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明清之际,“蕺山学派”的刘宗周等从理、欲协调角度。初步反思了理学的理欲观;王夫之更以“理高欲中”,系统地分析道德理想和物质追求之间的关系;而清代戴震则从自然人性论和理欲论,深刻地揭露了理学家“以理杀人”的本质。这反映了当时

A. 理学统治地位已丧失

B. 市民阶层的个性追求

C. 开始向近代社会转型

D. 官方哲学受到了冲击

 

南北朝时期,中书省和门下省设于宫中,主要负责皇家事务。唐朝时两省移出皇宫,并将两省官员分为内省官和外省官,两种官员都具有内、外朝官员的双重身份。这说明

A. 国家事务的重要性有所提高

B. 政治运行过程更为成熟

C. 内外朝的职能差别逐渐消失

D. 皇室成为政治权力中枢

 

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颁布新规:兵士罢归家乡,在战乱中聚保山泽的人各归本土,恢复官爵、田宅;因饥饿自卖为奴婢的人,一律免为庶人;抑制商人,或轻田租,十五税。这些规定旨在

A. 限制土地兼并

B. 恢复农业生产

C. 增加赋税收入

D. 加强中央集权

 

从血缘意义上说,受到祭祀的祖先应是本族群的直系先祖。然而春秋后,人们在祭祀祖先时,祖先已不单纯具有血缘上的意义。如出身于“夷狄”地区的舜与文王,因为他们的观念和行为合乎“中国”的规范,也成为公认的圣人,受到祭祀。这一变化

A. 反映了宗法制遭到破坏

B. 推动礼乐制度的世俗化

C. 有助于华夏民族的发展

D. 加速王权与族权的分离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南北朝时,士族族谱是选任官员的重要依据。唐朝初年,旧士族虽已没落,但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等数家所谓“山东士族”,仍凭借起祖先的影响,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这些家族编写族谱,标榜为华夏“高门”,自诩“家风”优良,相互间通婚。唐初那些以军功起家的大臣,也把能与他们通婚视作荣耀。

唐太宗决心从族谱入手,改变这种状况。他下令修撰全国总谱《氏族志》,不限地域,不分民族渊源,收集当时全国各地具有影响的293个家族,排出等级,但不作为任用官员的依据。编写者受习惯影响,将当时只任六品官的清河人崔民干列为第一等。这让唐太宗颇不高兴,下令:“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于是皇族被列为第一,外戚次之,清河崔氏只排到第三等。当时文武大臣中,不少人的祖先在北朝后期才从草原南迁,也因此跻身“高门”之列。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两宋的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除主干道外,还有许多支线。两宋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进出口货物达400多种,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外贸分官营与私营,以后者为主。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宋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说明两宋海上丝绸之路产生的影响。

 

在农业社会,农村市场既是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产物,也是经济发展的依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汉农村市场的兴起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小农的生产条件对社会依赖程度增加,他们为提高生产率,购置铁农具和大型牲畜等,不得不仰求于市场……农民当时虽属自给性生产,但在农副业及家庭纺织等方面,仍有部分剩余劳动产品的增长,使他们交换能力扩大……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工商业者,如当时有专门的铁匠、“贩盐”者、“屠狗”者、“开酒家 ”者 ,以及以贩马为业者等等,这各色人物的经营范围,有助于丰富农村市场的商品内容……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也具有为价值而生产的支配意识,在“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黄今言《秦汉商品市场的层次结构与发育状况》

材料二   草市是民间“自为聚落 .私相贸易的集市.宋代在商品经济发达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出现各种集市.如“山市.河市.庙市 等.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农具 问题.“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 (叶适).明州农民.同时“为工.为匠.为镊.为负贩 .草市镇内小儿学.义塾.镇学的兴办日益增多.有的镇市还建立了书院.

──傅宗文《宋代的草市镇》

材料三    明清江南市镇的起源,早的可以追溯到宋代。明中期到清前期是传统江南市镇发展的高峰期。从宋以来,直到明清,市镇是体制外的产物。它是政治行政体制外自行生长出来的东西,是农村商品经济、市场贸易发展的产物。市镇具有乡村商贸市场“中心地”的性质,衬托并支持着城市的生存与发展。

——摘编自《王家范谈明清江南的“市镇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汉农村市场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宋代草市发展的积极作用。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发展的主要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古代农村市场对社会发展所引起的作用。

 

东汉章帝初年,“有人侮辱人父者而子杀之,肃宗贳(赦免)其死”,这种做法此后便作为司法断案可以比附的典型案例——“决事比”,直到汉和帝时被整理成《轻侮法》,对类似复仇规定了从轻处罚的条款。在以后的复仇判决时,地方官吏往往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减免其死刑。汉代的做法从本质上反映出

A. 儒家伦理已渗透到法律

B. 中央集权在不断加强

C. 君主专制影响政治生活

D. 司法程序已日渐完备

 

汉元帝在做太子时,见其父汉宣帝所用的大臣多是一些精通法律的“文法吏”,便劝谏说:“陛下治国太偏重于刑法,应该起用儒生,实行德政。”汉宣帝勃然变色,斥责道:“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以德教,用周政乎?”这表明当时

A. 统治者强调外儒内法    B. 儒法对立现象严重

C. 儒学统治地位受冲击    D. 依法治国趋势出现

 

《史记·封禅书》记载了远古七十二君王的泰山之行,他们的“旅游”项目繁多,包括祭祀、巡狩、会盟、定大位、刻石记号。这些君王包括黄帝、炎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汤等,特别是帝舜,在此朝会东方诸侯,并向八方遥望,意即照会四方诸侯,而四方诸侯也纷纷登上本方境内的高山,向泰山遥祭,这一行为叫“望秩山川”。这一行为其背后昭示的是

A. “大一统”理念    B. 天人感应思想

C. 民本仁政观念    D. 封建迷信思想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4833/68464) 首页 上一页 24828 24829 24830 24831 24832 24833 24834 24835 24836 24837 24838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