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 )手法。 A. 借物抒情 B. 托物起兴 C. 赋比兴 D. 托物言志 2.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
|
某校开展“好家风伴我成长”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家风是风气、是风格、是风尚。家风是在家人的言谈举止、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形成的。它是一个家庭的传统、一个家庭的文化。它是一种由父母(或祖辈)所倡导并能身体力行和言传身教、用以约束和规范家庭成员的一种风尚和作风。家风是一个家庭所长期培育和形成的一种文化和道德氛围,有一种强大的感染力量,是家庭伦理和家庭美德的具体体现。如同一个人有气质、一个国家有性格一样,一个家庭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也会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气。 (1)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提炼概括家风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①毛泽东有著名“三原则”: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②老舍先生有对联:劳逸妥安排,健康多福;油烟休浪费,勤俭持家。③郭沫若有对联:莫学芙蓉空有面,应效芬芳发自心。 (2)请分别阐述以上材料中“家风”的核心内容。 ________________ (3)下面有三项体现家风的内容,假如你想请书法家写一条横幅挂在家里的厅堂,你会选哪项?请结合家庭实际简述理由。 家和万事兴 天道酬勤 百善孝为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革命家鲁迅先生的《故乡》,主要通过故乡前后变化的对比塑造了憨厚而渐趋麻木的闰土形象。 B. 法国著名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的名篇《我的叔叔于勒》,主要运用跌宕曲折的情节和心理描写表现了冷酷自私的菲利普夫妇的形象,揭示并讽刺了阶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远情形。 C. 《在烈日和暴雨下》选自巴金的作品《骆驼祥子》中的第十八章,主要通过景物描写烘托了与命运抗争的祥子形象。 D. 《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斯威夫特的代表作,是一部杰出的游记体讽刺小说。
|
|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阅读《故乡》一文,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以及当时国人的精神状态。 B. 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是关系到广大干部能否继承并发扬革命传统的大问题。 C. 第二单元的文章都是中外名家的作品,无论是思想内涵,还是写作技法都堪称“典范”。 D. 《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
|
|
默写。 (1)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关雎》) (2)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_____________,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
|
下列句中加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狼狈不堪地摔在地上,想挣扎地站起来,脚却不听使唤。 B. 身为主管,怎能对下属的疾苦如此麻木不仁呢? C. 虽然比赛还有五分钟,但是取胜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了。我们领先十分,而且他们最好的球员因犯规而下场。 D. 这次考试我只拿了59分,回家的路上无精打采的。
