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西方不少国家出现了“妇女回到家庭去”“妇女的天职在教养子女”等口号。这主要是由于( ) A. 西方国家重视教育 B. 经济危机增大就业压力 C. 西方国家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 D. 科技发展提高了生产力
|
|
某位同学对新航路开辟做了如下评价:“它改变了人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它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它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壮大之路;它是人类文明交融之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该同学的评价中分别使用的史观是 A. 社会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 B. 文明史观、社会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 C. 社会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 D. 社会史观、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全球史观
|
|
(题文)马克思曾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对马克思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 煤和铁是一个国家获得独立的根本条件 B. 殖民活动的历史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 C. 殖民活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D. 工业革命加速了西方殖民体系的崩溃
|
|
有人认为:“如同西班牙漫长的16世纪、荷兰漫长的17世纪、英国周期漫长的19世纪一样,美国漫长的20世纪进入百年周期的终结阶段”。上述四国确立各自“漫长世纪”的共同因素是 A. 金融霸主的地位 B. 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C. 经济体制的创新 D. 拥有广大的殖民地
|
|
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强国纷纷走上海外殖民扩张之路,世界贸易也日益发展。下列是西欧国家船只抵达亚洲的数量统计表(1500~1700年)表中②代表的国家是
A. 葡萄牙 B. 荷兰 C. 英国 D. 法国
|
|||||||||||||
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他把这些现象称为“餐桌革命”。“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世界市场的形成 B. 商业革命的影响 C. 工业革命的开展 D. 亚洲人口的膨胀
|
|
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生活也异彩纷呈。下列服饰既体现了中西合璧又融合了满汉风格的是 A. 长袍马褂 B. 中山装 C. 西服 D. 旗袍
|
|
近代中国交谊舞最初还局限于上流社会的少数人,但到20世纪20年代初,跳舞之风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兴起。早年认为男女合群手舞足蹈“男女杂沓,大败风纪”“与中国美俗良法有所背离”避而不观的中国人,随跳舞潮流由临海一带向内陆澎湃涌来,其旧有之念渐次支离破碎。这反映了 A. 儒家的传统观念被国人完全抛弃 B. 西方生活方式冲击了国人传统观念 C. 国人接受西方生活方式全盘西化 D. 辛亥革命使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
|
上世纪80年代初,陈云同志提出了关于经济建设的“鸟和笼子”理论。他说:搞活经济……就像鸟和笼子的关系一样,鸟不能捏在手里,捏在手里会死,要让它飞,但只能让它在笼子里飞。没有笼子,它就飞跑了。陈云的“鸟和笼子”理论喻指 ( ) A.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B. 国营经济与个体经济 C. 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 D. 市场调节与计划指导
|
|
(题文)从1957年到1978年,中国农村的一个生产队未能向国家交售1斤粮食,反吃了国家25万斤返销粮;1979年以来的两年半时间中,这个队却向国家交售了10万斤粮食,等于以前全队三年的粮食总产量。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 生产自主权扩大刺激了农业生产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挥重大作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激发生产积极性 D. 取消农业税极大地减轻农民负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