶事 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其留金也。旦日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 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 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注释]① 封识(zhǐ):封存的标记。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其人感谢而去(_____________) (2)又尝教书于宦官家 (_____________) (3)暂犹可勉(_____________) (4)略不动心(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敢与家人言之|年与时驰 B. 见一人寻至|寻病终 C. 寄一箱于畏斋|求二石兽于水中 D. 拾金而还|学而时习之 3.翻译下列句子。 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 4.秀才何岳的过人之处在文中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天堂喝下时间 ①初到南极,你以为冰只有一种颜色,那就是纯白。看得多了,才发现南极冰的奥妙。冰川渗出幽蓝,如梦如幻。 ②天堂湾是三面为巨型冰山环伺的海湾,冰山像巨型蓝宝石,折射出七彩阳光,深邃神秘。 ③南极的冰,为何渗出如此妖娆的湛蓝? ④橡皮艇在天堂湾漫无目的地游荡。专家手指着不远处道:“布朗断崖属于南极大陆延伸出来的一部分。”他又指指另一侧,说,“从理论上讲,我们从那里一直向南走,突破无数冰山,便可直抵南极点。”执掌冲锋舟的探险队员,专门把船停到一片浮冰当中,我们如踏入水晶宫殿的围墙。我摘下手套,用指尖轻触了一下冰川尖锐的棱角,立时被冰得痛彻心扉。 ⑤专家说:“请大家放下手机和相机,谁都不要说话,闭上眼睛,静静地、静静地,倾听南极的声音。” ⑥我先是听到了呼吸声,自己的,别人的。然后听到了心跳声,自己的。在熟悉了这两种属于人类的声音并把它们暂且放到一边之后,我听到了南极独有的声响。洋面之下,目光看不见的地方,有企鹅滑动水波的流畅浊音。洋流“觥筹交错”,在相互摩擦时发出水乳交融般的滑腻声。突然,我听到一声极短促、极细微的尖细呢喃声。 ⑦我以为是错觉。万籁俱静易让人产生幻听。我在无意中睁开眼,看到极地专家。他好像知晓我的疑问,肯定地点点头,以证明在此刻,确有极微弱的颤音依稀发出。 ⑧橡皮艇此刻正位于布朗断崖之下。布朗断崖高达745米,陡直壁立,几乎可说是直上直下。濒临天堂湾这一侧的岩石,有锈黄色和碧绿色的淋漓之痕,在黝黑底色的映衬下,甚为夺目。无数海鸟在岩峰盘旋飞舞。 ⑨“什么声音?”我忍不住轻声问,怕它稍纵即逝,我将永无答案。 ⑩“是刚刚孵化出来的蓝眼鸬鹚宝宝在呼唤父母,恳请喂食……”专家悄声解说。 ⑪我分不清正在喂雏鸟的是雄鸟还是雌鸟,只见它大张着喙,耐心等着雏鸟把嘴探入自己咽部,来啄食它口腔内已经半消化的食物。雏鸟偶尔在吞咽间隙撒娇鸣叫,以索求更多哺喂,恰被我们听到…… ⑫人们渐渐从静默中醒来,神色庄重,似有万千感触,却不可言说。短暂的南极静默,会在今后漫长的岁月中,被人们反复咀嚼回味。 ⑬天堂,第一是安静。 ⑭人间太喧嚣了。我们已经忘却了露水凝结的声音,花蕊伸展腰肢的声音,清风吹皱春水的声音,蚯蚓翻地、促织寒鸣的声音……有的只是键盘噼啪、短信提示、公交报站、银行医院排号叫号,当然还有上司训导、同侪寒暄、不明就里的谣传、歇斯底里的哭泣与嘶喊……各种人工制造的声浪,无时无刻不在圍剿撕扯着我们的耳鼓,让人心烦意乱,纸醉金迷。 1.说说文章标题的特点与作用。 2.第⑤段专家让大家倾听南极的声音,通读全文,谈谈“南极的声音”具体是指什么? 3.解释第⑥段画横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洋流“觥筹交错”,在相互摩擦时发出水乳交融般的滑腻声。 4.文章结尾作者对人们迷失在喧嚣的人间感到无奈,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如何避免这种现象。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时间去哪儿了 ①“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这酋歌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是啊,时间到底去哪儿了? ②幼年的时光去哪儿了?我们为何很难记起3岁以前的事情?研究裘明,对时闻的感知需要儿童的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的完全形成。这需要大脑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发育较成熟后才能具备。这两个区域的成熟速度较慢,往往到了童年后期才能渐渐完善。孩子们的邀忘速度远比成年人要快。所以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这意味着留下幼时,记忆的可能性并不大。 ③幼时记忆究竟从何时开始模糊,直到被永久遗忘?研究发现,早期记忆往往从7岁开始丢失。虽然不少3岁孩子能够记得前一年发生的事,但这些记忆也只能持续到五六岁。在7岁时,童年记忆迅速衰退,到了八九岁,大部分孩子只能回想起幼年生活35%的内容。这是因为在7岁时,人们形成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一一在那之前,儿意缺少时间和地点的观念,而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中,回忆早期记忆的内容和形式更趋向于成年人。 ④如果你到了一定的年纪,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小时候总希望怏快长大,但似乎过了很久才长了一岁。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感觉时间过得越来越快。这是为什么呢? ⑤首先,人体内的生物钟在逐渐变慢,实验表明,让年轻人和老年人估测1分钟有多长,结果年轻人通常还没到1分钟就认为已经到时间了,而老年人则往往过了1分钟才觉得这才是1分钟的时长。在生命的进程中,人体内的某种节律在变慢,而客观的时间没有变慢,老年人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快了。 ⑥其次,与新鲜感能刺激大脑记忆有关。比如我们新去一个地方,去时路总是显得很长,回来时却似乎要短得多。因为去时的路上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鲜的,你的大脑需要对这些新鲜事物进行处理记忆,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路似乎很长。而回来时,这些最象不再是第一次体验,一切变得熟悉,大脑需要处理的事物也就少了,感觉时间过得就快了,路也似乎短了许多。人生也是一样,小时候看世界都是新鲜的,外界充满了各种新刺激,这样就觉得时间很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外界的事物已经失去了新鲜感,更多的是单调的重复刺激。丰富的经验使神经对生活中的信息处理极为快速,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状态,不但削弱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同时保留的记忆也信息不全,这样,一天在不经意间就过去了。 ⑦第三,可以用“相对论”来解释,一个5岁的儿童会感觉过去的一年很长很长,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年占他生命总过程的20%:一个20岁的青年,过去的一年只是他生命总过程的5%;而对于一个50岁的中年人,过去的一年仅仅是他生命总过程的2%。人越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光阴在其整个人生当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同漫漫人生相比,就会覺得这些微不足道的时间过起来很快。 1.文章第①段引用《时间都去哪了》这首歌的歌词,有什么作用?. 2.第⑤段画横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实验表明, 让年轻人和老年人估测1分钟有多长,结果年轻人通常还没到1分钟就认为已经到时间了,而老年人则往往过了1分钟才觉得这才是1分钟的时长。 3.文章第⑦段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下列选项中与原文表达一致的是( ) A. 儿童的大脑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只有完全发育成熟,他们的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才能完全形成。 B. 7岁时,大多数孩子的童年记忆迅速衰退。这是因为在这之前,他们形成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 C. 在生命的进程中,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常常感觉时间过得太快。 D. 人越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光阴对他们而言就会显得越漫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