|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题。 幼时家庭贫困,经济jié据到一个月只有几元零花钱,看着小伙伴们出手阔绰,我一度为自己的家庭生活境况而nì烦、困惑。 就在我感到生活阴huì时,小花的出现让我重拾希望之光。我沉浸在书海,乐亦无穷。 如今,蹚过青春的那条河,我庆幸自己没有因家境而暴戾恣睢,也没有因差点失足而ào丧悔恨,青春的色彩因阳光的照射而分外殷红、美丽。 (1)根据拼音写汉字。 jié(____)据 nì(____)烦 阴huì(____) ào(____)丧 (2)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阔绰(____) 蹚(____)过 恣睢(____) 殷(____)红
|
|
(题文) “人生最美是遇见。”生命中,我们会遇见很多人,很多事,很多风景,很多书,很多……,有些遇见会不经意地丢在我们的身后,有些遇见却触动了我们的心灵,甚至改变了我们。 请以“遇见”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1)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以记叙和描写为主,也可以适当发表议论,抒发感情; (2)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3)字迹清晰,书写工整规范。
|
|
人性的爱抚 ①这是个不大的小镇。中午的街道寂寥无人。树叶都打着卷,暗淡而倦怠地耷拉着。偶尔有一阵风,也极微小极细弱,还未感觉到,就消逝在热气中了。 ②店铺的男人不禁有些困乏,趴在柜台上打起盹儿来。朦胧中,他被一阵声音惊醒。靠门的地方,一个年轻人正向里边探头探脑地张望着。他正要问些什么,年轻人突然又退了出去。他警惕地四下打量了一下自己的铺面,发现并无异样。他正要继续打盹,年轻人又探头进来。 ③“你要买点什么?”他不失时机地问。 ④“我,我……”年轻人有些慌乱,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说出什么来。他觉得事情有些蹊跷,就仔细打量起这个年轻人:除了满身的疲惫和蓬乱的头发外,穿戴还算整齐;最显眼的,是他背后的那把古琴,颜色红红的,像一簇火焰在燃烧。 ⑤“你到底有什么事?”这次问话时,他故意让自己的语气变得耐心些。 ⑥“我,我是个学生,要参加来年高考,考试之前,我想去市里师范学校找个老师辅导辅导……”男人很机敏:“那你是问去市里的路吧?” ⑦“不,不,我不是……我父亲老早就去世了,母亲养我已经很吃力了,我想,我想为您弹支曲子……”年轻人似乎用尽了自己所有的力气和勇气。 ⑧听了年轻人的一番话,男人这才明白了,刚要开口,突然帘子一撩,从里屋走出一个睡眼惺忪的女人。“出去,出去,你们这号人我见得多了,无非就是编个谎话骗钱,没门!”女人说话像连珠炮一样。 ⑨男人似乎没有听到女人在说些什么,他起身把自己坐的凳子拿过来,轻轻地放下:“孩子,坐下来,弹一曲吧。”然后便静静地站立在一旁,欣赏而又专注地看着年轻人。乐声响起,偌大的店铺里,顿时像有一股清泉汩汩流淌,又似有一阵清风幽幽吹拂,时而低沉,时而绵长,营造出一种高雅曼妙的意境。 ⑩一曲终了,男人觉得他已明白了一切。就在他走向那个放着营业款的抽屉时,女人快步上前,一把按在抽屉上,又开始数落起来。男人有些不耐烦了:“我不相信他是个骗子,至少,他的琴声是纯洁的!” (11)几年后,一位在音乐上颇有造诣的老师,在大学课堂上为学生讲起了这个故事:“……我在去那家店铺前,已经去了很多家,但都被轰了出来,冷眼、嘲笑甚至是谩骂,几乎使我丧失了继续求助的勇气。其实,不瞒大家……那个中午我看到店铺里的男人睡着了,心里陡然升起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邪念——偷一笔钱,甚至我当时想,即使在这里不成功,我也要在下一个地方得到它。然而那个男人平和地接纳了我,他给了我钱,更重要的是,他那句‘至少他的琴声是纯洁的’像一道耀眼的光芒,映照在我的心灵深处,荡涤着我内心的尘垢,把我从那个危险的边缘拉了回来。” (12)“是的,”他说。“一颗在困境中的心灵本已脆弱,但在人性这双大手的爱抚下,即将跌倒的生命又重新站了起来,因为没有一个灵魂自愿蒙尘。” 1.开头的环境描写对后文的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2.第⑩段中那位老师说他当时“心里陡然升起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邪念”,前文的哪些具体描写可以看出他当时有过“邪念”? 3.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第⑧段中写道“听了年轻人的一番话,男人这才明白了”,此时男人明白了什么? (2)第⑩段中写道“一曲终了,男人觉得他已明白了一切”,此时男人又明白了什么? 4.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围绕当今社会需要“人性的爱抚”这个话题谈谈你的认识。(要求见解深刻,理由充分,字数不超过100字)
