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题文)杭州“张小泉剪刀”在1909年传至张祖盈时,制剪技术在杭已传八代,他以“海云浴日”作为商标,送至知县衙门,并报农商部注册“张小泉剪刀”。此材料可印证

A. 东南民族企业的发达

B. 近代机器工业的兴起

C. 近代商业意识的发展

D. 中国洋务运动的发展

 

甲午战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从政治角度对中国产生的最重大影响是

A. 进一步破坏了中国封建的自然经济

B. 是中国社会未曾有过的新的生产方式

C. 为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

D. 清政府增加了税收,减轻了还债压力

 

一战期间发展最快的民族工业部门在一战结束后受打击也最重,这主要说明( )

A. 民族工业投资总量较小,规模较小    B. 战争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密切相关

C. 民族工业应重点发展重工业    D. 帝国主义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1932年8月,国民政府参谋本部制定的兵工整理计划,对全国的兵工厂提出了三个原则:对地处沿海的兵工厂进行迁移;对靠近前沿的兵工厂亦应迁移;其位置颇适于国防之地位的兵工厂则加以扩充。这些措施客观上

A. 加强了国家对军事的控制

B. 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 推动了官僚资本的发展

D. 为持久抗战提供一定物质基础

 

国货运动发端于20世纪布抗议美国排华事件,20年代发展为具有相当规模的全国性运动,30年代达到顶峰,先后出现“国货年”(1932年)“妇女国货年”(1934年)、“学生国货年”(1935年)、“市民国货年”(1936年)。这一现象

A. 是单一的爱国主义精神推动的结果

B. 体现国人自觉排外的理性心理

C. 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 推动了政府对帝国主义态度根本转变

 

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刺激和洋务运动诱导,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于

A. 19世纪50—60年代

B. 19世纪60—70年代

C. 19世纪70—80年代

D. 19世纪80—90年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

——《孟子·尽心上》

材料2:……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

——《汉书·贡禹》

材料3:苏州“郡城之东,皆习机业,织文曰缎,方空曰纱。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一作‘唤找’)。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缎工立花桥,纱工立广化寺桥,以车纺丝者曰车匠,立濂溪坊,什百为群,延颈而望,如流民相聚,粥后俱各散归。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苏州府风俗考》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匹妇蚕之”手工业形态,并分析其特点。

(2)据材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服官”“东西织室”的性质分析其生产经营的特点

(3)据材料3,指出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并从材料中找出一句话作为最有力的证据。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不能够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原因。

 

关于“匠户”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便利统治者征调各类工匠

②严重束缚劳动者的创造性

③该制度下,匠户无人身自由

④该制度下,匠户子孙可以脱籍改业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题文)《考工记》中记载:凡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材料反映出当时的官营手工业(  )

A. 产品丰富    B. 生产规模大    C. 职业世袭    D. 分工细致

 

明朝中后期,瓷器的生产多采用官搭民烧的办法;在制瓷中心景德镇有形器走天下之说。这充分说明了(  )

A. 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B. 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C. 景德镇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D. 景德镇瓷器天下无双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1673/68464) 首页 上一页 21668 21669 21670 21671 21672 21673 21674 21675 21676 21677 21678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