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年,英国驻广州商贸代办米切尔惊异地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数十年之久,并且已经废除了一切独立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商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在当时的英国人看来,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为 A. 中国自然经济的阻碍 B. 中国没能给予最惠国待遇 C. 中国的对外通商口岸太少 D. 中国人消费能力较低
|
|
“盛泽镇,……明初以村名,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迄今(乾隆)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此类江南亦不止一地。”上述材料表明 A. 乾隆皇帝支持手工业的发展 B. 江南手工业发展日益迅速 C. 棉纺织业发展超过丝织业 D. 明清江南工商业市镇发展
|
|
《苏州府志》载,明朝中期以后,苏州城里出现“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听大户呼织,什百为群,延颈相望”的景象。这表明当时当地 ( )。 A. 已形成了劳动力市场 B. 失业现象比较普遍 C. 小农经济已经解体 D. 经济上以纺织业为主
|
|
宋太祖曾发布诏令:“所在不得苛留行旅,赍装非有货币当算者,无得发箧搜索。”又诏:“榜商税则例于务门,无得擅改更增损及创收。”这表明当时 A. 统治者注意保护商人的权益 B. 商人的政治经济地位得到较大提升 C. 商业税率比较低 D. 官商勾结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
|
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坡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材料中没有反映出 A. 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两市的范围 B. 崇仁坊成为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 C. 崇仁坊成为长安最繁华的商业区 D. 长安城商业发展突破了夜禁的限制
|
|
据载,山东济宁清初开始种植烟草,道光年间济宁“环城四五里皆种烟草……大约膏腴皆为烟所占,而五谷反为瘠上”。山东寿光等地亦“转相慕效”“不数年而乡村遍植,负贩者往来如织”。这反映出当时山东 A. 深受列强贩卖烟土的毒害 B. 手工卷烟技术领先于全国 C. 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解体 D. 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
|
|
据记载,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作坊多配有专门“技工学校”,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秦代《均工律》中规定“工师善教之,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由此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 A. 注重新技术的研究与传承 B. 强化了对技术市场的垄断 C. 注重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 D. 具有严密的产品制作工序
|
|
《汉书》记载:“(张)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黑色),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霍)光。”材料反映出西汉( ) A. 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 B. 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C. 官营纺织作坊非常发达 D. 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
|
据古代文记載:秦汉时期铁犁牛耕技术虽有进步,但尚未普及,占主导地位的起土、翻土农具仍以锸、为主,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 治铁技术的落后 B. 耕牛的极度缺少 C. 精耕细作的需要 D. 小农经济的阻碍
|
|
秦律对官府铁器的供应和使用都有具体的规定,如果铁器损失,必须根据情况分别处理。秦律规定对偷盗耕牛的人必须判罪,并规定厩苑所饲养的牛必须达到一定的繁殖率,完不成任务的要受处罚。这些规定 A. 促使秦律形成了完整体系 B. 推动了精耕细作的深化 C. 推动了秦代冶金业的发展 D. 说明铁犁牛耕技术普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