|
|
笔墨童年 余秋雨 在山水萧瑟、岁月荒寒的家乡,我度过了非常美丽的童年。 千般美丽中,有一半,竟与笔墨有关。 那个冬天太冷了,河结了冰,湖结了冰,连家里的水缸也结了冰。就在这样的日子,小学要进行期末考试了。破旧的教室里,每个孩子都在用心磨墨。磨得快的,已经把毛笔在砚石上舔来舔去,准备答卷。那年月,铅笔、钢笔都还没有传到这个僻远的山村。 磨墨要水,教室门口有一个小水桶,孩子们平日上课时要天天取用。但今天,那水桶也结了冰,刚刚还是用半块碎砖砸开了冰,才抖抖索索舀到砚台上的。孩子们都在担心,考试到一半,如果砚台结冰了,怎么办? 这时,一位乐呵呵的男老师走进了教室。他从棉衣襟下取出一瓶白酒,给每个孩子的砚台上都倒几滴,说:“这就不会结冰了,放心写吧!” 于是,教室里酒香阵阵,答卷上也酒香阵阵。我们的毛笔字,从一开始就有了李白余韵。 其实岂止是李白。长大后才知道,就在我们小学的西面,比李白早四百年,一群人已经在蘸酒写字了,领头那个人叫王羲之,写出的答卷叫《兰亭集序》。 我上小学时只有四岁,自然成了老师们的重点保护对象。上课时都用毛笔记录,我太小了,弄得两手都是墨,又沾到了脸上。因此,每次下课,老师就会快速抱起我,冲到校门口的小河边,把我的脸和手都洗干净,然后,再快速抱着我回到座位,让下一节课的老师看着舒服一点。但是,下一节课的老师又会重复做这样的事。A于是,那些奔跑的脚步,那些抱持的手臂,那些清亮的河水,加在一起,成了我最隆重的书法入门课。如果我写不好毛笔字,天理不容。 后来,学校里有了一个图书馆。由于书很少,老师规定,用一页小楷,借一本书。不久又加码,提高为两页小楷借一本书。就在那时,我初次听到老师把毛笔字说成“书法”,因此立即产生误会,以为“书法”就是“借书的方法”。这个误会,倒是不错。 学校外面,识字的人很少。但毕竟是王阳明、黄宗羲的家乡,民间有一个规矩,路上见到一片写过字的纸,哪怕只是小小一角,哪怕已经污损,也万不可踩踏。B过路的农夫见了,都必须弯下腰去,恭恭敬敬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去。庙门边上,有一个石炉,上刻四个字:“敬惜字纸。”石炉里还有余烬,把字纸放下去,有时有一朵小火,有时没有火,只见字纸慢慢焦黄,熔入灰烬。 我听说,连土匪下山,见到路上字纸,也这样做。 家乡近海,有不少渔民。哪一季节,如果发心要到远海打鱼,船主一定会步行几里地,找到一个读书人,用一篮鸡蛋、一捆鱼干,换得一叠字纸。他们相信,天下最重的,是这些黑森森的毛笔字。只有把一叠字纸压在船舱中间底部,才敢破浪远航。 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以及把字纸压在船舱的渔民,都不识字。 不识字的人尊重文字,就像我们崇拜从未谋面的神明,是为世间之礼、天地之敬。 这是我的起点。 (节选自《中国文脉》) 1.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梳理概括文中四个主要事件。 ①蘸酒写字进行期末考试;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④乡人敬惜字纸。 2.结合语境,根据提示,品析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 (1)从修辞角度品析A句。 (2)从用词角度品析B句。 3.请结合本文及人物评价链接,谈谈对文章结尾“这是我的起点”这句话的理解。 链接一:余秋雨,中国著名文化学者,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现任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剧协副主席。代表作《文化苦旅》《山居笔记》《中国文脉》、《君子之道》、《何谓文化》等。1997年获“全国人文学者之首”奖;1998年获最受尊敬的知识分子奖;2010年获桂冠文学家奖;2014获年全国美术书籍金牛杯金奖(书法集)。 链接二:余秋雨先生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功不可没。他三次来美国演讲,无论是在联合国的国际舞台,还是在华美人文学会、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纽约大学或国会图书馆的学术舞台,都为中国了解世界, 世界了解中国搭建了新的桥梁。他当之无愧是读者泛舟世界文明长河的引路人。 ——联合国中文组组长何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