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孕育并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这有利于中国经济逐渐走向近代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辅佐秦始皇治国的李斯的经济思想,在其石刻当中,可以窥见一斑。琅琊刻石言:“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石门刻石云:“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 ——钱穆《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机器制造创于泰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效行于中国……天津麦面盛行,今秋又有宁人(指朱其昂)购来磨面机器一座,在紫竹林招商局下开张磨坊,名曰“贻来牟机器磨坊”。日计焦煤若干,及用机器司务两人外,又需小工十余人,开销似乎过费。然事半功倍,出面极多;且面色纯白,与用牛磨者迥然不相同。 ——1878年12月14日《申报》 材料三 1957年工农业产品产量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李斯的经济思想和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出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概述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
|
|||||||||||||||||||||||||||||
(题文)2016年6月24日,英国就是否留在欧盟举行全民公投,投票结果显示支持“脱欧”的票数以微弱优势战胜“留欧”票数,英国在加入欧盟43年后,或将最终与欧盟“分手”。对于这段历史解读正确的是 A. 英国是欧共体的创始国 B. 欧洲一体化进程由此中断 C. 英国加入欧盟对自身经济发展没有好处 D. 欧盟的发展道路面临挑战
|
|
《生活周刊》之《谁拯救冰岛》封面解说:国家银行破产,冰岛向国际金融机构求援,申请20亿美元贷款。这一金融机构是指 A.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 联合国 C. 世界贸易组织 D. 世界银行
|
|
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斯大林 A. 充分调动了农工的生产积极性 B. 完善了苏联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C. 借用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 开创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
|
毛泽东对苏联某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曾作过生动的评价:"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米吃。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这里批判的主要是 A. 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 B. 苏联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 C.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 只抓农业不抓工业
|
|
据统计,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1932年占50%,而且是择优、低价购买;1931年苏联购买的美国机器设备约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这反映了 A. 新经济政策实际上并未停止实行 B. 苏联利用西方经济危机发展工业 C. 经济危机促使美苏从对立到和解 D. 斯大林模式下苏联机械工业落后
|
|
十月革命后苏俄实行余粮征集制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列宁经过充分考虑,在1921年开始实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经济政策,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失去了公平性 B. 帝国主义国家对苏俄经济的包围封锁 C. 苏俄人民强烈要求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D. 苏维埃俄国当时的社会生产力的水平
|
|
“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论的是 A.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B. “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 C. 第三产业的兴起 D. 新经济的出现
|
|
面对经济大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者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这段话预示罗斯福政府将 A. 发动农业集体化运动 B.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C. 推行企业国有化政策 D. 推行自由放任政策
|
|
罗斯福政府在1933年6月成立了房主贷款公司,帮助100万户赎回产权。修理住房贷款发放了230万次,合计9.4亿美元;建筑新房屋贷款发放了55.4万次,合计23亿美元。这种做法 A. 增强了民众对政府的信心 B. 改变了房屋的所有权性质 C. 体现了政府的直接救济 D. 是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