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题

(题文)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老头子狠狠地说:“为什么不能?”(反问)

B.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比喻)

C.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拟人)

D.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排比)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中描绘的景色是真实存在的?还是诗人虚构的?

B. 石子入浅水,水花四溅,虚张声势;石子入深潭,悄无声息,不动声色。

C. 在人生的旅途中,你的身边需要有三、两个知心好友。

D. “你先坐下,”她说:“我们好好谈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要解决对食品市场监管______的问题, 就必须改革监管体制和工作机制。

(2)这部小说感人至深, 作品主人公的______, 就是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

(3)学生没打好基础, ______, 即不切实际地追求所谓远大目标, 难成大事。

A. 不力 原型 拔苗助长    B. 不利 原形 拔苗助长

C. 不利 原形 好高骛远    D. 不力 原型 好高骛远

 

(题文)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提供网络搜索服务的企业必须整改是因为竞价排名机制影响了搜索结果的公正性是重要原因。

B.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才能,国家才有前途,民族才有希望。

C. 随着近年来草原自驾的兴起,严重危害了草原的生态环境,正在成为草原不可承受之重。

D. 我原打算介绍王宾向张凯借阅《平凡的世界》,没想到他已经离开学校,跟父母回老家探亲去了。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慢慢品味生活,你会发现,回味无穷的生活,就在那如水的平淡中。

B.清晨,千万缕金光洒向水面,那一池带着露珠的娇艳睡莲,尽态极妍。

C.一场春雨之后,那雪白的梨花漫山遍野,绽放出五彩缤纷的美丽。

D.拿到最新一期的《读写舫》,我迫不及待地读起来,一篇篇精美的文章让我爱不释手。

 

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斑澜  诅骂  蜷伏  秾纤合度

B. 污涩  怅然  温训  孤苦伶仃

C. 虐待  褴褛  蓦然  怪淡不经

D. 叮嘱  臃肿  匍匐  神采奕奕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gù)    恿(sǒnɡ)   迷(máng)

B. (huì)   视(lín)    羽(hé)

C. (kuì)   屋(jí)     地(shū)

D. 立(zhù)   怪(chēn)   干(biē)

 

(一)话题作文

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变化,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正是因为有了各种各样的情,人生才会多姿多彩,社会才会美丽纷繁。“情”是一个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

请以“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二)命题作文

请以“生命中的那条路”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以上两题,任选其一作文。

(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600字,书写规范工整。

(4)文中不涉及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某班开展“走近兰州太平鼓”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阅读为专题板报准备的三则材料,概括材料的主要信息。

材料一:相传,明朝大将徐达西征,九攻兰州城不下,便制造了3尺长鼓,内藏兵器,趁正月十五闹元宵之际,让军士扮作“社火”队员入城内,一举破城,赢得太平。从此,百姓年年擂鼓闹喜,祈求太平,并把所擂之鼓称为“太平鼓”。

材料二:兰州太平鼓舞是群舞,表演时,众多鼓手前纵后跃,左旋右转,时而跳打,时而举打,起落有序,配合默契,犹如万马奔腾。鼓、钹、锣齐响,如春雷滚滚,声声震天。

材料三:在兰州本地的社火活动中,人们常常看到,太平鼓的鼓手走到哪里,鼓声和掌声就跟到哪里。“打得好”“真带劲”的赞扬声和“再来一次”的呐喊声此起彼伏。更有外地来的游客感慨:“这场面,这气势,太震撼了,相机拍不出来,下次带家人一起来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兰州太平鼓”问卷调查表的内容,请用一句话表述你读到的信息。

年龄段

12~29岁

(100 人)

30~45岁

(100人)

45岁以上

(100人)

了解太平鼓的人数比

23%

49%

81%

 

___________________

(3)学校将组织学生到北山广场观看兰州太平鼓表演。请根据下面的示意图写一段话告诉同学们怎样从学校前往目的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盘古开天辟地

很多很多年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的景象只是混沌的一团。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这个其大无比的巨人,就孕育在这混沌之中。

他在混沌中孕育着,成长着,呼呼地睡着觉,一直经过了十万八千年。

有一天,他忽然醒过来。睁开眼睛一看,啊呀,什么也看不见,眼前只是模糊的一片,闷得怪心慌。

他觉得这种状况非常可恼,心里一生气,不知道从哪里抓过来一把大板斧,朝着眼前的混沌用力这么一挥,只听得一声霹雳巨响,大混沌忽然破裂开来。其中有些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天;另外有些重而浊的东西,沉沉下降,变成地。——当初是混沌不分的天地,就这样给盘古板斧一挥,划分开了。

天和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要合拢,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的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子也每天增长一丈。这样又过了十万八千年,①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子也长得极长了。

盘古的身子究竟有多长呢?有人说是有九万里长。这巍峨的巨人,一根长柱子似的,直挺挺地撑在天和地的当中,不让它们有重归于混沌的机会。

他孤立地站在那里,做这种非常吃力的工作,又不知经过了多少年代。到后来,天和地的构造似乎已经逐渐成形了,他不必再担心它们会合拢了,他实在也需要休息休息,终于倒下了。

就在这时候,他周身突然发生很大的变化:他口里呼出的气变成风和云,他的声音变成轰隆的雷霆,他的一只眼睛变成太阳,另一只眼睛变成月亮,他的手足和身躯变成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江河,他的筋脉变成道路,他的肌肉变成田土,他的头发变成天上的星星,他浑身的汗毛变成花草树木,他的牙齿、骨头、骨髓等,也都变成闪光的金属、坚硬的石头、温润的宝玉,就是那最没有用处的身上出的汗,也变成清露和甘霖。

总之一句话: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整个的身体使这新诞生的宇宙丰富而美丽。

1.本文的体裁是_______,盘古顶天立地是因为_______,他支撑了________年。

2.文中画线的三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分别是: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

3.风、云、雷霆是由什么变成的?太阳和月亮又是由什么变成的?

4.短文的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从结构上看它的作用是什么?

5.从盘古身上,我们是否发现了他与女娲具有同样的精神?是什么精神?

 

共241572条记录 当前(8296/24158) 首页 上一页 8291 8292 8293 8294 8295 8296 8297 8298 8299 8300 8301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