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论证材料二中的观点。(说明:选择材料二中任一种观点,并从材料一中任选3个要素加以论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困难

15至20世纪,人类历史的发展在经济领域经历了重大转变,其中货币流通、世界市场、国际贸易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材料一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始自晚明(15世纪后半叶到17世纪前半叶),社会转型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是白银的货币化。……货币经济的扩大发展,在中国和西方几乎是同步的。

——《晚明社会变迁研究》

材料二在19世纪50年代~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须的工业品。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其中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

——马世力《世界史纲》

材料三“白银的世界货币中心地位在世界上持续了几个世纪后逐渐被黄金取代。……二战后,美国把黄金与美元挂钩,创立起“美元帝国”。

——寇玉琪《货币:统治世界的终极武器》

回答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明时期,西方国家“货币经济扩大发展”的经济和文化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世界贸易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能主导世界市场的政治、经济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元帝国”得以建立的时代背景。并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为规范世界市场秩序做出了哪些努力?

(4)“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是世界创造了欧洲”。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题文)1991年3、4月间,上海《解放日报》发表了4篇署名是“皇甫平”的文章,文章批评了“一些同志”把市场说成资本主义,提出计划和市场只是利用资源的两种方式,不是社会主义或资本主义的标签。然而,只有极少数人知道文章的背后,竟是邓小平。这主要说明了当时

A. 上海成为改革开放的新龙头

B. 社会主义本质已被充分认识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确立

D. 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关键时期

 

1955年12月泰国经济文化代表团秘密访华,这期间,中泰两国签订了《中泰贸易会谈纪要》。1956年6月马来西亚宣布取消不准向中国输出橡胶的禁令。1956年8月新加坡工商贸易考察团访华,达成了一些贸易协定。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我国推行“一边倒”外交方针

B. 万隆会议改善了我国对外关系

C. 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D. 当时我国的经济实力比较雄厚

 

下图是“一五”期间基本建设投资的支出情况,这反映了

A. 所有制改造的完成

B. 服务于过渡时期中心任务

C. 国民经济恢复成就巨大

D.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变化

 

20世纪以来,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俄国革命经事实证明是自由资本主义的救世主:一方面使西方赢得了反希特勒德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另一方面悖谬地通过苏联表面上对大萧条所具备的免疫力,促使人们放弃对自由市场正统观念的信念,为资本主义进行自我改革提供了驱动力。上述材料主要说明了

A. 俄国革命对各国历史具有普遍意义

B. 美苏冷战影响世界经济发展

C. 苏联模式对西方社会发展有借鉴作用

D. 社会意识形态斗争日益淡化

 

下表是1914年至1937年中国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单位:百万元)。这说明

时期

1914~1917年

1931~1937年

 

年平均产值

比重(%)

年平均产值

比重(%)

粮食作物

10169.10

74.59

10961.70

70.05

经济作物

2323.40

17.04

3280.80

20.97

家畜

1141.40

8.37

1404.40

8.98

合计

13633.90

100.00

15646.90

100.00

 

 

A. 传统自然经济的瓦解进程缓慢

B. 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中国政府不重视农业科技发展

D. 长期战乱导致了农业生产衰退

 

1933年,国民政府在与西方列强谈判后,经立法院审议通过,正式公布了新的关税修订案,将之前最高50%的进口税率提高到80%,实行5%到80%共14级的累进税率。这次税制改革

A. 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 树立了独立自主的国际形象

C. 收回了海关行政管理权

D. 扭转了长期的对外贸易逆差

 

(题文)陈启源创办于1873年的继昌隆缫丝厂,被当地官府和顽固势力视为异端,1881年南海知县曾下令封闭。19世纪末,清政府多次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这一变化说明

A. 清政府发展资本主义以增强实力    B. 清政府开始发展制造业应对危机

C. 国内外形势迫使清政府调整政策    D. 封建主义对民族工业的阻碍消失

 

“1919年7月苏俄政府对华公开宣言,也愿意援助中国摆脱外国压迫,再次表示废除以往沙俄与中国所签密约,放弃庚子赔款,放弃所有在华权益……苏俄的这一做法对中国激进知识分子产生了很大影响,中国的亲俄之风甚嚣尘上。”“亲俄之风”的表现有

A. 五四运动的爆发

B. 国民党一大提出三大政策

C. 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 国共第二次合作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19263/68464) 首页 上一页 19258 19259 19260 19261 19262 19263 19264 19265 19266 19267 19268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