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 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丑条约》

B. 《辛丑条约》、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C. 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辛丑条约》

D. 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运动

 

石约翰对(清季外交史料)中的“主权”二字进行统计,发现从1875年至1894年间,“主权”二字仅在每百页出现“一次”,而从甲午之后的1895年起,“主权”二字的出现频率显著增加。这反映出

A. 晚清政府坚持“天朝上国”思想

B. 甲午战后中华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C. 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分水岭

D. 西方的“主权”思想已引入中国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卖国条约,其危害有

①帝国主义向中国输出资本,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大举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

③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的内地

④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895年,在中日《马关条约》的谈判过程中,李鸿章曾想把第一款修改如下:承认朝鲜的独立自主,并放弃对朝鲜内政的干涉,同时要求日方保证朝鲜为“局外之国”。其目的是

A. 试图确保中国东北边疆的安全

B. 极力维护晚清的朝贡体系

C. 顺应民族独立的世界历史潮流

D. 配合日本对外扩张的步骤

 

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既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联络二百余年所收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之他人”“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

A. 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

B. 开启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C. 结束了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

D. 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甲午战争后,李鸿章曾试图派出使节谒见英国女王,希望英王出面劝止日本割占台湾。但是英国政府拒绝此次觐见,声称:君主接见外国使节,不符合一般外交惯例,也不合乎英国宫廷习惯。这次外交失败的实际原因可能是

A. 英国默许和支持日本对华侵略    B. 英国女王是虚君,统而不治

C. 不符合国际外交惯例    D. 李鸿章缺乏国际外交常识

 

从1902年到1911年,各地民变1300余起,平均每两天半发生一次。为摊派《辛丑条约》赔款而直接增加在民众头上的捐税至少有60多种。群众性的抵抗拆迁民房、抵抗铁路征地等层出不穷。据此推断正确的是

A. 辛亥革命是民变积累引起的改朝换代

B. 清政府统治危机加剧是辛亥革命爆发的重要原因

C. 辛亥革命的爆发是清政府拒绝改革的结果

D. 辛亥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辛丑条约》的签订

 

《辛丑条约》签订后,美国公使曾说过一句话,你认为他讲的会是

A. 外国公使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

B. 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

C. 中国征收关税应与我们协商

D. 我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合法了,更便利了

 

《马关条约》中最能反映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侵略要求的条款是

A.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

B.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 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D.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19世纪90年代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与19世纪40—60年代签订的条约相比较,最显著不同是

A. 割地的面积

B. 赔款的数额

C. 开放的口岸

D. 列强办厂的特权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19346/68464) 首页 上一页 19341 19342 19343 19344 19345 19346 19347 19348 19349 19350 19351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